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泄密風波”疑點重重,但卻給中國提了個醒
在4月初就鬧得風風火火的“機密文件”泄露事件,到現在還沒有水落石出。目前美國對該事件還沒有任何回應,但是我想說的是,不論最后的真相是怎樣,這都給中國提了一個醒,我們不能老是跟隨對手的說法走,要時刻警惕對手的認知戰(zhàn)。

從泄露的內容來看,可謂是“事無巨細”,不僅包括最近兩個月俄烏沖突的戰(zhàn)況,美國對中東、印太地區(qū)的看法,甚至還顯示了對韓國、澤連斯基等國的監(jiān)聽,據說全部文件有一百多份,剛好全是人們感興趣的敏感話題。
?
而且從文件的具體內容來分析,很多內容都和戰(zhàn)場的實際情況對得上,以俄烏雙方的傷亡數為例,文件顯示俄羅斯大概是傷亡了17000人,烏克蘭大概是7萬人,這和之前絕大多數機構推算的基本符合。所以這樣一份“機密文件”就顯得很有誘惑力,甚至部分人就認定了這份文件一定是真的,在社交媒體上大書特書。
但是我們冷靜地分析一下,這件事實在是太過蹊蹺。

首先就是美國的態(tài)度,如果這樣一份重磅文件真的泄露了,按照美國的一貫作風,一定會想方設法地抹除重要信息,改變相關部署,讓這份文件失效。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廣而告之”,讓全世界都知道“泄密”了。還記得前不久的氯乙烯泄露事件嗎?事情是2月3號發(fā)生的,但是我們到十多天之后才知道這個消息,可見美國的輿論控制是有多厲害。但是這個“機密文件”從三月初就泄露出來,到現在已經一個多月的時間,美國有可能不知道發(fā)生什么了嗎?很顯然它是知道的,只是故意表現的“后知后覺”。

其次就是這件事情發(fā)生的背景也是“剛剛好”?,F在正是美國高喊本國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美國用這樣的一份“絕密文件”恰如其分地吸引全世界人民的目光,將自己放在一個相對“弱勢”的地位,同時,用那些真假難辨的內容左右輿論走向,讓人們被文件中的內容牽著鼻子走。俄烏戰(zhàn)場上的熱戰(zhàn)不能停,輿論場上的認知戰(zhàn)也別想停?!敖^密文件”中有大量的關于俄烏戰(zhàn)場的分析、戰(zhàn)場消耗情況等等,甚至還有美國派出教官訓練烏克蘭軍隊的“鐵證”,種種表現都是在從側面反映美國在“不遺余力”地支援烏克蘭,沒有美國的出力,烏克蘭根本不可能堅持到現在,這恰好塑造了一個“苦命老大哥”的形象,與北約其他成員國展現出來的支援頹勢不謀而合,不難不讓人浮想聯翩。
其實事情發(fā)展到現在,“機密文件”到底是真是假其實已經不重要了,美國已經徹底引爆輿論場。雖然本次“機密文件”很“巧妙地”沒有提到中國,但是這只會讓人更害怕,有句老話講得好,“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我們必須時刻警惕敵人的認知戰(zhàn),不能被對方牽著鼻子走。每當有重要的事件發(fā)生了,我們都多帶一些思考,不能聽風就是雨,更不能被“帶節(jié)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