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令海峽最窄處僅寬35千米,美俄為何不在白令海峽建跨海通道?
白令海峽是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是連接北冰洋和太平洋的通道,白令海峽位于亞歐大陸最東端俄羅斯西伯利亞的杰日尼奧夫角和北美大陸最西端美國阿拉斯加的威爾士王子角之間,經(jīng)緯度位置大約為西經(jīng)170°和北緯65.5°。白令海峽南北走向,東西寬度較窄,呈三角形,總面積約為230萬平方千米,白令海峽的寬度約為35千米至80千米左右,平均水深約為42米,其中最大水深約為52米左右。白令海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理意義,它是唯一溝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海峽,是將來北極航道的重要節(jié)點。

白令海峽位置圖
此外,從世界大陸的分布來看,除了澳大利亞大陸和南極大陸距離其他大陸十分遙遠,陸地交通難以到達,亞歐大陸和非洲大陸通過西奈半島相連,北美大陸和南美大陸通過中美地峽相連,而這上述四個大陸相距最近的位置就是白令海峽。如果白令海峽能夠通過橋梁或者隧道相連,那么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都能通過陸地交通到達了。在地球的地質(zhì)歷史上,曾經(jīng)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是相連在一起的,在距今1萬年前的第四紀冰期時期,由于當時全球氣候較冷,高緯度地區(qū)冰川廣布,海平面比現(xiàn)在大約低100至200米左右,也就是說當時白令海峽的海底當時露出海面的,這里是一座能夠從亞歐大陸走向北美大陸的“大陸橋”。

白令海峽
生活在美洲的印第安人就是從這座大陸橋從亞洲遷移過去的,而第四紀冰期結束后,全球氣候變得溫暖,冰川大量融化,海平面上升,從而淹沒了大陸橋,從而形成了白令海峽。那么,為什么現(xiàn)在白令海峽兩岸的美國和俄羅斯不在白令海峽上修建橋梁或者隧道呢?我們知道,現(xiàn)代交通是通過交通工具實現(xiàn)人員和貨物的空間轉移,交通線路的建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白令海峽上建設橋梁,首先需要克服巨大的地形障礙,在人類技術水平不高的情況下,人類根本無法在白令海峽上架設橋梁。

白令海峽
到了現(xiàn)在,人類應該有能力建設白令海峽橋梁或者是隧道,在世界上已經(jīng)有了像杭州灣跨海大橋、英吉利海峽隧道、港珠澳大橋等工程。那么,白令海峽架橋的唯一問題是需不需要建設和怎樣合作建設。從交通需求來說,雖然白令海峽東西兩側的美國阿拉斯加和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qū)都是人口稀少,地廣人稀的地區(qū),彼此之間的交通需求很少。不過,如果考慮到能夠通過公路或者鐵路網(wǎng)把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連接起來,能夠發(fā)揮的效益應該是十分巨大的,因此白令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是有很強的建設需求的。

人類遷徙路線圖
那么,唯一的問題是怎樣合作建設了,這里主要有兩方面問題限制工程的推進,首先是美國和俄羅斯之間從冷戰(zhàn)以來的長期不對付,雙方的分歧大于合作,爭斗大于交流,很難共同合作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其次是建設資金的來源,該工程如果實施耗資起碼在數(shù)百億美元以上,可能需要國際合作才能完成,在目前全球化出現(xiàn)倒退的情況下,看來是很難有實質(zhì)進展,說不定在下一次全球化的浪潮中,“白令海峽跨海大橋(或隧道)”就會在國際合作中推進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