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古時候的偶像崇拜(上)【歐麗娟】

古時候的偶像崇拜(上)
歐麗娟老師
1.偶像崇拜源於人性,從古到今必然發(fā)生
研究粉絲文化的學者透過精神分析理論告訴我們,幻想是源于被壓抑的欲望,表達出我們對於融合、完滿以及自我的完整身分的渴望。偶像崇拜也等於是一種追逐自己的夢想、追求自我的統(tǒng)一感。因此也是一種為自己的許願。雖然只是停留在虛擬、幻想的層次。
2.歷史上的偶像崇拜
唐中後期 李杜粉絲戰(zhàn)
新樂府運動(多為擁杜派):白居易、元稹、張籍、李紳等所倡導,恢復古代採詩制度,詠寫時事。
詩歌作用:“補察時政““瀉導人情”
《調張籍》
唐 韓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不知羣兒愚,那用故謗傷。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後,舉頸遙相望。
夜夢多見之,晝思反微茫。
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
想當施手時,巨刃磨天揚。
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
唯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
帝欲長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籠中,使看百鳥翔。
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瑯。
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
流落人間者,太山一毫芒。
我願生兩翅,捕逐出八荒。
精誠忽交通,百怪入我腸。
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
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襄。
顧語地上友,經營無太忙。
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
3.偶像崇拜簡化人的思維
Milan Kundera
生於捷克斯洛伐克 1975年法國定居 小說家《生命不可承受之輕》《玩笑》
“可惜啊,小說也不能夠幸免,它也被簡化所統(tǒng)領的白蟻大軍好好啃了一頓,這群白蟻不僅簡化了世界的意義,也簡化了作品的意義。......
小說的精神是複雜的精神。每一部小說都讀者說:“事情比你想像的複雜。“這是小說的永恆真理。但是在簡單快速回應的喧嘩之中,這樣的真理越來越少讓人聽到了。
喧嘩之聲總是先問題而行,並且拒斥了問題。
對我們時代的精神來說,要嘛是安娜有理,要嘛是卡列寧,而塞萬提斯(堂吉訶德的作者)向我們訴說著「知」(了解,認知)的不容易,告訴我們真理是無從掌握的,可他老邁的智慧卻看似笨重累贅又無用?!?/p>
——《小說的藝術》
4.把偶像當作激勵自己進步的標竿
張籍 飲用杜甫詩卷焚燒後的灰燼《雲仙散錄》
韋莊 在杜甫生前居住的浣花溪草堂重建茅屋《浣花集》(精神轉化空間)
- 空間文化理論:廟堂是心靈活動的空間空間世界。當你走入一間教堂時,你是進入一個充滿精神影像的世界。它是你精神生活的發(fā)源地(mother church)。四周圍所有的外觀型態(tài)都在表示精神價值的意義?!渡裨挕稪oseph · Campbell
司馬遷 行走天下 在孔子故居看到了一種看不見的靈光照耀,精神淨化,流連忘返
-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span>
- 餘讀孔氏書,想見其爲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餘祗回留之不能去雲。
神聖的空間獲得的感化可以超越時間,讓偉大的心靈薪火相傳,綿延千古——偶像崇拜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