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個人歸納---上古埃及(一)
1、涅伽達文化I時期(阿姆拉特時期,約公元前4500—前3500年)(金石并用)
2、涅伽達文化II時期(格爾塞時期,約公元前3500—前3100年)(國家出現(xiàn))
3、早王朝時期(1—2王朝,約公元前3100—前2686年)
4、古王國時期(3—6王朝,約公元前2686—前2181年,又被稱為金字塔時期)
5、第一中間期(7—10王朝,約公元前2181—前2040年)
6、中王國時期(11—14王朝,約公元前2040—前1786年)
7、第二中間期(15—17王朝,約公元前1786—前1567年)
8、新王國時期(18—20王朝,約公元前1567—前1085年,埃及帝國開始形成)
9、后埃及時期(21—31王朝,約公元前1085—前332年)
10、馬其頓希臘人和羅馬人統(tǒng)治時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
在古代埃及歷史分期上,把國家統(tǒng)一,經(jīng)濟繁榮和文化發(fā)展時期叫作“王國”,把國家分裂,經(jīng)濟衰退和文化落后的時期叫作“中間期”。

埃及在地理上分為南部的上埃及(河谷地區(qū))和北部的下埃及(三角洲地區(qū))。埃及國家統(tǒng)一即上下埃及統(tǒng)一和君主專制都發(fā)生在早王朝時期。納爾邁就是美尼斯,他是埃及第一王朝的開國國王,統(tǒng)治著上埃及?!凹{爾邁調(diào)色板”中,正面納爾邁頭戴上埃及的白冠,背面頭戴下埃及的紅冠,但是并未完成統(tǒng)一。哈謝海姆威采用了象征上下埃及統(tǒng)一的“荷魯斯和賽特”的雙重頭銜,證明他完成了上下埃及的統(tǒng)一。

希拉康波里,埃及古遺址,意思為鷹之城,位于埃及阿斯旺省,今名為考姆艾哈邁爾。始建于埃及早王朝后期,上埃及國王駐地,也是鷹神荷魯斯神廟的所在地,在政治和宗教上均有重要意義。新王國以后被毀,1898年被發(fā)掘,出土“納爾邁權標頭”和“納爾邁調(diào)色板”等重要文物。
阿蒙神,古埃及宗教所信奉的神。阿蒙的神獸是綿羊,其形象通常是坐在王座上的男人,有時是羊首人身,頭戴著兩根長羽毛和一輪日盤。阿蒙神崇拜的中心在底比斯,被認為是該城的守護神。中王國時期,底比斯統(tǒng)一了埃及,阿蒙神的地位逐漸上升,特別在第18王朝中期以后,取代了拉神的地位成為了全國崇拜的主神和王權的保護神,并和拉神結合為阿蒙-拉神。法老為了把自己神化,往往自稱是阿蒙的兒子,可見這和中華天子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公元前664年,亞述毀滅底比斯,結束了阿蒙及其祭司的崇高地位。
法老,古埃及國王的稱呼,埃及人諱言國王名字,約在中王國末期,“法老”一詞已經(jīng)用于對國王的頌詞。正式作為國王尊稱,始于新王國時期。法老是古埃及最高統(tǒng)治者,擁有立法、行政、軍事、司法和宗教大權,同時又是神的化身,基于此形成王權無限的君主專制制度。君權神授是法老無上權威的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