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體詩』清人修史,漢衣盡,嘆曾國藩,『現(xiàn)代詩』不愿辜負(記曹孟德)
清人修史
清人善修史,隱惡而揚善。
遂令漢家人,不復(fù)思漢國。
(注釋:隱惡揚善指的是修史改字,變字,破壞其中的意義。以四庫全書為例,就是曲解改變一些詩文的原意。)
漢衣盡
漢人亦有衣,清朝為壽衣。
清帝意歹毒,由此便可知。
(注釋:中國傳統(tǒng)壽衣設(shè)計與明朝日常服飾相同。歷史相傳這是因為明末吳三桂向清軍投降時,特別要求滿清南下后允許漢人在生時穿清服,在去世時穿明服。另有說法說這是當(dāng)時對滿清剃發(fā)易服表示不滿的一種途徑(清朝當(dāng)時只規(guī)定了生者需易服,而未提及死者)。)
嘆曾國藩
才能似臥龍,品格卻不似。
緣何助夷狄,滅我漢家衣。
『現(xiàn)代詩』不愿辜負(記孟德)
司徒府上孟德的長笑,
是對滿堂眾人竟無一計以救國的驚嘆。
后來司徒贈予七星寶刀,
孟德去小閣殺國賊,是何等的豪氣!
殺賊不成便慌忙遁走。
被公臺所捉時的窘迫,無法言表。
幸好公臺闡明心事,訴說的大義與孟德見解一致。
這讓兩人成了最好的朋友,
一起走在了救國的路上。
呂伯奢一家的事,
是兩人分歧的起點,也是終點。
孟德高歌著
“寧教我負人,休叫人負我!”
從容離開,從此,兩人便分道揚鑣。
關(guān)東討董大營里,十八路諸侯啊!
竟然只有孟德和孫伯符兩個人去打董卓。
孟德?lián)]鞭大嘆說著
“豎子不足與謀!”
氣憤的離開了。
多年來戎馬生涯的征戰(zhàn)。
終于,也有了一些地盤。
當(dāng)荀彧說要奉天子來以令不臣的時候,
孟德就把天子接了過來。
地盤越來越大,
又在官渡打敗了袁本初
地位越來越穩(wěn)固。
雖然曾經(jīng)發(fā)兵報父仇是事實,
但是屠城害民也是事實。
你成了一個人人皆知的劊子手。
劉玄德攜民渡江的時候,
你何嘗不想成為那樣的人啊。
但是,不行,
這世界,只能有一個劉玄德,
也只能,有一個曹孟德。
赤壁之上,橫槊賦詩,烏鵲南飛
是何等的意氣風(fēng)發(fā)!
可惜,敗給了孫劉兩家的聯(lián)盟,
只能慨嘆著,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
緩緩的,離開了江東這片舞臺。
努力,是有收獲的。
后來,孟德也做了丞相,
做了魏王。
只是,無數(shù)仁人志士相繼來殺他,
他,好像又成了另一個國賊。
這個時候,孟德可曾記得,
多年前刺董的那個青年。
未成想自己竟也成為了昔日的董卓。
苦笑著,做下了所謂的善舉,惡事,
群臣相繼要孟德登位,
孟德卻說:
“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p>
人生的路?。〗K于走到了盡頭。
只是,這一生,我不愿辜負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