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命案》,千帆過盡的港味,與銀河映像的最后愛將

「在文字中證道?!茰I」
電影《命案》,銀河映像制。
出品人杜琪峰,監(jiān)制杜琪峰、游乃海和朱淑儀,編劇游乃海、李春暉,美術及造型總監(jiān)是已經(jīng)過世的余家安,攝影指導是鄭兆強,導演鄭保瑞。
即便拿銀河映像昔年盛況來對比。
也可稱一場精英盡出。
而林家棟繼《智齒》之后,再度與鄭保瑞合作。
結(jié)果如何?

銀河映像的威風無須多提。
很多大牌演員,都經(jīng)杜琪峰之手,或魚躍龍門,或找準戲路。
這些名字列出來,就已經(jīng)可謂香港影壇的半壁江山。
比如前后有過周潤發(fā)、劉青云、劉德華、郭富城、梁朝偉、黎明、古天樂、吳鎮(zhèn)宇、張家輝、任達華、林雪、張兆輝、任賢齊和林家棟、張耀揚等,皆作為主力演員,擔綱過銀河映像的作品,還包括“雙梁”,也與銀河映像合作有突出的作品,比如《暗花》和《黑社會》《跟蹤》。
他們當然也出演過很多其他制片公司的電影。
但總體來講,銀河映像風格尤其突出,題材奇詭、布局精巧、機詐百出,一眾主創(chuàng),從人性、江湖、宿命、暗黑、勵志或者正邪、神幻等各個層面,去解析世象。
再輔以凌厲的鏡像與瘋魔的創(chuàng)作,“港味”就呼之欲出。
不過也有人開玩笑說,銀河映像就是在“玩”電影,比如《暗花》里片末對著鏡子互射的戲、《槍火》里演員拿槍擺POSE,都是因為“時長不夠”,需要“湊足時間”。
不管怎么說。
玩鬧也好、創(chuàng)意也罷,影迷買賬,就是最好的結(jié)果。
然而港影衰微,不可遏止。

杜琪峰似乎埋怨過環(huán)境變差。
言下之意,或是在題材或創(chuàng)作上受限。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無論是杜琪峰、韋家輝,還是游達志和游乃海,出手次數(shù)都日漸減少。
比如杜琪峰在2013年之后大幅減產(chǎn)至今、韋家輝在2009年的《再生號》之后幾近息影,游達志的情況略有不同,他在1999年擔任《再見阿郎》的執(zhí)行導演之后,和杜琪峰分道揚鑣,而游乃海則是銀河映像的御用編劇,只導演過《跟蹤》一部電影。
埋怨與吐槽,其實都源自一種內(nèi)心的倔強。
也即一種執(zhí)著,關于舊式香港電影的癲狂、瘋魔,乃及精巧奇思,而這些鏡像,確也就是香港電影的精華所在。
但巔峰之后,就是回落。
就像韋家輝,時隔多年再執(zhí)導一部《神探大戰(zhàn)》,非但神韻盡去,甚至硬傷滿地。
然則,恰如廣告是一種“戴著枷鎖的藝術”,電影肯定也是。
這世上并沒有不受限制的創(chuàng)作。
所以倔強的背后,或也應有更多的思考。

還有個很有趣的人物,也即《命案》的導演鄭保瑞。
他一向被認為是杜琪峰的愛徒。
其影像風格偏冷峻、暴力,但自1999年正式入行以來,連同《命案》在內(nèi),一共只有三部電影,可列入銀河映像陣營。
此前,鄭保瑞曾執(zhí)導過星皓影業(yè)的「西游」系列電影。
用他的話來說,執(zhí)導這些電影,只能夠賺到一些票房的名聲和金錢,卻遠非自己的“理想”。
那么他的理想是什么?
比如《狗咬狗》《意外》《殺破狼2》《智齒》及現(xiàn)在的《九龍城寨之圍城》《命案》等等,這些港式奇詭、暴力乃及猛片屬性,或才是他真正想要去做的東西。
這或是人各有志。

但實話實說。
他導演的《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其實已經(jīng)踏足了「正劇」路線。
這部電影摒棄了前一部系列作品《西游記之大鬧天宮》的無厘頭、粗糙和魔改,相對深入去探尋了孫悟空、唐僧乃及妖魔白骨精的思考、命運等層面,非常難得。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你看評分一般,票房也沒有多驚天動地。
但這就像“吃雞爪賺大錢”的民間戲語一樣,如果評分能決定一部電影的品質(zhì)高低,它本身就會成為非專業(yè)不得入內(nèi)的權威指標,而不是任何人都能隨機參與和決定的一種機制。
而以「西游」題材電影而論。
電影《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毫無疑問是一部略有瑕疵的高峰之作,其意義就在于真正踏足了“正劇”路線,且有東方神話的真正神韻,而非荒誕、無厘頭甚或題材圈錢的作品。
對于「西游記」故事來講,這尤為重要。

近些年來。
鄭保瑞連續(xù)監(jiān)制了《麥路人》和《斷網(wǎng)》,又陸續(xù)執(zhí)導了《智齒》《九龍城寨之圍城》與《命案》。
似乎樂在其中。
但實際上,他與其鼓搗這些看似“港味”十足,卻內(nèi)里貧瘠的電影,轉(zhuǎn)不如繼續(xù)探究,如何將「西游」題材電影做得更好。
原因很簡單,香港電影已經(jīng)江河日下。
而以這幾部作品來看,《麥路人》劇本不錯,但劇情的冗余暴露了導演對電影掌控力的不足,也未能真正升華上去,《斷網(wǎng)》則淺薄不堪,《智齒》空有“猛片”的表象,最終仍缺一口破格的“氣”,此次又被不少人大呼“突破尺度”的《命案》,甚至可用“幼稚”來形容。
如果這就是香港電影的固守,還是不要指望了。
《命案》的整部電影,似乎就是香港電影的當下寫照,也就像吳延燁飾演的那個老差骨,面對罪犯、艱難抓捕,老寒腿發(fā)作,奔跑不得,前路茫茫。
一個時刻憂懼自己變成瘋子的神棍,幫一個天生的“準瘋子”改命,荒山、雨夜、鬧市、舊樓、屠夫、血案、殺貓、死掉的鳥雀、房檐滴答與水洼里的螞蟻乃及天象變遷,種種草蛇灰線的鏡像,確有港風余韻,而臺前幕后,也如開篇所言,可稱銀河映像的一場精英盡出。
然有想法,卻沒有破格的能力。
僅此而已。

對比而論。
巔峰期的銀河映像,是《一個字頭的誕生》《真心英雄》《暗花》《槍火》《暗戰(zhàn)》《PTU》《柔道龍虎榜》《黑社會》《神探》和《文雀》,甚至是《甜言蜜語》和《再見阿郎》。
而電影《命案》。
唯一的意義,或是“港味”的保留。
不過千帆過盡之后。
林家棟卻似乎成為了銀河映像的最后愛將。
這頗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