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簡述》(近代史)第一章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1)鴉片戰(zhàn)爭
? ? ? ? ? ? ? ? ? ? ? ?
思考: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談判代表在英國人起草的《南京條約》上簽字畫押,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國軍艦泉華麗號上響起三聲禮炮。這標志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終結。我們不禁要問:英國為什么要發(fā)動這場戰(zhàn)爭?清軍為什么會在戰(zhàn)爭中失???《南京條約》包括哪些內容?為什么說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9世紀中期的世界與中國
? ? ? ?19世紀中期,世界形勢發(fā)展到全新的格局。工業(yè)革命后半個多世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英、法、美等國逐漸占據主導地位。英國社會生產力飛速增長,對產品市場和原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爭奪殖民地的斗爭日趨激烈。當時,英國掌握著資本主義世界的霸權。英國在美洲、非洲奪取殖民地的同時,把目標對準了亞洲。法國從越南打開侵入亞洲的缺口。19世紀40年代,俄國勢力侵及中國東北和新疆地區(qū)。世界主要殖民主義國家都把矛頭指向了中國。美國商人活躍于世界各地,美國資產階級成了英國侵華的幫兇。

? ? ? 當歐洲進入資本主義發(fā)展時代,清政府作為中國的統(tǒng)治者對世界形勢的變化渾然不覺。中國社會仍然停留在封建社會,君主專制統(tǒng)治仍很頑固。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主要的生產方式,科技處在傳統(tǒng)狀態(tài)。武備落后,八旗和綠營作戰(zhàn)能力很差,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遠遠落后于英國的熱兵器。社會階級矛盾正在激化中,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鴉片走私與林則徐禁煙
? ? ? 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前,清朝統(tǒng)治下的中國危機四伏。西方已經進入資本主義時代,英國成為頭號工業(yè)強國,并不斷向外進行殖民主義擴張,掠奪殖民地。英國為了開辟海外市場,向中國運來呢絨、布匹,但遭到中國男耕女織式的自然經濟的排斥,嚴重滯銷。而中國向英國輸出的茶葉、生絲等,銷路旺盛。在正當貿易中,中國處于明顯的出超地位。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英國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從18世紀末到鴉片戰(zhàn)爭前夕,走私到中國的鴉片達40多萬箱3,從中國掠走3億至4億銀元。

知識添補
出超,又稱“貿易順差”,指在一定時間內(一般為一年)一國的商品出口額高于進口額。如果進口額高于出口額,則為“入超”,又稱“貿易逆差”。
鴉片俗稱大煙,是一種麻醉毒品。吸食鴉片又叫“拍大煙”,極易上癮。長期吸食,不僅耗費大量錢財,最終導致傾家蕩產,而且使人變得面黃肌瘦,目光呆滯,有氣無力,甚至喪失先天免疫力,患染各種疾病,直至死亡。
每箱鴉片重50或60千克,40多萬箱鴉片共2000多萬千克。


? ? ? 鴉片泛濫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白銀大量外流直接威脅到清政府的財政;許多官員、士兵吸食鴉片,不但嚴重摧殘了他們的體質,更導致政治腐敗和軍隊戰(zhàn)斗力削弱。這些都引起統(tǒng)治階級中一些有識之士的重視。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煙的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查禁鴉片。

? ? ? ? ? ? ? ? ? ? ? ? ? ? 人物志
林則徐,福建侯官人。為官正直清廉。在江蘇按察使任內,決冤獄,抑豪強,被百姓稱為“林青天”。任湖廣總督期間,在漢口、長沙等地捉拿煙販,收繳煙土、煙槍,設禁煙局,配制戒煙藥丸,勒令吸食者限期戒煙,取得明顯成效。同時,還在給道光帝的上書中指出:如果聽任鴉片流毒,“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同時,他還是中國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 ? ? 林則徐到廣州后,派人明察暗訪,緝拿煙販。英、美等國商販被迫陸續(xù)繳出鴉片110多萬千克。在林則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繳的鴉片在虎門海灘被當眾銷毀?;㈤T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英國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
? ? ? 中國禁煙的消息傳到倫敦,英國政府公然支持罪惡的毒品走私,經議會批準,英國發(fā)動了侵華戰(zhàn)爭。1840年6月,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英軍封鎖珠江口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隨后直趨天津,威脅清朝政府。道光帝驚慌失措,以“辦理不善”為名,將林則徐革職查辦,改派琦善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和英軍談判。
? ? ? 在雙方談判過程中,英軍于1841年初強占香港島。消息傳到北京,道光帝下詔對英作戰(zhàn)。英軍進攻虎門炮臺,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等戰(zhàn)死。接著,英軍又占領廣州城北的四方炮臺。
? ? ? ?1841年5月30日清晨,廣州三元里及各鄉(xiāng)數千鄉(xiāng)民手持武器包圍英軍盤踞的四方炮臺。英軍司令率部出擊,群眾按計劃將敵人誘至牛欄岡后,埋伏在周圍的七八千群眾沖出來,將英軍團團圍住。這時,天氣突然變化,風雷交加,大雨傾盆而下。英軍的火藥被淋濕,火槍無法使用,只得端起刺刀,排成方陣,作困獸之斗。廣大群眾手持刀矛,勇猛沖殺,直殺得侵略者連滾帶爬,向四方炮臺逃命。

? ? ? 1841年秋,英軍再次北上,先后攻占廈門、定海、寧波。1842年,英軍進犯長江門戶吳淞。年近七旬的老將江南提督陳化成率眾抵抗,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仍揮旗督戰(zhàn),力竭犧牲。英軍溯江而上,攻占鎮(zhèn)江。8月初,英軍到達南京下關江面。清朝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 ? ? ?鴉片戰(zhàn)爭中,盡管廣大人民和部分愛國官兵英勇抵抗,但是清朝大多數統(tǒng)治者昏庸愚昧,對內敵視人民,對外妥協(xié)投降,再加上經濟落后,舊式的刀、矛、弓箭、抬槍等武器抵擋不住英軍新式的步槍和大炮,戰(zhàn)爭終以清朝的失敗結束。
近代屈辱的開端
? ? ?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 ? ? 《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有: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xié)議。
? ? ? 1843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虎門條約》,從中獲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權利。
? ? ? ? 1844年,清政府被迫與美國、法國分別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通過條約,美國、法國除享受英國在華取得的各種特權外,還擴大了侵略權益。
? ? ? 鴉片戰(zhàn)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鴉片戰(zhàn)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知識添補
領事裁判權,指外國僑民在中國犯罪或成為民事訴訟的被告時,不受中國法律管轄,只受本國領事依照本國法律審判的特權。
最惠國待遇,指國際條約中,締約雙方互相享有對方現(xiàn)在或將來給予任何第三國的條約權利。鴉片戰(zhàn)爭后,由于外國侵略者并不將此項待遇給予中國,所以說他們所享受的最惠國待遇是片面最惠國待遇。

師夷長技以制夷
? ? ? 《南京條約》簽訂后,道光皇帝仍不知道英國位于何方,充分反映了清朝統(tǒng)治階級高層的顓預、封閉與腐朽。
? ? ? 林則徐、魏源是近代中國最早睜眼看世界的人。林則徐具有實事求是的品格。他面對英美官員交涉鴉片煙土,需要國際知識,便在廣州開辦譯館,羅致譯員,收集有關西洋各國的消息情報和國際知識,包括國際法知識,匯譯成《四洲志》等書稿,供對外交涉時參考。
? ? ? 林則徐被貶后,把《四洲志》交給他的朋友魏源。魏源注意收集外國史地知識,在《四洲志》基礎上編成《海國圖志》一書。這部書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紹各國歷史、地理和社會現(xiàn)狀,介紹外國軍事和科技,是近代中國最早介紹外國歷史地理的書籍之一,被譽為了解外國知識的“百科全書”。魏源在書中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福建布政使徐繼畬是又一位開眼看世界的人。他在福建處理對外交涉事務,留心搜集外國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瀛寰志略》一書。《瀛寰志略》系統(tǒng)介紹了當時世界上近8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地理位置、歷史變遷、經濟文化、風土人情,內容豐富,敘述完備,尤重對歐美各國的考察和介紹。
? ? ? 這些睜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學習以求自強的主張。
本文希望能給閱讀者們帶來一定幫助。
本文僅供娛樂閱讀或一定的參考。
本文可能會有錯別字、遺漏內容或不嚴謹的地方,希望各位能在評論區(qū)給予糾正和留下寶貴建議。也可私信up主 ?LvXingge澤澤子-新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