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傲慢與偏見》[英]簡·奧斯汀
? 如果現在一個母親有五個待字閨中的女兒,那這個母親會有何種想法與舉動呢?
? 這是我在讀完《傲慢與偏見》之后想到的。
??
? 在19世紀初英國的一個鄉(xiāng)村,鄉(xiāng)紳貝內特夫婦有著五個女兒,貝內特夫人整日唯一能想的事情就是如何把五個女兒嫁出去,而且公認的道理就是——有錢的單身漢總要娶個太太——而這個太太就是我的女兒。
? 內瑟菲爾德莊園來了一位新鄰居賓利先生,一同前來的是他的朋友達西先生。
? 于是乎,在貝內特夫婦的二女兒伊麗莎白與達西之間的情感邂逅開始了。
? 而伊麗莎白的偏見與達西的傲慢碰撞出了——《傲慢與偏見》
? 這整個故事說起來也是挺簡單的,就是因為誤會產生的偏見與人性之間的交鋒。
? 不過這最不簡單的就是“人性”。源其當我們接觸到外部信息時總會以最快速度接受、做出判斷、得出反饋這一套一氣呵成。但貌似總有容易操作失誤的時候。
? 同樣不簡單的是對整個故事的時代背景。兩百年前的英國鄉(xiāng)村社會中,上層的人當然整日是無所事事想著什么時候辦舞會,去哪里避暑,哪里有帥哥美女這種事的。而這些故事的表象之后的背景如何,同樣也是需要我們思考一下的。
? 最后,回到我最初想到的問題“現在的母親在嫁女兒這方面也是這樣想的嗎?”
? 可能我覺得是差不多的,我是覺得“太陽底下,并無新事”的。貝內特夫人可能要求要名譽、莊園、馬車,現在的丈母娘可能是要面子、房子、車子之類的。
? 這些東西都無太多本質區(qū)別,人的想法也沒有太多改變,所以這些也是在平常不過的事了。
? 不知為何,《傲慢與偏見》總是讓我想起了由蒂尼斯·艾葛溫導演于2015年上映的《野馬》,這是一部關于宗教、愛情、自由的電影。講述了在土耳其的一個小村莊里,五個失去父母后由外祖母和叔叔照看的少女反抗以宗教為名的禁錮,追求自由的故事。
? 這部電影獲得了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 我記得多年前我在電影頻道的深夜引進片時段看完了這部電影,《野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至今難忘。
? 不僅是故事主題的沉重,劇情的悲慘,更是結尾的希望。
? 五位少女的命運各有不同,是忍受、是反抗、是逃離、是死亡或新生。
? 在閱讀書的時候,在觀看電影的時候總能想到些相關無關的東西,也算是一種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