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chǎn)狗血第一人”不僅沒過氣,還賺麻了

最近一則名人遭維權的消息,讓我身心震撼。
因為這一回,主人公不是胡軍陳赫級的國民明星,也不是羅敏那種活躍在輿論場上的CEO,而是一個八百年沒聽過的名字:
《愛情保衛(wèi)戰(zhàn)》里的“情感導師”、電視主持人——馬丁。
這檔情感節(jié)目,一度因男女嘉賓奇葩互打,風靡天津乃至全國。

據(jù)上游新聞報道,馬丁在直播間售賣一門5180元的“婚姻情感咨詢師”培訓課,聲稱親自教學,學成后保證能拿到國家認可的資格證書。
然而事后學員們卻發(fā)現(xiàn),到手的不過是一個企業(yè)培訓合格證書,跟國培網(wǎng)沒半毛錢關系——
證書的落款日期,居然還在報名前。
懷疑自己上當受騙的學員告上了衙門,北京警方稱已立案偵查。

乍一看這新聞:馬丁是誰?好耳熟。
再一看:奪少,404萬?現(xiàn)在的錢都這么好掙了嗎!
這種感覺就像是,曾在村子里風光無兩,但已經(jīng)杳無音訊多年快被遺忘了的隔壁二大爺,突然有天就傳出個消息:
因為涉嫌發(fā)橫財,被帶走調(diào)查。
那一瞬間,你感到臉上狠狠被扇一巴掌:“想不到吧,小子(zei)欸,你大爺還是你大爺?!?/p>
年輕人以為大爺早已過氣,然而,大爺只是發(fā)財不告訴你。
只剩你滿頭問號:都是誰在為他買單?咋就樂意動不動掏那么多錢?
01
那些年,紅極一時的情感導師
死去的記憶開始攻擊我。
知道馬丁,是因為中國婚戀節(jié)目的泥石流、狗血百態(tài)大亂斗的《愛情保衛(wèi)戰(zhàn)》(人送昵稱《愛保》)。
每一個在家庭遙控器歸屬大戰(zhàn)里敗下陣來的孝子孝女,曾經(jīng)最大的快樂,或許都是跟著爸媽看《愛?!贰?/p>
不像現(xiàn)在很多戀綜喜歡邀請明星,上《愛保》的都是素人,換了一輪又一輪。
因為在這里,導師就是明星。
男女撒潑互撕的戲碼,從來都不新鮮,更讓電視機前的無數(shù)姐妹欲罷不能的,是情感導師們的點評大碰(混)撞(戰(zhàn))。
馬丁就是其中一員。
自稱“非科班出身男主持”,馬丁喜歡親切地稱呼嘉賓們“姑娘”、“小伙子”,懟起人來卻一點不含糊。

有一期來了對小情侶,男的主動搞曖昧行戀愛之實,卻不承認男女關系之名,遲遲不肯見家長,聲稱是“出于慎重、責任感”。
女方不答應,又愛得死去活來,鬧上了愛保。
話筒給到馬丁這邊,他一張嘴就把男的罵了個狗血淋頭:
敢做不敢當,釣魚釣得太高明,還假借負責之名,“表里不一!”
這還沒結束,轉過頭他又對女方一頓輸出,“你越得不到還越想要,醒醒吧!”
男女一視同仁,指點江山各掄一拳,堪稱“平權先鋒”。
讓本就看這對奇葩情侶不順眼的觀眾,紛紛直呼“過癮”。
當然了,作為一檔2011年播出的老牌婚戀節(jié)目,敢上《愛?!返囊捕疾皇巧镀胀ㄈ?。
當著全國人民的面,不少“潑男惡女”都敢直接扯起頭發(fā)、揪領帶,馬丁也常敗下陣來。
真正扛起導師大旗,把犀利進行到底的,還得是“毒舌流派”代表人物,AKA婚戀節(jié)目大魔頭——涂磊。

涂磊當年留在《愛?!肺枧_上的名場面,包括但不限于:懟媽寶男是“假孝順、實則始終沒斷奶”;
毫不留情地戳穿接盤俠的內(nèi)心os,“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以及經(jīng)典的“住嘴三連斥”:“閉上你的嘴”、“聽我說完”、“我沒說完別插嘴”。
盡管他的有些金句,在當時一針見血,現(xiàn)在回過頭看,卻總覺得有什么不對……
“一種是不知恥,還有一種是可以無限制地接受恥,其實也是不知恥?!?/p>
大概是師承魯迅“棗樹文學”
和涂磊走類似“凌厲流”的,還有《非誠勿擾》的導師——主持人樂嘉。
樂嘉的特點是很愛打斷嘉賓講話,毫無心理負擔。
即便他對面那個“作精女孩”已經(jīng)被懟得羞愧暴哭,感覺下一秒就要自掛東南枝,樂嘉還能乘勝追擊:
“哭?你還好意思哭!”
很少有人知道,這種沖突設定叫“隨時打斷”,是樂嘉提議節(jié)目組加的。
《非誠勿擾》正是在這個改動后,收視率飆升,觀眾代入感爆棚,播出三個月就成了國民現(xiàn)象級節(jié)目。
類似拿捏了收視率密碼的,還有當時走“男閨蜜流派”的導師,包括陸琪、瞿瑋等人。
這些情感導師們,就像為節(jié)目注入了靈魂。
帶領著十年前的咱們和咱爸咱媽們,津津有味地看了一期又一期。
02長江后浪拍前浪
如果不是開頭馬丁的那條新聞,我都快忘了《愛?!愤@回事。
當年的那批導師們已經(jīng)很久沒消息,熱搜上更是難覓蹤跡。
取而代之的是黃執(zhí)中、傅首爾、沈奕斐等新一批“情感專家”,活躍在新的情感節(jié)目里。

感受下新導師們和藹可親的笑容
情感導師們改了名兒,他們更準確的稱呼,是“觀察員”。
隨著當年那群被爸媽按頭看“村口八卦”的中學生長大,統(tǒng)治了情感節(jié)目的審美。
現(xiàn)在再當著他們的面,自詡什么“導師”、“專家”,只會被嫌好為人師,打爆頭。
改坐在單獨的小房間里,“觀察員”不再跟嘉賓面對面,自然也就沒有了插嘴、怒懟等狗血戲碼。
新一批的導師,走的也都是知性溫暖路線。

via《再見愛人》
不同于十年前那批情感導師,共同點是清一色非科班——
馬丁,大學學的法律;涂磊,畢業(yè)于南方冶金學院計算機系;樂嘉更牛,中專畢業(yè),原來是干銷售的……
都不是啥專業(yè)情感咨詢專家,靠著一張斬釘截鐵、言之鑿鑿的嘴,自帶信服力,把無數(shù)中老年長輩聽得一愣一愣。
現(xiàn)如今的“觀察員”,都是正兒八經(jīng)的名校教授、學者、心理學家——
比如沈奕斐,復旦大學副教授,社會學出身;李松蔚,北大臨床心理學博士,心理咨詢師……
他們形容離婚,都能來上個“宋代五大名窯哥窯”的裂縫美。
沈奕斐:“歌窯的裂痕,是烈火淬煉后的另一種美”
很顯然,這種比喻考驗一定的文化積累,不是給我奶奶那種小學沒畢業(yè)的小老太太看的——媽媽輩們看到都會劃走。
也不再有涂磊式怒漢咆哮,導師們會有更多專業(yè)道理的剖析。
比如黃執(zhí)中,頻頻理性金句,擊中文藝青年的心巴。
就連唯一被認為會走“女版涂磊式毒舌路線”的傅首爾,都不再像《奇葩說》里那樣:
用她8字眼鏡背后的一雙毒辣雙眼,火力全開,段子亂飛,怒撕某某嘉賓。
而是走起了溫情路線,現(xiàn)場還數(shù)次啪嗒落淚。
一類是對心理學或社會學有所研究的學者教授,一類是擅長分析事實、共情表達的行業(yè)精英。
他們構成了新一批的情感導師,活躍在愛優(yōu)騰芒的情感節(jié)目舞臺,更對年輕人的胃口:有文化、觀察類、慢綜藝。
他們占據(jù)了更高的話語權,擁有更高的聲量,還時不時出現(xiàn)在各大熱搜榜上。

這一切,都讓人產(chǎn)生了一種錯覺:
國民齊刷刷看《愛?!返臅r代早已過去,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退出了歷史舞臺,一張鐵嘴再能說也拉不回來。
直到,前方傳來了馬丁的新聞,年輕人們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多么的天真。
03前浪賺麻在沙灘上
審美代際矛盾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愛看熱鬧永遠是人類的本質(zhì)。
從1998年湖南衛(wèi)視開始做《真情對對碰》開始,情感類綜藝已有20年歷史。
一個很多人不知道的冷知識是:
《愛情保衛(wèi)戰(zhàn)》至今仍在播出,已經(jīng)整整十一年。

?
陸琪和瞿瑋,還在當著他們的情感導師。

離開了《愛情保衛(wèi)戰(zhàn)》舞臺的,也都還活躍在別的情感綜藝。
涂磊2018年主持了一檔《現(xiàn)在就告白》,號稱“首部生活情感表白真人秀”,內(nèi)容同樣是情感調(diào)解。
馬丁2019年主持了親子情感節(jié)目《老師請回答》,嘉賓還是陳建斌。
所以真相是,不是老牌的情感導師過氣了,只是很多年輕人不看電視了。
而且在一個五環(huán)外更廣袤的中華大地上,或許依然是最老牌的他們,統(tǒng)治著更廣大國人的審美——以及錢袋。
不搜不知道,這批導師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現(xiàn)如今,他們幾乎無一不在做著抖音,并且混得風生水起。
馬丁開號180天,粉絲量就蹭蹭從0漲到了330萬。

現(xiàn)在已經(jīng)漲到492萬了
隨便翻一翻他的視頻評論區(qū),就會看到還有大量已婚已育的女性,向他傾訴自己婚姻生活的不易。
坐月子的辛苦、老公的視而不見、婆媳矛盾、妯娌紛爭,還有各種小鎮(zhèn)生活里的雞零狗碎……
沒有人能給她們指點迷津,她們只知道:
一上抖音,這位西裝革履、發(fā)膠锃亮的中年導師,就會對屏幕前的自己噓寒問暖,分享他的婚姻理念和個人見解。

分享類似內(nèi)容的,還有樂嘉、陸琪和涂磊,他們的粉絲量也統(tǒng)統(tǒng)超過了幾百萬、甚至幾千萬。

盡管電視被年輕人拋棄,流量池被分走,但情感永遠是剛需,甚至比賺錢還剛需。
只不過昔日大家都是在電視上尋求慰藉,現(xiàn)在轉向短視頻平臺。
這批人對情感內(nèi)容的需求,其實從來沒變過。

反而是很多年輕人眼中的情感話題新頂流——黃執(zhí)中和沈奕斐——
他們的抖音粉絲,分別只有12.1萬和11.2萬。
?


畢竟,喜歡聽黃執(zhí)中講道理金句的很多年輕人,可能壓根兒都沒結過婚。
而沈奕斐的“哥窯裂痕美”,雖然能在讀書人的圈子里風靡,卻很難在更下沉的市場落地。
三四線小城鎮(zhèn)上的已婚女性們,面對的全是實實在在的焦慮:
“深夜一個人在家苦等,老公遲遲不回家”
“孩子哭了鬧了,他像沒聽到一樣還指責你不會帶”
“讓去洗個碗拖個地,他總是說我好累”

就像馬丁的那句“結婚生子人人都會,經(jīng)營家庭需要學習”,作為他的課程宣傳話術。
基層女性困在婚育難題里。而最關心、最賣力鉆研她們真實“痛點”的,正是我們最傳統(tǒng)的這批情感導師們。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下沉市場的短視頻平臺依然是他們的陣地,并且個個賺得盆滿缽滿。

沖著他們下單的粉絲都超過了五位數(shù),他們推薦寶貝銷售量都破了10萬+。
而占據(jù)抖音情感賬號榜首的涂磊,更是直接選擇了直播帶貨。
面向41歲以上的女性粉絲群體,推薦個護、家清、生鮮、美妝等選品。
飛瓜數(shù)據(jù)顯示,他一度一個月直播銷售額就超過了900萬。

在社會摸爬滾打過來的他們才是真正摸透了賺錢精髓的人:
年輕人最難搞,口袋里掏不出幾個鋼镚兒,意見還一籮筐,反而是三四線下沉市場的中年婦女,才是真正有購買力的人。
流量屬于年輕人,但后者才是一群真正的錢罐子,而鑰匙還牢牢掌握在當年的那批情感導師們手里。
所以海平面上,看似占據(jù)了話語權的新式年輕人,高舉獨立旗幟,托“黃”言志。
而海平面下,一單單成交的生意,靠的依然是傳統(tǒng)三四線小鎮(zhèn)的女性,問“馬”求醫(yī)。
你以為情感導師們過氣了,其實他們賺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