【速讀4】如何寫好影評
前言
這是我的第18篇公眾號文章,內容關于如何寫好影評。
因為感覺之前寫得動漫評論耗時長、內容空、程度不夠深,所以想著去學習一下,搜集了一些相關的說法和文章,歸納總結得出結論:評價電影應該從先了解具體的電影元素,并按照對應的評價標準進行評論。主要常用的電影元素有故事、結構、思想、導演風格、電影語言、角色等。
正文
01 評價故事
評價故事基本參考是羅伯特·麥基的《故事》,確定故事是否有足夠的沖突與懸念?節(jié)奏是否恰當?故事發(fā)展是否符合邏輯?
沖突與懸念:人物的動機是否簡單易懂?阻礙人物實現(xiàn)欲望的障礙是否足夠強力?人物行為是否符合每一次都使用能夠達到目的的最小力量?故事的發(fā)展是否足夠吸引人?
節(jié)奏:每一個場景是否都完成了情緒的轉換、人物境地的轉變?各場景的時長是否長短相間?
故事發(fā)展的邏輯:整個故事的發(fā)展是否可能出現(xiàn)在現(xiàn)實中?
02 評價結構
故事采取順序、倒敘還是插敘?
故事采取第一人稱視角還是第三人稱視角?使用第一人稱視角是否達到了增加代入感的目的?
故事的結局是情理之中還是情理之外?情理之外往往不好,不合邏輯。
故事的結局是預料之中還是預料之外?預料之外很好,給觀眾新奇的感受。
03 評價思想
故事的主題思想反映的人性是否深刻?是否是人類長期會思考的問題?是否是有足夠意義去思考的問題?
觀眾可能對故事的主題思想有什么樣的想法與感受?會是好的還是壞的?
04 評價電影語言
大部分相關評價方式,不適合非專業(yè)人士
外行也能評價的電影語言:聲音、鏡頭、顏色和燈光跟隨哪個角色的心理活動?是否符合其心理活動?
05 評價角色
角色做出了哪些抉擇?
為什么會做出這些抉擇?
抉擇是否符合其性格和人物身份?
這個角色可不可以刪除?
我們能從角色身上學到些什么?
06 評價演員
世界戲劇三大表演體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主流:演員看起來就像角色本身);
布萊希特體系:不完全成為演的角色,演員身上有自己的東西;
梅蘭芳體系:演員表演有一套程序性動作
其中演員屬于哪一種?演員理解了角色嗎?演員是否通過形體表現(xiàn)出了角色。
評價演員:世界戲劇三大表演體系——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主流:演員看起來就像角色本身);2.布萊希特體系:不完全成為演的角色,演員身上有自己的東西;3.梅蘭芳體系:演員表演有一套程序性動作 ? ? ? 評價演員是否理解了角色;演員是否通過形體表現(xiàn)出了角色
07 評價導演
電影和導演的經歷有關系嗎?導演更多選擇了自我表達還是適應市場?
結語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了解完如何寫一篇影評后,我打算試一試。下一篇文章確定就是《企鵝公路》的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