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誰最討厭劉姥姥?妙玉嫌臟,黛玉譏諷母蝗蟲,薛寶釵心里恨意最深

大家好,今天說說《紅樓夢》里誰最討厭劉姥姥。
按理說劉姥姥是我們很多讀者都喜歡的人物,因為她幽默詼諧,有情有義,既能舍下老臉去賈府打秋風,振興家業(yè),還能在賈府破敗后知恩圖報,仗義救贖落難的巧姐。
可是有的人就是很不喜歡她,頭一個就是妙玉,她厭惡劉姥姥,厭惡到什么程度呢?連劉姥姥喝水用過的古董茶杯都要丟掉;第二個是林黛玉,她譏諷劉姥姥是“母蝗蟲”“算哪門子的姥姥”,還調侃劉姥姥逛大觀園要是畫成畫,就該叫“攜蝗大嚼圖”。
除了妙玉和林黛玉之外,還有一個人更加厭惡甚至憎恨劉姥姥,那就是薛寶釵。下面咱們挨個來分析一下,她們?yōu)槭裁炊疾幌矚g劉姥姥呢?主要有三層原因:
一、貴族小姐不懂民間疾苦,妙玉黛玉都不能共情劉姥姥的苦難。
妙玉和林黛玉是《紅樓夢》中最為清高的兩位姑娘,她們都身高貴,美貌與才華兼?zhèn)?,來自姑蘇,自幼體弱多病的千金小姐,而且她們倆都有比較嚴重的潔癖。
有讀者可能要提醒我,妙玉不是帶發(fā)修行的女尼嗎?是呀,可是妙玉雖然身在佛門,但她自稱“咱們閨閣面目”,身邊伺候的人又全是婆子丫鬟,又因為被權勢難容,才躲在賈府的省親別墅里避難,所以其實她本質上也是一位落難的權貴千金。
妙玉和黛玉這兩位姑娘從小生在大戶人家,可以說是十指不沾陽春水,每天都是錦衣玉食,金尊玉貴的生活,看看她倆的文采就知道,她們根本連針線都不常做,更多的時間應該都是用來讀書了。
在古代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里,男人們都不一定能讀得起書,何況女子?而且就連薛寶釵這種百萬家財?shù)母粦羧思业男〗?,都不能正?jīng)請先生讀書,而是從小要做針線,只有父親教她讀書寫字,父親死后,她還是陪著母親管理家務事;武將出身的伯爵王家的女兒們王夫人、薛姨媽和王熙鳳個個都沒什么文化。
可見妙玉和林黛玉這樣的古代女性,那就是活在古代社會金字塔尖上的人,按照現(xiàn)代“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看她們倆的人生需求只存在于上面三層,也就是社交需要(友誼)和尊重與自我實現(xiàn)。
她們的人生中追求的就是這些,她們作詩也好,維持自己的自尊驕傲也罷,她們分別和寶玉的情感,她們彼此之間的知己友情,都屬于這些范疇。
至于下面兩層的需求:生理方面的衣食溫飽還有人生安全與經(jīng)濟來源這些,妙玉和林黛玉根本從出生那天起就沒考慮過,也完全沒有體會到為這些事情發(fā)愁的感受。
她們最多也就是從書上看一些:“積谷防饑”、、“人煙斷絕”、“易子而食”等典故,多半也就是唏噓兩句,感慨一番。反正她們平日里都是是玉粒金莼噎滿喉,白米飯都不吃胭脂米,怎么能體會到“歲大饑,菜人哀”?
所以,她們兩個體會不到劉姥姥的苦難,真的是再正常也不過了,因為她們之間身份懸殊實在太大。當年說出“何不食肉糜”的惠帝不只是因為他智商有問題,更是因為他離古代那些窮苦百姓的生活太遠了,根本難以共情。
二、妙玉和黛玉為人清高孤傲,看不慣劉姥姥的卑躬屈膝討生活。
當然了,妙玉和林黛玉與劉姥姥的階層差距只是一方面的原因。畢竟賈寶玉也是貴族公子,他就不嫌棄劉姥姥嘛,他還知道給劉姥姥討個茶杯換錢,王熙鳳也不嫌棄,還真心誠意的和劉姥姥結交。
妙玉和林黛玉厭惡劉姥姥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她倆的性情本就與眾不同,她們骨子里有很強烈的古代文人的清高孤傲的風骨。
清高這個詞在很多現(xiàn)代人眼里好像帶著貶義和嘲諷的意味,甚至有人認為誰清高就是造作矯情,故作姿態(tài)什么的。但是在古代,清高真的是一個褒義詞??!
“夫清高之節(jié),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煩慮,不擇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p>
“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渴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采菊東籬下;李白也曾高歌:“天子呼來不上船”;還有劉禹錫的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古代那些真正淡泊名利、清高驕傲的名士、隱士是真的會受到世人尊重的,很多古代的達官顯貴,甚至皇帝都愿意親自請他們出山,就算被拒絕也不帶生氣的,還會夸贊他們有風骨,并且贈送豐厚的財物,如果被拒絕收,皇帝可能還會贈送封號,表表心意。
曹雪芹也是真心在贊美妙玉和林黛玉的這一份清高驕傲、遺世獨立的風骨,但他也早就預料到有人根本理解不了這種風骨。
時至今日仍舊有很多讀者,明明跟妙玉無冤無仇的,也挑不出妙玉的錯處,卻還是要看她不順眼,罵她“假清高,討人厭,活該結局淪落風塵”云云。
作者也在書中多次寫有人誤會林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小性兒愛惱愛轄制人”、“刻薄愛挑人的錯處”等等,不及寶釵豁達隨和,如趙姨娘之流更是認為她眼里沒人;妙玉的判詞就干脆是:“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
這樣有古代文人清高風骨的妙玉和林黛玉,她們厭惡劉姥姥也是必然的。因為她們也不知道劉姥姥后面會仗義的去救贖巧姐,是個有情有義的好人。
在妙玉和林黛玉眼里看來,劉姥姥就是賈府的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窮親戚,來打秋風的。祖孫兩個在賈府又吃又拿,站沒站相,吃沒吃相還故意裝丑賣乖,一副滑稽清客想要多掙點錢的架勢,請問誰喜歡這樣的親戚?
在妙玉和林黛玉看來,劉姥姥就是在為了錢財折腰,出賣自己的體面和尊嚴,在趨炎附勢,在卑躬屈膝,從清高驕傲的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角度出發(fā),怎么可能看得慣劉姥姥這些行為?古代那些士大夫,寧愿餓死以成全氣節(jié)的人還少嗎?
所以妙玉才說,幸虧那個成窯杯子是她沒用過的,要是她用過的,寧愿砸碎了也不會給劉姥姥。因為她從骨子里認為,她和劉姥姥就不可能是一種人,不可能做同樣的事,畢竟唯有知己,才能共飲。
三、寄人籬下的尷尬處境,讓妙玉、黛玉和薛寶釵都厭惡劉姥姥
接下來說妙玉和林黛玉討厭劉姥姥的第三個原因,那就是她們同樣寄人籬下,依附賈府生存的尷尬處境,本來她們驕傲的內心已經(jīng)很敏感了,覺得有許多不適,畢竟不是賈府的正經(jīng)主子。
但是劉姥姥的出現(xiàn),讓她們感覺更加尷尬了。因為劉姥姥雖然是關系遠,路子野,但她也算是賈府的親戚故舊呀!從這個角度看劉姥姥和妙玉、林黛玉的是有共同點的。
那么賈母是怎么對待這位親戚的呢?就是表面的客氣,一口一個老親家,然后實際上拿著人家當猴戲耍取樂。王熙鳳和鴛鴦更是點明了,她們是把劉姥姥當成取樂解悶的女清客,讓她做出種種滑稽表演,哄得賈母高興。
那么林黛玉和妙玉這種敏感多思的姑娘,心里不多想是不可能的,而且她們這種真性情的姑娘,也不會過分矯飾偽裝,心里有不爽就要表現(xiàn)出來。
所以妙玉氣得丟下賈母眾人,獨自和黛釵吃體己茶去了,賈寶玉自己跑了來,一句話沒說對,還挨了妙玉一頓諷刺:“不是我說狂話,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這么一個俗器來呢?!睂氂翊蠹s能體貼到妙玉的心情,妙語生氣也不只是因為她有精神潔癖,所以他趕緊獻殷勤,又索要茶杯搭話,又要讓小廝打水來給妙玉洗地。
林黛玉雖然在席上笑得很開心,全當看了個笑話,但劉姥姥走后,她就當著姊妹們的面出言譏諷:“她是哪一門子的姥姥,直叫她是個`母蝗蟲’就是了”、“昨兒`母蝗蟲’不畫上,豈不缺了典”、“你快畫罷,我連題跋都有了,起個名字,就叫作《攜蝗大嚼圖》”。
林黛玉的反應沒有妙玉那么明顯和強烈,也是因為她是賈府的正經(jīng)親戚,賈母最寵愛的外孫女,而且她是帶著母親的嫁妝和林家的遺產(chǎn)來的,怎么說也比妙玉有底氣。所以她才能這樣高高在上的出言譏諷。
但是還有一位姑娘,她對劉姥姥的厭惡可能比黛玉、妙玉都要深的多,那就是薛寶釵。
薛寶釵既沒有像妙玉黛玉一樣高貴的出身,就連家底可能都已經(jīng)遠不如林黛玉寄存在賈母小金庫里的財產(chǎn)多了。她其實和劉姥姥差不多,只是王夫人的親戚,和賈府毫無血緣關系,連寶玉都認為她外四路的大表姐。
當劉姥姥在大觀園給賈母做滑稽表演當女清客的時候,薛寶釵才是在場最難堪的一個人,她不但感受到賈母深深的內涵,而且還有她母親屢次拍馬屁都拍不到點子上,又有賈母對她的“雪洞”一頓批評。
薛寶釵在這一回從頭到尾就沒有笑過,只說過一句話還是譏諷賈府中人喜歡帶人逛大觀園,害的殘荷都沒工夫收拾。
妙玉請黛玉喝茶也叫了薛寶釵,也是出于這方面的原因,她們三個都是寄人籬下,一樣依附賈府生存的同類人。
在林黛玉調侃“母蝗蟲”的典故之后,寶釵對劉姥姥的厭惡表現(xiàn)的更加明顯,她覺得林黛玉說劉姥姥是“母蝗蟲”都不夠過癮,或者她害怕人聽不懂,達不到足夠諷刺效果,就跟著解釋了一番,又夸了林黛玉,還不忘狠狠貶損了和劉姥姥惺惺相惜的王熙鳳。
無非就是薛寶釵認為王熙鳳和劉姥姥都是粗俗的人,只會一味世俗取笑,作為與王家有關的親戚,打秋風打的這么直白明顯,丑態(tài)百出,簡直是丟人現(xiàn)眼,太不體面了。
所以薛姨媽作為王家的姑奶奶也沒有給劉姥姥半點禮物,薛寶釵平時那么喜歡送禮助人,也沒給劉姥姥任何幫助。
都怪劉姥姥在賈府表現(xiàn)的太直接了,說吃就吃,讓拿就拿??刹幌袼Υ蠊媚?,費盡心機策劃個“金玉良緣”,還要巴巴加上和尚預言、冷香丸、海上仙方等等種種噱頭來包裝。偷不叫偷叫竊,劉姥姥想要賈府的錢叫打秋風,舍老臉,薛寶釵想嫁給賈府的嫡孫,那就叫借東風,上青云,能一樣嗎?
薛寶釵共情不到劉姥姥的苦難可以理解,畢竟她也是大富之家的千金,從小是不愁吃喝的。但是她共情不到劉姥姥打秋風就只會顯得她很雙標。
畢竟她和她母親、哥哥在賈府常年賴著不走,屬于常年打秋風還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想要反客為主。若論起拉下臉來趨炎附勢、諂媚逢迎,薛姨媽母女敢稱第二,劉姥姥也決不敢稱第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