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生日快樂

孩子,生日快樂
?
??????很高興,祝福你,你已經3歲了。想說些什么,又擔心你聽不懂,先寫下來,你以后慢慢看。看看爸爸是怎么面對你的長大的。
??????1個月前,小區(qū)樓下的托兒所關閉了,我去幫你挑選幼兒園的時候,特意帶你去新幼兒園繞了一圈,告訴你,這是紅蘋果幼兒園,我們樓下幼兒園關閉了,你愿意過來上學嗎?你說愿意。第二天我去幼兒園考察的時候,跟園長談了差不多了,幼兒園招生老師讓我交錢,我告訴他,這是我兒子上學,他應該現(xiàn)場來確定。第二天,我?guī)氵^來了,我問你,你愿意在這里上學嗎。你說愿意。
??????“小孩子懂什么呢?”。我像個傻子一樣,我把這句反問句當成了疑問句去思考。進而引出一個更前端的問題:“小孩是怎么慢慢變“懂”的?”然后又類比到一個問題:“成人是如何變成這樣的”,再往下思考,我是怎么去賣飼料的,客戶又是怎么去選擇飼料的。為什么會有差異,我又如何去做抉擇。我需要什么,應該放棄什么。這個問題接一個問題。但是問題的背后好像又是同一個問題。我感覺到好像有一個模糊的系統(tǒng)正在慢慢建立,把這些問題一個個連接起來,但我說不出來。所以我在不斷的追問“為什么”?這種好奇就像我小時好奇為什么樹是高的,草卻是矮的。答案已經忘記,好奇的感覺卻一直存在。而且這樣的好奇讓我有勇氣面對任何人的質疑與挑戰(zhàn)。讓我沒有精力去內耗在那些無所謂的質疑與指責。阿德勒心理學告訴我,別人發(fā)火那是別人的事,別人對我的指責也是如此,我要面對的是如何面對自己的身份。
??????我忘了是什么時候,領導發(fā)火:“誰讓你管那么多的!”,我陳述:“我的崗位職責要求我的”。領導突然更來火了:“我現(xiàn)在告訴你,不要管那么多”。我打斷:“我們是基于共同的目標在這里做事的,我是受你領導,接受你的安排。但是我的崗位職責要求我必須去評估這事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安排落實。你可以采納,也可以不采納。我全聽你的。但是如果我沒有分析,或者分析后不告訴你,那就是我的不稱職了。”我估計領導要被我給氣死。雖然,我一點都沒有生氣。我進一步猜測,如果領導知道我一點都沒有生氣,他會不會更生氣。
??????這個月是我們執(zhí)行“玩具額度”一周年的日子。我在你2周歲的時候,給你協(xié)商了一個月一個玩具的額度,買什么隨你挑,但是一個月只有一個,后來戒掉尿不濕之后增加到2個。在執(zhí)行這個協(xié)議的過程中,有數(shù)次你媽媽說,這個類似的玩具家里有了,想讓你放棄選擇。也有一次奶奶說你把奶撒到床上了,懲罰你一次玩具的額度??墒牵@些行為我都認為不正確。我當初協(xié)商這個制度的時候,一方面想讓你發(fā)揮你自己的主觀能動行。另外更多的是想控制家長控制你的欲望。其實后面這一點,太難了。比如,奶撒到床上,就剝奪一次玩具額度合理嗎?合理,因為你的失誤,讓我們承擔了清洗的任務。公平嗎?不公平,因為沒有提前告知。如果你長大了,再來理解這樣的行為的時候。你會委屈,你會反抗,或者說你被權力壓制,不敢說話,進而你在外面被別人壓制的時候,有可能也會老實,屈服于權威,甚至被霸凌。
??????我希望你自信??墒亲孕艁碜杂凇八拧保矗核藢δ愕男湃?。我常舉例子,當一個成年人被父母認可,老師看好,領導信任,客戶認可,下屬信服的時候。這個人想不自信都難。他人對自己的信任來自于自己的表現(xiàn),自己的表現(xiàn)來自于自己的能力。而能力來自試錯。一個人考試成績取決于他練習的程度,不是看做對了多少次練習題,而是看做錯了哪些題。所以,人的成長不在于一直做對選擇,而是做錯選擇。做錯了,才會知道自己哪里錯了,為什么會錯,然后進一步反思怎么去盡量避免下一次錯誤。
??????所以,我總是讓你干一些明明你自己干不好卻想嘗試的事情,比如洗碗、洗衣服,試試看嘍。沒事。犯錯了又怎樣,去總結一下就好。比如我會讓你很小的時候就拿螺絲刀,同時你用螺絲刀輕輕的戳你,讓你感覺到疼。我認為,你感受到疼后會對這些尖銳的東西有警覺性。我會頂住奶奶和你媽媽壓力,讓你站在臺子上去加熱水,我認為這種看冒著熱氣的過程,和感受到“燙”的經歷會讓你知道“熱汽”與危險同時存在。我會在你1歲多的時候讓你在車里拉門把手,雖然這也是你奶奶說的:“好的不教,教這個!”的負面素材。但是你在2歲以后,開車的時候再也沒有打開車門。我相信你在這個國慶節(jié)回去的時候,奶奶提醒我鎖好車門的時候,你是自豪的,如果你懂你奶奶的動機,你甚至會嘲笑她。你傻嗎?你不傻啊。你只是不懂而已,而懂的最好的途徑就是反思錯誤。
??????人類的偉大就是學會推理與類比。而其中類比是最強大的學習方法,人學會1+1=2,1+2=3,就可以得出1+3=4.同樣的,你理解了熱水壺里的熱氣會燙,也會理解鍋里的熱氣也會燙,在外面遇到這樣情況下時候,也會懂得:“這個危險,不能碰”。在今年很火的一本書《成長的邊界》里提到:“先涉獵后專研,多方嘗試,橫向類比思考和堅持自我發(fā)現(xiàn)的能力才是這個時代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所以我鼓勵你多嘗試,多摔跟頭。你總有一天會學會拿筷子吃飯,雖然到時候你可能已經忘了,你是如何學會的。
??????大人的悲哀就是如此,他們學會了一樣東西之后,就固執(zhí)的以為這個東西如此簡單,簡直就是天生就會的。可是他們總是忘了自己是如此犯錯、如何摸索學會的。所以,他們?yōu)榱吮苊庾约合萑脒@樣的尷尬,就忽略自己學會的過程。要不就避開學習,以自己老了為由,直接放棄學習。這兩種方法都可以避開自己犯錯的狀態(tài)??墒?,不犯錯自己就會強大嗎?
??????在我們家,我是被指責最多的,因為我會“縱容”你,你要干嘛,就給你干嘛。其實,我是我們家里心最狠的,我希望你犯錯,巴不得你犯錯,巴不得你摔跤。因為練習時每一次做錯題都會提高你考高分。生活中做錯題,會提高你面對生活這個難題的能力??墒呛芏啻笕酥澜o孩子買練習本做錯題,卻不允許生活中做錯題,還指望著孩子懂事、聽話。什么叫懂事,懂得使用筷子夾菜的方法之前,一定夾錯過n次。夾到左右、右邊、下面、上面,最終才學會夾到那一塊肉。有大人說,有那么復雜嗎?我告你你,比我講的還復雜。不信你讓他把腳拿出來,試試看怎么學會用腳拿筷子夾那塊肉。
??????在我看來,剝奪你試錯的機會是非??杀?,而恐嚇是最殘忍的方式。為什么孩子摔倒時會哭。因為疼嗎?是又不是。是因為恐懼,因為害怕未知的威脅,用哭去吸引監(jiān)護人注意力是最簡單、最安全的方法,監(jiān)護人過來,看看是不是嚴重,不嚴重安慰一下就好了,嚴重了,得用藥。痛了不會哭的基因早在原始社會就被淘汰了。所以,在你摔倒的時候,我會把你抱起來,告訴你:“有爸爸在,沒事,我看下傷口如何。嗯,沒事的。你為什么會摔倒呢?是不是這樣,這樣,再這樣?!蔽野涯惚饋戆磩偛诺乃さ惯^程再演示一遍,你說是。我說,下次注意就好。慢慢的你就知道該怎么摔倒了,以及怎么樣情況才算安全。
??????但是恐嚇是一個非常不正確的方法。比如你好奇拿了一個碗或刀具,大人呵斥:“怎么又拿,再拿給你把手剁掉,說了多少次了,一點都不聽話”。寫到這里的時候,我是心痛的。我的成長記憶里沒有被這樣教育過。但是我能想象,你在面對這樣的指責的時候。你是無助的,你在懷疑到底是“好奇/探索”本身就是錯了,還是拿這個東西是錯的。如果是錯的,應該告訴你為什么不能拿,而不是剁手,如果要剁手了,是不是你不如碗/刀重要,是不是父母/奶奶不愛你了,你可能會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或者,你會懷疑自己探索、好奇的本質就是錯了,你應該放棄好奇、放棄探索來換取監(jiān)護人對你的善待?如果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你有可能會變成一個聽話的孩子,等你長大了,你的父母可能會說,這孩子是挺聽話的可是就是老實了點,沒什么想法。可是想法哪里來的,又是怎么消失的。我想,大多數(shù)人都不在乎了,也許你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墒?,我在乎。我寧可讓你在探索過程中試錯、承受疼痛也不愿意讓你在這控制中變成一個聽話的孩子。本來一個很簡單的事情和道理,卻通過指責和恐嚇,可以衍生出如此多精神內耗,這樣的行為我認為是不對的。
??????我記得你在5月份的時候,家里玩,頭上摔了個洞,流了不少血。我?guī)闳メt(yī)院,醫(yī)生給你清洗傷口/縫針,在縫針的時候,我抱著你,你的身體是顫抖的,但是哭你是一點都沒有的。我問你,疼嗎。你說疼。你怎么不哭呢,你可以哭的。你說,有爸爸在。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什么叫信任,什么叫疼、痛苦、難受、恐懼,這些都是不一樣的。再聯(lián)想到你被不認可時候的大聲哭泣。我明白,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太大了。大人所謂的正確,跟孩子所謂的正確是不一樣的。因為背景不一樣。所以,我也可以理解大貨車在我面對強行加塞時我的淡然,因為我大貨車司機成長的環(huán)境不一樣,收到的教育不一樣,感受到的愛不一樣。如果我跟他一樣憤怒,那我的教育、環(huán)境、愛給我的加持哪去了?除去這些東西,我是不是比他更沒有素質和修養(yǎng)?想到這些,我就感受到大人的所謂正確道理背后的狂妄與無知。你的坦率與天真才是更稀缺的東西啊。
??????兒子,你不是為我們而來,卻是因我們而來。我不需要你的感謝,但是我需要感謝我老婆。她因為生你受苦,但你不需要感謝她,因為這不受你控制,我才需要感謝她。同時在這成長過程中,讓我感受到快樂,感受到你成長的同時,也讓我更深的理解什么叫成長。謝謝你,我永遠無條件愛你。哪怕你永遠不懂事,不聽話。況且,我也從來不要求你懂事、聽話。因為你需要聽從的是你的內心。至于你的內心是如何培養(yǎng)的,那是你的事了,我們只是提供支持。
??????祝你成長快樂。其實成長一定會快樂,痛苦的是過程,如果你只感受到痛苦,那你一定沒有成長?;蛘哒f,那一定不是你想要的成長。
?????兒子,在寫這個信的時候,爸爸在思考,到底要不要發(fā)朋友圈。想來想去,還是發(fā)吧。因為有人說,爸爸的想法總是跟別人不一樣,可是我反思之后認為沒錯,但是萬一錯了呢?別人可以提醒爸爸,要知道,爸爸可是我們公司這個圈子唯一被罵而不生氣的。我希望你也可以活得如此瀟灑與坦蕩。
?
永遠愛你的爸爸
2022年10月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