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起義


一?黃巢起義的背景
安史之亂后,唐朝由盛轉衰,晚唐時期,依靠神策軍把持朝政的宦官勢力逐漸龐大,專權日益嚴重,宣宗時期(846-859在位)。唐朝一度有中興跡象,然而,即位的唐懿宗荒淫享樂,放任宦官專權,使得局勢更加混亂、農民起義不斷爆發(fā),唐懿宗去世后,由年僅12歲的唐僖宗即位(872),唐僖宗與乃父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寵信宦官田令孜,好音樂,喜宴游,每次出游內外隨從達十余萬人,所費不可勝計,加之連年對南詔用兵,百姓傷亡,流離失所,更加劇了唐朝的政權的動搖。

?

780年,唐德宗在位期間,恢復專賣制度,并開始實行兩稅法,兩稅法按夏秋兩季征稅收,故而得名,其主要原則是“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即是不再區(qū)分土戶(本貫戶)、客戶(外來戶),只要在當地有資產、土地,就算當地人,上籍征稅。兩稅法主觀上是為減輕人民負擔,將各種苛捐雜稅統(tǒng)一為兩稅征收,然而,進入晚唐,隨著財政吃緊,朝廷不僅征收兩稅,還又重新恢復兩稅法之前的各類稅收,人民負擔實際上比兩稅法實施之前更為沉重,由于兩稅法主要按照財產多少而非人口征稅,因此反而使得土地兼并日益嚴峻,時人陸贄評論為“今制度弛紊,疆理隳壞,恣人相吞,無復畔限。富者兼地數萬畝,貧者無容足之居……夫以土地王者之所有,耕稼農夫之所為,而兼并之徒,居然受利。官取其一,私取其十,稻人安得足食,公廩安得廣儲?”,到了唐末,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成為流民。流民問題也成為農民起義的重要原因,咸通十四年(873),關東(潼關以東)大旱,顆粒無收,流民成群:“百姓哀號于道路,逃竄于山澤,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許多地區(qū)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到了這個時候,統(tǒng)治階級不僅不想辦法賑災,反而還在爭權奪利,勾心斗角,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百姓活不下去,農民起義不斷爆發(fā)。
早在唐懿宗即位的同年(859),浙東就爆發(fā)了裴逋領導的農民起義,被唐朝鎮(zhèn)壓下去,咸通四年(863),因駐扎安南的戍卒久久不能返鄉(xiāng),以龐勛為首的桂州(今桂林)戍卒揭竿而起。即晚唐著名的龐勛起義,這次起義歷時一年多,攻取了徐州及江蘇、安徽、山東、河南交界的州郡,控制了江淮地區(qū),切斷了江南的經濟通道,隊伍發(fā)展到近20萬人。“唐亡于黃巢,而禍基于桂林?!碧拼┢谵Z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正是由桂州戍卒起兵揭開序幕的。唐廷驚慌失措,調集二十萬大軍,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才將起義鎮(zhèn)壓下去,然而,更大規(guī)模的起義不久就再次爆發(fā),乾符二年(875),私鹽販頭目王仙芝在長垣聚眾數千人起義,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他吸收了許多龐旭起義的余部,采取流動作戰(zhàn),避實就虛,?“民之困于重斂者爭歸之”因此,勢力迅速擴大,在這樣的情況下,黃巢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

二 黃巢其人與黃巢起事
黃巢,山東曹州(今曹縣,宇宙中心?我國四大城市之一,著名的北上廣曹)人《新唐書,黃巢傳》載:“黃巢,曹州冤句人。世鬻鹽,富于貲。善擊劍騎射,稍通書記,辯給,喜養(yǎng)亡命。”黃巢幼時,即表現出了出色的才能,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下》載:黃巢五歲侍翁,父為菊花連句,翁思索未至,隨口應曰:‘堪于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赫黃衣?!哺腹?,欲擊巢。乃翁曰:‘孫能詩,但未知輕重,可令再賦一篇。’巢應之曰:‘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成年后曾幾次應試進士科,但皆名落孫山,于是他滿懷憤恨地寫了一首《不第后賦菊》后便離開了長安,(民間傳說其本來考中,但因貪官作梗最終被刷下),詩云: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乾符元年(874年),全國各地連年發(fā)生水旱災,山東地區(qū)最為嚴重,麥才半收,秋季的莊稼幾乎沒有,冬季蔬菜太少。但自唐懿宗以來“用兵不息,賦斂愈急”,各州縣又不上言災情,致使“百姓流殍,無處控訴”。濮陽的私鹽販子王仙芝與尚君長等聚眾數千人,于長垣縣揭竿而起。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黃巢與子侄黃存、黃揆、黃鄴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眾數千人,響應王仙芝,黃巢軍聲勢日益浩大。四方苦于苛征暴斂的百姓,及散居民間的龐勛舊部,爭先投奔義軍,“數月之間,眾至數萬”。乾符二年十二月,起義軍圍攻沂州(今山東臨沂),乾符三年(876年)七月,平盧節(jié)度使宋威率禁軍三千,甲騎數百及山東各地兵馬同王仙芝的農民軍戰(zhàn)于沂州城下,大敗王仙芝。宋威上奏王仙芝已死,就遣散了兵馬回青州。王仙芝、黃巢利用有利時機,經過短暫休整,于八月進河南,逼近郟城(今郟縣),不到十日破八縣之地。唐廷用王鐸代替宋威擔任諸道行營招討草賊使。以左散騎常侍曾元裕為招討副使,鎮(zhèn)守洛陽。令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李福選步騎2000人北上汝州(今汝州市)、鄧州(今鄧州市),扼守要道,鳳翔節(jié)度使令狐絢和邠寧節(jié)度使李侃選步兵1000人、騎兵500人進駐陜州(今陜縣)、潼關(今陜西潼關),企圖阻止王仙芝、黃巢等西進,并進而聚殲農民軍。起義軍轉而去往江淮,在今湖北地區(qū)采取流動作戰(zhàn),半年時間里,義軍在江淮河漢之間廣大地區(qū)流動作戰(zhàn),打得官軍顧此失彼,迅速發(fā)展到30萬人。
然而,這時,黃巢和王仙芝卻產生了嚴重的分歧,王仙芝受唐廷誘降,準備接受招安,遭到黃巢及廣大將士一致反對,甚至爆發(fā)肢體沖突,雖然迫于壓力,王仙芝放棄投降想法,但黃,王二人就此分手,王仙芝堅持在湖北斗爭,黃巢則率部返回魯西,河南作戰(zhàn),唐廷重新啟用宋威,曾元裕等人鎮(zhèn)壓起義,將主要矛頭指向王仙芝所部,曾元裕率官軍追擊王仙芝,屢戰(zhàn)屢勝。乾符五年(878)二月,王仙芝率領義軍南下蘄州(治蘄春,今湖北蘄春北)。曾元裕窮追不舍,王仙芝義軍激戰(zhàn)失利,義軍5萬余人戰(zhàn)死,王仙芝在突圍中戰(zhàn)死,余部由尚讓率領投奔黃巢。

由于官軍主力圍剿王仙芝,使得在魯西河南的黃巢所部獲得喘息之機,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黃巢率軍攻陷鄆州(治今山東鄆城),殺天平軍節(jié)度使薛崇。三月,又攻陷沂州,人數達到數萬人,不久,尚讓率部投奔黃巢,兩軍會合與亳州,使得黃巢隊伍更加壯大,尚讓等推舉黃巢為王,號“沖天大將軍”,改元“王霸”,部署官員,初步形成政權,這時,隨著王仙芝主力被消滅,唐廷重新將主力圍剿黃巢,并調曾元裕等人北上,面對這一不利局勢,黃巢決定避實搗虛,?采取流動作戰(zhàn)方針,?實行頑強的攻勢防御的軍事戰(zhàn)?略。并親自率領?10?萬大軍,?在河南稍作休整,?就避?開唐軍勢力強大的中原,?長驅南下,?進行大規(guī)模的?南征。黃巢的大軍渡淮而南,?攻和州(?今安徽和縣) ,?橫渡天塹長江,?攻宣州,?從今皖南進入浙西。五年(?公元?878?年)?八月,?黃巢義軍攻克杭州。在起義軍攻打杭州的過程中,杭州地方官員錢鏐(日后成為五代十國之一的吳越開國君主)曾使用計策,打敗起義軍,“如黃巢攻略浙東?至臨安,錢鏐曰:今鎮(zhèn)兵?少而賊兵多?難以力御?宜出奇兵邀之,,乃與勁卒二十人伏山谷中,巢先鋒度險皆單騎,伏弩射殺其將,巢兵亂,引勁卒蹂之,斬首數百級,?錢镠曰:此可一用爾,大眾?至何可敵邪!?”但最終因兵少將微,無法堅守杭州,棄城而走。
九月, 黃巢義軍攻占浙東首府越州(?今浙江紹興)?。這時,唐廷派軍事經驗豐富的大將高駢率軍鎮(zhèn)壓起義,起義軍初戰(zhàn)不利,為保存實力,黃巢率軍開山路七百里,十月,?進入福建。?十二月, 相繼攻占福建首府福州(?今福建福州市)?泉州,隨后進入廣東,乾符六年(879五月,?黃巢義軍包圍廣州。九月,?攻占廣州,俘虜嶺南東道節(jié)度使李迢。不久,?占領整個嶺南地區(qū)。在攻破泉州后,黃巢對城內胡商展開大屠殺,殺數萬猶太胡商,次年又克廣州,再殺包括大食、猶太、波斯等胡商二十余萬,其資財充作軍需。
黃巢進軍南方的戰(zhàn)略,在現在看來是十分合理的,唐朝以關中為本位,東都洛陽為陪都,重兵集結于關中,河南地區(qū),對起義軍形勢十分不利,南方唐軍主力不多,藩鎮(zhèn)較少,只有東川,西川,荊南,淮南,嶺南等數個節(jié)度使,兵力不多,戰(zhàn)力不強。且互不團結?!?strong>巢度藩鎮(zhèn)不一,未足制己”因此,便于起義軍發(fā)展。此外,王仙芝,黃巢曾以販賣私鹽為生,雖史書未記載王黃二人是否去過江南,但唐代的鹽井大多在長江南岸,“唐有鹽池十八,井六百四十”大都在東南沿海地區(qū)?“吳、越、揚、楚鹽廩至數千?積鹽二萬余石。有漣水、湖州、越州、杭州四場?嘉興、海陵、鹽城、新亭、臨平、蘭亭、永嘉、大昌、候官、富都十監(jiān)歲得錢百余萬緡?以當百余州之賦。”,兩人去過江南,且熟悉當地情況,可能性很大,加上江淮地區(qū)私鹽販賣十分猖獗,且與百姓相互配合,“江淮諸道私鹽賊販,多結群黨”?!巴裘胺?/strong>,私鬻不絕,巡捕之卒,遍于州縣”。鹽戶與官府也形成激烈的沖突。由于鹽私價遠低于官價,故深受百姓歡迎。所以私鹽茶販與民眾聯系亦十分密切?!?strong>其壕籬外,山林掩映,村棚相次?私販必與村人相熟乃敢盜鬻,若無人勾致,則遠賊不敢自來?!?/strong>對以鹽商武裝為主力的黃巢起義軍來說,有著極好的群眾基礎。

三 黃巢北伐
在攻克廣州,占據嶺南之后,黃巢即著手進行北伐準備,準備一舉推翻唐王朝,興師北伐,黃巢軍已轉戰(zhàn)各地多年,這次占領廣州,“欲據南海之地,永為巢穴”,作為反抗唐朝統(tǒng)治的根據地。但在乾符六年,從春至夏,疫病大為流行,不少義軍將士染上了疫病,死者十三四,部下“勸請北歸,以圖大利”。黃巢見在廣州難以持久,于是決定殺回中原地區(qū)。同年十月,黃巢率軍離開廣州,向西北進發(fā),攻取了桂州(桂林),控制了嶺南全境,而后以桂林為基地,興師北伐,出發(fā)前夕,?黃巢發(fā)表露布(?文告) ,?痛斥唐王朝政治腐敗,“宦豎?柄朝,?垢蠹紀綱,?指諸臣與中人賂遺交構狀,?銓貢失才”等罪惡,?提出了“禁刺史殖財產,?縣令犯贓者族” 的政治主張。得到群眾擁護,乾符六年(879)四月,唐廷驚慌失措,慌忙調集宰相王鐸坐鎮(zhèn)江陵,李系(李晟曾孫)聯合地主武裝鎮(zhèn)守潭州(長沙),作為先鋒,高駢駐守揚州,從三個方向阻止起義軍北上,起義軍與官軍展開了數次大戰(zhàn)。

(1)潭州之戰(zhàn)
起義軍首先將矛頭指向三者中實力較弱的李系,避開較為難纏的對手高駢。李系雖然出身名門,但不懂軍事,紙上談兵,喜好夸夸其談,是個容易對付的敵人,廣明元年(880年),恰遇湘江水暴漲,義軍便乘數十只大木筏順流而下,沿著湘江,穿過永州、衡州(衡陽),如神兵天降一般突然來到潭州城下,李系猝不及防,倉促迎戰(zhàn),大敗,起義軍攻占了潭州。李系敗走朗州。十萬大軍盡皆被殺,尸體遮蔽了寬闊的湘江。同年閏十月,尚讓率軍攻克澧縣,打開了通往湖北的道路。緊逼江陵,鎮(zhèn)守江陵的王鐸本是酒色昏庸之徒,將希望全部寄托在李系身上,整日沉迷酒色,當李系戰(zhàn)敗的消息傳來,王鐸魂飛魄散,棄城而走,逃亡襄陽,尚讓兵不血刃,攻占江陵。直驅襄陽,襄陽節(jié)度使劉巨容命部下率輕騎誘敵,自己率主力在樹林中埋伏,起義軍中計追擊,隊伍凌亂,劉巨容突然殺出,大敗起義軍,劉巨容麾下的雇傭沙陀騎兵橫沖直撞,起義軍潰不成軍,許多潰兵被趕入長江淹死,黃巢起義軍損失慘重,《新唐書》載“執(zhí)賊渠十二輩”,《全唐文》則說“斬俘一十七萬”,總之損失極為慘重,迫使黃巢不得不放棄攻打襄陽,轉而沿江東進,而且,此戰(zhàn)中,沙陀騎兵的英勇善戰(zhàn),沖鋒勢不可擋給與黃巢義軍以極深的心理陰影。使得此后義軍都懼怕沙陀騎兵,戰(zhàn)后,部下建議劉巨容乘勝追擊,但劉巨容深恐朝廷猜忌,放棄追擊,起義軍稍加休整遂渡過長江進攻鄂州(治今湖北武漢),攻破了外城。之后,又轉而進攻饒、信、池、宣、歙、杭等十五州。這時黃巢軍又得以發(fā)展,“眾至二十萬”?黃巢占據了荊南,脅迫被俘的嶺南東道節(jié)度使李迢上書天子。李迢說道:“吾腕可斷,表不可為?!秉S巢大怒,將其處死。
(2)信州之戰(zhàn)
唐廷此時,將希望寄托在高駢身上,令高駢火速攔截義軍,高駢搜羅各道兵馬七萬多人,準備與起義軍決一死戰(zhàn),廣明元年(880)三月,巢軍連戰(zhàn)失利,退守饒州(治今江西鄱陽)。張璘又乘勝進軍,五月,黃巢又退守信州(治今江西上饒)。這時北方諸道軍已兵臨淮南,張璘又率兵追擊甚急,而信州又恰遇疫病流行,義軍士卒多死,元氣大傷。在義軍處境十分危急的時刻,黃巢巧施緩兵之計:一方面用重金賄賂張璘,使其減慢進軍;另一方面又致書高駢,表示“投降”。高駢中了黃巢圈套,以為大功告成,怕各藩鎮(zhèn)搶了自己的功勞,遂上奏朝廷,聲稱義軍“不日當平,不煩諸道兵,請悉遣歸”。當黃巢獲悉諸道兵已經北渡淮河,散歸其鎮(zhèn),而且義軍也恢復了作戰(zhàn)能力,即抓住時機,突然發(fā)起反攻,一舉殺死張璘,大敗淮南兵,并乘勝攻占了睦州(治今浙江建德)、婺州(治今浙江金華)又攻占了宣州。劉漢宏進攻宋州,搶掠申、光,來與黃巢會合,黃巢進逼廣陵,渡過采石,進攻揚州。高駢按兵不出,被起義軍嚇破了膽,擁兵自保,不敢出擊,已成甕中之鱉,所過鎮(zhèn)戍,望風降賊。對此,許多文人士大夫對高駢十分失望,甚至懷疑其私通起義軍。《資治通鑒考異》卷二十四引王坤《驚聽錄》:朝廷議駢以文以武,國之名將,今此黃巢必喪于淮海也,尋淮南表至云:“今大寇忽至,入臣封巡,未肯綿伏狼狐,必能晦沈大眾。但以山東兵士屯駐揚州,各思故鄉(xiāng),臣遂放去,亦具聞奏,非臣自專。今奉詔書責臣無備,不合放回武勇,又告城危,致勞征兵勞于往返。臣今以寡擊眾,然曰武經,與賊交鋒,已當數陣,粗成勝捷,不落奸謀,因護一方,臣必能了。但慮寇設深計,支梧官軍,迤邐過淮,彼岸無敵,即東道將士以至藩臣,系朝廷速下明詔,上委中書門下,速與商量?!北碇粒袝逃挟愖h。遂京國士庶浮謗日興,云淮南與巢衷私通連,自固城池,放賊過淮也。

(3)進軍洛陽,長安
高駢主力覆沒,已失去對起義軍的威脅。于是,九月, 黃巢全軍渡淮, 擊破唐廷匆忙調來泗州守淮的天平節(jié)度使所部六千多人,由徐州等地調來的各藩鎮(zhèn)兵互相觀望,逗留不前,最終一哄而散,黃巢進駐今皖北豫東一帶, 自稱“率士大將軍, 整眾不剽掠, 所過惟取丁壯益 兵”。十月, 義軍攻占申州( 今河南信陽) , 進入潁州 ( 今安徽阜陽) 、宋州( 今河南商丘) 、徐州、兗州之境。十一月, 黃巢親自率軍攻打汝州, 向諸道官軍發(fā) 布文牒:“各宜守壘, 勿犯吾鋒, 吾將入東都, 即至京邑, 自欲問罪, 無預眾人”, 利用唐中央政府與地方 藩鎮(zhèn)的矛盾, 分化瓦解唐軍, 減少進軍阻力, 矛頭直指唐僖宗。各地流民紛紛加入黃巢麾下,十一月十七日, 黃巢率領 60 萬大軍, 來到東都洛陽城下,東都留守劉允章率文武百官投降黃巢,黃巢軍攻破洛陽。唐廷震動。然而,起義軍并沒穩(wěn)固的根據地,仍然采取流動作戰(zhàn),并未分兵攻占周圍地區(qū)作為根據地,60萬大軍,大半都是隨軍的老幼婦女和裹挾的流民,精銳戰(zhàn)斗力有限。為起義軍的失敗埋下伏筆。
黃巢義軍將長安作為下一目標,?同年十二月,黃巢傾巢而出,逼近潼關,長安告急,唐僖宗令寵信的宦官田令孜率神策軍鎮(zhèn)守潼關,此時,長安官員已被黃巢嚇破了膽,兩位宰相,崔沆曰:“祿山眾才五萬,比之黃巢,不足言矣?!痹紫喽贡R彖則曰:“哥舒翰以十五萬眾不能守潼關,今黃巢眾六十萬,而潼關又無哥舒之兵。若令孜為社稷計,三川帥臣皆令孜腹心,比于玄宗則有備矣。”極力主張?zhí)优?,此時,田令孜所率的神策軍,已很久沒有上過戰(zhàn)場,許多軍士都是湊數,根本沒有戰(zhàn)斗力,《新唐書?兵志》記載:“三輔人假比于軍,一牒至十數。長安奸人多寓占兩軍,身不宿衛(wèi),以錢代行,謂之納課戶。益肆為暴,吏稍禁之,輒先得罪,故當時京尹、赤令皆為之斂屈?!?/strong>“神策軍士皆長安富家子,賂宦官竄名軍籍,厚得稟賜,但華衣怒馬,憑勢使氣,未嘗更戰(zhàn)陳。聞當出征,父子聚泣,多以金帛雇病坊貧人代行,往往不能操兵。”起義軍逼近潼關,神策軍根本無法抵擋,一觸即潰,田令孜逃亡長安,十二月五日,?唐僖宗和宦官田令孜率天策軍?500?人, 撇下文武百官,后妃,崔沆?豆盧彖等人。(兩人后被黃巢俘虜殺害)從長安城西的金光門倉惶出逃,先奔咸陽,后逃亡蜀地。唐金吾大將軍張直方率數十名文武官員,?到灞上(?今陜西西安市東)?迎接黃巢。黃巢進城,尚讓曉喻百姓說:“黃王起 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十二月十三日( 881?年?1?月?16?日) ,?黃巢定國?號大齊,?改元金統(tǒng),任命百官,,?建立起以黃巢等掌握軍政實權?的農民政權。為鞏固大齊政權統(tǒng)治,?黃巢在長安嚴厲?鎮(zhèn)壓了一大批罪大惡極的唐朝皇族和大官僚、大地?主,?以及一些頑固的敵對分子。如:?來不及跟唐僖宗?逃走而藏匿民間的原宰相豆盧緣、崔沆、左仆射于宗、右仆射劉鄴、太子少師裴念、御史中丞趙蒙、刑?部侍郎李溥、京兆尹李湯等大臣,?均被捕獲處決。曾投降義軍,但企圖反正,?暗中“多納亡命,?匿公卿于復壁”的張 直方等貴族官僚都被處死。對唐王朝絕望的將作監(jiān)鄭綦、庫部郎中鄭系,?舉家自殺。晚唐詩人韋莊在《秦婦吟》一詩中,?曾以:“天街踏盡公卿骨,?府庫燒為錦?銹灰”等詩句,?形象地描寫了當時的真實情況。
?

四?相持長安
然而,黃巢義軍的局勢并不容樂觀唐廷雖退出長安,但令關隴地區(qū)各藩鎮(zhèn)包圍長安,起義軍對藩鎮(zhèn)抱有幻想,連近在咫尺的鳳翔節(jié)度使也未注意,只是派人招撫,企圖不戰(zhàn)而降,許多藩鎮(zhèn)首鼠兩端,一開始接受黃巢招降,黃巢也對這些人加以信任,待時機成熟馬上反正,給與義軍以致命一擊。中和元年(881年)正月僖宗,詔令鎮(zhèn)東、太原、代州等節(jié)度使各發(fā)本道兵并赴京師討伐齊軍。三月以忠于唐朝的鳳翔節(jié)度使鄭畋為同平章事,充京西諸道行營都統(tǒng),與涇原、秦州、鄜延、夏州等節(jié)度使“同盟起兵,傳檄天下”。黃巢以部將朱溫為東南面行營都虞候,攻陷了鄧州(今鄧州市),以阻止荊、襄官軍北上。接著又遣尚讓、王播率軍進攻鳳翔(今陜西寶雞)。尚讓以為鄭畋乃一介書生,不諳軍事,麻痹輕敵,中伏,于龍尾陂大敗而歸,損失二萬多人。龍尾陂之戰(zhàn),使得起義軍士氣受到重挫,原已投降義軍的夏綏節(jié)度使諸葛爽這時也背叛了義軍。起義軍陷入四面受敵狀態(tài)。不久,唐將楊復光收復鄧州,唐軍從北西南兩個方向逼近長安,唐將唐弘夫,程宗楚,拓跋思恭(黨項族首領,其后代即著名的李元昊),王處存,鄭畋等從四面包圍長安,形勢危急。
黃巢見唐軍初勝驕橫,決定放棄長安,將其作為誘殲唐軍的口袋,中和元年五月,黃巢撤出長安,屯兵灞上,伺機殲敵,唐軍以為義軍撤退,大喜,爭相入城,自相踐踏,死者無數,入城后,唐軍各部自以為大功告成,瘋狂擄掠財物,強奸婦女,無惡不作,長安城內一片混亂,黃巢見狀,又率義軍殺回長安,唐軍猝不及防,大敗,“重負不能走,死者十八九” 唐弘夫,程宗楚被義軍打死,鄭畋僅以身免,狼狽逃走,起義軍再次攻占長安。
然而,二度攻占長安并未能改變起義軍的被動局面,起義軍百萬之眾,涌入長安,造成長安糧荒,物價飛漲,斗米斗金,唐廷不準其他地區(qū)運送糧食進入長安,企圖將其困死。見起義軍勢大,唐廷又祭起了招降的法寶,在唐軍引誘下,黃巢手下大將朱溫率部投降唐朝,被賜名“全忠”(嘔),此后成為唐廷鎮(zhèn)壓起義的馬前卒,真可謂恬不知恥,潼關守將令環(huán)也率所部四萬余人投降唐朝,致使長安門戶洞開,唐廷又收買沙陀族首領李克用,準備用沙陀騎兵對抗黃巢義軍。
沙陀本為西突厥別部,后受吐蕃控制,808年,部落首領朱邪盡忠和長子朱邪執(zhí)宜率部眾三萬落投歸唐朝,安置于代北,后分散安置于各州,在唐朝與藩鎮(zhèn)的戰(zhàn)爭中,鎮(zhèn)壓龐勛起義的戰(zhàn)爭中,沙陀騎兵戰(zhàn)斗力強,履立戰(zhàn)功,成為唐朝仰仗的力量,朱邪執(zhí)宜之子李國昌(因鎮(zhèn)壓起義有功,被唐朝賜姓李),孫子李克用曾一度叛變唐朝,騷擾邊境,得到朝廷招安許可后,方才為朝廷效力。李克用小名鴉兒,驍勇善戰(zhàn),精通軍事,善于騎兵作戰(zhàn),其威名聞名唐代北部邊境。

此時,唐廷以高官厚祿收買李克用,命李克用率沙陀騎兵前來鎮(zhèn)壓黃巢,黃巢軍隊非常懼怕李克用的沙陀騎兵,聞聽沙陀騎兵到來,?魂飛魄散,士氣大跌,李克用連戰(zhàn)連捷?!缎挛宕贰ぬ票炯o第四》記載:三年正月,(李克用)出于河中,進屯?乾坑。巢黨驚曰:“鴉兒軍至矣!”二月,敗巢將黃鄴于石堤谷;三月,又敗趙璋、 尚讓于良田坡,橫尸三十里。是時,諸鎮(zhèn)兵皆會長安,大戰(zhàn)渭橋,賊敗走入城,克 用乘勝追之,自光泰門先入,戰(zhàn)望春宮升陽殿,巢敗,南走出藍田關。京師平,克用功第一。唐軍以李克用為先鋒,黃巢無法抵擋,被迫率殘部十五萬人撤出長安,在撤退中,義軍把輜重珍貨遺棄于道路,官軍在長安大肆搶掠之后,又在路上爭先拾取財物,不再追擊,故黃巢“得整軍而去。此后,黃巢義軍局勢日漸不利。李克用軍功居首。唐僖宗任命李克用為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河東節(jié)度使。


五 黃巢敗亡
黃巢軍在撤出長安后,揚言攻取徐州,實則進軍河南地區(qū),五月,黃巢驍將孟楷率萬人奔襲蔡州(治今河南汝南),唐節(jié)度使秦宗權迎戰(zhàn)敗北,遂歸順了義軍。接著孟楷又進攻陳州(治淮陽),陳州刺史趙犨早有防備,乘機襲殺了孟楷。黃巢大怒,決心為孟楷報仇,六月,黃巢與秦宗權合兵圍攻陳州,“掘塹五重,百道攻之”。黃巢還在州城北“立宮室百司,為持久之計”。在黃巢圍攻陳州時,唐廷不斷調動軍隊,以圍剿農民軍。七月,朱全忠被任命為宣武節(jié)度使,加東面招討使。九月,命感化軍節(jié)度使時溥為東面兵馬都統(tǒng)。十二月,陳州被圍困日久,即向鄰道求救。于是忠武鎮(zhèn)周岌與時溥、朱全忠等皆率兵前來救援,義軍圍攻陳州,屯兵堅城之下,久攻不下,士氣大跌,白白浪費戰(zhàn)機,自己也陷入斷糧局面,以人肉為食,史載:“賊圍陳郡三百日,關東仍歲無耕,人餓倚墻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因此暴行,黃巢義軍也失去了人民支持,這時,李克用也率沙陀騎兵窮追不舍,追上義軍,到了中和四年(884)五月,天降大雨,平底水深三尺,義軍軍營為水所漫,被迫拔營向汴州而去,李克用率軍緊緊追擊,當義軍正在渡汴河時,被李克用追上,沙陀騎兵乘義軍過河突然發(fā)起沖擊,義軍大敗,死傷五萬多人,尸橫遍野,汴水為之不流,尚讓等起義軍宿將投降,(后在黃巢死后失去利用價值被唐廷殺死),黃巢僅率殘部數千人逃走,奔兗州。李克用等人窮追不舍,七月,走投無路的黃巢在泰山虎狼谷自殺(一說被叛徒殺害,另一說出家為僧),黃巢從子黃皓率殘部流竄,號“浪蕩軍”。昭宗天復初年,進攻湖南時,為湘陰土豪鄧進思所伏殺,至此,黃巢起義徹底失敗。
?


?
六 黃巢起義的影響及評價
黃巢起義,給與唐朝統(tǒng)治者以沉重打擊,極大地改變了晚唐的政治格局,在起義中,忠于唐朝的藩鎮(zhèn)幾乎被消滅殆盡,或遭受重創(chuàng),而對唐朝忠誠度有限的李克用,朱溫等人卻相繼崛起。最終,埋葬了唐王朝,如果說,安史之亂后的唐朝的藩鎮(zhèn)割據除河北三鎮(zhèn)等少數地區(qū)外,尚處于能控制范圍之內,那么,黃巢起義后,藩鎮(zhèn)割據已經“無藩不割據”,唐朝基本失去對地方的控制,起義也加劇了唐朝內部的矛盾與沖突, 唐僖宗晚年,以田令孜為首的宦官集團與藩鎮(zhèn)爆發(fā)內戰(zhàn),史稱鹽池之爭和襄王之亂,唐僖宗被田令孜裹挾,再次奔逃,歷經黃巢,襄王之亂,長安幾乎成為一片廢墟。文德元年(888)三月六日,疲憊不堪的唐僖宗去世,年僅28歲,由弟弟李曄即位,即唐朝事實上的末代皇帝唐昭宗,此時,距唐朝滅亡只有二十年了。黃巢起義,也沉重打擊了門閥地主階級,唐朝雖然實行科舉制度,但其功能相對有限,門閥大族基本依然把持政權,黃巢軍隊在流動作戰(zhàn)時,對門閥大姓展開屠殺,幾乎掃平門閥氏族,以至于唐廷不得不派出官員進行撫慰。這一影響,客觀上,也為所謂“唐宋變革”奠定了基礎。
流動作戰(zhàn)是黃巢軍事戰(zhàn)略的鮮明特點。所謂流動作戰(zhàn)是指黃巢軍事戰(zhàn)略的作戰(zhàn)方式、戰(zhàn)斗風格,黃巢起義軍轉戰(zhàn)大江南北,在起義初期機動靈活,避實就虛,繞開唐軍重點把手的河南地區(qū),轉戰(zhàn)江南,嶺南,取得了輝煌的戰(zhàn)果,然而,成也蕭何敗蕭何,起義軍在南方并未留下根據地,致使進退失據,完全淪為流動武裝,對于長安過分看著,認為只要奪取長安,就萬事大吉,未能殲滅唐軍及藩鎮(zhèn)主力,致使最終反而受困于長安,陷入被動,當起義軍撤出長安時,上有十五萬之眾,其中可戰(zhàn)之兵也有數萬,若能再次采取流動作戰(zhàn),避實就虛,再次來到江南,并在江南站穩(wěn)腳跟,局勢尚且難以預料,然而,因一己私欲,黃巢卻喪失理智,屯兵堅城之下,圍城陳州三百余日,錯失良機,被各路藩鎮(zhèn)十面包圍,最終覆滅??杀蓢@

參考文獻
《舊唐書》
《新唐書》
《資治通鑒》
《唐會要》
《全唐文》
《唐末農民戰(zhàn)爭》胡如雷
《論黃巢的軍事戰(zhàn)略》歐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