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金庸射雕三部曲最大暗線
全文轉(zhuǎn)自知乎顧蘭嘯。 郭芙就是當(dāng)年被郭靖咬死的大蛇的投胎轉(zhuǎn)世,這是貫穿《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兩部作品的終極暗線。 反而楊過至始自終都屬于雕的陣營,他的童年有血鳥保駕護(hù)航,他的少年有古鳥祖先(龍)教導(dǎo)武藝,他最終憑借神雕的指引登峰造極,雕始終與楊過的一生密不可分。 《神雕俠侶》講的就是驕傲狂放、飛揚跳脫的楊過,逐步擺脫蛇巢,化為神雕,和愛人(龍)共舞的故事。 眾所周知金庸是一名文學(xué)大師,特別擅長在文字中埋下暗線,郭家在他的筆下一直是蛇的隱喻,這其實《射雕英雄傳》中已經(jīng)有無數(shù)伏筆了: 比如郭靖本人就是蛇王,他吸了蛇血后百毒不侵,連歐陽鋒的蛇陣都退避三舍。 比如郭靖的大師傅就是“飛天蝙蝠”柯鎮(zhèn)惡,蛇和蝙蝠,都視力奇差,本就是一家。 比如蛇是陰屬,正好雙雕里只有郭靖練過全本《九陰真經(jīng)》,你說巧不巧? 比如金庸給郭靖起的名字,“郭”就是城墻,“靖”有安穩(wěn)的意思,你看城墻一字排開,巍然不動,不就像蟄伏起來的蛇嗎? 最大的證據(jù)就是,郭靖的個人傳記叫《射雕英雄傳》,郭家射雕,和雕自然是死敵,他們不是蛇的陣營,難道還有其他人是? 因此這也能解釋,為什么郭靖對歐陽鋒一口一個“歐陽先生”,哪怕歐陽鋒殺了江南五怪也無怨無悔,因為老蛇王對小蛇王就是有天然吸引力。 甚至連歐陽鋒對郭靖也被很有感覺,華山論劍后歐陽鋒主動抱著郭靖大哭“我的兒啊”,反向證明了小蛇王對老蛇王的吸引力也不差啊。 郭靖搶上迎敵。歐陽鋒忽然哭道:“我的兒啊,你死得好慘!”拋去蛇杖,張開雙臂,撲上來便抱。 反觀楊過,歐陽鋒就沒這么好的耐心,非得要讓楊過當(dāng)著他的面叫“爸爸”,才肯解毒,本質(zhì)上來說這就是蛇對雕來自血脈上的天然敵視。 恰好這種天然敵視,郭靖也有: 雄雕大怒,一聲長唳,向成吉思汗頭頂撲擊下來。郭靖喝道:“畜生,作死么?”揚鞭向雄雕打去。雄雕見主人出手,回翼凌空,急鳴數(shù)聲,與雌雕雙雙飛遠(yuǎn)。 明明雙雕是郭靖的救命恩人,但到書末郭靖還是說打就打、說罵就罵,一口一個“畜生”叫著可歡實呢。 如果郭靖是雕的陣營,哪里會用“畜生”的詞匯侮辱自己的戰(zhàn)友?哪里會把它們當(dāng)成奴仆看待? 這不有力證明了郭靖本來就歸屬于蛇的陣營,哪怕雙雕救過他的命,還是抵擋不住來自血脈的天然厭惡? 如果說郭靖是蛇王,在《射雕英雄傳》里還只是含沙射影的話,那郭芙是小蛇女,基本上就是《射雕俠侶》中浮出水面的明線了。 郭靖雖然身屬蛇的陣營,但當(dāng)年他還真做過一件對不起蛇的事: 他一不小心咬死了梁子翁的紅色大蛇,還吸干了它的血。 郭靖大吃一驚,急忙向后縱開,只見那蛇身子有小碗粗細(xì),半身尚在簍中,不知其長幾何,最怪的是通體朱紅,蛇頭忽伸忽縮,蛇口中伸出一條分叉的舌頭,不住向他搖動。 金庸信佛,篤信因果輪回,因此這條通體朱紅的大蛇,轉(zhuǎn)世成了郭靖的女兒,即最愛穿紅衣服的郭芙。 上半生郭靖不小心吸干了郭芙的血,下半生就只能被郭芙吸一輩子血來還債了。 馬上騎著個紅衣少女,連人帶馬,宛如一塊大火炭般撲將過來。 當(dāng)然這只是背景設(shè)定。郭芙是小蛇女,其實是金庸在《神雕俠侶》第二章就挑明了的: 武敦儒道:“又是一只?!睋荛_草叢,突然向后急躍,驚道:“蛇,蛇!”楊過轉(zhuǎn)過身來,果見一條花紋斑爛的毒蛇,昂首吐舌的盤在草中。 楊過在桃花島居住之時,曾見過不少鱷魚,知道此物兇猛殘忍,尤勝陸上虎狼,當(dāng)日他與郭芙、武氏兄弟等見到,從來不敢招惹,一向遠(yuǎn)而避之。 看見沒有,原本在《射雕英雄傳》里猶如人間仙境的桃花島,自從郭靖、郭芙這對蛇父女踏足后,就變成了恐怖病態(tài)的魔窟,毒蛇鱷魚橫行,自然環(huán)境惡劣到極點,比活死人墓還要更像活死人墓。 這時候你再回看郭芙的出場,就能品味到金庸在字里行間埋下的暗線了: 首先看楊過初遇李莫愁和郭芙,這兩人是同框出現(xiàn)的,小楊過的觀感是: 嘖嘖嘖,大美人兒好美貌,小美人兒也挺秀氣。 文藝作品里女性角色的“出場”很重要,參見《唐伯虎點秋香》里,秋香在一群丫鬟映襯下國色天香,唐伯虎頓時一見驚艷。 而郭芙,很不幸,她在楊過眼里的“出場”,是因為年齡劣勢,被“大美人”李莫愁吊打成了“挺秀氣”。對比武修文的感受“皮色猶如奶油,雙眉纖長,秀麗之極”,可以說有點慘。 而且楊過對郭芙也沒有半點尊重,注意,這種態(tài)度貫穿了他們相識后的幾十年。 在后邊郭芙說“那惡女人(李莫愁)踢死你”時,楊過回答“你踢死我?不見得吧?” 另一個收獲這個套子逗話待遇的是霍都王子的“小畜生罵誰”,霍都是外族人沒反應(yīng)過來,郭芙可就是實打?qū)嵉牟混`光了,沒get到楊過是在拐彎罵她“惡女人”。 那么按照一些讀者把楊過的評論奉為蓋章的邏輯,霍都就是小畜生(這個應(yīng)該大家沒有異議),而李莫愁和郭芙就是惡女人。 再看郭芙對李莫愁的態(tài)度,郭芙見李莫愁第一面,就覺得她“和藹可親”: 李莫愁笑道:“小妹妹,你可是姓郭么?”郭芙見她容貌美麗,和藹可親,似乎并不是什么“惡女人”,便道:“是啊,我姓郭。你姓什么?”李莫愁笑道:“來,我?guī)闳ネ??!?甚至到了后面的劇情,直接對著李莫愁叫“媽”: 郭芙急叫:“媽,媽!你在哪里?。俊焙鲆娤笠粋€女子背影正在草間跳躍避火。郭芙大喜,叫道:“媽,媽!”從溪水中縱身而出,奔了過去。武三通叫道:“小心!”喀喇,喀喇幾響,兩株大樹倒下,阻斷了他的眼光。 郭芙冒煙突火的奔去,當(dāng)她在溪水中時,一來思母心切,二來從黑沉沉的古墓中出來,眼前突然光亮異常,目為之炫,不易看得清楚,待得奔到近處,才見背影不對,一怔之間,那人斗然回過身來,竟是李莫愁。 這說明啥?這說明李莫愁這條赤練蛇,對小蛇女郭芙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啊。 看過《紅樓夢》的都知道,這是很巧妙的“射覆”,李莫愁-赤練仙子-郭芙(紅衣)。 金庸是文學(xué)大師,最擅長運用這些寫作技法埋下暗線伏筆,在他的設(shè)定里,郭芙某些方面還真就是李莫愁的低配。 比如說我們看原著里的肖像描寫,借武三通之眼描寫李莫愁“杏眼流波,桃腮欲暈,像個帶發(fā)修行的千金小姐”。 這不是巧了,當(dāng)郭芙長到李莫愁這般年紀(jì)時,在風(fēng)陵渡口老百姓眼里,她也是“杏眼桃腮”,容貌端麗。 說明金庸設(shè)定里,李莫愁和郭芙是同款長相,他巧妙地通過不同配角的視角證明了這一點。 更牛逼的是,金庸寫李莫愁像個“千金小姐”,眾所周知書里另一位千金小姐是誰——襄陽城的公主,郭大俠的千金小姐郭芙??! 而且《神雕俠侶》里還有個精準(zhǔn)的道具呼應(yīng)——冰魄銀針。 在劇本創(chuàng)作里,道具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一個編劇金庸絕對深知這一點。劇本里有一把槍,那它一定會發(fā)射。于是他設(shè)計,郭芙誤傷小龍女那一針,是李莫愁的冰魄銀針! 金庸在這里在此使用了“射覆”的技法,李莫愁-冰魄銀針-郭芙。 還有更牛逼的是,金庸在這里甚至還致敬了“蛇視力差”的科學(xué)常識。 郭芙在古墓明明看見了衣角,卻分不清杏黃道袍和紅色嫁衣,用冰魄銀針射傷龍女,再次力證了郭芙就是蛇女。 郭芙見棺蓋和棺身并未合攏,從縫中望進(jìn)去尚可見到衣角,料定必是李莫愁躲著。 他見小龍女穿的是新娘服飾,登時會意。 再加上一些細(xì)節(jié),比如丐幫擅長捉蛇,污衣派的真乞丐更是個中好手,而郭芙恰巧“平時不大瞧得起魯有腳”,對乞丐有天然的敵意。 比如郭芙不離身的軟猬甲上,上面就有南希仁當(dāng)年留下的蛇毒。 比如連載版里郭芙用紫薇軟劍斬斷楊過一臂,這把劍正是楊過從蛇腹里得來的。 甚至連郭芙粉絲都承認(rèn)郭芙是蛇女,郭芙吧的前綴就叫“芙地洞天”,住洞里的還不是蛇? 如果說這些都是細(xì)枝末節(jié)的話,那在看看《神雕俠侶》里,最大的雕派質(zhì)檢員神雕,對郭家是什么態(tài)度: 首當(dāng)其沖就是郭芙,隔了老遠(yuǎn)看見神雕一面,就被嚇丟了三魂六魄,再次說明蛇的血脈天然就不適應(yīng)雕: 楊過自稱“神雕大俠”,這只窮兇極惡的大鳥,必定便是甚么神雕了。 神雕一開始對郭襄也是愛搭不理,到后面才慢慢轉(zhuǎn)變態(tài)度,但其實還是“不耐煩”: 那知這神雕翅膀微展,“啊”的一下,將她手臂推開。郭襄吃了一驚,“啊”的一聲叫了出來。 神雕不耐煩了,雙膝一彎,矮了身子。楊過道:“雕兄愿意負(fù)你一陣,你謝謝它罷!” 甚至連郭靖的把兄弟周伯通都被不幸濺射到: 心中生氣,“刷”的一下,展翅向周伯通掃去。周伯通心想:“我倒要試試你這只扁毛畜生有多大能耐!”雙掌運力,還擊出去。只聽得“嘭”的一響,雙力相交。周伯通凝立不動,雕翅的掃力從他身旁掠了過去。 反觀神雕對小龍女卻是心甘情愿當(dāng)盾牌: 郭襄心頭一凜,這嘯聲動人心魄,正與楊過那日震倒群獸的嘯聲一般無異,當(dāng)即轉(zhuǎn)頭往嘯聲處望去,只見西北方的蒙古兵翻翻滾滾,不住向兩旁散開,兩個人在刀山槍林中急驅(qū)而前,猶如大船破浪沖波而行。在那兩人之前卻是一頭大鳥,雙翅展開,激起一陣狂風(fēng),將射來的弩箭紛紛撥落。這頭大鳥猛鷙悍惡,凌厲無倫,正是楊過的神雕。 神雕見到郭家人就打,連周伯通這位郭家把兄弟都不放過,對楊過、龍女卻是信任到直接把后背交給他們,你說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小龍女本質(zhì)上就是龍?。?根據(jù)目前研究結(jié)果,有鱗類生物和主龍類生物早分家不知道多少年了,恐龍又是所有鳥類的祖先,鳥和龍本來就是一家,這才是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真理。 反而那些信口雌黃龍=蛇的,民科到不要再民科了,有一種大腦未發(fā)育成熟的“淳古之風(fēng)”。 哪怕是民間文學(xué),也有“龍女牧羊,柳毅傳書”嘛,金庸放著這么美好的典故不用,用那種以訛傳訛的偽科學(xué)? 用腦子想想也知道,蛇的視力差到極點,只能靠紅外線捕獵。視力好的從來是貓科和猛禽,尤其是鷹的視力銳利無倫,而小龍女恰巧能黑夜視物。 “潛龍在淵”,龍本來就是要住在水潭的,《西游記》中龍王的水晶宮也都在水下,恰巧古墓和絕情谷底都有大水潭,小龍女住在這里簡直就是真龍本龍,怎么可能是蛇呢? 反而是“赤練仙子”被古墓派掃地出門,從此成為小龍女的宿敵,恰巧證明了李莫愁是蛇,小龍女是龍,所以李莫愁嫉妒小龍女嫉妒到發(fā)狂,三番五次上門來搶《玉女心經(jīng)》,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蛇雕斗爭”的衍生。 因為蛇就是蛇,蛇永遠(yuǎn)成不了龍,才會恨到時時刻刻想要龍一口。 反而是楊過這只小雕,見到小龍女之后立馬生出了親切感,哪怕小龍女當(dāng)時態(tài)度兇巴巴的,楊過照樣滿腔熱情地貼上去,再次力證鳥和龍本來就是一家: 其實此時小龍女的武功不知比他要高出多少,但楊過見她秀雅柔弱,胸中油然而生男子漢保護(hù)弱女子的氣概,到后來竟越說越是慷慨激烈。 而龍也喜歡鳥,因此小龍女和楊過甫一見面,就能談到“娓娓忘倦”,這么高的初始好感度,又哪里像是蛇對雕那種在血脈上的天然恨意? 時楊過一來,此人心熱如火,年又幼小,言談舉止自與兩位婆婆截然相反。小龍女聽他說話,明知不對,卻也與他談得娓娓忘倦。 楊過至始自終都屬于雕的陣營,他的童年有血鳥保駕護(hù)航,他的少年有古鳥祖先(龍)教導(dǎo)武藝,他最終憑借神雕的指引登峰造極,這才是一條完整地暗線嘛。 小龍女的結(jié)局,應(yīng)該是和楊過一起成仙去了,所以才有那句“瑤臺歸去”,才有那句“神雕俠侶,絕跡江湖”,才有那句“倚天不出,誰與爭鋒”。 《神雕俠侶》本來就是靈氣濃郁的低級修仙世界,天才地寶俯拾皆是,小龍女用來解毒的寒潭白魚是絕世靈藥,連周伯通都能弄到返老還童的仙草。 古墓派“十二多、十二少”的心法本來就是初級修仙要訣,要不然武功再神奇,怎么可能有如此強(qiáng)大的凍齡效果? 神雕則是上方劍神獨孤求敗的靈寵,獨孤求敗在回歸天界后把神雕留在這方小世界,以方便物色傳人。 這也能解釋為什么獨孤求敗劍術(shù)通神,卻在江湖上籍籍無名,因為他本是謫仙人,仙人主打的就是一個神秘感。 再加上知乎論武大佬反復(fù)論證,三論五絕都達(dá)到了了人體極限,人體極限的下一步是什么?破碎虛空嘛。 恰巧楊過小龍女夫婦是最年輕、最有空閑時間練武的,所以他們第一個破碎虛空不稀奇。 根據(jù)金庸埋下的暗線,在神雕末大決戰(zhàn)三年后,郭襄找上古墓,楊過小龍女托詞在外云游避而不出,實際上就是因為修仙修到了關(guān)鍵節(jié)點。 隨后楊過有所領(lǐng)悟,托郭襄將玄鐵重劍帶回襄陽。玄鐵重劍上凝聚了楊過自悟的一絲劍意,楊過希望郭靖能有所突破,不僅能延年益壽,更能殺敵報國。 結(jié)果郭家蛇性大發(fā),不識好人心,將玄鐵重劍改鑄成了屠龍刀,明晃晃地就是想妨死小龍女。楊過大感恥辱,從此和郭家恩斷義絕。 郭家自以為得計,但是小龍女修仙有成,天道冥冥,終于給郭家招來了報應(yīng):手持屠龍刀的郭破虜,最終戰(zhàn)死襄陽,成為了悖逆天道的第一個祭品。 在郭襄四十歲時,楊過小龍女在華山飛升。龍倚天的傳說其實是真的,反而是后世以訛傳訛傳成了“倚天劍”。 最后只留下屠龍刀成為不祥之器,在江湖上流傳,無數(shù)人因此流血喪命。郭襄大徹大悟,至死都在追尋屠龍刀,之所以出家,也是要用佛法鎮(zhèn)壓這件魔物。 金庸是文學(xué)大師,很會埋暗線,“龍女聽經(jīng)、八歲成佛”的典故,他不會不知道。其實,早在楊過小龍女路遇一燈時,他倆成仙的暗線就埋下了。 再加上龍女成佛這件事還有后續(xù),恰巧也映射了郭家和楊家的關(guān)系: 一日,智積菩薩與文殊菩薩研究女人成佛事。文殊菩薩提到龍女能與八歲成就佛法,于剎那間發(fā)菩提心,即成正果之事。智積正大惑不解時,龍女突然顯法力,出現(xiàn)在他們的面前,并向智積稽手。 站在旁邊的十大弟子之一,號稱“智慧第一”的舍利佛見如此,不平地說:“汝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穢,非是法器。云何能得無上菩提?” 龍女立刻拿出一顆價值三千大世界的寶珠獻(xiàn)給佛陀,佛陀笑瞇瞇地接了寶珠,龍女問:“佛陀接寶珠快不快?”回答說:“快極了?!?龍女說:“成佛也是這么快。”說完龍女馬上變成男相,飛往南方無垢世界去了。 號稱“智慧第一”的舍利佛嫉妒龍女以女身成佛,恰好對應(yīng)黃蓉在受楊過小龍女救命之恩后,反而離間二人。 龍女獻(xiàn)寶,對應(yīng)武林盟主、三件大禮、玄鐵重劍。 龍女飛往南方無垢世界,對應(yīng)楊過小龍女發(fā)愿“在嶺南養(yǎng)些小雞小鴨”。 可謂嚴(yán)絲合縫。 此外,金庸還貼心地寫了一個對照組,即淪落到蛇陣營后雙雕的最后結(jié)局: 當(dāng)下作哨招雕。但連吹數(shù)聲,雙雕竟毫不理睬。黃蓉好生奇怪,數(shù)十年來,雙雕聞喚即至,從不違命,何以今日對自己的口哨直似不聞? 只見雌雕一頭撞在山石之上,腦袋碎裂,折翼而死。眾人見了都吃了一驚,奔過去看時,原來那雄鷹早已氣絕多時。 雙雕愚忠,即使是被蛇王郭靖鞭撻,被罵成“畜生”,還是無怨無悔地沖向強(qiáng)敵金輪法王,落得重傷而死,換來的不過是奴隸主鱷魚的眼淚罷了。 可憐雌雕直到最后才覺醒了自由意志,但已經(jīng)太晚了,它只能自盡而死。 楊過如果自始至終淪落在郭家的蛇巢,他的下場不會比雙雕好多少。 楊過是雕,驕傲狂放、飛揚跳脫,只有龍才是他的歸宿,只有龍才能和他一起在長空同舞,地上爬的蛇也想肖想雕和龍,呸。 金庸是文學(xué)大師,如果連這點暗線都編織不出來,《神雕俠侶》也不可能成為金書中的第一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