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土味網紅「美有姬」在日本是首席印象導師?


眾所周知,世界上沒有單純的社交短視頻APP。因為,它們中的絕大多數承載了知識流動的作用。有人在視頻里學習怎么做菜美容,查閱文獻綜述的18種寫法,也有人在自己領域傳播知識的同時也在傳播一些其(土)他(味)價值。
比如,跟著美有姬老師,就能學到像浪子一樣“嗖”地回頭、綁鞋帶,以及可愛女生在走路時也能自然提褲子等等技能??此聘阈λ嚾薵ag,實則卻是正兒八經印象導師,不管粉絲是不是把她當作土味樂子,從頭到尾都在認真分享。
但問題是,這些普通人照做一遍就恨不得連夜逃離地球的油膩技能,到底憑什么能給別人留下好印象?


在視頻網站首次刷到美有姬老師的人,通常都會毫不留情地劃過,但多刷幾次后不僅會覺得“好有魅力,我好喜歡”,甚至還看得津津有味,令人上頭的原因在于:她每個動作都是精心設計過的。
“綁鞋帶的時候就垂直蹲下實在是太弱了,不滅的帥哥要先向前大邁一步,然后把重心放后腿蹲下,這樣系鞋帶才會帥上天,站起來的時候要把重心放前腿,當個任何時候都勇往直前的帥哥?!?/p>
“在家里和女朋友一起看電視的時候,突然被女朋友搭話,盯著電視回“啥”太Low了,每次都要以她在SOS的態(tài)度去對待,立馬把電視關掉,把屁股滑前,用腹肌和大腿肌肉把身體前傾聽她說話,女朋友準離不開你?!?/p>
“媽媽累了的時候,如果直接問“沒事嗎”的話,媽媽都會說自己沒事的,所以當媽媽嘆氣的時候,用“啪”的一下抓過來“我把媽媽的疲累都吃掉了喔”,這樣媽媽就會笑了,我看到媽媽笑了我也會覺得幸福?!?/p>
* 建議觀看視頻,以便掌握美有姬教學精髓
單從實操性來看,雖然也有少部分教學得到了“實用”的評價,但大部分被拆解出來的動作,看起來都不太聰明且?guī)еc尬味。實在難以讓人相信,這樣的土味教學背后,居然還有著理論系統的支持。無論是誰,都很難把日本首席印象導師和人間“油”物的她,聯系起來。
但拋開土味好笑的人設和十級美顏濾鏡,現實生活中的重田女士(美有姬)不僅是日本首席印象導師,還是亞細亞大學教授,火爆綜藝節(jié)目的常駐嘉賓,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行為評估對方是不是阿宅。
此外,她撰寫的印象學書籍,更是日本政經要員追崇的形象鍛煉大法,為不少人推開了走向成功的大門。你以為人家在第一層,其實人家在大氣層。

在重田的書里,她也是在一本正經的告訴你:適當的臉部鍛煉,露出面包超人式的微笑,是你走向成功的關鍵。其中,她提出微笑的幾大要點:眼睛要笑成彎彎的;顴骨要抬起來;有沒有只露出上排牙齒。滿足這三點,你也能擁有super idol的笑容。?
我們可以很強烈的感知到tiktoker美有姬和重田女士靈魂的共通處——通過印象行為,幫助你在生活中游刃有余地扮演需要成為的角色。這也讓我們想到了“自我呈現”(self presentation),一種人們試圖管理和控制他人對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過程。
心理學家Erving Goffman通過系統的觀察和分析,于1959年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現》一書中提出了這一結論:人們總是傾向于以一種與當前的社會情境或人際背景相吻合的形象來展示自己,以確保他人對自己做出愉快的評價。
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面對面互動,也隱含著不公開的互動細節(jié)及其規(guī)律。因此,理解他人對自我的察覺與認知,并以此為依據,預先設計并展示出積極的有利于我們的形象,將有助于我們成功地與人交往。

在網絡社交的時代,我們的Tinder個人介紹、朋友圈照片、微博首頁……也都已經成為個人品牌的象征,有更多的人愿意花費時間在精心修飾與包裝這些,以此獲得更好的評價。畢竟,誰也不愿意自己早年有感而發(fā)的“中二”言論被考古。
而當我們與對方的初次交流方式是微信,那么微信頭像也會變成別人對我們的第一印象,我們可以通過選擇不同類型頭像來進行這次印象管理。
如果你想做一個愉快的沙雕網友,那么你大可以選擇各類時新表情包作為你的微信頭像,如果想打造你的“專業(yè)人設”,各類彩色證件照一定是你(和銷售)的不二之選。

當我們期望別人對自己有個好印象時,通??梢酝ㄟ^把自己正面的、積極的信息傳遞給別人,展現出自己的宜人性,這么做也是有理可據的。
組織行為學家Noah Eisenkraft和Hillary A. Elfenbein教授(2010)曾經進行過一項關于情緒與影響因子的實驗,結果顯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情感性的存在”的人格特質,會穩(wěn)定的向外輸送一種情緒、情感上的影響,當我們在與人互動時,既會被自身的特質影響,也會被他人的特質影響,并且我們對不同的人產生的這種影響,是存在一致性的、是可預測的。
所以,當一個人能夠持續(xù)穩(wěn)定的向外輸送“積極屬性”的情緒、情感上的影響時,就能更加自然而然地營造出令人愉悅的氛圍,留下宜人性的印象。相反,當這種情緒、情感上的影響偏向負面時,就會有一種“不那么好相處”的感覺。

而這種情感特質的積極與否,除了和神經質水平相關,也可能和肢體語言、說話語氣語調、是否是一個好的傾聽者等方面相關。每個人在與人互動時,都有一套自己習慣的表情姿勢、說話方式、傾聽風格,而這些習慣也影響著我們帶給他人的感受,以及他人對我們的判斷。
在獲得了這樣的理念基礎后,再去試著理解美有姬老師的視頻,就會發(fā)現實際上她也是在正兒八經的在分享自己領域(行為印象)的知識。
比如,在“如何回應女朋友”的視頻里,美有姬展示的“以她在SOS的態(tài)度去對待”與“身體前傾”,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更為積極的傾聽風格,雖然演示中傾聽的動作幅度有點“油中帶膩”,但是比起只問一句“啥”,確實更能帶來“自己有在被認真對待”的感受。
而在面對媽媽嘆氣時,“啪的一下抓過來,我把媽媽的疲累都吃掉了喔’”以及“我看到媽媽笑了我也會覺得很幸?!边@樣的行為和語言,也能讓新手媽媽們們得到“孩子真的愛著自己”的巨大反饋和安慰。
所以,在印象行為教學這塊,人家是認真的。

我們通常更愿意將更外向、更宜人、更盡責和情緒更穩(wěn)定這幾個標準作為更“積極特質”的標志。
所以,如果你想要通過調整一些行為或細節(jié),來提升自己帶給他人的感受和體驗,不妨可以嘗試一下這些沒那么“油膩”的做法。
| 停止標簽化/固化思維
當你將自己標簽化為“害羞”、“不善交際”,并覺得這是不可改變的時候,你就可能會潛在的失去一些和他人交流的機會。同樣,當你提前給對方貼上了標簽,或是劃入某個不好的分類,帶著一些負面的預設去和對方接觸時,這些潛在的負面情緒也會影響你的表現。
所以如果你決心改變,就需要先去掉這些非黑即白的想法,把自己看作可發(fā)展、可塑造的個體,也盡量不要把他人過度的理想化或災難化。
| 保持更穩(wěn)定的情緒
情緒穩(wěn)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指的是人們在應對壓力情境時,仍能保持情緒平穩(wěn)的能力。如果一個人有較強的情緒穩(wěn)定性,不代表TA不會經歷負面情緒,只是TA有更好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能讓負面情緒不會損害到人際關系。
| 給予對方足夠的關注
語言是我們表達情緒的主要方式,但在某些我們不善言辭的情況下,還有其他方式可以來表達我們的關注。耐心傾聽和認真注視,同樣能夠讓對方感知到自己是被注意、被理解的。而更親密一些的接觸方式,比如觸摸或是擁抱,不僅可以提高雙方的催產素水平和舒緩心跳,也能很好的代替語音表達情感。

其實,最后我們想說的是,就算做不到這些也沒有關系。你不是必須變得討人喜歡,你只要能討自己喜歡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