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討厭家長說的話排名出爐,你的口頭語是否登榜?全中的反思吧

大家好,我是大壯哥,最近大壯哥在后臺閱讀留言,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都說孩子不聽話,磨磨蹭蹭,特別愛溜號,大壯哥在走訪之中,也發(fā)現(xiàn)和很多這樣的問題,但真的原因都在孩子身上么?其實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的孩子固然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家長處理不當,從孩子那得到的反饋就適得其反了。
大壯哥也總結歸納了幾句話,做了個排名,都是大壯哥認為不恰當的表述方式,看看你是否也在用這樣的方式和孩子“交流”。

第一名、別磨蹭,趕緊去學習/寫作業(yè)
教育內卷不斷加劇,讓家長也更加焦慮,看見孩子玩都是覺得在浪費時間,孩子磨蹭簡直就是“自殺行為”,所以每天催促的話出現(xiàn)頻率排在第一位,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孩子就在一聲聲的快點快點中度過。

但是家長催,就解決孩子磨蹭的問題了么,可能很多孩子反倒愈發(fā)的拖延,越催越慢,越催越不做。其實,大壯哥想說,孩子并不是不想快點做事,快點去學校,只是不喜歡家長說話的方式方法。
平等溝通,幫助制定孩子學習計劃,更孩子更多自主權,幫助孩子逐漸養(yǎng)成規(guī)劃時間、規(guī)劃事件的能力更重要,這樣孩子才會逐漸形成自覺、自律的意識。
第二名,你看看XX,再看看你!
很多家長都覺得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通過“別人家孩子的優(yōu)秀事跡”,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明白差距,可以讓孩子學習更多的優(yōu)點。可真的能如家長所愿么?
大壯哥和很多孩子聊過這樣的話題,得到的反饋都是自己覺得很傷心,爸爸媽媽覺得自己不好,甚至不愛自己,自己做什么都沒信心了,都會覺得達不到爸爸媽媽的要求。
大壯哥想說,經常拿來做比較的孩子,會習慣性地失去自我,做事情都要看別人,最終可能 參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和動力。如果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沒有主見,就要多鼓勵他的優(yōu)點,幫助孩子發(fā)掘自身的潛力,這樣比做對比強得多。
第三名,不許做XXX!
不許看手機/不許看電視/不許玩游戲
有些家長為了體現(xiàn)自己的權威,或者確實覺得某件事孩子不應該做,就用命令的語氣,不讓孩子做這件事,略顯急躁的家長也不愿把前因后果說清楚。有時候家長越是禁止,對于孩子來說可能就越想去挑戰(zhàn)和嘗試,命令的語氣也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會覺得認為父母不尊重自己,從而更不愿意聽父母的話。這時,父母又會感覺孩子在 就挑戰(zhàn)自己的權威,就更加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話去做,對抗也就由此產生,從而影響親子關系。

第四名,你怎么這么笨!我怎么生了你怎么個沒有的東西!
現(xiàn)在的很多父母都是在上一輩“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中成長起來的,也都覺得通過打罵孩子能夠讓孩子接受教訓從而變得更好,所以各類貶損的話經常脫口而出。
然而事實證明,這樣的形式除了家長單方面發(fā)泄情緒的作用,對孩子百害而無一益。
心理接受能力差的,可能就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接受了家長說自己笨的“人設”。
逆反心理強的,就會時時刻刻反駁家長的觀點,甚至明知道是對的,也要唱反調。
大壯哥享受,批評孩子就是論事,千萬不能用“貼標簽”的方式定義孩子。給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肯定和表揚,會讓孩子更加自信,才有努力進步的動力。

最后,大壯哥要說的是,話雖輕,但語言的力量是巨大的,作為家長,說話之前請記得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注重孩子的感受,不要在無意間傷害了孩子的心。
本文由親子生活大壯哥原創(chuàng),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關注作者,轉發(fā)點評點贊收藏有價值的資訊?。?!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