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獸騶吾背后的公案——吳泰伯的傳奇
? ? ? ?把博客里雜文陸續(xù)搬過來。
? ? ? ?神奇動物2里的東方圣獸騶吾,萌化了很多觀眾的心。騶吾主仁,止殺,又稱鄒虞。古時有鄒虞幡,天子出示此物以表示讓臣下停止紛爭。

??????騶吾為什么被尊為仁獸,它的原型是什么?這就牽扯到了一段上古公案了。必須提到一個人,就是吳國的始祖——泰伯。泰伯乃周太王既古公亶父的長子,是軒轅氏姬姓的后裔。當時古公生有三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幼子季歷。周人崇尚禮治,以長幼定次序。但古公認為幼子季歷有大才,能興旺周族。但不能廢長立幼。泰伯知道后,主動推辭。帶著二弟與擁護自己的族人遠走南方,讓弟弟繼承公侯之位。后有其他部落追隨,在太湖流域建立了句吳之國,也就是吳國。其實從泰伯的人性光輝和受人愛戴來看,他未必不如季歷。也許是古公這老貨偏心吧。這部分追隨他的周族之人和南方當?shù)夭柯淙诤戏Q為吳人。從此斷發(fā)紋身,從事漁獵。后人附會,說泰伯斷發(fā)是為銘志,表示永不回去和弟弟爭位。純屬扯犢子,太湖流域多水,入水游泳捕魚的話,長頭發(fā)不方便。至于紋身,則應該是祈求神明護身之意。是生存環(huán)境和生產(chǎn)方式改造了人類,和銘志有毛的關(guān)系。泰伯是真英雄大丈夫,吐個吐沫就是釘,說出去的話不需要向別人證明。同屬南方的楚人和溪蠻也都斷發(fā)紋身,他們也是銘志嗎?還是那句話,環(huán)境和生產(chǎn)方式改造人。

??????吳人草創(chuàng)基業(yè),也從西北多山林之地帶去了自己的圖騰神獸——白虎。而既然是吳人的虎,那就得和別人有所不同,于是天吳,鄒虞的名稱就出現(xiàn)了。虞字,以虎形為字首,以吳字為字心。這么解釋是不是就明白了。為什么鄒虞的別名又是騶吾呢?其實吾是吳的同音字,而虞算是同意字。這兩個字指向的都是吳人的吳字。當時漢字沒有現(xiàn)在多,各國文字又不統(tǒng)一,古人常以同音字諧音字做通假使用。吳人來到江南,從原來的耕種狩獵又多了漁業(yè)一項。原來的虎神在水里應該是不大管用了,于是早了虞字,以虎為神韻,以魚的發(fā)音來命名。這有點祈求冥冥中神靈保佑的意思。下水討生活遠比在地上要難得多,所以自古在水里作業(yè)的工種,禁忌和說道就比陸上的多,可以理解。至此,我們明白了騶吾或者說是鄒虞的來歷。那么它何以成為仁獸圣獸呢?
??????這就要從周人兄友弟恭,重視規(guī)矩的良好風氣說起了。泰伯與仲雍出走之后,季歷成為了周人領袖。又經(jīng)兩代到了季歷孫子,周武王姬發(fā)的時代。周人大興,定鼎天下,成為天子之家。周王們感到自己能有今天是和叔伯祖先泰伯的功勞分不開的。因為泰伯仁義,顧全親情,不忍族人分裂。所以他的圖騰神獸就自然沾光成了仁慈的化身。
?????也許有人要說,騶吾的傳說出自《山海經(jīng)》,應該比泰伯古老。那煥之就必須強行科普一波了,《山海經(jīng)》的源頭——《十三經(jīng)》確實非常古老。但是山海經(jīng)在流傳的過程種卻是加入歷朝歷代很多人的改編。
??????隨便再提一句,吳國后來被越國所滅,一些族人不甘受越,楚欺凌,跨海到了日本列島。至今有不少日本古老的家族皆以吳人后代自居。天皇一系也是出自吳人。當年吳佩孚大帥開玩笑說自己是天皇的大爺,就是因為這個。
??????友情提示,此乃煥之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標注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