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在意外界的評價,生氣的總是自己


。人生在世,如果活在別人的評價中,那將是非常痛苦的,這種痛苦能使人手足無措,能讓人心煩意亂。
我們無法左右他人的言論,但是我們可以左右自己的心靈。大多數(shù)時候別人的評價也并非有惡意,我們根本沒有必要介意,更沒有必要因為別人的評價讓自己火冒三丈。
大文豪蘇東坡一直篤信佛教。宋神宗年間,翰林大學(xué)士蘇東坡任杭州太守時,與佛印和尚相交甚好。兩人雖隔江居住,但卻常有書信往來。
有一次,蘇東坡在給佛印和尚的信中寫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干;八風(fēng)吹不動,端坐紫金臺?!币馑际亲约簠⒍U悟道,已經(jīng)深知其中三昧,再不受世俗利害榮辱所擾。然而,為不為世俗所擾,自身到底到了什么境界,往往不是自我標(biāo)榜出來的。
佛印和尚看到蘇東坡派人送來的信,提筆只批了兩個字:“放屁!”便讓送信人拿回去給蘇東坡看。
蘇東坡看到佛印竟然用這極其不文雅的兩個字來評價自己的信,立刻火冒三丈。于是,急忙渡江找佛印和尚問個究竟,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此時佛印和尚卻自己送上門來,已在江邊候駕。
他見到怒氣沖沖的蘇東坡就哈哈大笑道:“東坡居士,八風(fēng)吹不動,怎么一個‘放屁’就把你打過江來?”
蘇東坡欲與之辯論幾句,卻自覺佛印和尚的話十分有理,只能暗自慚愧,自己的修行還差得太遠。
你要不想生氣,沒人能把你激怒。輕易被人激怒,還是定力不夠。定力不夠,是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不在意別人的評價,就不容易被激怒。你要知道,無論別人怎么看,怎么說,你還是你,不會多什么,也不會少什么。
如果你過度在意別人的評論,只會徒生許多煩惱,而且當(dāng)你被那些評論擾亂到自己的內(nèi)心時,你向前邁進的勇氣也會漸漸熄滅。
菲爾德是美國實業(yè)家,他曾率領(lǐng)工程人員準(zhǔn)備用海底電纜把歐、美兩個大陸連接起來。許多人為他的壯舉歡呼,大家稱他是“兩個世界的統(tǒng)一者”。那時,他成為了美國最受尊敬的人。
然而,就在盛大的接通典禮上,剛被接通的電纜傳送信號突然中斷,人們的態(tài)度來了個180度大轉(zhuǎn)彎,之前的歡呼聲立刻變?yōu)閼嵟目駶?。對于這些,菲爾德只是淡淡一笑,不做任何解釋,繼續(xù)埋頭苦干。
終于,在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后,歐、美大陸之橋終于通過海底電纜被架起。在慶典會上,菲爾德沒有上貴賓臺,只遠遠地站在人群中觀看。對于詆毀和榮譽,他都表現(xiàn)得很淡然。
菲爾德不僅是“兩個世界的統(tǒng)一者”,而且是一個理性的人。面對常人難以忍受的厄運時,他通過自我心理調(diào)節(jié),屏蔽了所有可能影響他心情的言論,用事實征服了大眾。
都說人言可畏,其實事實并不完全如此。我們之所以會在乎他人的評論,是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自信心,只有在我們堅定自己,擁有了風(fēng)雨撼動不了的自信時,也就不會再為別人的評價感到生氣了。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是為了迎合別人。對于別人的評價,我們完全有不在乎的心態(tài)。有時候,即使我們自認為無可挑剔了,但是依然會遭到那些善妒的人的品評。與其患得患失,過分在意別人的評價而失去自我,不如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