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家
雕刻家
1.
傍晚的這片海灘寂寞得猶如牧夫座空洞,偌大的沙灘被薄暮的暗色暈染,豎起耳朵只能隱隱聽到悶燥的海浪聲,遠方白鷗的啼叫,它們都被海風送到人耳邊。
陳野一個人走在海岸線上,不時拿出那個神奇的藝術品來回端詳,又看看四周,不知它們何時會到來。
那件藝術品是一個有形的信息載體,但不依托文字或圖畫去傳達信息,而是它本身就能讓持有者會意,盡管那看起來只是個漆黑的立體模型,但又很不簡單,陳野細數(shù)過,那物體總共有四百五十八個面,每個面的面積相等,表面又平滑得令人不敢置信,顯微鏡也難以洞察它的任何凹凸,因此陳野把它裝在一個玻璃吊墜里好好觀摩欣賞。
但比起這個,陳野其實更好奇它的制造者,他不覺得這是人類以現(xiàn)在的工藝水平可以造出的東西,且不論它是如何承載信息的,就其精致也是令人神往的技術高峰。
那個信息只是讓他在今天傍晚在這片海灘上等待,陳野不知道對方是誰,不知道它們具體到來的時間,不知道它們會以什么樣的方式降臨,不知道它們和他會面的目的,但比起這些問題,他更想知道那些制造者的制作工藝的秘密。
陳野本身是個小有名氣的雕刻家,他的師父是藝術界著名的“雙生花大師”。他老人家一生只創(chuàng)造了兩件雕塑作品,第一個塑造了一群歡樂嬉戲的孩童,追逐打鬧被刻畫得淋漓盡致,只要望著他們的腳底,就不禁感覺他們下一秒就會邁開步子,而那些孩子簇擁的中心,正是一個抱著一捧薰衣草的女孩,而那薰衣草,才是這個作品最大的亮點,花兒似乎挑逗著每一個欣賞者,天然的花的笑容把她巧妙的擬人化,明明就是一簇薰衣草,雕塑的也就是花朵原本的樣子,但人們能分明看到那是一個個綻開笑顏的花仙子。
另一個雕塑作品,則一改先前的風格,美好蕩然無存,四個瘦骨嶙峋的男人,包圍著一個被啃去雙腿的老人家,老人被男人們用尖銳的指甲劃破一點點皮膚,干癟得皮膚像蒜皮一樣隨著他的挪移被磨掉,明明是用潔凈光亮又純白的大理石雕刻,但人們依然能清楚發(fā)現(xiàn)老人和男人身上的黑灰和血跡,而那老人已被啃食了一半的臉上,只剩一個的空洞眼窩里,生長著一棵詭譎的彼岸花,仿佛還在張牙舞爪地跳著扭曲的華爾茲。
老師靠這兩個被譽為神作的雕塑作品名揚世界,而他的弟子陳野也曾出展過幾個備受人矚目和青睞的藝術作品,相較于師父,他更著重于描刻細致入微的生活點滴。
即使這樣的他,當然不只是他,恐怕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見過現(xiàn)在他手中的這個完美的四百五十八面體,它的制作者只是雕刻出了一個立體模型,卻也在這其中雕刻出了信息。
2.
陳野注意到遠方的海平面泛起了薄薄的深藍色微光,在有些見晚的遠處愈加的引人注目,陳野預感那位,或那些神奇的藝術家就要駕著向他迫近的光圈現(xiàn)身,但事實并非如此,光圈在行進了約莫三分之二時開始朝一點匯集,最終那個匯集的中心越來越明亮,深藍色越來越深,但更神奇的是,它始終是深藍色,沒有因為越發(fā)深重的色調(diào)向黑進發(fā),明顯的還是深藍,明顯的,是在一直變更深的深藍。
可陳野是如何察覺到它在變得更深的呢?因為這時的他感覺自己無法捕捉那個光點的位置,它似乎根本沒有一個坐標,似乎無處不在。
然而這一刻,陳野被某種有溫度的力量觸動了。他感到自己成為了那團明光的中心,自己的體溫逐漸降低,卻始終保持著一個讓人舒適的度,四周變得無比明亮,原本身邊的沙灘,海浪,海鷗,微風全部被更炫目的顏色覆蓋,自己像是來到了一個新的圖層,現(xiàn)實的圖層,而他周圍,全是光!
陳野不知何時發(fā)現(xiàn)自己手中的四百五十八面體不見了蹤影,徒留玻璃容器和他一同震驚于眼前的奇觀。
他眼前猝然生出一個黑點,又不斷擴大,最后有六個自己那么大,而那黑點現(xiàn)在在他看來,就是一個四百五十八面體。
“晚上好,我的朋友?!彼陌傥迨嗣骟w說,語調(diào)中摻雜著微微的電子音。
陳野搞不清那東西是從哪發(fā)聲的,沒準兒是心靈感應也說不定,但總之,他想自己遇到了那位偉大又神奇的藝術家。
“你好,那個……”陳野吞吞吐吐地說,畢竟他還沒從訝異中緩過神來。
它說:“請稱呼我為雕刻家吧。”
陳野這才注意到雕刻家的身體在說話時會輕微地顫動,也許這是它情緒的表現(xiàn)。
現(xiàn)在,陳野確定眼前這奇怪的生命是地外生命體了。
雕刻家說:“需要我介紹自己是來歷么?我知道,人類是求知欲極強的生物,雖然他們經(jīng)常給自己不能確定的事物冠以不知從哪得來的解釋?!?/p>
陳野稍稍平復了激動的心緒,“麻煩您自我介紹一下吧,哦,首先,我是……”
“陳野,”雕刻家說,言語間似乎不帶一點兒感情,“人類中的雕刻家,雕刻家中的佼佼者,代表作是《風的樣子》《鑰匙》和《祈禱者安息之處》。我見識過你的技藝,理解過你的思想,在人類里很是難得了,這也是我找到你的其中一個原因。
“而我,雕刻家,遠星的旅客,熱衷于雕刻藝術,主要在第三宇宙區(qū)游蕩致力于觀摩各個大師的藝術作品,從中學習,也向它們傳播雕刻藝術的種子?!?/p>
陳野說:“你的雕刻技藝無人能及,還要向其他人學習么?”
雕刻家說:“至少在你看來是這樣的,但任何生命體都是受限的存在,生命所能及一定有一個范圍,一定有它們把自己發(fā)展到巔峰也絕對無法做到的事情,而這就會限制藝術的創(chuàng)作,比如能力,不同生命有不同的最高雕刻技術局限,思想也是,而因為思想的局限性,一個生命體始終無法創(chuàng)造出高于自己思想水準的藝術作品。一切的性質都是在對比中產(chǎn)生的,我那高于你的能力也是和你對比后才成立的,相反,我對于高于自己的存在——那樣的存在一定是有的——比起來,所能及之事不值一提,因此要學習,學習的目的是到達?!?/p>
“況且,”雕刻家補充說,“并不是高于你能力的生命就能創(chuàng)作出所有你能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因為高于是某些方面高于,至少我是這樣的,我親眼見識過許多超過我存在本質的生命,而它們大多不是神級文明,因為一般來說,我是無法也不配和神級文明交流的,總之在我漫長的旅途中,見識了太多太多美麗的藝術,而其中有不少都我可望而不可即的。”
陳野說:“那你對人類的什么技藝感到好奇并想要學習呢?”
雕刻家說:“難以言喻?!?/p>
“什么意思?”陳野滿眼疑惑,難道它不能表述出令它著迷的那個東西嗎?
雕刻家說:“你不懂么?那先算了,你還是需要了解一些藝術,一些人類無法到達的藝術?!?/p>
陳野說:“既然如此,我在好奇,你是以什么為雕刻材料的?地球上現(xiàn)有的東西么?還是什么……”
“我自己?!钡窨碳艺f。
3.
似乎有什么東西抽離了。
回過神后我看見,那個自稱雕刻家的四百五十八面體的身體開始產(chǎn)生畸變,我無法捕捉它變化的軌跡,照理說,常規(guī)情況下是可以的,比如人們可以用眼睛捕捉到一個平行四邊形因為不穩(wěn)定性而變形的過程,但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不可以,我可以看到雕刻家的身體在變化,但無法看到變化的過程。這話講起來可能有些費解,不過我也不覺得人類可以理解其他生命形式所能做的事情,尤其是在他們沒有對其進行一些基本研究時。
雕刻家的身體大致是在最開始的瞬息之間被分解成無數(shù)的細碎粒子,粒子們和它本體的色彩一致,都是過分黑的純黑。之后的變化就不再我人類肉演的觀測能力所及范圍之內(nèi)了。
大約過去了四十五秒,我才漸漸“看到”了它的形態(tài),雖然概念上,我是一直在看著,但真正的可觀測形態(tài)在現(xiàn)在才暴露在我眼中的世界里。
它變成了一個實驗?
我看到一個傾斜角度為六十度的斜木板連接著一個看不到邊際的直木板,直木板長得遠超出我視野的極限,我只看到“那一頭”消失在光芒中。
一個小球從斜木板上滑落,在直木板上不偏不倚地沿著一個標準的直線滾過去,過了大概十分鐘,小球還在滾動,它離我越來越遠,在我眼里越來越小,照理說,那個斜木板的長度頂多只有三十厘米,不至于讓小球在木板上滾動這么長時間。
我的腦海里忽然閃過一個模型,一個高中課本就學過的物理模型。我又看向眼前這個奇怪的裝置……
這是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模型!小球從高于直木板的高度開始滾動,為了達到那個不可能再到達的高度而不知疲倦地滾動……
摩擦力呢?
我正要觸摸那個直木板的表面,這個模型卻忽然間顫動了些許。
“別碰它,”那是雕刻家的聲音,“你知道碰上后會發(fā)生什么的?!?/p>
陳野滿臉寫著難以置信,嘴唇像雕刻家說話時顫動一樣顫抖。
“那是你么?說話的東西,那個伽利略理想實驗的實體模型?!?/p>
雕刻家說:“我說了,我以自己為雕刻材料,所以你眼前就是我,我就是雕刻作品,一個變化的藝術品?!?/p>
“那個,你有身體上的缺失么?”陳野這時不自信起來,人類真的有這種可以造出違背物理法則的東西的生命體都好奇的東西么?于是他開始不自信起來,比起談論那個反常態(tài)的模型本身,他把話題轉移到雕刻家身上,這正是下意識地避諱可能導致自己認知崩塌的行為。
陳野說:“人類用一塊大理石雕刻雕塑時,會鑿去不必要的部分,你呢?你用自己作為雕刻材料,難道要去除自己身體的部分么?”
雕刻家說:“這種事想想就知道了,陳野先生,你知道這個直木板的長度是無限的吧?也就是說,我現(xiàn)在這樣的身體是無限大的,質量也是,而之前你看到的四百五十八面體顯然不是個無限大的物體,那么前者又怎么塑造出后者呢?”
陳野說:“對啊,可是……怎么做到的?”
雕刻家說:“人類會給螞蟻講解博物館的建筑藍圖嗎?”
“不會,它們無法理解……”陳野說到在已經(jīng)意識到了,人類于雕刻家而言就像螞蟻于人類而言,而螞蟻,頂多也就會建建蟻穴了,它們不懂建筑業(yè),水泥什么的,更是在它們的認知之外。
“所以只是見識就夠了,陳野先生?!钡窨碳艺f。
4.
雕刻家的身體又開始變化了,原本那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模型轉瞬間崩壞成之前那些粒子,在光中胡亂飛舞——至少在陳野眼中是胡亂的,無規(guī)律可循的。
不同的是,這次陳野看到了變化中的一個節(jié)點。
就是交集。
他還是不能看到這些類似布朗運動的高速粒子的行動軌跡,不能把握變化的走向,哪怕一絲也不行,不同看到大范圍的粒子的組合,但他能看到每次粒子的交集,交集至少發(fā)生在兩個粒子身上,也可以說是粒子的碰撞,而這其實是對雕刻家建筑技術理解的一大幫助,因為雕刻的最后一定是組成一個東西,而組成就需要原本不相交的粒子在一起,這就是粒子的碰撞,就是交集,一個個細微的交集最終統(tǒng)一成一個成品。
陳野的眼前,幾乎每秒都是數(shù)以億計的粒子發(fā)生交集,但這些看起來還是沒有一些頭緒,他仍然不能把握雕刻家的變化目的,但比上一次有長進的是,他起碼知道,這次雕刻家不是在雕刻一個“無限”的東西,因為粒子發(fā)生交集的區(qū)域大致限定在一定范圍內(nèi)。
成品在片刻后誕生,一切發(fā)生在須臾間。
那是一個完美光滑的球體,絕對完美的球體。
陳野在看到它的那一刻就無法自拔把將全部心神集中在球體上,腦海里被激起直抵穹頂?shù)木蘩耍淮未芜_到思維高潮,比起性帶來的廉價且短暫的歡脫,這種腦中的活動讓他在無止境的興奮里沉淪,不會有疲勞,不會有厭倦,因為大腦在觀摩完美球體時不能把神經(jīng)用來干那些事情,人腦就像受到了毒品的刺激,世界上只剩下基于對完美球體的贊嘆而生的興奮。
那是絕對完美的球體!是人類從來沒有見識過的絕對光滑,即使把它放在最先進的光學顯微鏡下,也看不見任何的凹凸不平!此前在陳野的認知里,真正絕對完美的球體只有零旋轉的黑洞!
而現(xiàn)在,他看到了,看到了人類永世也無法望其項背的藝術,那是能最直接地震動人最深層的心底的力量。
完美球體開始自旋,雕刻家現(xiàn)在不得不這么做,不得不用它超高速的自旋引發(fā)視扭曲效應,超高速運動導致光線被撥動,這時再到陳野眼中的,就不再是完美的球體了,而是產(chǎn)生了微微不平整的球,而只要有任何一點點不平整,哪怕是納米級別的,也會讓原本高級的藝術品變得毫無價值。
現(xiàn)在的陳野就會這么想,如果是以前的他,只要看到完美球體一點點的面,就會忘我地陶醉其中,哪管它的其他部分是不是完美的,但現(xiàn)在,被那個偉大的藝術品更新了眼界的他,對完美的追求被整個顛覆,被刷新,被洗禮。
陳野艱難地從剛才的景象中抽離,漸漸平復了意識,雕刻家超高速的運動讓它好像在閃爍。
陳野想到,他的觀察能力在進步了。
不論是之前的伽利略理想實驗的實體模型,還是現(xiàn)在那絕對完美的球體,都是雕刻家對陳野藝術思維的更新,這才是它的展示它的作品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夸耀自己技藝有多么高超,而是為了讓陳野能意識到藝術思維進化的重要性和益處,他對整個藝術的認知都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對他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也會帶來極大極大的幫助,而這,也是有助于讓陳野理解雕刻家的一步。
陳野開始期待下一次的雕刻,從最開始的什么也無法觀察,到現(xiàn)在能觀察到粒子的交集,這都是陳野作為一個觀察者的進化。是的,宇宙中所有擁有意識的生命體歸根結底都是觀察者,而進化不過是觀察方式的革新,是觀察的超越。
而陳野在進化了,他將作為一個出色的觀察者,見證藝術的超越。
5.
“我其實不只是能雕刻觀賞品的,”雕刻家說,“在人類看來,雕刻可以是對美好的定格,可以是一個念想的詮釋,可以是一個心情的實體化,可以是與偉大靈魂交流的中介,但這些歸結起來都只是觀賞品,而雕刻藝術遠不止于此,它還可以實際運用,但這和科技創(chuàng)新不同,不是簡簡單單地發(fā)明出一個工具,同時也要保證它作為藝術品的藝術性。”
陳野說:“也就是說你能造出富有藝術性的實用器具么?”
雕刻家的身體在發(fā)生與之前不同的顫動,似乎是它那種形式的點頭。
雕刻家說:“你之前看到的伽利略理想實驗模型和完美球體,本身沒有多少藝術性,它們更多的就是革新你的認知思維,也是讓你對我的能力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而現(xiàn)在,你將看到一件藝術品的誕生?!?/p>
粒子崩壞。
粒子交集。
……
……
……
締結。
是粒子締結!
陳野看到無數(shù)個粒子形成交集后,在成品組成中有關聯(lián)性的部分會被一條“線”連接,就像葉脈托起了一片葉子,就像血管承擔起來血液的流通,所有的那些“線”都像無數(shù)條毛細血管,把一個個多粒子交集牽引在一起,締結成一個階段性整體,最后歸結為一個大整體,而那便是雕刻成品。
這就是雕刻的脈絡。
崩壞導致重構的基本,交集形成重構的單元,締結引導重構的結果。
這時色彩開始生成!
締結的“線”們在越發(fā)緊湊,陳野的觀察出現(xiàn)部分空白,仍然只能看到它在變化,但不能看到變化的實際過程,最后那些脈絡一點點消失,這是成品誕生的預兆。
最后是一個鏡子。
那就是成品,一個鏡子。
這個鏡子不能說“一面”,因為它顯然不止有一個面,陳野不知道如何去形容它,因為這個物體的面?zhèn)儾幌癯R?guī)的多面物體那樣是拼接而成一個“體”的,比如正方體,面?zhèn)儽痪o緊貼在一起的棱拼接成一個“體”,可眼前這個鏡子不是這樣,它的的確確是許多面組成的一個體,但并不是經(jīng)過拼接,它甚至根本不存在交接的地方,不擁有正方體那樣的棱。
陳野判斷這個鏡子不只有一個面的理由是,他并不是只看到了一個自己的映像,而是多個,這就說明你鏡子不是只有一個平面,他也許可以靠數(shù)數(shù)去確定共有多少個面,但比起面的數(shù)量,他更好奇鏡子作為整體的組成方式。
常規(guī)來看,組成方式多半可以根據(jù)觀察來得出,但陳野被他自己的觀察搞得云里霧里,鏡面?zhèn)兊膶嶓w組成的形象甚至根本無法被陳野用人類現(xiàn)有的語言描述。
陳野突然想到,雕刻家之前不是說,它要造的是具有實用功能的藝術品么?可這鏡子有什么功能?
“折射,”雕刻家說,像是讀到了陳野的心思,“這個鏡子可以折射,折射信息?!?/p>
“什么意思?”
雕刻家說:“你隨便說些話試試看。”
陳野還是云里霧里,只是懵懵懂懂地說:“你好,我的名字是陳野?!?/p>
幾乎是錯了一點點一點點位的同時,他在另一地方聽到了同樣的話。
“你好,我的名字是陳野?!?/p>
這句話大概是從他身體左側傳來的。隨后又不斷被折射,因為有很多很多的鏡面,這句語言信息會永無止境地傳遞。
這當然不是人類所認定的折射的定義,但沒關系,雕刻家這么表述大概是因為“折射”這個說法比較形象,也比較好理解。
雕刻家把那段語言信息掐斷。
“這就是語言信息的折射,”雕刻家說,“可以用它來減少跨文明交流的距離。發(fā)送信息的文明把要傳輸?shù)男畔?,比如語言信息,整理后對著鏡子說出口,鏡子會沿著它自己的折射軌跡,把語言信息折射給接受軌跡上的接收點。折射軌跡根據(jù)信息發(fā)送點而改變,這點和光線折射一樣,且折射是可逆的。明白嗎?被折射的可不僅僅是光線了?!?/p>
陳野說:“可這只是語言信息,大多數(shù)情況下,信息是承載在一個或多個載體上被送出去的,比如書信,郵件,這些是實體物質,這時該怎么辦?”
雕刻家說:“這就是鏡子更強大的功能:折射物質?!?/p>
陳野怔住了。
雕刻家說:“隨便把什么東西扔向鏡子,不用擔心它會被砸壞。”
陳野丟的是那個空空如也的玻璃容器。
他扔出的拋物線被折射,玻璃容器在碰撞到鏡面后,就沿著一條不可見的折射拋物線飛向另一個方向,碰撞到另一個鏡面后又再次被折射。
玻璃容器經(jīng)過了好幾次折射后突然撞擊到陳野身上,才停止了運動。
雕刻家說:“我是一個挺……那個詞怎么表述來著?哦,惡趣味的人。我曾經(jīng)在星際間散布了好幾個這樣的鏡子,一般都被隱藏起來,因為鏡子本身的性質,即會產(chǎn)生映像,所以可能被一些文明會輕松發(fā)現(xiàn)并利用,但確實有一些文明發(fā)現(xiàn)了。其中有一個,在它們發(fā)現(xiàn)了這東西可以折射信息后,就接連發(fā)送了好幾次信息,這期間它們也發(fā)現(xiàn)了鏡子可以折射物質。但與此同時,另一個比它們強大的文明接受了它們傳出去的信息,人家自然沒功夫去分析那信息的意思,畢竟還有文明概念差異導致的交流問題,你猜那個強過它們很多的文明是怎么做的?很簡單,當然是毀滅那個低等文明,這也許是因為那個文明自己比較好戰(zhàn),也許那次是它們第一次用那樣的星艦進行星際運動,好奇自己是武器有多大應用威力,總之,它們之后也發(fā)現(xiàn)了鏡子,并搞清楚了鏡子的功能。于是它們正好利用它,從自己的星艦發(fā)送出自己的武器,那個武器在我看來挺有趣的,用人類中的漢語說,我想想,就叫‘壞子’吧。它們沿著接收到那個較低級文明發(fā)來信息的軌跡的反軌跡,利用折射可逆性,把‘壞子’發(fā)射向鏡子,當然,鏡子不會被毀壞,而是將‘壞子’折射向那個文明的星球,導致那個文明所在的一定空間歸結為一個零質量的點,所有的物質在頃刻間覆滅。我想想,那個比較弱的就叫低零體,強的就叫量行者吧?!?/p>
雕刻家頓了頓,說:“這就是迭代折射鏡?!?/p>
6.
“確實又是一件驚人的作品,”陳野說,“但它的藝術性究竟在哪?”
雕刻家說:“你覺得藝術性是什么?是依托于什么的?或者說它是怎么被觀察者品會的?”
陳野說:“這個嘛,‘藝術性是指人們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所體現(xiàn)的美好表現(xiàn)程度。藝術性的詞語常出現(xiàn)在文化領域。 藝術性作為對一部藝術作品藝術價值的衡量標準,主要是指在藝術處理、藝術表現(xiàn)方面所達到的完美程度,主要包括:藝術形象的鮮明具體性和典型性;藝術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曲折性;藝術結構的嚴謹性和完整性;藝術語言的準確性和鮮明性;藝術手法的精當性和多樣性;藝術表現(xiàn)的民族性和獨創(chuàng)性等?!?/p>
“至于藝術性依托于什么……”陳野想了想說,“當然是作品本身,藝術性是由作品本身表現(xiàn)出來的,當然所謂的表現(xiàn)也分為直接表現(xiàn)和間接表現(xiàn)。”
雕刻家說:“但你這樣想是無法領略到迭代折射鏡的藝術性的,因為它的藝術性表達并不同于人類所給出的既定概念中的表現(xiàn),更像是累積經(jīng)驗所得的結論。”
陳野說:“所以它的藝術性到底藏在什么地方?”
“規(guī)律,”雕刻家說,“但我十分擔憂以現(xiàn)階段人類的思維水準能否洞察出規(guī)律,尤其是隱藏的規(guī)律?!?/p>
陳野說:“規(guī)律不就是根據(jù)許多自然界和社會諸現(xiàn)象的觀察得出的,它們之間必然、本質、穩(wěn)定和反復出現(xiàn)的關系么?哪里有‘隱藏的規(guī)律’一說?”
雕刻家說:“這就是我說的局限性,你所述的僅僅是人類現(xiàn)有和可有的對規(guī)律的定義,但在我這種思維層面上考慮,規(guī)律是方向。你所說的不過是最基本的東西,但這無法體現(xiàn)規(guī)律存在的真正意義,即是指路,雖然在我看來人類對‘路’的定義還是和我的不同,但我們姑且忽略這一點,就當‘路’是‘下一步’,而規(guī)律是指示方向的工具,是方向被觀察者理解的載體。迭代折射鏡的藝術性就存在于規(guī)律得出的方向中,因為它展示的方向是一種思維,一種幻想的模擬。”
雕刻家那鏡子的身體并沒有變化,但陳野發(fā)現(xiàn),他的觀察對象變化了,即使他的眼神始終沒從鏡子上抽離過。
觀察對象是可以在被觀察物不變的條件下改變的。
“好好看看,孩子,”雕刻家說,“為了讓你能感受鏡子的方向,我讓它‘模仿降格’了,你無需理解‘模仿降格’究竟是什么,僅僅需要盡到觀察的義務?!?/p>
這時陳野再說出一句話已經(jīng)不會在被鏡子折射了——他最開始是這么認為的,但旋即他便意識到,折射應該還在進行著,只是那不再是他的觀察對象,雕刻家把他的目光放到了常理之外。
陳野現(xiàn)在的觀察并不是單純的‘看到’,并不基于光帶給他眼睛的信息,而是基于一個法則:
觀察并不一定以信息接收為前提(或者以人類接受信息的基本方式說:觀察未必是看)。
因為現(xiàn)在,陳野就是信息。
這大概就是“模仿降格”施加到陳野身上的作用,他由一個能主導觀察的觀察者被降格為一個自我觀察者,即一個不穩(wěn)定的信息,一個獨立系統(tǒng)。
陳野能“看到”的并不只是現(xiàn)象了。
他清晰地觀察到,規(guī)律存在于現(xiàn)象中,雖然他無法觀察現(xiàn)象,但他可以直接觀察規(guī)律。
他“看到”了展現(xiàn)在他意識里的方向!
那是被滌蕩的舊思維,被刷新的腦海,仿佛一切意識給予人的認知都被歸零,所有的所有都重新開始,重新開始產(chǎn)生,重新開始變化,重新開始被觀察,重新開始歸納,重新開始存在。陳野的新思維告訴他,觀察并不只能是“看到”,也可以直接“知道”!
現(xiàn)在的他,直接用“知道”觀察,用已知的眼睛探索。
一切的固有都幻滅了,盡皆在思想中重生。
7.
“回來?!?/p>
不知從哪里的一個聲音,也許不是聲音,而是一個直接傳遞到陳野思想中的念頭,他在接收到后不自控地回復到原本的人類思維中。
這里還是光中,眼前還是迭代折射鏡,或者說雕刻家,自己還是自己,觀察還是看到,不同的是,他經(jīng)歷過了太多太多新形式的存在,那是新概念的存在,是人類已知的所有一切的革命。
陳野已經(jīng)不能冷靜下來了,思量許久,他艱難地請求雕刻家不管用什么方式,封鎖他關于新思想的認識。
起初他覺得這是難得獲取的寶物,即使擁有它們會讓自己的腦子無法消停地躁動,但也好過什么也不知道。人類就是這樣,他們喜歡探索,喜歡知道,尤其是那些知識對他們有極強的吸引力時。況且,人類大概率,不,一定無法從任何程度的發(fā)展上獲悉這樣的知識,因此現(xiàn)在他腦中的東西是獨一無二的,是限定的,是隨時瀕臨絕版的。
這些思想的認知無疑是珍貴的,但也顯然是他無法掌握的,不然他的大腦不過像現(xiàn)在這樣飽受折磨,而這直接影響到他的生命,值得么?如果他無法冷靜地欣賞完雕刻家要給他展示的美好呢?難道他要拋棄那些之后的美好么?畢竟細想來,那些美好所賦予他的,也許不亞于這份新思想的認知。
所以陳野請求雕刻家封鎖他關于新細想的認知的一切,但一定要保留這種感覺,一定要起碼讓他知道,有那么一份神奇的美好存在著。
雕刻家這么做了,以某種形式。
8.
“我會以認識你為幸的,陳野先生?!钡窨碳艺f。
那時的他沒太有時間思考這句話的含義。
陳野緩緩睜開眼睛,他又如往常一樣能看見了。
雕刻家說:“接下來,我會展示給你最后的雕刻作品?!?/p>
粒子崩壞。
……
粒子交集。
……
粒子締結。
……
這一次,陳野看見了“形”。
9.
再也沒有什么突變了,陳野現(xiàn)在能清楚看到變化的所有過程,而方才領悟到的“形”完成的同時,就是作品的誕生。
周圍的光不在了。
一切都褪色了。
一切在黑暗中朦朧,在黑暗中誕生,在黑暗中湮滅,在黑暗中輪回。
陳野發(fā)現(xiàn)自己不再是一個實體了,可以說現(xiàn)在的他是個幽靈,漂浮在無邊的黑暗中,至少在他看來,這里的空間是沒有邊際的。
幽靈,虛空,一個量子態(tài)的消失。
但是,雕刻家在哪里?
陳野只能觀察到虛無。
然而靈光總在一剎那乍現(xiàn),思維閃電成了黑暗中唯一的明火,他意識到雕刻家所謂的“雕刻”本身的美妙與神奇,這在以前就多少被他體會到,但沒像現(xiàn)在,他清清楚楚地景仰雕刻家的雕刻技術。
之前的伽利略理想實驗模型,絕對完美的球體,迭代折射鏡,都是神奇的實體藝術品,它們的美妙自然可知,但更引人深思的,是雕刻家的雕刻技術。
那些東西,是它“雕刻”的。
它可以雕刻信息,可以雕刻無限,可以雕刻毫無摩擦力的物體,可以雕刻完美,可以雕刻組成,可以雕刻原理……
現(xiàn)在,陳野眼前的虛空,正是雕刻家把自己雕刻的又一個樣子。
它也可以雕刻空間。
“恭喜你?!钡窨碳业穆曇粼谌魏蔚胤絺鱽怼?/p>
陳野說:“這是什么樣的地方?”
雕刻家說:“引力斷層。這里沒有引力,沒有時空彎曲,是完全意義上曲率為零的空間,沒有引力波那時空彎曲的漣漪,物質最多只能形成微觀粒子,無法形成宏觀物質?;究梢哉J為,這里是純空間?!?/p>
“你在一個純空間里?!?/p>
陳野顫顫巍巍地說:“你還可以雕刻什么?”
雕刻家說:“很多,比如能量,比如思想,比如時間,比如智慧,比如故事……這些我都可以雕刻?!?/p>
陳野幽靈一樣飄浮在這個毫無引力的空間,但以靈體狀態(tài)存在的他無法進行感受,他只是像個什么一樣,飄浮在一個什么地方。
10.
“那么,最后的最后,請容我問起,你究竟想向人類學習什么呢?”
雕刻家說:“我其實在最開始就告訴你了:難以言喻?!?/p>
“什么意思?”
雕刻家說:“人類有種奇怪的能力,它們可以把各種感情糅合進一個具象化的東西,更神奇的是,這種具象化的東西——通??梢哉f是藝術品——它們有著非同凡響的表達形式。我想學習的,就是人類的表達。你們的表達其實可以是心靈感應,可以不依托于任何東西傳遞,只要有那么一個存在,就可以完成整個藝術的表達。某種意義上我也可以做到,但感情呢?我能不能把感情蘊藏在一個東西上呢?我曾經(jīng)試著做出一個絕佳的雕刻作品,想用它表達敬畏,我把那個作品稱為《黑洞藏珍》,但我嘗試了無數(shù)種方式,雕塑始終是一個雕塑,并不是感情的寄托。我無法用任何方式接受到那個作品表達的情感,而人類呢?它們能在看到一個藝術作品后,在心底生出一個念想,那是感情的嫩芽,作品上的表達也成了人心意的表達。而前者表達到后者的方式是什么呢?我只能說:難以言喻?!?/p>
“情感的藝術表達缺陷,”雕刻家說,“這就是我的局限?!?/p>
一切似乎都靜止了良久。
陳野說:“情感并不是蘊含在藝術作品中的。”
“什么意思?”
陳野說:“拿雕塑作品來說,它的誕生可能是出于創(chuàng)作者想要表達某種或某些情感,但完成后的藝術品其實并不如他們所愿,有人或許覺得自己雕刻出了一個沐浴在鮮花中的軍人,就能表達出對軍人的敬仰之情,但這情感并不是創(chuàng)作者寄予在作品中的,而是雕塑作為一個藝術品自我傳達的結果。創(chuàng)作者要表達感情是‘目的’,藝術品是‘現(xiàn)象’,感情是觀察所得。人類接收到作品表達的情感是因為他們觀察了現(xiàn)象,現(xiàn)象的存在是因為創(chuàng)作者有一個目的,而目的所達成的卻不是現(xiàn)象,也就是說‘想要用藝術表達情感’并不會導致你創(chuàng)作出一個能表達情感的藝術?!?/p>
雕刻家說:“那能表達情感的藝術是怎樣創(chuàng)作的?”
陳野說:“是形。雕塑是一個形象,表達情感的是一個可以用形來表現(xiàn)的現(xiàn)象,因此要表達情感要的就是找到一個與情感契合的形,比如要表達對軍人的敬仰之情可以選用被鮮花和孩子包圍的軍人。但這是很有困難的,對人類來說是這樣,對你更是,雖然你有著人類無法企及的能力,但你也有著與人類不同的概念觀,而情感恰恰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因此你更可能難以理解情感的表達方式與情感本身有怎樣的關系。”
雕刻家說:“我該怎樣找到一個形呢?”
陳野說:“如果要你表達時間的偉大,你會怎樣雕刻?”
雕刻家說:“首先,時間不是偉大的——時間不存在,所謂的時間只是一種基于意識的幻象?!?/p>
“好好,雖然我很難以理解,但先別管時間到底怎么樣,總之你要怎樣雕刻時間的偉大?”
雕刻家說:“我可以直接雕刻‘時間很偉大’這個念頭?!?/p>
陳野說:“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形呢?”
雕刻家說:“總之跟人類認為應該是的形肯定不一樣,因為人類無法雕刻念頭,而我雕刻的念頭是你無法理解的?!?/p>
“好吧,”陳野有些沮喪地說,“這就引申出另一個事情:對于人類而言,表達時間偉大的雕塑可以是無數(shù)人向一個宇宙樣的時鐘參拜;對于你而言,表達時間偉大的雕塑可以就是一個四百五十八面體。但能否欣賞一件藝術品要看是怎樣的觀察者,人類無法理解四百五十八面體如何表達時間偉大。也就是說,藝術的情感表達僅對于特定觀察者有效。”
“請允許我糾正剛才的問題,”陳野說,“你要怎樣雕刻一個對人類表達有效的,表達時間偉大的雕塑呢?”
雕刻家說:“三個場景:中間場景是混亂,后場景是站在時間渦旋中的人類領導人平息了混亂,前場景是后場景里的那個人類領導人落寞地注視著時間渦旋里的過去,而前場景的事件發(fā)生的時間是后兩個場景之前?!?/p>
“這就可以了,”陳野說,“雖然我暫時還沒理解這其中的思想內(nèi)涵,這很正常,并不是所有人悟性都那么強?!?/p>
陳野說:“重要的是,你在描繪一個形。我想你之前的藝術創(chuàng)作是把藝術性用作品蘊含和傳達,比如新思想就在迭代折射鏡里,新思想蘊含在作品里,但人類表達情感并不是這樣的,體現(xiàn)為情感的藝術性并不由包含在作品里,而是由觀察者領悟,比如時間的偉大并不包蘊含在你那三個場景里,而是觀察者得出的結果?!?/p>
現(xiàn)在仿佛一切都塵埃落定。
陳野終于想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并不是表現(xiàn)偉大的時間那樣的拙劣行為。
“你能雕刻出生命么?用人類的方式?!标愐罢f。
11.
雕刻家最后一次向陳野展現(xiàn)他的力量。
粒子崩壞、交集、締結和“形”的誕生歷歷在目,他準確目擊了雕刻家的雕刻過程。
之前黑暗的虛空環(huán)境被一掃而去,他又回到那份耀眼的光瀾中,眼前只有一個雕塑,一個像是出自人類之手的雕塑,它的主題就是生命。
陳野看得目不轉睛,因為這樣的藝術絕對地出乎意料,但也早早就在他的腦中出現(xiàn)過一次。
孩童在炮火紛飛的戰(zhàn)場上,在身體殘破的軍人的掩護下,把彼岸花海洋中的薰衣草叢緊緊護住。流星一樣的飛火縈繞在這片天空,大地只有這里煥發(fā)著光彩,即便是彼岸的嫣紅也透著生命的光輝,這時已經(jīng)看不出,是人們在保護荒蕪中的花朵,還是花朵保護著硝煙中的人們。
陳野看到,那里的人們維護著荒蕪中最后的色彩,他們孤零零地望向天空,那是被光芒洗禮過的海洋,是天似的海,也是海似的天,似乎大地生命的凋零賦予了天空生機勃發(fā)的理由,似乎,這里又有色彩了。
孩童們手拉著手,像天使的孩子,穿著潔白的長裙,任何膚色的都有;戰(zhàn)士們肩連著肩,像鎖住地獄之門的獵犬,一身血污攀爬在衣領,卻是哪里都熠熠生輝。
他們都一齊凝望著一個方向。
大地已經(jīng)凋零了,或許他們會找到新的家園,或許生命,或許,生命不只是生命呢?
陳野看到溫柔的光傾撒下來,把人們包裹在襁褓中。
——
最極致的生,是在死的一瞬間。
這是一種熟悉的感覺。
生與死,薰衣草與彼岸花,隱藏的光與影——這樣的生與死,陳野曾經(jīng)見到過。
12.
“再見了,藝術的孩子?!钡窨碳揖従徴f道,那座名為《生命》的藝術品逐漸淡化,雕刻家的形體也無法被陳野觀察。
雕刻家離去的地方,最后給陳野展示了一個震撼的景象:
有輪廓的光。
溫柔的光逐漸褪去,他又回到了熟悉的海灘,現(xiàn)在還是傍晚,海風依然在徐徐撫過他的臉頰。
他想自己見到過藝術了,與雕刻家的相會中,他見過了,在此之前,他也見過了。
海灘的只有一點隱隱的微光,但那不會隨著黑夜的來臨消亡,陳野開始考慮下一件作品的名字。
完。
寫于2018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