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之前應該知道的二十件事情
當你初入江湖,迷茫不知道該干什么的時候,不妨去模仿前人是如何進行科研的,并從中歸納出最適合自己的道路。為此,我們推出“學術人生”專欄,介紹科研的方法與經驗,為你的科研學習提供幫助,敬請關注。
SFFAI論壇對外開放注冊、發(fā)帖功能!
開始博士學位可能很難?;叵肫饋恚泻芏嗍虑槲蚁M谝婚_始的時候就知道。在這里,我列出了我英國牛津大學動物學系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員的建議清單,以幫助新的研究生。
1. 找到適合自己的日程,平衡工作與生活。最好是在整個學業(yè)中保持良好的平衡,穩(wěn)扎穩(wěn)打,而不是緊張的工作把精力消耗殆盡。照顧好自己是成功的關鍵。
2. 與導師討論你的期望。每個人的工作方式不同,確保你了解自己的需求并盡早將其傳達給導師,這樣你也可以和導師一起高效工作。
3. 花時間閱讀文獻綜述。這些綜述在數據收集前后都可以幫助你制定研究目標和得出結論。
4. 盡早確定你的目標。查看你所在學院的指南,然后根據論文要求建立明確的博士目標或問題。目標之后可以更改,但明確的計劃將幫助你保持專注。
5. “我不需要寫下來,我會記住它”是你告訴自己的最大謊言!寫下你所做的一切 - 即使它不起作用。這包括會議記錄,方法詳細信息,代碼注釋等。
6. 整理你的工作和工作空間。特別是,使用有意義的標簽來標注工作所用的東西,以便了解其內容和位置。盡早整理可以有效節(jié)省時間。
7. 寫論文永遠不會太早。寫下并向你的導師展示你的工作 - 即使最終沒有使用你早期的工作,這是一種很好的練習,也是一種整理大腦中想法的好方法。
8. 將論文分解為SMART(具體,可衡量,可實現,相關和及時)的目標。如果你的待辦事項列表是“起草結果的第一段”而不是泛泛地“寫第1章”,你的工作效率會更高。許多小行動最終形成一篇完整的論文。
9. 最好的論文永遠是最終的成品論文。盡快將草稿發(fā)給導師。無論你花多少時間完善初稿,都是要返回修改的,最終稿才是最完美的。初稿花太多時間更改,換來的可能是在提交終稿前更多次的更改。
10. 對你的導師說實話。如果你不理解某些事情,如果你搞砸了實驗,或者他們忘記給你反饋,請告訴他們。你越誠實,你們的關系越容易處理好。記住幫助導師就是幫助你自己。
11. 備份你的工作!至少每周做一次,這樣可以少流不少眼淚。
12. 與實驗室成員和其他同學保持良好的社交關系。這是交流博士經歷,獲得建議和幫助,改善研究和結交朋友的好方法。
13. 參加學院研討會和實驗室小組會議,甚至(或特別)當主題不是你的專業(yè)領域的時候。在組會上學到的東西沒準可以改變你的研究和職業(yè)方向。另外,定期出勤也會被注意到。
14. 展示你的研究。這可以在實驗室組會上,大型學術會議上等。匯報一開始可能很嚇人,但多練習變得越來越容易,這是很好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研究并獲得反饋的方式。
15. 發(fā)表你的研究。它可能無法解決某些問題,但撰寫論文并將其提交給期刊是學習新技能和完善簡歷的好方法。
16. 在工作之外有自己的生活。雖然實驗室就像你的工作家庭一樣,但是能夠從工作中脫離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好辦法。這可以通過運動,俱樂部,愛好,假期或與朋友共度時光來實現。
17. 不要與他人比較。博士求學過程是一個進行揭示新知識的原創(chuàng)研究的機會。因此,所有博士課程都不同。你只需要做對你和你的項目有用的事情。
18. 研究的本質意味著事情并不總是按計劃進行。這并不意味著你是一個壞學生。保持冷靜,休息一下然后繼續(xù)。失敗的實驗仍然可以作為成功的博士經歷的一部分而寫下來。
19. 永遠不要靠自己掙扎。與其他學生交談,并與導師坦誠交流。尋求幫助并不丟臉。記住你不是一個人。
20. 享受你的博士求學過程!這可能很艱難,而且有幾天你希望你有一份“正常”的工作,但是博士課程充滿了美好的經歷,讓你有機會從事令你著迷的事情。慶祝你的成功,享受這個過程。
相關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7332-x
來源:Twenty things I wish I’d known when I started my PhD、科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