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列島縱斷2!10日日本鐵道旅!|D10| 最后一日!姬路城!

第十日 最后一日!姬路城!
鐵道旅進入到第十天,今天就要回國了!
猶然記得上次日本之行最后一天的手忙腳亂,為了不再重蹈上次的覆轍,最后一天上午只安排了姬路城的內(nèi)容,而且整體的時刻都設(shè)定了不少的冗余。不過由于內(nèi)外種種原因,最終似乎比上次還要忙亂。。。好在上午的游覽、中午的購物都很盡興,趕飛機的過程也還在控制之內(nèi),算是為此次日本鐵道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大概說一下行程安排。一早從神戶的旅館出發(fā),首先前往朝霧的山陽海岸,再拍一次白天的明石海峽大橋;之后繼續(xù)沿山陽海岸西行至姬路,游覽國寶姬路城。中午搭乘新干線Nozumi號返回新大阪寄存行李,在梅田最后購物,再返回新大阪搭乘13點45分的關(guān)空特急Haruka號直達關(guān)西空港。當然誤了這班Haruka又是另外的故事。。。好在應變得當,倒是沒有造成什么實質(zhì)影響。
第十天行程的時間表如下:
07:00am—07:45am 神戶—朝霧,山陽本線移動
07:45am—08:15am 朝霧海岸公園看明石海峽大橋
08:15am—09:00am 朝霧—西明石—姬路,山陽本線、山陽新干線移動
09:15am—10:00am 姬路城(排隊等待入城)
10:00am—11:30am 姬路城游覽
11:45am—12:30pm 姬路—大阪,山陽新干線移動
12:45pm—01:45pm 大阪梅田購物
02:00pm—03:15pm 自大阪前往關(guān)西空港
04:30pm 由大阪關(guān)西飛往天津濱海的9C8800航班登機!
今天是利用JR West Pass關(guān)西廣域五日券的第三天,多余的兩天只能遺憾放棄了。最后一天搭乘JR線列車9班,搭乘里程總計209.6km,用時1小時53分。
去年是在舞子站看的明石海峽大橋,當時覺得距離太近的視角可能不太好;于是這次換一個視角,多搭一站電車到朝霧。這同樣是一個在站臺上就能看到海和明石海峽大橋的車站,出站之后走到海邊的朝霧公園,藍天白云之下眺望這座雄偉的大橋,對岸的淡路島也清晰的出現(xiàn)在視野之中。

朝霧站搭乘山陽本線普通電車繼續(xù)東行,背景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明石海峽大橋標志性的四個X。


在西明石轉(zhuǎn)乘山陽新干線前往姬路。

在西明石搭乘新干線,一定要在這家“淡路屋”買個鐵道便當!

眾多看上去十分誘人的鐵道便當之中,人氣最高的當然是C位的明石名物“章魚壺飯”!這個便當是淡路屋在1989年,為紀念明石海峽大橋通車而特別推出的便當,便當從容器開始就非常亮眼,這個陶罐的造型來源于明石一帶捕章魚使用的章魚壺,壺里面放有誘餌,章魚從章魚壺的窄口鉆進壺內(nèi)之后就逃不出來了。陶罐上面的彩繪、燒釉看上去也很漂亮,說成是一件工藝品完全不為過。作為明石的地域便當,主菜當然是章魚,剩余的配菜包括在地的各種蔬菜以及腌菜,米飯也不是普通的米飯而是拌入了星鰻汁和星鰻的碎肉。這個便當一經(jīng)推出就深受歡迎,任何驛弁的排行中都是很靠前的名次。早就耳聞大名,上次就想買一個帶上飛機但是未果,這次終于讓我在發(fā)源地西明石站買到,意義更是完全不同。


上了新干線趕快打開嘗一嘗。結(jié)果。。。
坑爹?。∥覍嵲诓荒芾斫膺@個便當是為何能夠大受歡迎的!主菜的章魚腳只有很小的兩小塊而且沒有任何味道,剩下那薄薄一層的配菜也幾乎沒有味道,幸好還有一兩塊類似福神漬的腌菜讓整個便當還有點調(diào)味;下面的米飯拌上星鰻汁和碎肉也是有點寡淡并不討喜的味道。我的個人口味來看,這個便當甚至不如幾個小時之前東橫inn的早餐!最讓我不能接受的是,這個便當不是“涼”的,而是“冷”的,如果是常溫下放涼的便當我姑且可以理解,但這個明顯是放入冷藏庫冷藏的便當我是真的不能接受。記得《食戟之靈》男主幸平創(chuàng)真與愛麗絲的便當對決中,愛麗絲為了保證手鞠壽司便當?shù)臏囟?,用液氮對整個便當進行冷卻,我覺得大概呈現(xiàn)出來的就是我今天吃到的這個章魚壺飯的效果。。。或許合日本人的口味,但絕對不合我的口味。
這樣的便當居然要1000日元!本著不浪費這1000日元的原則,還是默默的把這些都塞進肚子了;話說就算是一罐壽司飯,上面鋪上芥末章魚做成散壽司的形式都比這個好太多了。實話實說,陶罐倒是真的很漂亮,這也是這個便當唯一的可取之處,這個陶罐我自然要帶回國,和橫川站“峠之釜飯”的陶罐擺在了一起。
姬路站一出來就是連接正面玄關(guān)與天守的寬闊大街“大手前通”,在車站廣場上就可以看到天守,步行過去大約需要15-20分鐘。

走到姬路城的外濠邊上,已經(jīng)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天守。

從櫻門橋進入姬路城

首先是最外圍三之丸廣場的部分

姬路城通體白色如同展翅高飛的白鷺,也有“白鷺之城”的美稱,在艷陽高照之下更放出耀眼的白色光彩。任何一個角度去看都有不同的穩(wěn)重美感,驚艷。

史料記載,姬路城最早于1346年筑城,進入戰(zhàn)國時代的1545年,小寺家將姬路城主封給家臣黑田氏,黑田氏對姬路城進行第一次擴建,形成了天守的基本格局。隨著時局的發(fā)展,大名劃分勢力范圍進入高潮,小寺氏面臨投奔毛利輝元還是織田信長的二選一,當時相當年輕的城主黑田官兵衛(wèi)憑借與豐臣秀吉的私交,認為其必然是之后能一統(tǒng)日本的人物,將姬路城獻給了豐臣秀吉,于是姬路城完全避開了戰(zhàn)國時代的戰(zhàn)火,而之后的歷史也證明了黑田官兵衛(wèi)的判斷。1580年,黑田官兵衛(wèi)主持姬路城的再一次大規(guī)模擴建,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就是如現(xiàn)在看到的五層天守的大城。
時間快轉(zhuǎn)到二戰(zhàn)期間,美軍大規(guī)??找u近畿山陽一帶,姬路城并不像京都那樣有免于空襲的護身符,但就是奇跡一般的躲過了一切的炮火,成為日本保留最完整的天守閣,也因此成為日本的“不戰(zhàn)之城”。由于其規(guī)模、歷史地位、保存的完整性,姬路城與三天前去過的熊本城、名古屋城并稱為日本三大名城;而且和法隆寺一起,在1993年成為日本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chǎn)。2009年起,姬路城開始進行為期六年的大規(guī)模整修;2014年底,姬路城外的腳手架拆除完畢,耀眼的白色讓大家對姬路城的再開充滿期待;2015年3月整修完畢,瞬間成為日本觀光的焦點。


其實應該提前想到日本人的熱情,沒有頂門進城,進去又不是直奔天守而是各種拍照的結(jié)果就是——買好票才發(fā)現(xiàn),姬路城天守已經(jīng)處于黃色狀態(tài)需要限流進入,排隊時間預期為1小時(實際排了大約45分鐘)。

跟隨人群在通道中各種等待,逐漸接近姬路城天守。話說如果當年有攻城戰(zhàn),進攻方的士兵也是要走同樣的路線,且不說上方的各種箭矢與落石,中間的每一個櫓都可以成為重要的防御結(jié)點,單單組織士兵在這些彎彎繞繞的通道中有序進入就是幾乎不可能的。如果守城方有心固守,完全看不到任何能攻進天守,即使只是第一層的可能性。

這個是不是叫做“秋櫻”?姬路城白色的背景之下非常美麗。

姬路城天守一共有七層,每一層的面積并不會有熊本城那么大,而且基本上只能隨著人流流動(真的有些我國黃金周的感覺),天守的樓梯很陡于是也時常會發(fā)生阻滯。至于天守最上面四層的面積就相當小了,都是“一眼能看盡四邊”的級別,于是為了游客安全,四層以上每層還要再限流,所以說進入天守之后倒是很難再體驗到在櫻門橋那邊,初見白鷺之城那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終于爬到了姬路城天守的頂層七層!這里有個小神社,歷盡辛苦一定要拜一拜了。

在天守頂享受極度寬廣的視野。


姬路城的黑瓦白漆帶來獨特的美感,檐角是叫做“鯱”的神獸,傳說中火災時能夠噴水救火,城主設(shè)置這個當然是為了祈禱不要發(fā)生祝融之災。

另外一個觀看天守的角度。這張照片是完全沒有修過圖的原片!黑、白、藍的強烈對比,美到不真實的地步。

除了姬路城天守之外,姬路城周邊還有很多可以轉(zhuǎn)的地方,這次時間有限就沒有計劃。如果按照我這個最基本的行程,從進入三之丸到出三之丸至少要拉90分鐘(另外平日考慮30分鐘限流,假日考慮1小時限流),擴展的行程可能就要拉至少半天了。另外需要特別留意就是姬路城不會像大阪城那樣有電梯,上天守要在人擠人的情況下光腳爬很陡的樓梯,如果腿腳不方便或者有長輩,我是覺得只在外面看看感受白鷺之城的壯觀美感并不算遺憾。
這一天的天氣真的是超好。。。

回到姬路車站,搭乘山陽新干線返回新大阪,姬路車站的新干線站臺上專門有一個位置來展望姬路城天守。


兩次的日本之行,都是以JR Pass全國券作為主軸,而全國券是不能搭Nozumi希望號的;而現(xiàn)在手里這張關(guān)西廣域5日券反而可以!當然要抓住這個機會搭一次希望號!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張關(guān)西廣域5日券買的也值了。姬路站上行(新大阪、東京)方向每小時有一班開往東京的Nozumi號,原本計劃搭乘10點49分的Nozumi 124號,由于計劃之外的姬路城天守限流耽擱了1小時,于是搭乘剛好1小時之后,11點49分的Nozumi 126號到新大阪站。
黃色的Nozumi標志,N700AZ0編成。


其實到這里還算比較正常,但后面就是各種爆沖了。原本的計劃中,梅田有2小時的購物時間,但姬路城的限流把這個時間壓成了1小時,有了上次的經(jīng)驗,這次沒有耗費任何時間在迷路上,但是耗費了很多時間找存包箱!加上兩家藥妝店的購物以及辦理免稅手續(xù)還是耗費了遠遠超出預期的時間,最后趕到新大阪站Haruka號的站臺時,剛好目送13點45分的Haruka號開走,而下一班Haruka號是整整一小時之后!(其實關(guān)鍵問題在于存包的地點選錯了,如果把行李存在大阪而不是新大阪,即使再晚一點都不會這么被動。)
幸好對電車的敏感度足夠,注意到站臺LED顯示15分鐘之后就會有一班同樣是阪和線特急的Kuroshio號,馬上翻開列車時刻表,這班14點的特急Kuroshio 15號還剛好有??咳崭?!趕快拿著大大小小的行李上了車。話說2016年3月份JR西日本的改點中,關(guān)空特急Haruka號的日間班距將固定為半小時,不再有“一小時沒車”的間隔,新大阪往關(guān)西空港固定為15分、45分在11番線發(fā)車,于是這種換乘大概以后也不需要了。
往返空港居然都是利用特急Kuroshio號,居然都是在日根野轉(zhuǎn)車,這真是一個意外的圓滿。也幸好拿的是關(guān)西廣域5日券而不是關(guān)西1日券,否則搭這班車還需要補650日元的自由席特急料金。阪和線直通和歌山方向的列車在日根野站換乘關(guān)西空港線列車無需換站臺,原地停留即可。但和歌山方面的紀州路快速和關(guān)西空港方面的關(guān)空快速會在日根野解除重聯(lián),1-4號車廂開往關(guān)西空港,5-8號車廂開往和歌山,這個需要特別留意!JR西日本曾經(jīng)做過統(tǒng)計,盡管在這方面已經(jīng)使用了日語、英語,包括列車上的LED顯示做了特別的宣導,但是平均每天還是會有10余人搭錯,搭錯了真的會很麻煩。。。

搭上一班關(guān)空快速,駛過聯(lián)絡(luò)橋,十幾分鐘之后抵達關(guān)西空港。很熟悉的check in流程,免稅店最后購買些伴手禮,疲勞到上飛機直接睡著。三個小時之后,飛機順利降落天津濱海國際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