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連中47槍,1936年226兵變,誰成最大贏家?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吹雪
字數:10781,閱讀時間:約27分鐘
編者按:1936年著名的“二·二六兵變”,在日本歷史上擁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次兵變的發(fā)生,可以說是直接改變了日本對外侵略的走向和程度,并使得日本最終放棄了北上計劃,轉而南下。那么二二六是怎么發(fā)生的呢?這次事件的幕后黑手和最終得利者又是誰呢?
暗殺首相濱口雄幸
皇姑屯事件后,田中內閣倒臺。政界元老西園寺公望不得不重組內閣,但是面對好處被裕仁和軍部占了,爛攤子卻要內閣來收拾的局面,他只得推薦一個曾經的“政敵”:反政友會的濱口雄幸出任內閣首相。
事實上西園寺公望此人其實很喜歡玩“兩黨制”,所以當田中義一的政友會內閣倒臺以后,他想立濱口雄幸為內閣首相,因為濱口這個人組織了一個叫立憲民政黨的黨派。因此當西園寺公望向裕仁推薦濱口雄幸的時候,裕仁得知了此人是反政友會,便也接受了這個人為內閣首相。
而這屆內閣上臺與裕仁的第一個矛盾就是海軍的擴充問題。因為他們上臺時間是1929年的7月2日,此時距離1930年1月就要召開的倫敦海軍會議,已經很近了。而如果再把這次會議放進大歷史的角度來看,就更值得注意了。
盡管日本從明治維新以來,工業(yè)實力有了飛速的發(fā)展,但它的海軍與英美差距還是很大。所以為了實現(xiàn)日本稱霸世界的千年夙愿,就必須發(fā)展海軍,只不過從事實出發(fā),就亞洲的自然地理而言,想要發(fā)展海軍,日本必須先控制印尼、文萊的石油、馬來西亞的橡膠,以及太平洋地區(qū)的各項資源。

所以在1929年10月10日,裕仁召見了內閣和海軍的重要官員,讓他們在會議上至少要保住1922年在華盛頓定下的與英美10:10:6的比例,因為這個比例可以使日本至少擁有相當于英美60%的海軍實力。
到了1929年10月24日。這天發(fā)生了改變全世界金融格局的事件:美國紐約股票市場出現(xiàn)了“崩盤”,并且迅速蔓延開來。而美國的這場金融危機也間接改善了日本在海軍會議上的“談判籌碼”,以至于裕仁在日本代表團于11月赴倫敦之前,親自下令要得到10:10:7的比例,為此,參與談判的山本五十六拿用了幾個陰招。
首先在赴倫敦前,他先在華盛頓待了三周,其目的是拉攏美國海軍的高層艾倫布坎南,然后他便得知了一個重要消息:美國打算在1936年之前暫停建造戰(zhàn)列艦和航空母艦。得到這么個內幕消息之后,接下去要考慮的問題就是要如何裁定美日之間各種巡洋艦、驅逐艦和潛艇等艦艇的比例了。

其次,就是用什么樣的借口來提升海軍噸位?為此,到了四個月后的會議上山本用了一個很荒誕的說法:日本海軍的唯一作用是保護自己的領海免受中國海盜和蘇聯(lián)漁船隊的侵犯。(筆者在看到史料的時候,很不能理解這樣的借口是以如何糊弄過去的)
不管怎么說,裕仁的期盼還是在倫敦實現(xiàn)了。美英承認了日本可以提升到10:10:7的噸位。此外,美國還緩建了三艘重型巡洋艦,這就使得日本在1936年以前,已經有了相當于美國海軍73%的噸位。除此之外山本五十六還玩了一個陰招:讓海軍條約里對于海軍飛機的制造沒有加以限制。也就是說航空母艦的艦載機可以無限制造。
這樣的結果對于日本來說,應該是很成功了,所以當消息傳回國內之后,濱口雄幸和西園寺公望希望裕仁盡快簽署協(xié)議。但是,遭到了裕仁的拒絕。那么,如此重大的“外交勝利”,裕仁為何拒絕?其實裕仁是想要擴大航空母艦與艦載機的數量。為此,裕仁堅持在簽署協(xié)議的同時,必須出一份與之對應的十年國防計劃。而為了能夠達到這個目的,裕仁甚至找來了自己當年的老師:東鄉(xiāng)平八郎來為他站隊。
但是,這樣一來無疑給濱口和西園寺帶來了壓力,因為海軍想要發(fā)展航空母艦,內閣卻根本拿不出這么多錢。
到了1930年7月23日,受到“經濟壓力”影響的十年國防計劃被內閣交給了軍令部,隨后由軍令局呈報了裕仁(該計劃文本已被銷毀)。第二天,裕仁讓他的私人文官班底樞密院去研究這份計劃,并就是否應予簽署這份海軍裁軍協(xié)議向他提出建議。樞密議員自然是“心領神會”。于是他們建議裕仁繼續(xù)向內閣施壓,直到內閣批準與之對應的十年國防計劃的預算為止。
但是,浜口內閣卻按照西園寺的命令,以種種借口拒絕為這一計劃拿出資金。西園寺先是以年事已高為由躲起來養(yǎng)病。后來他還找到了前幾年搞裁軍的宇垣一成一起阻撓裕仁的國防計劃。
因為宇垣一成雖然此時坐上陸軍大臣的位置,但前幾年接受裕仁的命令去搞裁軍,得罪了長洲藩和很多陸軍的元老,最后自己沒有做成首相,他對裕仁肯定也是心有怨恨的。再加上國防計劃得利的海軍,他身為陸軍大臣,實在犯不著再去“支持”裕仁一次。所以他以身患中耳疾為由,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也干脆回老家“養(yǎng)病”。(西園寺和宇垣是如何被裕仁玩弄于鼓掌,詳見冷研往期文章《讓政治吉祥物重掌日本軍政大權,二戰(zhàn)前裕仁天皇還是個宮斗高手?》)

面對西園寺和宇垣的“還擊”,裕仁的皇叔閑院宮親王出面了。他的門生建川美次在皇姑屯之后榮升到了陸軍情報部,隨后他找來了“三羽烏”之一的永田鐵山。然后就由他們出面開始了在陸軍里的各種拉攏、收買和游說,以及恐嚇財閥及內閣成員。到了在1930年9月15日,此時的國防計劃書,已經繞過了陸軍部直接出現(xiàn)在了大藏省的辦公室里的時候,西園寺和浜口再也“堅持”不住了。在裕仁樞密院召開的一次會議上,內閣做出承諾,為未來海軍發(fā)展籌措資金。
到了10月22日,內閣提出了可用于國防的預算是3億日元。只不過這離海軍這邊所要求5億日元相差甚遠,此后雙方進行了數周的討價還價。最后還是西園寺劃出了底線:不能超過4億日元,給出的理由則是:“拉高稅收會導致民眾的不安”這樣的言語也無疑是在警告裕仁。
所以在11月9日,日本內閣終于說服了海軍部接受3.74億日元的的方案。然后自以為取得大勝的浜口內閣,便開始想要改革日本的權利機構。浜口甚至想要天皇的樞密院也服從于內閣。但是這樣的舉動徹底激怒了裕仁,所以等待浜口不是內閣的最高權利,而是裕仁的暗殺。
那么裕仁作為天皇是否真的下達了暗殺自己內閣首相的命令呢?我們先來看看事件發(fā)生的經過:
11月14日上午9點,西園寺的電話鈴響了。此時他們知浜口在東京站遭到槍擊。上午11點半,他被送到了東京帝國大學的醫(yī)務室。而槍擊發(fā)生時,裕仁正在觀看軍事演習。當他得知浜口被暗殺時,他僅僅表示了遺憾,并建議內閣選出一位代理首相,本來西園寺公望是想讓宇垣一成出任內閣首相,但被裕仁直接否決,之后內閣選定了原外務大臣幣原喜重郎出任代理首相。(幣原喜重郎還提出了一個日后讓亞洲人都非常討厭的口號:“共榮”)
而東京警察對浜口被暗殺進行了長時間的調查,但公布的只有兩名刺客的姓名:黑龍會組織成員佐鄉(xiāng)屋留雄、井上日召,以及他們的殺人動機:因為現(xiàn)任內閣在海軍裁軍條約通過時的“賣國”行為有損天皇的名譽,所以希望內閣改組。但是這兩人接受調查和受審期間,居然是在獄外度過的。最后,在1933年11月6日,他們被判處了死刑??筛阈Φ脑谛行糖跋?,兩人居然被裕仁特赦了。

從這些信息來看,毫無疑問是裕仁下的命令?;仡櫲毡镜臍v史,天皇與黑社會“勾結”,暗殺自己朝中的首相,這在日本歷史上可說是第一次。而當西園寺推薦的首相宇垣一成被裕仁否決了之后,西園寺甚至對裕仁做出威脅,他讓秘書原田熊雄給皇宮傳話:“宇垣一成未被選為代理首相,實為憾事,而且如果不把宇垣當回事。他完全可以辭職。自立山頭?!庇纱丝梢?,西園寺與裕仁天皇在日本國內的斗爭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但是很快,西園寺和宇垣一成的“聯(lián)盟”就被裕仁瓦解了。因為后面的幾個月中發(fā)生了3月政變。雖然事實上3月政變從未發(fā)生過。但是此次事件中宇垣卻被“趕”出了東京,“貶”去了朝鮮。
裕仁的陰謀:3月政變
1930年12月末和1931年1月初,宇垣一成一直在考慮西園寺要他加入一個反對裕仁的同盟。那段時間里他幾乎每晚都跟政友會和立憲民政黨這兩黨的代表們“攪”在一起。到了1月的第二周,當宇垣一成在陸軍省辦公廳的走廊里,他遇見了一個叫橋本欣五郎的中佐,此人早年是駐土耳其的武官,回國后在建川美次的陸軍情報部里擔任俄羅斯情報官。另外他回國后還成立了一個日后臭名昭著的組織:“櫻會”。(1937年下令擊沉長江上的美艦“帕奈”號的也是此人)
而在他和宇垣的交談后,橋本將他引入陸軍情報部部長建川美次的辦公室里。然后作為裕仁皇叔閑院宮親王的門生建川美次向宇垣暗示,裕仁覺得應該對西園寺在內閣的勢力做一次全國性的大清洗,如果宇垣可以發(fā)動這樣的政變,那么裕仁可以讓他成為一位“幕府將軍”式的人物來為其效力。
這樣的言語,相信只要是個軍人不得不“動心”。但是宇垣因為之前被裕仁利用搞裁軍,事后卻被“遺忘”。因此,早就吃過裕仁“虧”的宇垣這次他學乖了。到了1931年2月的第一周,宇垣依然用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回答:“等著看政變的實際準備情況?!蹦敲?,政變是由誰來準備的呢?

事實上,這次政變的準備工作居然是由橋本欣五郎的“櫻會”準備的。背后的支持者則是三羽烏的永田鐵山。
2月7日,橋本欣五郎提出在3月下旬找一個議會日,由大川周明帶一萬余民眾包圍議會,
并對其投擲炸彈和煙幕彈。接著,由宇垣一成率領駐東京的陸軍第1師團平息“暴動”,并出面解散內閣。
當宇垣被告知這個方案時,他便去試探第1師團的師團長真崎甚三郎中將的意思,但令宇垣震驚的是,真崎稱他對政變計劃毫不知情,而且作為“皇道派”的他也無意于參與此等政變。
這樣的回答令宇垣瞬間看明白了,其實這又是裕仁的“套”。所以在3月3日,他親自下令終結此次政變。只不過,宇垣未經天皇批準就要“發(fā)動政變”的消息,已經被裕仁“得知”了,或者說“宇垣要發(fā)動政變”其實一開始就是裕仁等人策劃的,所以,再次吃了啞巴虧的宇垣只得在3月7日去皇宮面見裕仁表示自己的“清白”。
而裕仁也同意“從寬處理”,隨后便將他打發(fā)到朝鮮去了。(隨后的裕仁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了九一八事件,在這段時間裕仁的所作所為可參考冷研去年的9月18日文章《讓政治吉祥物重掌日本軍政大權,二戰(zhàn)前裕仁天皇還是個宮斗高手?》)
到了1931年12月17日,要為九一八“負責”的陸軍參謀總長金谷范三辭職。本來時任陸相的皇道派荒木貞夫希望前任陸相南次郎接任,結果遭到了裕仁的否決。荒木經過多方渠道才得知裕仁是希望閑院宮親王來接任。此舉不僅遭到了皇道派的反對,甚至連政黨元老西園寺公望都站了出來。但是在雙方僵持了6天后,在12月23日這天,裕仁的親自任命了閑院宮。這也意味著統(tǒng)制派已經開始進入了陸軍的權力中樞。
而西園寺公望則不得不重新組閣,因為若槻禮次郎內閣也要對九一八“負責”,所以只得宣布總辭職。繼任的人選中西園寺挑選了犬養(yǎng)毅。
這個犬養(yǎng)毅早年曾于1903、1907、1911三次來到中國,并和孫中山等人相識。算是個“中國通”。在九一八這個當口上,這個任命看上去很合適。而此人提出的對華政策,尤其是在東北的問題上,是希望東北能夠脫離中日兩國獨立“建國”。
這樣的政策比起軍部的直接占領的確要“緩和”得多。但這并不等于此人就是親華派。恰恰相反的是,在他當選之前,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批評政府對中國“軟弱”。甚至在擔任首相后還請求裕仁批準繼續(xù)向天津和錦州增兵。
另外,東北要是獨立“建國”,那么財閥就可以在東北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因此在12月21日,犬養(yǎng)毅派了萱野長知為代表于23日抵達南京。并于24日與孫科舉行會談(當時校長已經下野,孫科為行政院院長)。希望可以“和平”解決“滿洲”問題。但是此舉顯然違反了軍部和裕仁的意愿。
于是在1月5日,萱野長知接到了犬養(yǎng)毅要其回國的電報。而召他回國的原因正是因為軍方得知了內閣正“背著”他們,在和國民政府談判后,對犬養(yǎng)毅施壓。
到了1月10日,板垣征四郎向裕仁報告了“滿洲國”的情況:“滿洲國”將獲得“獨立自治”的權力,但是實際由日本安插的獲得“滿洲國籍”的日本人“顧問”實際管理。而在此后的幾天里,板垣征四郎還聯(lián)系了日本駐上海使館助理武官田中隆吉(陸軍大學34屆)想要在上海開辟“第二戰(zhàn)場”來轉移注意力。
然后田中隆吉便和其情婦川島芳子“自導自演”了日蓮宗事件后,中國的“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便開始了。也由此拉開了西園寺和裕仁的“決戰(zhàn)”。

因為此時的日本在上海面臨的2個困難:1.兵力不足。2.沒錢。于是田中隆吉就打起了財閥的主意。他先是讓在上海的日僑“請求”日本政府派兵來“保護”他們。但是這樣的“請求”卻是讓三井駐上海代表處發(fā)電報給三井的東京總公司。由此便證明了日軍在上海的作戰(zhàn)是為了保護以三井為首的財閥利益。而說服財閥向政府捐款,就成了新內閣的首要任務。
但是三井的大掌柜團塚磨顯然不愿意出這筆錢。為此,裕仁直接下令議會休會,準備在2月20日再次選舉內閣。并通過牧野伸顯繞過犬養(yǎng)毅,直接威脅西園寺:“如果財閥不支持國家的戰(zhàn)爭,那么在選舉前后將會發(fā)生政變。”
事實也的確如此。2月2日裕仁先是以“應付”前線戰(zhàn)事而借口,任命了伏見宮親王擔任海軍軍令部總長。然后2月9日和3月5日,前若槻內閣的財務大臣井上準之助和三井大掌柜團塚磨分別遭人暗殺。而負責暗殺組織叫做血盟團。
這個血盟團其實和裕仁也有著很大的關系。首先組織血盟團的人叫井上和尚,而這個井上則是著名間諜頭目坂西利八郎的弟子。
這里有必要說說這個坂西利八郎的門第關系。這個人的師傅是青木宣純。曾任山縣有朋的參謀,從甲午戰(zhàn)爭開始就是負責對華的情報。坂西利八郎正是青木之后的日本對華諜報的第二代頭目。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本莊繁等人都曾經在其門下“學習”。而且還寫過《談鄰邦》的對華侵略政策。并在1927年4月被裕仁選為貴族院議員。
因此,這種一系列的暗殺事件的背后其實都和裕仁有著很大的關系。
而此時的犬養(yǎng)毅內閣內部,尤其是財閥對于上海的戰(zhàn)事的意見分歧尤為嚴重,因此這兩起暗殺事件的處理結果,直接關系到了新內閣的威信,為此犬養(yǎng)毅居然解除了超過30名軍官的職務。這下子,犬養(yǎng)毅算是把軍部徹底得罪了。

4月23日,裕仁的“軍師”級心腹鈴木貞一,向裕仁遞交了兩份報告,其中一份是指出日本在中國東北的任何行為,都不會受到歐美列強的軍事干擾。而第二份報告則是建議裕仁成立一個軍人內閣,來取代現(xiàn)在的政黨內閣。當然這樣的行為必須經過裕仁的同意。
那么該如何取消政黨呢?其實還是靠暗殺。
參與暗殺的除了原先血盟團的成員外,時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校長瀨川秋(章)友還組織了多名士官學校的學生。到了5月15日,裕仁下令實施政變。犬養(yǎng)毅便在自己的首相官邸被暗殺。另外在政友會總部、銀行都被投擲了炸彈。而這些血盟團成員和士官學校的學生在日后都得到了裕仁的特赦。
到了這一步,西園寺公望再也無法依靠政黨內閣來面對裕仁。雖然以后內閣依然由西園寺推薦,但是政黨之中已經很難再選出一個首相。于是西園寺選擇了原海軍大將齋藤實。至此,日本的政黨內閣落下了帷幕。
此后在裕仁的面前只剩下一個政敵:皇道派軍人。
皇道派的衰落:荒木貞夫的下臺
對待軍人肯定不能再用暗殺的手段。而且當統(tǒng)制派的齋藤實內閣成立的時候,皇道派的領袖人物荒木貞夫居然還能做穩(wěn)陸相,再加上九一八的“輝煌戰(zhàn)績”,使得皇道派軍人在軍界很有號召力。

而且荒木貞夫早年參加過日俄戰(zhàn)爭,后來在陸軍大學19期以第一名成績畢業(yè)后在1909-1913年間一直在日本駐俄大使館工作(主要負責情報收集)??梢哉f是一個堅定的要與沙俄開戰(zhàn)的皇道派軍人。
因此,依靠皇道派的勢力,荒木貞夫在西園寺都被裕仁“拿下”后,居然向裕仁發(fā)起了“攻擊”。
1933年2月,一個叫河上肇的京都帝國大學(現(xiàn)京都大學)的教授,因為多次發(fā)表“左傾”言論遭到了警察逮捕。由此京都帝國大學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荒木貞夫便借此炒作了一個話題:京都帝國大學發(fā)表“天皇是國家組成的部分”的學說。
這下子統(tǒng)制派在裕仁面前可謂是顏面掃地。因為裕仁身邊的幾個核心人物:木戶幸一(木戶孝允之孫,與兒玉源太郎聯(lián)姻)、近衛(wèi)文磨(和西園寺公望同屬藤原家族)都畢業(yè)于此大學。而且這次的“左傾”案居然連裕仁的皇后島津良子都受到了牽連。而荒木貞夫這番操作也讓皇道派看到了扳倒統(tǒng)制派的希望。
5月27日,荒木“乘勝追擊”。在名古屋召開的日本陸軍會議上,代表皇道派出席的荒木貞夫和小畑敏四郎堅決主張北進。而代表裕仁出席的統(tǒng)制派永田鐵山和東條英機則寸步不讓的主張南進。并且還提出兩人日本必須“改造所有黃種人”的計劃。
按照此計劃,日本不僅不能對蘇聯(lián)發(fā)動戰(zhàn)爭,甚至還要與蘇聯(lián)簽訂合約。雙方爭執(zhí)數日無果后,裕仁只得派出東久邇宮親王前去面見西園寺。并且達成了共識:日本暫時無法同蘇聯(lián)交戰(zhàn)。然后便一起向媒體宣布了此消息。
那么為何此時的裕仁突然和西園寺聯(lián)手?其實此時的內閣首相在名義上還是由西園寺“推薦”的原海軍大臣齋藤實。而齋藤實卻是個統(tǒng)制派。也就是說如果西園寺想要繼續(xù)保持在軍人內閣中的話語權,那么就不能得罪統(tǒng)制派。由此也引出了一個事實:統(tǒng)制派已經把持了內閣。而皇道派則成為了逆臣。
為此裕仁對皇道派的打擊也開始了。他首先將關東軍司令本莊繁“升任”侍從官長,然后讓曾經在東方會議上對裕仁提出過反對意見的武藤信義接任。而武藤信義居然在7月就離奇暴斃。最后接任關東軍司令的是統(tǒng)制派的菱刈?。ㄋ_摩藩出身)。

而在8月4日,伏見宮甚至還向裕仁提議“有關海軍南進的決策內容”可以直接向裕仁匯報。
這項提議雖然遭到了荒木和西園寺的反對,卻在9月25日被裕仁親自批準。而且裕仁還通過新任侍從官長的本莊繁傳達了附加條件:“海軍的武備增加不能影響財政?!逼溆靡夂兔黠@:內閣多掏錢給海軍。
至此,皇道派不僅失去了關東軍這片最后的“樂土”,甚至連軍費都被海軍“搶”了。到了1934年1月16日,荒木只得宣稱自己得了肺炎,并于22日辭去了陸軍大臣一職。但是荒木還是為皇道派保存了希望:在他的推薦下真崎甚三郎擔任陸軍教育總監(jiān)。而接任陸軍大臣的則是九一八時,擅自調動朝鮮駐軍的“越境將軍”林銑十郎。
林銑十郎此人早年曾是日俄戰(zhàn)爭時期的第2旅團長,本為皇道派。但在任陸軍大臣后卷入了貪污案被閑院宮親王救回。此后便成了統(tǒng)制派。特別是在1935年7月的人事調動里,林銑十郎居然撤了真崎甚三郎教育總監(jiān)的職務,然后將統(tǒng)制派的代表人物永田鐵山任命為軍務局局長。

這下子皇道派最后的反撲:二二六政變也由此拉開了序幕。
為何會有二二六政變?
1935年7月18日,陸軍省召開軍事參議官會議,會上荒木揭露了永田鐵山策劃3月政變的證據。但前文的敘述中可以明確得知,3月政變是裕仁策劃的。而皇道派拿出這樣的證據就意味著他們徹底站在了裕仁的對立面,同時也就意味著皇道派對抗統(tǒng)制派的“籌碼”,其實已經不多了。因此想要“翻盤”,只有發(fā)動一場全民支持的政變。
而對于裕仁來說,雖然有皇權,但是皇道派在日本軍界不僅根深蒂固,而且青年軍官大多出身于貧苦農民。這些人都“信仰”皇道思想。因此除非皇道派本身犯下大逆不道之罪,否則很難徹底拔出。
因此為了逼皇道派先出手,裕仁的陰招再次上演。
8月12日皇道派中的小軍官相澤三郎(當時的軍銜是中佐)來到陸軍省刺殺了永田鐵山。而且刺殺的方式很有意思:相澤先是大搖大擺的走進陸軍省,然后在無人攔阻的情況下一路走進永田的辦公室,最后抄起武士刀將永田活活砍死。
這樣的刺殺情景看似匪夷所思,其實還是裕仁的安排:
從“出身”來說,相澤是東久邇宮的門生。案發(fā)時已經47歲了,按照這個年紀和皇道派中的青年軍官應該已經扯不上關系了。而且案發(fā)前,安排他一路暢通無阻進入陸軍省的,則是參加過巴登巴登會議的山岡重厚,而且此人還是永田上一任的軍務局局長。
而在前文中提到的永田鐵山策劃的3月政變中,很多關鍵證據是被遺落的,考慮到當時東京的最大武裝力量是駐東京的第1師團,這個師團其實是皇道派的精銳力量。所以這些證據被荒木掌握其實并不意外。但是這次政變其實是裕仁發(fā)動的。所以刺殺永田其實就是裕仁的殺人滅口并嫁禍給皇道派。
而裕仁對皇道派的陰招除了使用永田為“苦肉計”外,還使用了間諜,也就是日后被稱為“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
山下奉文一直都與在第1師團中的參與二二六事件的磯部淺一、安藤輝三、村中孝次和香田清貞、栗原安秀、野中四郎等人保持著聯(lián)絡。甚至將這些人介紹給東久邇宮與朝香宮等皇族。也正是受到了皇族的“鼓勵”,這些貧苦出身的皇道派青年軍官,才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是為了幫天皇“鋤奸”。甚至天皇是體會到了他們的“忠君愛國”,才會降下“天命”于他們。由他們發(fā)動政變重新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日本。而且即使失敗,他們也會像之前發(fā)動政變的人一樣被無罪釋放。

但是如果這一開始就是裕仁的陰謀,結果又會怎么樣呢?這個問題,他們不會想。因為這些下級軍官根本就不知道,也不敢想象裕仁的真實形象到底是個什么樣子。
政變開始
1935年12月,第1師團接到了即將調往中國東北,師團長柳川平助調去臺灣的命令。這樣的調動對于皇道派來說再不發(fā)動政變,以后就沒有機會了。

在此期間,二二六的實際策劃者之一磯部淺一(前一等主計)已經與荒木貞夫、真崎甚三郎、山下奉文等人多次接觸,以探聽一旦發(fā)動政變軍部的反應。而對于荒木、真崎等人來說,事實上他們翻盤的希望已經很渺茫了。如果這些青年軍官可以利用,或許是皇道派最后的機會了。因此對于即將發(fā)動的政變,不僅得到了荒木的贊同,真崎甚至還為這批下級軍官提供了軍費。

1936年2月21日,磯部淺一跟本莊繁的女婿第1師團第1聯(lián)隊的山口一太郎見面,以得到了該聯(lián)隊不參加叛亂,也不主動鎮(zhèn)壓叛亂的保證。2月22日,磯部淺一等人在栗原安秀的家里將政變的日期、突襲目標、兵力部署決定了下來。
2月26日凌晨5點,東京下著50年以來未有的大雪。在這樣的雪夜里,政變被迅速發(fā)動。參與政變的兵力為如下:
第1師團步兵第1聯(lián)隊栗原安秀中尉280人、第1師團步兵第1聯(lián)隊丹生誠忠中尉170人、第1師團步兵第3聯(lián)隊安藤輝三中尉204人、第1師團步兵第3聯(lián)隊坂井直中尉210人、第1師團步兵第3聯(lián)隊野中四郎大尉500人、第1師團野戰(zhàn)炮兵第7聯(lián)隊田中勝14人、近衛(wèi)師團步兵第3聯(lián)隊中橋基明中尉130人、所澤陸軍飛行學校操作生河野壽大尉8人

而被這些下級軍官認為妨礙天皇統(tǒng)治的大藏大臣高橋是清(時年81歲,挨了3槍2刀)、前首相齋藤實(挨了47顆子彈)、前陸軍大臣渡邊錠太郎被刺殺,天皇侍從長前海軍司令鈴木貫太郎受重傷。只有現(xiàn)首相岡田啟介躲在女仆房間的壁櫥中逃過一劫。
到了凌晨6點30分,陸軍大臣川島義之前來會見了磯部淺一等人。磯部等人居然異想天開的請求將“清君側”的政變目的,傳達于天皇知曉、這樣的想法很明顯就是這些下級軍官從一開始就認為,只要裕仁知曉了他們的行動是為了天皇,那么他們將會成為“昭和維新”的功臣,因此從一開始就將希望寄托在天皇的身上。為此,磯部等人居然還開出了“談判條件”:天皇掌握全部權利,逮捕南次郎、建川美次和宇垣一成等妨礙天皇統(tǒng)帥軍隊的人。并任命荒木將軍為關東軍司令官,以防止蘇聯(lián)“南侵”。

但事實上當這樣的“暴行”,在早晨5點30分就已經傳入了皇宮,當時的裕仁想都沒向就直接下令本莊繁鎮(zhèn)壓。
而此時的真崎則更加突發(fā)奇想的拜見了海軍軍令部總長伏見宮,并請求他上奏裕仁,建立“強力”的內閣。顯然他的目的是成立伏見宮出任首相,并有自己把持的新內閣。但是這樣的建議被裕仁拒絕。
甚至在岡田首相缺席的情況下,裕仁都拒絕任命任何一位新首相。因為如果此時重組內閣就意味著“叛亂”分子的階段性勝利。而且裕仁還多次召見本莊繁,催促他快速鎮(zhèn)壓叛亂。并還將討伐“叛亂”分子的欶令,頒布給了參謀次長杉山元和參謀本部作戰(zhàn)課長石原莞爾、東京警備司令香椎浩平。

相比之下,荒木和真崎則很自將“叛亂”分子稱之為忠義之士。因此在當天下午2點召開的軍事參議會結束后,立刻發(fā)布了《陸軍大臣告示》:“天皇已悉此事之宗旨,承認諸子之行動系出于謀求顯示國體之誠意?!?/p>
但是接到鎮(zhèn)壓命令的本莊繁、杉山、石原等人,卻并不想讓日本軍人互相殘殺,因此從26日到27日的兩天內,在東京的駐軍只是在“叛軍”周邊戒嚴,卻沒有發(fā)起攻擊。本莊繁甚至出于對“叛軍”的“同情”,居然在面見裕仁的時候稱:“其精神純系出于憂慮君國的前途,不必深究。”
這樣的抗命也激怒了裕仁,于是裕仁當即表示:“對殺戮朕之股肱老臣的殘暴軍官,即使在其精神方面也是難以饒恕的,因為這等于譴責朕?!彪S后裕仁還表示“朕要親自率領近衛(wèi)師團平定叛亂?!痹捳f到這個份上,已經足以看出裕仁想要快速平定“叛亂”的決心。

當裕仁下定了決心剿滅“叛軍”,那么以天皇名義發(fā)動的“叛亂”其實已經失去了意義。而且基于海軍出身的前首相齋藤實、現(xiàn)首相岡田啟介、前海軍司令鈴木貫太郎也在兵變中遇害,因此裕仁擔心陸軍可能因為“同情”動不了手,還出動了海軍。
見到海軍的炮口已經轉向了“叛軍”,杉山元只得在29日從仙臺和宇都宮調來第 2 師團、第 14 師團以及飛機、坦克?!芭褋y”在2月29日被迅速平息了。
那么裕仁為何要急于平息“叛亂”呢?
雖然裕仁有山下奉文這個“臥底”,可以對皇道派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但二二六事件并非皇道派的高層發(fā)動,而是來自貧苦民間的下級軍官,并且在參與叛亂的1500余普通士兵中,1月入伍新兵居然達到了1027人。
由此可見皇道思想在不僅在皇道派的軍官里,甚至在民間都有很大的號召力。而且1500余人的“叛亂”居然3天才平息,這也說明對軍界和當時的日本社會對這些“叛亂”分子是非常“同情”的。因此皇道派的此次“叛亂”如果不加以扼殺,那么下次的“叛亂”將只是個時間的問題。
但既然皇道派被打上了“叛亂”的罪名。那么受到懲罰就是肯定的:
3月,荒木貞夫、真崎甚三郎等人被編入了預備役,4月,本莊繁編入預備役。隨后將近8000名有皇道思想的軍官都被“清洗”了大概6000名。此后的日軍軍界也就成為了統(tǒng)制派的天下了。當軍部被裕仁完全控制后。他也成為了日本近代歷史上第一個,也是最后一個完成中央集權的天皇。而中國與全世界人民的苦難也就此開始了。

參考資料:
現(xiàn)代書籍
《日本法西斯奪權之路-對日本法西斯主義的研究與批判》
《真相—裕仁天皇與現(xiàn)代日本的形成》
《日本天皇的陰謀》
《天皇裕仁和他的時代》
《天皇的戰(zhàn)爭責任》
《日本天皇裕仁》
紀錄片
《鳳凰大視野:二二六兵變》
電影
《二二六兵變》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chuàng)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吹雪,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