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斜杠中青年和圣達菲SamtafeIXI板甲之爭
我先說一下我個人是喜愛扎甲的不喜歡板甲,但是我會極可能保持客觀中立希望大家指正。
第一件事毋庸置疑,扎甲防御力比不過板甲,任何比較要建立在等量情況下,扎甲和板甲如果重量等量那么扎甲所用的金屬肯定是比板甲少的,畢竟有繩索在里面,同等金屬質(zhì)量的情況下板甲肯定比扎甲輕。
第二同等情況下板甲制作比扎甲更繁瑣,很多全身板甲都是要靠貴族商人才能有足夠的資金購買,其中傳說中圣女貞德的白色板甲就是一個商人資助她的這里我借用抽象騎士212舍長的視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u411W75c/?spm_id_from=333.880.my_history.page.click&vd_source=5607d9825099034424fe1beb63b8c7cb
資料一塊胸甲+長矛的價格相當于一個士兵兩到三個月工資。在后來1632年西班牙在有板甲補貼的情況下一個連隊99個長槍兵中就有34個無甲的,而中國甲胄從漢武帝開始歸國家,私藏甲胄等同某逆,其中周亞夫因為政治斗爭被處死其中就包括了某逆,證據(jù)就是家中存有甲胄,但是中國士兵著甲率很高,可以參考秦兵馬俑。長樂公主墓壁畫,《中興瑞應圖》等等。《倭寇圖卷》里面也有戚家軍士兵穿戴布面甲作戰(zhàn)的圖畫。這樣的話高下立判,西班牙強強盛時期長矛兵在西板牙發(fā)放補貼的基礎上著甲率34%,而中國方面作戰(zhàn)部隊著甲比例肯定比他們更高并且還是在動不動上萬人作戰(zhàn)的情況下。
第三,結(jié)構方面目前我目前大概了解過,實戰(zhàn)板件重量也就是30多斤,除了外面板甲鐵皮軀干部分里面還有一層厚實的棉甲里面還有一層鏈子甲嗎,而頭盔是先帶一個棉帽然后是一層鏈子甲。最重的甲胄目前在文物甲胄重量也就20公斤到30公斤,英王查理一世板甲制作于1612年他身為王太子時期,偏重實戰(zhàn),高169厘米,重量達到了33公斤。這里在引用百度上的內(nèi)容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歐洲目前有的板件重量是33公斤也就66市斤,而國內(nèi)我所知道的最重的扎甲是步人甲88斤重量,一共8700多甲片,并且好像是《武經(jīng)總要》上面記載了輕步兵30市斤到40市斤,重步兵是60市斤到70市斤(具體的有些忘記了錯了希望指正)。這里我補充一個知識點,我們目前所有市面上的扎甲都是用的通用的十孔甲片或者長條柳葉片,實際上扎甲甲片并不是只有這樣通用的其中還有很多的奇形片,有甲片邊緣帶鋸齒的鋸齒片,月牙片等等。只不過編扎技術的失傳,并且出土甲片公差極大,所以我們目前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用通用甲片,并且在步人甲胸口死扎位置是要加入五十層棉布等物品壓實每一層都是用魚漂膠粘上,也就是說我們扎甲的結(jié)構并不比板甲差。不過防御能力在等同條件下的確差過于歐洲板甲畢竟整體鐵板防御力肯定比有連接的鐵片高,附帶一句扎甲邊角是相互疊加的從某種意義上也類似于加強筋的效果,并且歷史上是有穿兩層甲胄上戰(zhàn)場的記錄,濮陽之戰(zhàn)典韋就兩層重甲站在呂布箭雨里面。平壤之戰(zhàn)里面李如松也是穿著兩層棉甲硬吃了日本人的排隊槍斃,李如松馬匹戰(zhàn)死人沒事。但是板甲里面我沒有聽說過有穿兩層的。
第四,靈活性方面實戰(zhàn)板甲雖不至于倒地上起不來,但是靈活受限程度絕對大過于扎甲,扎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軟甲在無包邊的情況下是可以折疊的,板甲這個是肯定做不到的,肯定受限,并且板甲的科技樹前置的鐵手套在早期就是棉手套那種四個手指連到一塊大拇指獨立,后來有了三指手套,但是反觀中國這里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中,射就是射藝,很多說的上名字的武將都是擅長射藝,霍去病弓馬嫻熟,衛(wèi)青弓馬嫻熟,呂布轅門射戟,項羽射箭不好但是也是會射箭的,老黃忠擅長射箭,李廣飛將軍有詩句,秦良玉擅長雙劍和弓箭,朝鮮戰(zhàn)爭里面李如梅就有多次射箭擊殺記錄,所以不方便射箭這個前置科技肯定會放棄。
第五。時代方面板甲也是生不逢時,誕生時期正好是火器興起的時候,冷兵器時代武器傷害是加法,到了火器后傷害變成了乘法,而防御依舊是加法并且上面也說過了,板甲價格又極高,很難批量生產(chǎn),所以板甲和扎甲的性價比就直接下去了,后期明朝曾經(jīng)仿制過板甲但是后面就是闖王他們一群人的事情了,后來火器比重越來越多,單兵防御力開始不可逆的進入頹勢。而扎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皮扎甲,到后來漢代的鐵扎甲,宋代時期中原地區(qū)扎甲進入巔峰,步人甲,鐵浮屠都是那個時代的產(chǎn)物,到了明代扎甲用的越來越少,漸漸地被布面甲代替,布面甲和棉甲等暗甲一直沿用到滿清時代。
第六,破損修復這個方面板甲站絕對性劣勢,扎甲損壞了可以直接換橫向一排甲片,也可以拿新的甲片添加替換掉損壞的甲片,而板甲一個口子不好弄,并且收到重擊后如果板甲發(fā)生形變肯定會影響到使用者的格斗,甚至如果在騎兵沖撞中板甲產(chǎn)生形變導致骨折等等,板甲會對受傷者造成二次傷害。
綜合以上,甲胄都是根據(jù)各自國家需求而定,各有利弊而不是那個強那個弱,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話,武器裝備沒有絕對的強弱,只有不適合和不會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