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古偶天團,絕不會塌
?


?
他面臨著和普通人一樣的生活和精神困境,有著普通人一般的喜樂與煩憂。正是這種普通人的鮮活特質(zhì)吸引了年輕人。

最近上網(wǎng)沖浪看視頻時,我頻繁刷到一個男人的故事: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
前幾天世界讀書日,孔子甚至直接沖進熱搜,問鼎熱榜。
好好一老圣人,怎么突然就成了新晉網(wǎng)紅?
百思不得其解的我,點開一個視頻推送。在央視的青年公開課《開講啦》里,撒貝寧向在坐的外國友人和中國同學,發(fā)出一個大哉問:
“孔子教書用什么語言?山東話,雅言,還是魯國方言?”
?

?
這個問題,難倒了在坐的眾多好漢,答案我先不劇透。不過,這確實提醒了我一點:
從前我們熟知的孔子,更多是活在各種流傳后世的官方榮譽稱號和經(jīng)典佳句里的,偉大而有距離感。
現(xiàn)實中的孔子,究竟是個怎樣的山東大漢?這個問題,很多人可能并沒想過。
去年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國》中,孔子“朝聞道,夕可死矣”的道德價值觀,讓無數(shù)觀眾淚目。原來孔子不只是代表了儒家傳統(tǒng)文化和政治的抽象符號,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真感情的人。
其實,孔子離年輕人的心并不遙遠。尤其是,當他在年輕人那里喜提新人設之后。
?

?

中國最早的六邊形戰(zhàn)士:孔子
身高一米九、能單手拉住戰(zhàn)車,有人將彪形大漢孔子與“地表最強生物”范馬勇次郎的形象做類比,“范馬孔子”的稱號由此誕生。
用動漫人物類比孔子,可謂新穎。不過,孔子的新人設還包含了哪些面向?依據(jù)又是從何而來?
這些看似離譜的描述,其實都出自UP主們對古籍的硬核閱讀。
據(jù)《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長九尺有六寸”,按照當時的度量單位換算,孔子的身高將近一米九。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男子平均身高只有一米六左右,孔子在其中,可謂鶴立雞群。
不僅如此,孔子還是個大力士。《呂氏春秋》說:“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意思是孔子的力氣能舉起三四百斤重的城門門栓。項羽舉的鼎也才350斤,孔子之力,可與霸王比肩。
學業(yè)方面,孔子精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技能點全面拉滿。快走時像鳥兒舒展開翅膀;射箭的時候,一大幫人過來圍觀;63歲的高齡依然能夠駕駛戰(zhàn)車,給學生做示范,孔子堪稱寶刀未老的典范。
?

?
正因如此,@呀胖典來了等諸多視頻UP主就親切地稱呼孔子為“中國最早的六邊形戰(zhàn)士”。
隨著對孔子的深挖,一個更加全面、真實、清晰的孔子形象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
他雖然精通六藝、武力超群,但講究以德服人。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了孔子和子路的認師經(jīng)過:“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鬃釉O禮稍誘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質(zhì),因門人請為弟子?!?/p>
子路原本是社會底層的小混混,性情直爽、粗樸,喜歡逞兇斗勇,還曾經(jīng)欺凌過孔子??鬃記]用武力,而用禮樂慢慢誘導他,最終讓子路穿著儒服,帶著拜師禮,請求成為孔子的學生。
雖然史料中并沒有明確記載,孔子到底是以何種方式收服子路,但也足以看出,孔子言語教化的功力。
更可貴的是,孔子雖然講究仁義道德,思想?yún)s不教條刻板。
他收集并編選了《詩經(jīng)》,其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愛情故事讓他動容,他說:“不學詩,無以言”。
?

?
他同樣喜愛山水和音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代表了他對大自然的情思,而“子于是日哭,則不歌”(孔子如果在這一天哭泣過,就不再唱歌),則充分說明了,孔子對于唱歌的鐘情不亞于我們。
在各式各樣的新穎解讀中,孔子的新人設逐漸豐滿起來:雖奉行仁義道德,卻不文弱、死板;出生貴族,卻主張有教無類;理念博大精深,卻也不是高不可攀。
作為一個普通人,孔子謙遜、率性,對生活理性,對朋友感性……他的形象不再至神至圣,他的思想也不再高不可攀,他只是一個有血有肉、至情至性的大寫的人。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梁濤教授,也觀察到當下的“孔子熱”。他的分析不無道理:“孔子也有我們普通人人性中的弱點,他也有某種虛榮,但是孔子又是很不平凡的,他通過自己一生的努力,最后成就了自己的一種高尚的人格,平凡中追求神圣。中國文化的性格也是這樣,極高明而道中庸。”
?

?
說白了,孔子面臨著和普通人一樣的生活和精神困境,有著普通人一般的喜樂與煩憂。正是這種普通人的鮮活特質(zhì)吸引了年輕人。
年輕人在用平視的態(tài)度,來看待孔子波瀾壯闊的一生,理解他作為一個普通個體,是如何克服困難,實踐人生理想的。
這是孔子新人設邏輯有別以往的最大不同,也是他能夠成為網(wǎng)紅,吸引年輕人不斷透過視頻創(chuàng)作、講述他一生故事的重要原因。
而在另一方面,孔子又是偉大而深刻的,除了彬彬有禮、溫文儒雅,他也是亂世之中的反叛者。這樣傳奇而又真實的孔子,才能真正引起大家的共情,對孔子選擇更為艱難的道路,而深感震撼和淚目。
孔子的新人設,倒不是讓孔子走下神壇,而是讓年輕人真正走到了孔子跟前。
?

新的古典宇宙開啟了
其實,突然“爆紅”的不僅僅是孔子,李白、杜甫、辛棄疾、秦始皇……都開始在視頻里喜提新人設,被那些熱衷研讀古籍的年輕朋友們,挖掘出從前鮮為人知的一面。
比如,經(jīng)過深挖和揭秘,自由浪漫、放蕩不羈的李白,也顯露出他的另一面:想要入仕,但從未參加過科舉;不諳世事,不懂政治,始終活在詩歌的世界里。
私人生活中,李白愛好組局,希望通過結(jié)交名流,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酒桌之上,他揮金如土,但沒人知道他的具體經(jīng)濟來源,只知道他曾經(jīng)入贅高官之家。
?

?
杜甫的新人設,則是勵志劇里的中二男主。
?
UP主@阿Test正經(jīng)比比用“李白粉絲、多情詩人、狂妄少年”總結(jié)出了一個我們所不知道的杜甫。
出于對民間疾苦的同情和悲憫,杜甫想要入朝為官,改變國家命運,卻不曾想,多次科舉未中,半生都奔赴在入仕的路上。
此外,李杜CP也斬粉無數(shù)。
在年輕人眼里,杜甫是李白的忠實迷弟。在兩人的交往中,杜甫一共給李白寫下十幾首詩,《贈李白》《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天末懷李白》……僅“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一句,就滿含杜甫對李白的崇拜和懷念。
反觀自由灑脫的李白,只給杜甫寫過兩首詩(心疼杜甫一秒)。
?

?
其實這些年來,我們都有一個強烈的感受:隨著國風、國潮的興起,年輕人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越來越強烈。歷史人物,往往背靠厚重的古典文學經(jīng)典。年輕人對于挖掘歷史人物的興趣越深入,對于古典文學經(jīng)典的距離感就越小、情感上也越來越親近。
不過,光是靠閱讀或是寫作,已經(jīng)滿足不了年輕人在傳統(tǒng)文化上的表達欲。
視頻,自然而然就成了00后們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吸收和另類表達的新渠道。
近日一則讀書生態(tài)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古典文學作品在年輕人濃度最高的B站備受追捧,18-30歲年輕人觀看視頻占比高達72%。
其中,最受關注的書籍TOP10中,古典文學占據(jù)60%;最受關注小說人物前十名,均出自四大名著。
透過視頻閱讀古典文學的文本或解讀,以及用視頻重新講述古典文學,從而把古書讀厚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
與孔子熱的現(xiàn)象非常類似,各類視頻UP主對歷史人物、傳統(tǒng)文學人物進行的二次創(chuàng)作,都體現(xiàn)出年輕人正在用自己的世界觀和視覺語言,重新與古人對話的野心和欲望。
有視頻UP主用五邊形能力分布圖給歷代帝王做了排名,帝王們在治國理政、軍事成就、人才挖掘、對外交流、后世影響等方面的成就,如同KPI考核一樣,被全面而客觀地放到臺面上,條分縷析,一目了然。
?

?
比如,以搜集全球奇聞異事著稱的UP主@無限排行?根據(jù)原著描述,用視頻化的方式,將《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各自做了身高排名。
可視化之后,我們才知道,孫悟空原來是個一米三的小矮子,牛魔王真身則有2720米;而在《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中,身高超過兩米的“巨人”也大有人在。
再比如,如何用林黛玉式語氣,陰陽怪氣地跟男朋友、同事說話,也成為網(wǎng)友們樂此不疲傳播的段子。
?

?
新的創(chuàng)作形式降低了受眾的進入門檻,越來越多的00后,開始透過視頻進入到傳統(tǒng)文化、古典世界之中。紅樓宇宙、西游宇宙等各類文學宇宙蓬勃發(fā)展,打開了一扇傳統(tǒng)文化的賽博之窗。
可以說,傳統(tǒng)文化與新的媒介形式相融合,讓古典文學呈現(xiàn)出新的面貌;古典文學的重述,也成了年輕人自我表達的載體。
?

傳統(tǒng)文化為何風靡年輕群體
“孔子熱”為何能夠突然興起?各式各樣歷史人物的新解讀、新人設,又為何能夠在年輕群體中風靡?
顯然,這背后首先依托的是一場媒介變革:視頻化閱讀,無疑已成為年輕人新的閱讀趨勢。00后通過視頻的方式,與傳統(tǒng)經(jīng)典發(fā)生了更高頻、也更有創(chuàng)意的互動與碰撞。閱讀之余,用視頻表達自己對于歷史的理解和思考,也成了一種社交文化。
年輕人理解傳統(tǒng)經(jīng)典和歷史人物的邏輯,正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掀起了孔子熱的00后們,沒有背負60后、70后、80后前輩們所背負的意識形態(tài)枷鎖,孔子既不是統(tǒng)治階級意識形態(tài)代表、五四青年要打倒的歷史符號,也不是傳統(tǒng)文化的抽象符號。相反,孔子是與00后們直面相遇的,以一種高度感性的、交朋友的方式。
?

?
可以說,00后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也導致了他們對于古人的再發(fā)現(xiàn)。
和互聯(lián)網(wǎng)共同成長起來的這一代人,不再將前人單向度的歷史論斷奉為圭臬,他們從一開始就置身短視頻、VR等新媒介、新技術(shù)的洗禮,經(jīng)歷各類傳統(tǒng)文化類綜藝節(jié)目的給養(yǎng),從視覺和體驗上,建立了對于古人生活世界和精神狀態(tài)的想象。
近些年來,無論是漢服的推廣、國潮品牌的爆火,還是《中國詩詞大會》《舞千年》等綜藝節(jié)目的傳播,都意味著這一屆年輕人已經(jīng)將傳統(tǒng)美學和精神,納入了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國寶會說話》節(jié)目組用文物紀錄片的形式構(gòu)建中華文明的索引;河南衛(wèi)視的《唐宮夜宴》用高科技的手段重現(xiàn)了盛唐之美;B站跨年晚會和央視春晚上的《只此青綠》,用舞蹈詩劇的形式將青綠山水長卷《千里江山圖》重生再現(xiàn),讓觀者無不體驗到曠古的華夏氣韻……

?
媒介形式的變化、知識性視頻的興起、傳統(tǒng)文化的新技術(shù)呈現(xiàn),對人們接受信息的趣味性做了升級。UP主@一只玄九塵在采訪中提到的觀點,恰恰解釋了為什么熱衷傳統(tǒng)文化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我們這一代八零后,在接觸儒家時,更重視忠孝仁義這些課本上的知識,但是現(xiàn)在的90后和00后,可能會更關注于人本身、更關心一些背后的故事。通過不斷地深挖,反而會讓大家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容感知更加有血有肉一些、更加鮮活一些。因為有人在里面,就活起來了、就會有故事,有了故事,它才有傳播的價值。”
“孔子熱”出現(xiàn)在這樣的時機下,00后對于孔子故事的不斷深挖和熱情傳播,實際上也是來自時代的感召,是一種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體現(xiàn)。
回想20多年前,年輕人接受西方音樂、電影、小說的熏陶,《泰坦尼克號》《飄》《肖生克的救贖》《黑客帝國》……讓我們理解并暢想什么是愛情、自由與未來。
?

?
時至今日,年輕人反而更喜歡解讀《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古典文學名著,會從魯迅、曹雪芹等文學大拿身上,尋找中國文化的淵源。
這是年輕人對于西方文化的“祛魅”。年輕人在面對真實的生活問題和社會思考時,發(fā)現(xiàn)西方的答案也并不是那么完美,于是自然而然會傾向于從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中尋找答案。
這個過程,也是00后們逐漸發(fā)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美,及其對于生活的指導意義的過程。
從“西方至上”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傳統(tǒng)文化與年輕化表達的融合,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蛟S就是透過這些硬核而又趣味的表達,傳統(tǒng)文化的精魄與骨血,才能真正流淌進新一代年輕人的身體之中。
?

[1]《再見那閃耀的群星——唐詩二十家》景凱旋.南京大學出版社
[2]《中國最早的六邊形戰(zhàn)士,是誰?》嗶哩嗶哩.2022-04-23

?作者 | 杜恩
?校對?| 向陽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廣告合作請聯(lián)系微信號:xzk96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