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繪畫與人生的交互分析——以劉狄洪的油畫藝術(shù)為例

2023-08-18 10:36 作者:bili_1043659882  | 我要投稿

作者:耿宏偉-宜春學院

[摘要] 從劉狄洪的畫作中,可以看到其內(nèi)在的孤獨,而擺脫這種內(nèi)在的孤獨是他強大的創(chuàng)作動力。劉狄洪曾多次去原始森林寫生,這是他生命中具有重要意義的象征事件。通過與自然本真建立關(guān)系,獲取心靈的慰藉,獲得安全感,獲得人格與精神的超脫與升華。

[關(guān)鍵詞] 劉狄洪;藝術(shù);自然 ;精神分析

油畫家 劉狄洪(1944.4—2016.5)

劉狄洪先生的畫作和人生近年得到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學術(shù)界對他的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對其人生經(jīng)歷的簡略敘述,比如求學經(jīng)歷、工作和生活情況。在這些研究中,有的只是提供一個人物介紹,并未論及藝術(shù)家的人生經(jīng)歷和其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關(guān)系。有的則談到了其人生經(jīng)歷與藝術(shù)成就之間的一些關(guān)系,如著名書畫評論家呂勝明認為:“劉狄洪幼承庭訓(xùn),詩禮傳家,癡迷書道,樂于繪事,精于金石……” [1]。從楊振明和史峰的文章中,我們也看到,劉狄洪的父親劉叔秋是他的繪畫啟蒙老師[2]。這些研究指出了劉狄洪家庭文化傳統(tǒng)在塑造其藝術(shù)興趣方面的影響。家庭的文化傳承對于一些藝術(shù)家來說極為重要,不僅是他們走上藝術(shù)道路的基礎(chǔ)條件,也是塑造他們藝術(shù)品味的重要原因。在20世紀中葉(1944年)出生,幼年成長于建國初期這個時間段的國人,若無家庭影響,有幾人會走上藝術(shù)創(chuàng)作道路呢?但盡管如此,只是簡單論及家庭文化的傳承,也不足以幫助理解劉狄洪先生畫作的更深含義。

其次,已有研究大部分聚焦于藝術(shù)作品本身的分析。

呂勝明認為,劉狄洪的創(chuàng)作將“中國畫特有的‘濃淡干濕’與油畫的光感、色彩冷暖對比、明暗強度對比、厚薄層次對比相結(jié)合,創(chuàng)造出了適合自己畫風的中國油畫” [1]。楊振明稱劉狄洪為“中國油畫畫竹第一人” [2]。他指出,劉狄洪通過古典審美意象與現(xiàn)代融合創(chuàng)作的油畫竹獨特且有震撼力。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竹子頗為常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鄭板橋的竹子。這些畫作中,寥寥數(shù)竹,迎風而立,留白頗多,配怪石一二,是所謂氣節(jié)的表現(xiàn)。但劉狄洪的竹子意象與傳統(tǒng)的竹子意象非常不同。在他的畫中,大片高大的竹林占據(jù)幾乎全部畫布,竹林猶如原始森林,博大,雄渾,隨風搖擺的姿態(tài)顯示出飽滿生命的生機與神秘。藝術(shù)要隨時代精神的發(fā)展而變化。劉狄洪的竹,通過創(chuàng)新,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新文化背景下人的精神氣象。另外他的竹意象也帶著靜謐、生機盎然、天人合一的古典風韻。吳曉東在評論劉狄洪的《金色的戀情》(圖1)時認為:“劉狄洪先生的油畫,筆力堅實,金色淳樸,情緒和諧,用倫勃朗的明暗強調(diào)自然色的對比,讓風景畫完備,古典的深沉,然后注入少許的悲情,卻掩飾不住藝術(shù)家奔流的情緒流動” [3]。

田繼學把劉狄洪的畫作與齊白石和梵高比較,認為劉狄洪的畫作濃墨重彩,“心理之豐,心緒之滿,恰是竹林之茂的形表,他極善用景致表達心理,以心理驅(qū)動畫筆?!边@和齊白石的虛意為美,各有不同?!皠⒌液樾睦砣氘嫷钠焚|(zhì),亦如梵高之品,一個是更抽象,一個是更現(xiàn)實” [4]。羅成在評論劉狄洪的畫作《湘西北——秋塘小景》(圖2)時寫道:“靜靜的水,飄逸的荷,金燦的光輝,遙遙的藍空,都能看到大師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心念與天然的思緒運程……心意與自然的合一境界讓這幅秋塘小景擁有了獨一無二的精神情感,成為當代畫壇中情感隱秘卻張力感人的最佳典范” [5]。

與上述研究不同,本文對劉狄洪的生活、創(chuàng)作行為和畫作中體現(xiàn)出來的心理學意義進行一些探索。雖然上述研究中也有涉及到劉狄洪畫作中心理與藝術(shù)表達的部分。但這里的視角與他們會有些不同。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幼少年對人的思想行為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劉狄洪繪畫創(chuàng)作行為和畫作中的具體內(nèi)容以精神分析方法做出分析。

在對劉狄洪藝術(shù)創(chuàng)作行為的已有研究中,很多人都提到他在湘西、四川等原始森林中的多次寫生行為。這些行為有數(shù)十次之多。那么這些行為有沒有一種除繪畫之外的深層的心理意義呢?從精神分析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反復(fù)的離開人群密集的社會生活,進入原始森林的自然觀察寫生,可以看作是一種被幼少年印象所支配和影響的外在的象征行為。它除了表面的需求和功能,內(nèi)在也在追求滿足。當然這層滿足并不為藝術(shù)家本人所明確覺察。

先來看看劉狄洪先生的畫作。在他的畫作當中,最為大家所推崇的就是竹林。在這些竹林類作品當中,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很多竹林當中都會有個小茅屋,如:油畫作品《南天門 常德花巖溪》(圖3)。而不同畫中的小茅屋有一個很相似的特點,就是那里基本都沒有人居住,而且小茅屋一般都頗為簡陋。在心理學當中,房屋往往被視為是一個人內(nèi)心精神世界的代表。無人居住的小茅屋、不適合居住的小茅屋,也傳遞出了藝術(shù)家內(nèi)心的孤獨。

除了作品,我們再來看看劉狄洪的姓名。中國人的姓名由“姓”和“名”共同組成。孩子的姓一般來自父親的姓。孩子的姓是他無法選擇的,是無個性命名。孩子也正是通過父之姓,被納入到一個源遠流長的體系之中,被定義為這個體系中的一員,并借助這個體系對自己進行基本定位。

劉狄洪的第一個名字是劉杕洪。這個名字是劉狄洪的父親和母親與母親身為清朝大員的外公一起取的。劉狄洪特別喜歡這個名字。第二個名字劉狄洪是電腦普及之后,由于輸入字庫里找不到“杕”這個字,所以劉狄洪才把這個字改為“狄”。而第三個名字劉秋洪,則是在辦理身份證時,工作人員登錄錯誤造成。劉狄洪先生的父親名為劉叔秋。按照中國人的傳統(tǒng)文化,出于對父母的尊重,名字中一般是不會出現(xiàn)父母名中的字,而只是在同輩份的兄弟姐妹的名字中才熱衷出現(xiàn)相同的字,以標明輩分和親情。

一般來講,中國人對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最為推崇的是四書五經(jīng)。而劉狄洪母親的外公——一名清朝大員和作為飽學之士的父親,應(yīng)該會對這些經(jīng)典比較熟悉?!皷m”并非一個常見字,一定是熟悉經(jīng)典的情況下刻意挑出。而刻意挑出或者非常喜歡的事物,是一種標記,表示其人某種有意的需求。“杕”字兩個讀音,一個念dì,《集韻》謂其意乃 “木獨生也”?!皷m”的另一個讀音是duò ,古通“舵”,是指控制行船方向的設(shè)備。而劉狄洪先生名字中的“洪”字是大水的意思。起初長輩聯(lián)合取這個名字,可能是祈愿劉狄洪在人生的風浪中能夠把握好方向。但是,劉狄洪似乎并不在意這個意思,他在意的是第一個意思,就是“杕”念dì音時的那個意思:木獨生也。因為他在改原來的“杕”為“狄”的時候,選的是“dì”這個讀音,而非“duò”。再有,即使改為“狄”這個字,還是彰顯了個人的孤獨。因為“狄”最明顯的意思就是北方的游牧少數(shù)民族。他們那種游移不定的生活,在南方農(nóng)耕文明的人看來,頗有一種流浪孤單之苦。

在五經(jīng)的《詩經(jīng)》中有“杕杜”之詩兩首。我們來看其中的一首:

有杕之杜,其葉湑湑。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有杕之杜,其葉菁菁。獨行睘睘,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6]

譯詩為:

“有棵孤零的棠梨樹,它枝繁葉茂自青青。我一人獨自在旅途,路上難道沒別人?有是有,不如同父兄弟親。嘿,路上的旅行者,咱為啥不能結(jié)伴行?人家沒有兄弟在身邊,為什么不能結(jié)伴相幫襯?

有棵孤零的棠梨樹,它枝繁葉茂自青青。我一人獨自在旅途,路上難道沒別人?有是有,不如同宗同姓親。嘿,路上的旅行者,咱為啥不能結(jié)伴行?人家沒有兄弟在身邊,為什么不能結(jié)伴相幫襯?”[6]

這首詩意在抒發(fā)人生之旅的難遣孤寂。“杜”指棠梨樹,就是酸棗樹,樹冠圓滿、花開靚麗,能夠忍耐貧瘠的土地而生存,是后來栽種頗廣的道旁觀賞植物。合起來,“有杕之杜”就是在精神貧瘠的外在環(huán)境中孤獨而追求美好的一種愿望。

另一首有關(guān)杕杜的詩出自《詩經(jīng)?鹿鳴之什?杕杜》,主要是寫征夫和家人的彼此思念。考慮到劉狄洪的父親是軍隊將領(lǐng),這個意思可能也是其長輩在起名時考慮到的。但是,就劉狄洪自己來說,未必在意這層意思。我們在這里就不加詳細分析了。

劉狄洪為父母的獨子,家中沒有兄弟姐妹,而父親也在他六歲的時候去世。這樣的家庭生活,可能使劉狄洪倍感孤單。父親去世后,劉狄洪姨媽的五個孩子也來到他的家庭共同生活。但這很可能并未拂去他幼時心中的孤單。詩中的“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被蛟S是這種心境的寫照。

或許在劉狄洪的創(chuàng)作中,擺脫內(nèi)在的孤獨是他強大的創(chuàng)作動力。劉狄洪曾多次去原始森林寫生。這是他生命中具有重要意義的象征事件。通過與自然本真建立關(guān)系,獲取心靈的慰藉,獲得安全感,獲得人格與精神的超脫與升華。

湘西、九寨溝那些原始森林(圖4和圖5),是那么神秘和美麗,它們是大地母親的象征。弗洛伊德曾經(jīng)講過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最初的愛。最初的愛就是與母親融合共生的感覺。從鬧市,從一個孤獨的生活起身,到原始森林,就恰似一個退行:從現(xiàn)在退行到過去,從理性退行到感性非理性,從現(xiàn)實退行到夢想。離開城市就是一個出發(fā),退行的出發(fā)。坐上火車穿越時空,來到大山,走過一級級臺階,穿過一條條小路,來到大自然的伊甸園,行到那最美的地方:遠山綿綿,白云悠悠,湖水澄澈。安坐下來,展開畫板,舉起畫筆,創(chuàng)作的心門打開,在純素的畫布上獻上思念、感嘆和贊美。這風景就像是母親的化身,她是人生最美的風景。這樣,藝術(shù)作品的色彩光線都與作者內(nèi)心深層的感情連接了起來。真正偉大的藝術(shù)家都具有穿透現(xiàn)實層與理性層,通過創(chuàng)作與 “最原始情感的溝通能力”,而這一能力正是“平凡創(chuàng)作所缺乏的”。[7]

參考文獻:

[1] 呂勝明. 油畫大家劉狄洪“師法自然”的寫生藝術(shù)思想淺析[J]. 文藝生活,2020(05):176-177.

[2] 楊振明,史峰. 劉狄洪:中國油畫畫竹第一人[J].神州,2020(06):15-17.

[3] 吳曉東. 劉狄洪東方式油畫的意象境界[J]. 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75):165-166.

[4] 田繼學. 劉狄洪與齊白石的藝術(shù)價值與創(chuàng)作風格比較分析[J]. 藝術(shù)大觀,2019(07):97-98.

[5] 羅成. 用情懷鑄就境界的輝煌 [J].時代人物,2019(11):20-21.

[6] 張衍華,劉化民. 詩經(jīng)本義注譯·唐風·杕杜(微信讀書電子版)[M]. 臺海出版社,2016.

[7] [美]埃塞爾·S.珀森,著.吳珩,譯.論弗洛伊德的<創(chuàng)造性作家與白日夢>[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19.112.

注:

本文全文轉(zhuǎn)自:《南腔北調(diào)》 2021 年第 7 期總第 373 期,第 75 頁—78 頁


繪畫與人生的交互分析——以劉狄洪的油畫藝術(shù)為例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石城县| 巴林右旗| 晋宁县| 宜兰市| 堆龙德庆县| 龙口市| 崇州市| 大名县| 台中县| 武清区| 泗阳县| 鄯善县| 黄冈市| 分宜县| 肃南| 铜鼓县| 砚山县| 南漳县| 西宁市| 策勒县| 巴林左旗| 太仓市| 黄大仙区| 哈巴河县| 兰溪市| 个旧市| 铁力市| 东阿县| 竹山县| 西林县| 大渡口区| 马关县| 德格县| 怀安县| 巧家县| 湖口县| 台前县| 绩溪县| 桂平市| 绍兴县| 荔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