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AS社科 Mindwise
文章講解:
Blurb 已經(jīng)給了topic word (tw)
文章一開頭,重申tw
line 2-18:研究目的和對象;
把對一些自己個人品質(zhì)的?自己認為在他人心目中的評分?和 他人實際的評分 作比較。
對象中從陌生人到熟人都有。
一篇可以用科學7P來解的社科文章。
line 18-40:研究原理;相關(guān)性的判定,從0到1相關(guān)性由弱到強。
第二段,研究結(jié)果 kw1:好消息,預測一群人的看法還行
line 34:?To put that in perspective, ...??客觀來看
第三段第四段,研究結(jié)果 kw2:壞消息,預測個體對自己的看法就不準;
第五段,即使是某些簡單的特征,也預測不出來~
第六段,結(jié)論,僅能大致判斷,只比盲猜好那么一丟丟~
題型分析:
11 獨立循證,直接在選項中找結(jié)論性描述。
A是實驗描述
BC都是原理講解
D里的have no clue匹配第一句difficult
16 單詞用法題
科學類文章里一般這種類型的題目都有一樣的解法。
科普文章用詞不科普,主要是為了降低閱讀難度,拉進與讀者的距離。
對應(yīng)A
這一篇,反而圖題不容易。

主要是看清注釋中是誰和誰比:
x:?自己怎么看自己
y:?自己認為別人怎么看自己
z: 實際別人怎么看自己
A: x?v.s. y
B: x?v.s. z
C: y?v.s. z?
20 圖標里的C說明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自己認為和實際別人怎么看之間的相關(guān)性很低,說明自己認為的和別人實際認為的并不一致。找這個方向的答案即可。對應(yīng)B
背景拓展:

Nicholas Epley is the John Templeton Keller Professor of Behavior Science and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Decision Research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 He studies social cognition—how thinking people think about other thinking people—to understand why smart people so routinely misunderstand each other. He teaches an ethics and wellbeing course to MBA students called Designing a Good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