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養(yǎng)傷只會拖慢傷病康復速度

運動難免會受傷,受傷了你會怎么做?
大部分人都會告訴你RICE原則:
Rest?休息???
Ice?冰敷???
Compression?包扎??
Elevation?抬高患肢???
實際上,RICE里的靜態(tài)修養(yǎng)法在大多情況下只會拖慢你康復速度

Johnny Sapinoso, Ido Portal旗下一名大將曾在訓練和工作的壓力下不慎在吊環(huán)上撕裂了外側胸肌。當天下午就回到了健身房開始康復訓練,他沒有選擇RICE原則,更沒有選擇動手術,而是開始通過小幅度的肩膀運動給受傷部位供血。過了一天又一天,從開鏈的旋轉動作重新回到閉鏈的自重動作上。一年之后,他又找回了當年的單手引體,但這一次他的胸肌已經(jīng)不再是以前那個完整的肌肉群了。
大家一定很疑惑,他為什么不選擇去動手術?明明胸肌撕裂了,但他是怎么通過訓練恢復肩膀運動能力的?
代償,身體在運動下的適應力極強。當上帝為你關上一道門時,同時也會為你開另一扇窗戶。他的胸肌受力結構因撕裂后就再也無法和以前一樣正常運作但這并不代表他的身體就會停止運作。通過重新的運動和訓練,身體開始適應一種新的運作模式,也許他的背肌和三角肌因為這個代償開始變得比以前更加穩(wěn)定更加強壯。
很多人聽到代償這個詞會皺眉頭。代償已經(jīng)被大家定義成了負面的詞匯。一個有代償?shù)纳眢w就是不健康的象征。然而,任何一個有機體都會多多少少存在代償,它證明了你活在了一個環(huán)境多變的現(xiàn)實里。真正完美平衡的身體也只能在藝術館和博物館里找到。
話說回來,為什么Johnny不選擇動手術?也許手術接完撕裂的肌肉之后他的運動能力可以比現(xiàn)在更加完善。這里就牽扯到一個艱難的取舍。大家是想要活在一個自然的肌體里直到死去的那一天,還是接受一個被人工改造過的“機械體”?
有一部分人在手術替換掉缺陷關節(jié)的那一天起,改造后的身體反而比之前自己的身體要強健。也有一部分人因為運動自我康復后避免了做手術帶來的不必要麻煩。更有那么一批人做完手術后也沒有改變運動習慣,光是手術給身體帶來的損傷就遠比治療的效果高出幾倍,這種情況是最痛苦的,也是最常見的!
在選擇動手術之前我們需要認識到一點就是,當一把刀割開我們的皮膚進入我們肉體開始鼓搗后,我們的身體就再也回不到以前了。沒有任何手術康復的手段能達成這個目的,也沒有任何藥是后悔藥。
我在這里并不是慫恿大家不管三七二十一都不動手術不去聽醫(yī)生的建議,自己去運動康復就足夠了。而是想教育大家更深入地去了解自己的身體,在一個手術之前嘗試去理解該怎么取舍。

對于我們大部分沒有走到手術那么極端的例子,Bruce給大家一個建議:
用MOVE原則來替換RICE康復原則
MOVEMENT是最自然的療傷法,也是最科學的(Specific Adaption to Imposed Demand)。當人類史上其他療傷法被時間所淘汰的時候,movement還依然屹立著。
一般的小傷小痛根本無需徹底靜態(tài)休息。在不加劇傷病的情況下,可以嘗試著輕微地運動受傷部位,一點一點增加幅度增加重量。剛開始最好的辦法就是自重的開鏈動作。
視頻里Johnny受傷后做過一個肩膀旋轉的動作
現(xiàn)在肩膀有傷的伙伴不妨試試這個同款轉盤子動作。它不僅照顧到了肩膀的各個運動角度,還給整個手臂從肩胛到手指提供供血作用

大家是如何對待傷病康復的?
*如果一直被傷病困擾的伙伴想通過學習movement改善身體狀況,我們目前有為大家提供線上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