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的教訓


?
1
恒大的故事,不可思議地展開。
我們看到資本的貪婪、野蠻、傲慢與吃人不吐骨頭。
看到資本+自由市場的荒謬盛宴。
?
2
恒大絕大部分的業(yè)務是地產(chǎn)。
絕大部分業(yè)務在大陸的恒大,竟然是不是中國公司,而是在境外注冊的公司。
恒大以子公司在香港上市。
然后以香港子公司,在大陸從事房地產(chǎn)開發(fā)。
?
3
恒大負債2.4萬億人民幣,資產(chǎn)大概是1萬多億,所以目前是資不抵債。
最大跟最多的受害者都在大陸。
未完工的樓盤,就有大量的購屋者受害。
積欠上下游廠商貨款、員工的薪資等等,大部分債務在國內(nèi)。
?
4
但是,恒大卻在美國申請破產(chǎn)保護,以確保它在美國的資產(chǎn)不受追索。
當然,這在資本世界,也算“正?!辈僮?。
不過,我們就此知道,公權(quán)力要監(jiān)管資本,挑戰(zhàn)性何等強。
資本家會以擁有“鈔能力”,可以擁有大量的工具跟“武器”,為自身利益搏斗。
?
5
透過香港證交所的文件,我們才知道,許太太已經(jīng)離婚,成為關聯(lián)第三方。
資本家的資本游戲,我們常常只能后知后覺。
比如某集團暴雷,但卻以巨額款項,捐助家族海外基金會。
?
6
沒有交屋卻要繳房貸?
恒大大概有7200億還沒有完工交屋的樓盤。
而這些樓盤,只要是已經(jīng)賣掉了的,除非恒大完工交屋。
否則消費者不但是付了頭期款,但拿不到房子。
而且,還要繼續(xù)繳20年甚至30年的貸款。
?
7
我第一次聽到這種設計時,簡直不敢相信。
這是一種無良的金融框架。
房屋沒有完工,銀行卻可以從購屋人這里拿到錢,所以,銀行沒有風險了。
?
8
這根本是一種讓建商、銀行跟相關環(huán)節(jié),徹底把風險轉(zhuǎn)嫁給購屋者。
而且,變相鼓勵監(jiān)督者跟銀行,不去檢查建商體質(zhì)。
末端的消費者,預付了頭期款跟房貸。
等于是100%的房款,都是由消費者承擔。
消費者哪有監(jiān)督管理建商的能力?
?
9
臺灣也有預售房屋制度。
預繳金額,叫做訂金+工程款,一般是總價的2成到3成。
而且是按照施工比例繳費。
因為以前會有小型建商倒掉跑路,坑害消費者,所以,后來對于預售屋的資金管理,就比較嚴格。
消費者預繳的錢,是在銀行監(jiān)管之下。
銀行按照房子的工程進度,撥款給建商,不能提前把錢給建商。
?
10
直到房屋完工,交屋了。
房屋真正過戶給消費者,才同步設定抵押給銀行。
消費者拿到可以入住的房子,房子也過戶給消費者了,才會開始背房貸。
沒有房子,不會有房貸。
?
11
所以,最壞最壞狀況,即使建商跑路,房子變成爛尾樓,消費者最大的損失,也就是頭期款。
不至于沒有房子還要交貸款。
?
12
預售制度,是一種對建商太有利的制度。
但是,那需要很嚴密的監(jiān)管。
如果很難確實管理,那就應該停止房屋預售制度。
應該在房屋建好以后,才允許開賣。
因為,承擔資金鏈風險的,不應該是消費者,而應該是建商。
?
13
如果要持續(xù)預售房制度,那就必須要改變這個“吃人的設計”。
第一、交屋過戶貸款同步辦理。
房子沒有交屋給消費者,沒有過戶給消費者之前,憑什么消費者要承擔貸款呢?
第二、預售款需要由銀行監(jiān)管,按照工程進度分期撥付給建商。
第三、嚴格規(guī)定建商的資金杠桿比例,稽核未完成工地的資金池。
?
14
恒大的故事,讓我們省思,社會勞動的價值,到底被誰拿走了?
價值的分配,應不應該重新思考?
資本又要如何監(jiān)管?
?
15
還讓我們看到,境外公司在大陸經(jīng)商,顯現(xiàn)了權(quán)利與責任的不對等。
也看到透過各種復雜的股權(quán)架構(gòu),讓企業(yè)主可以逃避各種監(jiān)管,逃避責任。
卻可以方便境外公司,可以把天文數(shù)字的資金,以各種名目潤到海外。
然后,在海外設立公司、置產(chǎn)跟各種復雜的買賣與捐贈。
?
16
恒大、碧桂園的暴雷,顯示大陸的房地產(chǎn)跟金融,到了必須改變的關鍵節(jié)點。
過去的模式,得改。
這是改變的時候。
改變之后,中國的發(fā)展會更健康長久。
讓我們?yōu)橹袊膹团d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