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普濟中醫(yī)腫瘤醫(yī)院黃宏:肝瘤肝郁氣滯證和痰阻血瘀證的治療

中醫(yī)腫瘤黃宏認為,肝瘤肝郁氣滯證多由情志導致;情緒悲恐不樂,肝失疏泄則氣聚而發(fā),情志舒暢則氣通而散,故常因情緒變化而聚散;肝失疏泄,脈絡受阻,氣結成形作?;驓鈾C逆亂,則結塊柔軟,氣屬無形,時聚時散,攻竄脹痛;肝木克土,故脘脅之間時感不適,胸悶,善太息;肝氣郁結,橫逆乘脾犯胃,故腕腹脹滿,納少,暖氣;舌脈可見苔薄,脈弦為肝氣不舒,氣機不利之象。
黃宏主任認為,肝瘤痰阻血瘀證多瘀;病久脾運失司,濕痰內生,痰食互阻,氣機不暢,故可見腹脹,便秘,納呆;痰食阻滯,氣聚不散,故腹部有物聚起;濕邪阻塞脈絡,氣血凝結日甚,則腹部積塊質硬,固定不移,隱痛或刺痛;病久正氣日損,脾失健運,則形體消瘦,納谷減少;舌質紫有瘀斑瘀點,苔黃膩,脈細澀或弦滑,均為痰阻血瘀證。

一、肝瘤肝郁氣滯證的治療
1、治法:疏肝理氣。
2、方劑:逍遙散或柴胡疏肝散加減。
3、中藥:當歸、白芍、土茯苓、柴胡、陳皮、八月札、白術、郁金、香附、公英等。
4、加減:
1)若脅痛較重:可酌加郁金、川楝子、青皮以增強理氣活血止痛之功。
2)若兼見脅肋掣痛,口干口苦,煩躁易怒,尿黃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等氣郁化火之象:可酌加山梔子、丹皮、黃芩、夏枯草、龍膽草、川楝子、延胡索清肝調氣止痛。
3)若肝氣橫逆犯脾,脾失健運,兼見腸鳴腹瀉者:可酌加茯苓、白術、澤瀉、薏苡仁以健脾止瀉。
4)若肝郁化火,耗傷陰津,癥見隱痛不休,遇勞加重,心煩,眩暈少寐,舌紅少津,脈細者:可酌配枸杞、菊花、首烏、丹皮、梔子、當歸、麥冬、生地、玄參等滋陰清熱。
5)若肝胃不和,胃失和降,兼見嘔惡泛酸者:可酌加半夏、陳皮、生姜、藿香、黃連、旋覆花、吳茱萸等以和胃降逆。

二、肝瘤痰阻血瘀證的治療
1、治法:健脾化濕,活血祛瘀。
2、方劑:桃紅四物湯合二陳湯或三仁湯或茵陳蒿湯加減。
3、中藥:桃仁、紅花、熟地、當歸、白芍、川芎、生地、三棱、莪術、元胡、杭白芍、生牡蠣、八月札、郁金、炮山甲、鱉甲、土鱉蟲、凌霄花等。
4、加減:
1)伴咳吐痰涎量多者:可配合二陳湯。
2)伴身目發(fā)黃、心煩口苦,小便色赤,大便黏滯等濕熱重者:可配三仁湯或茵陳蒿湯。另外,可加山楂、萊菔子以增強健胃消食的作用。
3)若痰濕重,胸脘悶,嘔惡痰涎,苔膩者:加陳皮、半夏、蒼術、生姜化痰祛濕降逆。

黃宏主任,副主任醫(yī)師,出身于中醫(yī)世家,自幼喜愛中醫(yī),博覽眾多名方古籍古典,博采眾長,在臨床中不斷總結、專研、精進、反復辯證、精益求精,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治腫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