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蘇魯文學 解讀釋義 —— 虛擬世界的美與浪漫 其十八

克蘇魯
克蘇魯文化的瘋狂二字
1.克蘇魯文化主義
談到克蘇魯就幾乎避不開一些文學、哲學上的內(nèi)容了,比如文學領域里的宇宙主義,哲學領域內(nèi)的虛無主義,后人類主義,甚至是在其中還有著許多與知識論關系十分緊密的內(nèi)容
其中的宇宙主義,可能是我們游戲玩家最了解最熟悉的一個,當下文娛領域內(nèi)的大部分科幻和魔幻相關的內(nèi)容,都多少有著宇宙主義理論的影子
現(xiàn)在在搜索引擎里搜索宇宙主義這個詞條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圍繞著宇宙主義,特別是是圍繞在洛夫克拉夫特這個名字之下的,有關于宇宙主義的解釋當中,會出現(xiàn)一個奇怪的詞——文學哲學
這個詞的出現(xiàn)恰恰解答了克蘇魯文化雖然慢熱,但卻能出人意料的在人文領域里經(jīng)久不衰的一個原因,因為文學哲學這個怪怪的詞,所想要強調(diào)的就是使用文學的方式對哲學進行解釋,與他相似的還有哲學文學,強調(diào)的就是以哲學的方法對文學進行解釋,包括科學和社會學以及社會科學之間的區(qū)別,也都是這么來的
因此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洛夫克拉夫特是利用了他個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就是構建一個克蘇魯神話的框架,作為一種方式來詮釋宇宙主義的核心思想,一種帶有強烈虛無主義哲學論調(diào)的核心思想
這個思想就是在無邊的宇宙當中,人類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存在,宇宙里不會存在那些科學無法解釋的神明,一切對于未知神明的迷信與盲從,都來源于人類的渺小和無知
2.那么虛無主義又是什么呢?
從哲學角度解釋,虛無主義是一種非常矛盾的哲學觀點,也有些人喜歡稱他為哲學視角
虛無主義拒絕承認與人類存在相關的客觀真理,道德甚至是知識,因此價值觀以及伴隨著人類存在的價值觀而誕生的意義,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虛無主義的觀點認為,許多價值與意義都是我們?nèi)祟愖约阂芟攵鴣淼?,就比如宗教的價值、自由的價值
由此我們也能看出,虛無主義具備著反人文主義的特點,也就說明了這種觀點其實是一種非常殘忍的哲學觀點
它想要告訴我們生命是沒有確切意義的,因此圍繞著意義的那個目標,就更不可能存在了
(當然,這里只是對虛無主義進行了一個概括,對于像這樣的哲學觀點而言,最忌諱的就是對號入座,也就是我們在這種觀點的各式理論下產(chǎn)生出我們各自的反思情緒,不要在研究這類觀點時輕易反思,除非我們能夠將思想進行懸置將我們各自的真實處境與它分離開來,否則虛無主義的哲學觀點對很多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洛夫克拉夫特也有這樣的想法,與許多批評與解釋虛無主義的哲學家和文學家們一樣,洛夫克拉夫特發(fā)展及詮釋的宇宙主義(文學情境下的)其虛無主義的論調(diào)也對他進行了調(diào)整,大可以說在特質上,洛夫克拉夫特的文學,他個人強調(diào)的宇宙主義并沒有完全的像虛無主義那樣徹底的反對人文主義,或者顛覆基本的人文觀念,他所強調(diào)的虛無主義,全部都被訴諸于“瘋狂”這兩個字了
3.理解瘋狂
瘋狂兩個字怎么去理解呢?從字面上來概括的話,指的是一種異常心理和行為模式下的精神狀態(tài),也可以用來表達情緒的高低和激昂與否
但是在洛夫克拉夫特這里瘋狂兩個字的意義,就不僅僅是停留在字面上的含義了,這時候我們可以圍繞著洛氏文學思考一件事情,同時也就是這類文學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個橋段,就是為什么只是真理就會導致一個充滿理性的人逐漸的墜入瘋狂?
在洛夫克拉夫特所處的那個時代(19∽20世紀)對于瘋狂兩個字的哲學解釋有很多,幾乎與圍繞著這個字詞所出現(xiàn)的在醫(yī)學層面上的病人們的病理解釋一樣復雜
來到了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21世紀的今天,瘋狂二字所代表、所表明的內(nèi)容,不僅僅沒有得到提煉和精簡,反而被解釋的更加復雜了
其中有一種哲學觀點,他所表達的瘋狂與我們所認識的瘋狂完全不同,這個哲學觀點所表明的瘋狂,足以顛覆我們對于他人與自我的認識,這個觀點在up主來看,應該是與洛夫克拉夫特筆下的文學哲學觀點最為接近的一個,因此他也可以直接被用來解釋洛夫克拉夫特的瘋狂,究竟是怎樣的瘋狂,從而也就解答了這位文學作家筆下的宇宙主義,同時也就能明了他設想中的,經(jīng)由他調(diào)整的虛無主義是一種怎樣的觀點了
在20世紀一批精神病醫(yī)生們開始公然反對,傳統(tǒng)精神病學中的將臟器作為主體的實用主義路線,其實這種實用主義秉持的就是認知動力主義的思想,不太嚴謹?shù)慕忉屍饋砭褪?,如果一個病人得了瘋病而展現(xiàn)出暴力傾向,那就要切了他大腦的某個部位以遏制他的暴力傾向,甚至徹底治愈他的瘋病
現(xiàn)在我們都知道反對這種傳統(tǒng)精神病學的,正是我們當下已經(jīng)獲得部分理論認可的新心理學,新心理學的精神病醫(yī)生們認為,如果單純的用傳統(tǒng)精神病學中,以臟器作為主體的治療方法為主要方法的話,無疑是對患者進行了某種程度的閹割,他也就再也不是一個完整的人了,甚至有著名的精神病醫(yī)生指出過一個觀點——瘋狂其實也是一種思想
這個觀點無疑就是想說,我們將要面對的研究方向,應該是病人為何會出現(xiàn)瘋狂這樣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所蘊含的意義是什么?
最終由學者將這個思想、那個意義,總結組合成了一個現(xiàn)象,這個現(xiàn)象相當?shù)挠腥?,就?strong class="ql-color-#ee230d">瘋子會認為自己成為了自己之外的另一個人
這里說的另一個人,可能是有著某個具體形象的人,也可能只是一種相當模糊的泛指,可能是某些擁有特定面貌的群體,比如上班族、白領階層、中產(chǎn)階級、精英階層,而這些階層里面,有可能是會包含“我”的,也就是這個群體,也可能包含了患者自身,只不過這個“他自己”已經(jīng)被模糊掉了或者被具體成了這個群體的統(tǒng)一模樣,其實就是患者認為他們應該要向外展示出來的模樣
而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我們大多數(shù)沒有患上瘋病的正常人,也會不由自主的、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去扮演一個不是自己的另一個人,比如說大多數(shù)人都發(fā)否認的事情,就是父母為我們自己的性格,甚至是人生抉擇帶來的長遠的影響,這種影響會導致我們有意識的去扮演某個、某類希望能夠成為的人
我們就是在互相影響和映射下,才一步一步成為高級動物,如果我們稍微轉換一下思緒,也可以變?yōu)?/span>我們認為自己是人其實是一種自以為是
我們永遠無法逃離規(guī)制,這種規(guī)制不是由社會兩個字的現(xiàn)象意義誕生的,而是你我他互相影響而產(chǎn)生的,每個人都像提線木偶一般的存在,提著線的控制著木偶的至高者,并不是什么神明,不是我們自己,是隔壁鄰居,因此,自由在這樣的觀點下也就不存在了,而知識也會淪落為一種虛妄,只是一種互相影響的結果
有一種例子,平日里有個頭疼腦熱都要去的醫(yī)院,看上去一直處在一個開放且人員流動量巨大的狀態(tài),但它在社會學意義上卻是一個非常封閉的場所,這種封閉在于停留在醫(yī)院的人的精神狀態(tài)都是極為固定的,我們說到的這個精神狀態(tài)是一種“非常自信”的精神狀態(tài),這里說到的自信就是一種篤定的信念,也就是我相信我得了病才需要留在醫(yī)院掛水、吃藥、住院、開刀的
擁有篤定信念的人,會更加容易對他人產(chǎn)生影響,產(chǎn)生我們上面提到的那種映射
從這里出發(fā),我們會發(fā)現(xiàn)精神病醫(yī)院似乎在社會學的意義上,要相比普通醫(yī)院而言更加封閉,雖然患有精神類疾病的極大部分病人,不會認為自己有任何問題,但是他們也都是因為篤定的信念, 而被我們認定有問題的
也就是說他們的信念不僅僅是堅定的事實,更是我們無法理解的屬于他們自己的事實
就此我們就發(fā)現(xiàn)了許多有意思的事情,就比如醫(yī)療人員愛上了病人,且如果是精神病院里的醫(yī)療人員愛上了精神病人呢?如果有觀眾愿意刨根問底的話,大可以去查一查,就會發(fā)現(xiàn)這并不是個例,而是幾乎每兩年就會發(fā)生的普遍現(xiàn)象(哈利奎因愛上小丑)
為什么,一個正常人,起初很嫌棄那些不正常人的所謂正常人,會突然對那些不正常,或有暴力傾向的精神病人產(chǎn)生愛情,甚至會逐漸的認為一些他原本認定的胡言亂語是正常的呢
如果我們用剛剛的觀點去解釋這一現(xiàn)象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在封閉的環(huán)境當中這種人與人之間產(chǎn)生的影響與映射的程度會被放得更大,大到就像在照鏡子一樣,所以這也是為什么,這一觀點會堅定于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與映射是不可磨滅的原因,因為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在童年時期無法逃離掉的一個封閉環(huán)境,就是家庭。
同時父母在面對子女時,通常都會帶有我們上面提到的那種篤定的信念,他們會堅定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確的
說到這里,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個理論觀點的中心,其實就是在變相的闡釋,如果說瘋子是瘋子,那我們每個人早就成為了無意識的瘋子了,至少瘋狂與正常之間的界限是不存在的,因為我們無法認清,甚至是產(chǎn)生一個想要認清自己真實模樣的想法,也就是我們都不會甘愿丟下面具,放棄進行某種扮演的行為,更不用說這種扮演行為在于一些學者的口中,都是在一個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這一個事實了
就像up主經(jīng)常講的一個笑話,如果搶銀行的人都是瘋子的話,那開銀行的人又算得了什么呢?是更有罪還是更瘋狂?
這種觀點是不是充滿了我們上面說到的虛無主義的味道?在這種觀點下,似乎一切包括了規(guī)則本身都是毫無意義的了
如果我們用這個觀點去解釋洛夫克拉夫特筆下的瘋狂的話,就會得到一個令人驚訝,同時也令人滿意的答案,并且也一并解決掉了,為什么洛夫克拉夫特的宇宙主義、被他更改過的虛無主義,會顯示出人文關懷,而不是完全的反對人文主義思想的問題了
直視真理,會給我們帶來瘋狂,那如果我們本來就是無意識的瘋子呢?如果真理只是叫我們認清真正的自我呢?
真理也許只是叫我們回到了屬于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正常狀態(tài),但是這個“異于”在現(xiàn)有規(guī)則下的正常狀態(tài),卻在他人的眼中變成了一個瘋子的形象,理解了不能理解的東西,認清了無法被認清的自我,自然也就成為了別人眼中無法預見的瘋狂,自然也會成為被無法理解的那一部分
“人類就是這暗夜,這空洞的虛無,他的單一性包含了萬物,它有著無數(shù)的表征與圖像,但這些既不屬于她、也不在場,這個暗夜是自然的內(nèi)部,祂、這個純粹的自我就在這里變化無常的表征之中,在這里包裹著自我的暗夜里,有時剎那間出現(xiàn)血淋淋的頭顱和陰森的幽靈,而后又倏而消失,每當我們直面人類之時,就會瞥見這個可怖的暗夜”——雅各布·波默(一位神智學家)
黑格爾正是借用了他這段話,去描述了我們上面一談及到的,那種無意識的瘋狂下的無意識狀態(tài)
黑格還說過:“一旦除去了所有的幻覺,我們也將失去真理本身”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齊澤克解釋過的:“真理需要時間來洞察幻覺并彰顯自身”
總結
洛夫克拉夫特,以及建構在克蘇魯神話體系下的洛式文學們,其主要表達方式就是采取一種反差式的方法,讓我們自覺渺小同時以我們自視重要的其實是被虛構而出的理智,也就是理性作為其籌碼,不停的撩撥我們在當下這個十分規(guī)律與統(tǒng)一的社會體系下的神經(jīng)脈搏
讓我們體會到真理的瘋狂,恰恰是來自現(xiàn)實的瘋狂,因為最大的現(xiàn)實就是人類根本算不上什么,人類的追求也算不上什么,而個人的追求與探究也自然只是一出帶有冒險色彩的戲劇而已,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這場好戲的演員,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洞見真理,或者說可以成為那份瘋狂的一部分
對哲學有了解的觀眾其實都已經(jīng)反應過來了,上述觀點大多來自雅克拉康,那個“另一個人”其實就是拉康口中的“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