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散電流排流點的測量方法

一般情況下,在一些存在雜散電流的地方,我們是需要進行多次測量的,因為它們會隨著時間連續(xù)變化,同時互相之間也是不斷在改變的。復式記錄儀最適合這種情況。電位測量不能用直接顯示測量結(jié)果的線性記錄儀,由于機構(gòu)的扭矩太小,沒辦法克服筆在紙上的摩擦力。記錄點位要用放大記錄儀或電位計記錄儀。
雜散電流排流點通常建立在管道的管地電位最正的地方。當雜散電流排流被切斷時,迅速建立雜散電流流出的過正電位,該電位不是無IR降的。在遠處,將測量到一個雜散電流流入的過負電位,它也不是無IR降的。只有當雜散電流不工作時,才有可能在雜散電流地區(qū)測定無IR降的管地電位。為了避免發(fā)生比保護電位更正的電位,在雜散電流地區(qū)應將管地電位設(shè)定為比沒有雜散電流的地方的裝置負的多,這樣做更安全。根據(jù)記錄,能夠確定當雜散電流源不工作時,應當在什么地方測量無IR降的管地電位。假如在這些點上實際測量的電位比保護電位更負,能夠設(shè)想已有足夠的陰極保護了。為了估計陰極保護的管道在雜散電流發(fā)生源工作期間的無IR降的管地電位,借助極化測試探頭能夠獲得真實的極化狀態(tài)。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