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智慧》作者:行德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李向東

? ? ? ?? 莊子在《莊子-內(nèi)篇》講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我的理解是:指導(dǎo)我們?nèi)松年P(guān)鍵和根本,不是知識越多越好,而是我們本自具足的自性與知慧.所以老子提出了:"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的人生哲理.人生的大智慧來自于天道,天道與萬物之道合一,稱之為大道。人生如若沒有大智慧的指引,則很容易誤入歧途。大智慧并非是人文知識,而是來自于人們本自具足的自性,這種自性佛家將其稱之為:“覺,正,靜.”
? ? ? ? ?何謂本性?儒家的《中庸》有云:“天命之謂性?!币馑际?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而《中庸》對人性與天道關(guān)系的論述是:“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這里的意思是: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行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
? ? ? ? ?道家認(rèn)為人性務(wù)必遵循天性,人生才能自然坦蕩自在。所以《黃帝陰符經(jīng)》講:天性,人也;人心,機(jī)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币馑际?上天之性是人性的根本,人心卻是機(jī)巧偽詐。所以要以上天之道來規(guī)定人心。
? ? ? ? ?對于人的大智慧的蒙蔽與開啟,佛家的認(rèn)為是:人們因為先天的業(yè)障,與后天的貪婪而產(chǎn)生無明之性。所以當(dāng)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證得無上正覺時,第一句便指出:“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zhí)著,不能證得?!彼匀说拇笾腔圻€是需要控制在高度自律的范圍之內(nèi),才能得以彰顯。按照佛陀的教導(dǎo),人的大智慧來自于“戒、定、慧”而戒定慧是佛家有名的“三無漏學(xué)”,此學(xué)說的目的是要人們以戒生定,以定生慧。那么按照佛家的說法,人生大智慧來源于對三無漏學(xué)的修習(xí)和參悟。
? ? ? ? ? ?從人性與智慧的角度來講,儒家宣講的是“仁愛”,道家宣講的是“至愛”,佛家宣講的是“博愛”。由此可知,儒釋道三家文化的宗旨都是愛的文化,愛的繁體字是“愛”,是人性至真至純的美好,既然如此,難怪全真教的王重陽祖師鄭重的指出:“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