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世說新語·方正》(下)

2023-01-03 09:07 作者:白羊孤獨  | 我要投稿


(26)周叔治作晉陵太守,周侯、仲智往別①。叔治以將別,涕泗不止。仲智恚之②,曰:“斯人乃婦女,與人別,唯啼泣?!北闵崛?。周侯獨留與飲酒言話,臨別流涕,撫其背曰:“奴好自愛③!”

【注釋】①周叔治:周謨,字叔治。是周侯(名,字伯仁)和周嵩(字仲智)的弟弟。②恚(huì):生氣。③奴:即阿奴,是尊對卑、兄對弟的愛稱。

【譯文】周叔治要出任晉陵太守,他哥哥武城侯周伯仁和仲智去和他話別。叔治因為兄弟就要離別了,哭個不停。仲智生他的氣,說:“你這個人原來是個婦女,和人家告別,只會哭哭啼啼?!北悴焕硭吡恕2湿氉粤粝聛砗退染普f話,臨別時流著淚,拍著他的背說:“阿奴要好好地愛惜自己!”

【注釋】①批:用手掌打。辟易:退避。②和長輿,即和轎。參看本篇第9 則注①。佞(nìng)人:慣于用花言巧語奉承、討好別人的人。

【注釋】①王含:子處弘,是王敦的哥哥。狼籍:行為不法。②反側:惶恐不安。晏然:形容心情平靜,沒有顧慮;安閑。

【譯文】王含任廬江郡大守,貪贓在法。王敦袒護他哥哥,一次特意在大家面前贊揚說:“我哥哥在郡內(nèi)一定政績很好,廬江知名人士都稱頌他?!碑敃r何充在王敦手下任主簿,也在座,嚴肅地說:“我就是廬江人,所聽到的和你說的不一樣?!蓖醵貑】跓o言。旁人都替何充捏一把汗,何充卻十分但然,神態(tài)自若。

(29)顧孟著嘗以酒勸周伯仁,伯仁不受。顧因移勸柱,而語柱曰:“詎可便作棟梁自遇!”周得之欣然,遂為衿契①。

【注釋】①衿契:意氣相投的朋友。

【譯文】顧孟著有一次向周伯仁勸酒,伯仁不肯喝。顧孟著便轉(zhuǎn)向柱子勸酒,并且對柱子說:“難道就可以把自己看成棟梁嗎!”周伯仁聽到這話很高興,兩人便成了要好的朋友。

(30)明帝在西堂,會諸公飲酒①,未大醉,帝問:“今名臣共集,何如堯,舜?”時周伯仁為仆射②,因厲聲曰:“今雖同人主,復那得等于圣治③!”帝大怒,還內(nèi),作手詔滿一黃紙,遂付廷尉令收,因欲殺之。后數(shù)日,詔出周。群臣往省之,周曰:“近知當不死,罪不足至此?!?/strong>

【注釋】①“明帝”句:據(jù)(《晉書·周傳》)載,帝宴群公于西堂,是晉元帝太興初年的事。且明帝還沒有登位,周已被王敦殺害??芍鲁鲇跁x無帝時。②仆射:官名,是尚書省的副職。③圣治:太平時代。和帝王有關的事物都加“圣”字來稱頌。

【譯文】晉明帝在西堂召集眾大臣舉行宴會,還沒有大醉的時候,明帝問道:“今天名臣都聚會在一起,和堯、舜時相比,怎么樣?”當時周伯仁任尚書仆射,便聲音激昂地回答說:“現(xiàn)在圣上和堯、舜雖然同是君主,可又怎么能和那個太平盛世等同起來呢?”明帝大怒,回到內(nèi)宮,親自寫了滿滿一張黃紙的詔令,便交給廷尉,命令逮捕周伯仁,想就此殺掉他。過了幾天,又下詔令釋放他。眾大臣去探望周伯仁,周說:“起初我就知道不會死,因為罪狀還不可能到這個地步。”

(31)王大將軍當下,時咸謂無緣爾①。伯仁曰:“今主非堯、舜,何能無過!且人臣安得稱兵以向朝廷!處仲狼抗剛愎,王平子何在②?”

【注釋】①“王大”句: 王敦,字處仲,晉元帝時任大將軍、荊州刺史。當時丹陽尹劉隗當權,與尚書令刁協(xié)欲排抑豪強,因為王敦威權太盛,想限制王敦,引起王敦的不滿。永昌元年(公元322 年)正月,王敦在武昌起兵反,上奏疏歷數(shù)劉隗罪狀;三月東下攻入石頭城,殺周、劉隗等,刁協(xié)出逃。緣:緣由;借口。按:《晉書·周傳》載,當時溫峙對周說:“大將軍此舉似有所在,當無濫邪?”不知此舉意之所在,就是因為他無所借口。②狼抗:狂妄自大;乖戾。剛愎(bì):倔強固執(zhí)。王平子:王澄,字平子,曾任荊州刺史。名望超過王敦,為王敦所忌憚。王敦任江州刺史時,王澄去拜訪,因輕侮王敦,被王敦殺害。按:這里以王平子為例說明王敦的為人。

【譯文】大將軍王敦就要率兵東下,當時人們都以為他沒有借口呢。周伯仁說:“現(xiàn)在的君主不是堯、舜,怎么能沒有過失!再說臣下怎么能興兵來指向朝廷!處仲他狂妄自大,剛愎自用,試看王平子到哪兒去了?”

(32)王敦既下,住船石頭,欲有廢明帝意①。賓客盈坐,敦知帝聰明,欲以不孝廢之。每言帝不孝之狀,而皆云:“溫太真所說②。溫常為東宮率③。后為吾司馬,甚悉之?!表汈?,溫來,敦便奮其威容,問溫曰:“皇太子作人何似?”溫曰:“小人無以測君子。”敦聲色并厲,欲以威力使從己,乃重問溫:“太子何以稱佳?”溫曰:“鉤深致遠,蓋非淺識所測④;然以禮侍親,可稱為孝。”

【注釋】①“王敦”句:據(jù)《資治通鑒·晉紀》)載,王敦在公元322 年3 月攻入石頭城,擁兵不朝,又因皇太子有勇略,為朝野所向,就想廢太子,于是大會百官。4 月退兵還武昌。閏十一月晉元帝死,皇太子司馬紹繼位,就是晉明帝。不過下文說及溫太真任王敦司馬,此事卻在明市即位以后。②溫太真:溫嶠,字太真,曾任太子中庶子(即太子的近侍官),得到司馬紹的寵遇。司馬紹即位為明帝后,調(diào)任中書令。王敦畏懼晉明帝倚重他,便請他出任左司馬。③率:衛(wèi)率,官名,是太子屬官,主管門衛(wèi)。按:溫太真似乎沒有做過東宮率。④鉤深致遠:指才識的廣博精深。

(33)王大將軍既反,至石頭,周伯仁往見之。謂周曰:“卿何以相負①?”對曰:“公戎車犯正,下官忝率六軍,而王師不振,以此負公②?!?/strong>

【注釋】①”卿何”句:按:《資治通鑒》卷九十二(晉紀)注:”憋帝建興元年,為杜弢所困,投敦于豫章、故敦以為德?!雹凇肮帧本洌和醵毓ハ菔^城,晉元帝命刁協(xié)、劉隗等領兵攻石頭城,衛(wèi)導、周等從三路出戰(zhàn),結果都大敗。后來元帝又命公卿百官到石頭城見王敦,周就是這時去見的。戎車犯正,指舉兵謀反。戎車,指兵車。忝(tiǎn),謙辭,表示有愧,不敢承當。六軍,天于的軍隊,即下文的王師。據(jù)《周禮》,天子有六軍。王師不振,指不振作,是委婉的說法,意指打敗了。

【譯文】大將軍王敦反叛以后,到了石頭城,周伯仁去見他。王敦問周伯仁:“你為什么辜負我?”周伯仁回答說:“公舉兵謀反,下官愧率六軍出戰(zhàn),可是軍隊不能奮勇殺敵,因此才辜負了公?!?/p>

(34)蘇峻既至石頭,百僚奔散①,唯侍中鐘雅獨在帝側。或謂鐘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②。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用隨時之宜,而坐待其弊邪③?”鐘曰:“國亂不能匡,君危不能濟,而各遜遁以求免,吾懼董狐將執(zhí)簡而進矣④!”

【注釋】①“蘇峻”句:蘇峻起兵反,攻入建康后,聞陶侃等已起兵討代,便退守石頭城,并逼皇帝遷到石頭。參看本篇25 則注①。②”見可”句:“見可而進,知難而遲”兩句引自《左傳·宣公十二年)。③用隨時之宜:因時制宜;順著不同時機,采取合適的措施。弊:通“斃”,死。④董狐:春秋時晉國的史官,以記事不加隱諱、秉筆直書著名。據(jù)《左傳·宣公二年)載,晉靈公想殺大夫趙盾,趙盾出亡,后來趙穿殺了晉靈公,趙盾才回來。太史董狐認為趙盾亡不越境,返不討賊,就記載說:“趙盾弒其君”,并拿到朝廷上給人看。此句意謂擔心史官記其事于史籍而遺臭萬年。

【譯文】蘇峻率叛軍到了石頭城后,朝廷百官逃散,只有侍中鐘雅獨自留在晉成帝身邊。有人對鐘雅說:“看到情況允許就前進,知道困難就后退,這是古時候的常理。您本性忠誠正直,一定不會被仇敵寬容。為什么不采取權宜之計,卻要坐著等死呢?”鐘雅說:“國家有戰(zhàn)亂而不能拯救,君主有危難而不能救助,卻各自逃避以求免禍,我怕董狐就要拿著竹簡上朝來啦!”

(35)庾公臨去,顧語鐘后事,深以相委①。鐘曰:“棟折榱崩,誰之責邪②?”瘦曰:“今日之事,不容復言,卿當期克復之效耳③!”鐘曰:“想足下不愧茍林父耳④!”

【注釋】①”庾公”句:此則承前一則。晉成帝于公元325 年即位時尚在幼年,庾亮與王導等參輔朝政。蘇峻反,百僚奔散?!案R去”就是指這件事。②棟折榱(cuī)崩:房子塌了,比喻國家危亡。按:庾亮身為佐命大臣,鐘雅意含譴責。榱,椽子。③克復之效:指收復京城,迎帝還都。按:公元328 年陶侃和溫嶠、庾亮等人一起平定了蘇峻之亂,329 年奉成帝還部。④荀林父:據(jù)(左傳·宣公十二年)載:楚莊王圍攻鄭國,晉國派荀林父率師救鄭國,結果大敗。荀林父請晉侯處死自己,被士貞子勸止了。晉侯仍讓他官復原職。到宣公十五年荀林父打敗了赤狄,滅了潞國??梢娷髁指甘悄艽騽僬痰?。

【譯文】庾亮將要出逃,回頭向鐘雅交代自己走后的事,把朝廷重任深切地托付給他。鐘雅說:“國家危在旦夕,這是誰的責任呢?”庾亮說:”當前的事,不容許再談論了,你應該期望取得收復京都的成效?。 辩娧耪f:“想必您不會有愧于荀林父?。 ?/p>

(36)蘇峻時,孔群在橫塘為匡術所逼①。王丞相保存術,因眾坐戲語,令術勸群酒,以釋橫塘之憾②。群答曰:“德非孔子,厄同匡人③。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鳩,至于識者,猶憎其眼④。”

【注釋】①“蘇峻”句:蘇峻起兵反叛時.阜陵縣令匡術與蘇峻一起反。蘇峻攻入建康后,把晉成帝逼遷到石頭城令匡術守苑城(即成帝所居的宮城),后蘇峻敗死.匡術投降??兹?,參看本篇第38 則注①。橫塘,地名,在建康淮水南,沿長江筑長堤,叫做橫塘。②保存:保護著使之活下來。③厄(è):困苦;災難??铮旱孛?鬃拥剿螄ィ?jīng)過匡地,匡簡子派兵圍攻他。當時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一起唱歌,以示禮義教化,結果匡人解圍。④陽和:春天和暖之氣。布:散布。鷹化為鳩:這本是一個節(jié)令的物侯。古人分二十四節(jié)氣,每一節(jié)氣又分為三候,每一候記載著應時出現(xiàn)的物候現(xiàn)象。驚蟄的三候是桃始華、倉庚鳴、鷹化為鳩。鳩即布谷鳥。

【譯文】蘇峻叛亂時,孔群在橫塘受到了匡術的威脅。后來丞相王導把匡術保全下來,并且趁著大家在一起談笑時,叫匡術給孔群敬酒,來消除橫塘一事的不滿。孔群回答說:“我的德行不能和孔子相比,可是困苦卻同孔子遇到匡人一樣。雖然春氣和暖,鷹變成了布谷鳥,至于有識之士,還是厭惡它的眼睛。”

(37)蘇子高事平,王、庾諸公欲用孔廷尉為丹陽①。亂離之后,百姓凋弊。孔慨然曰:“昔肅祖臨崩,諸君親升御床,并蒙眷識,共奉遺詔②。孔坦疏賤,不在顧命之列③。既有艱難,則以微臣為先,今猶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④!”于是拂衣而去。諸公亦止。

【注釋】①扎廷尉:孔坦,字君平,任廷尉,后遷侍中。蘇峻(字子高)事平以后,諸公以為國都所在地的丹陽郡應該任用有名望的人為京尹,而孔坦又協(xié)助王導平息蘇峻叛亂,所以希望他出任丹陽尹。②肅祖:指晉明帝。明帝的廟號為肅宗。公元325 年晉明帝臨死時召司徒王導、尚書令卞壼,護軍將軍庾亮、丹陽尹溫嶠等受遺詔,輔佐太子司馬衍。③顧命:君主臨終時的命令,亦即遺詔。④微臣:輕微之臣,自稱的謙辭。俎(zǔ):砧板。膾截:細細地切割。

【譯文】蘇子高的叛亂平定以后,王導、庾亮諸大臣想用廷尉孔坦來治理丹陽郡。經(jīng)過戰(zhàn)亂而顛沛流離之后,百姓生活困苦??滋辜嵉卣f:“往日先帝臨終之時,諸君親上御床前,一起受到先帝的關懷賞識,共同接受了先帝的遺詔。我才疏位卑,不在接受遺詔之列。你們有了困難以后,就把我推到前面,我現(xiàn)在像是砧板上的臭肉,任人細剁細切罷了!”說完就拂袖而去。大臣們也就不再提起。

(38)孔車騎與中丞共行,在御道逢匡術,賓從甚盛,因往與車騎共語①。中丞初不視,直云:“鷹化為鳩,眾鳥猶惡其眼?!毙g大怒,便欲刃之。車騎下車抱術曰:“族弟發(fā)狂,卿為我有之!”始得全首領。

【注釋】①孔車騎:孔愉,字敬康,累遷尚書左仆射,贈車騎將軍。中丞:官名,這里指孔群。扎群,字敬林,是孔愉的堂弟,官至御史中丞,是御史臺的長官,掌管律令、督察等。御道:皇帝通行的道路。按:這一則和前面第36 則所講的大概是同一事而傳聞異辭,一記成在蘇峻夫敗之前,一記成在其后。

【譯文】車犄將軍孔愉和御史中丞孔群一起外出,在御道遇見匡術,后面跟隨的賓客、侍從很多,匡術便前去和孔愉說話。孔群卻并不看他,只是說:“就算鷹變成了市谷鳥,所有的鳥還是討厭它的眼睛?!笨镄g聽了大怒,便想殺掉孔群。孔愉趕緊下車抱住匡術說:“堂弟發(fā)瘋了,你看在我的面上饒了他吧!”孔群這才得以保住腦袋。

(39)梅頤嘗有惠于陶公①。后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侃曰:“天子富于春秋,萬饑臼諸侯出②;王公既得錄,陶公何為不可放!”乃遣人于江口奪之。頤見陶公,拜,陶公止之。頤曰:“梅仲真膝,明日豈可復屈邪!”

【注釋】①梅頤:字仲真。當初大將軍王敦把荊州刺史陶侃降為廣州刺史時,有人在王敦面前說了陶侃的壞話,王敦就想殺陶侃。這時王敦手下的咨議參軍、梅頤的弟弟梅陶勸阻了王敦,陶侃得免。后來陶侃升任大將軍、太尉,借放梅頤來報答梅陶。這里說的梅頤有惠于陶公,恐屬傳聞有誤。②富于春秋:指年輕。萬機:萬事。

【譯文】梅頤曾經(jīng)對陶侃有過恩德。后來梅頤任豫章郡太守,犯了罪,丞相王導派人去逮捕了他。陶侃說:“天子還年輕,政令都由大臣發(fā)出;王公既然能逮捕人,我陶公為什么就不能放!”于是派人到江口把梅頤奪過來。梅頤去見陶侃,下拜,陶侃攔住他不讓拜。梅頤說:“我梅仲真的膝頭,以后難道還會向人跪拜嗎!”

(40)王丞相作女伎,施設床席。蔡公先在坐,不說而去①,王亦不留。

【注釋】①蔡公:蔡謨,字道明,歷任左光祿、錄尚書事、揚州刺史、司徒。據(jù)《晉書·蔡謨傳》載“謨性方雅”,故不喜王導所為。

【譯文】丞相王導設置歌舞女,還安排下床榻坐席。蔡謨先已在座,看見這種做法很不高興,就走了,王導也不挽留他。

(41)何次道、庾季堅二人并為元輔①。成帝初崩,于時嗣君未定②。何欲立嗣子,庚及朝議以外寇方強,嗣子沖幼,乃立康帝③??档鄣勤瑁瑫撼?,謂何曰:“朕今所以承大業(yè),為誰之議?”何答曰:“陛下龍飛,此是庾冰之功,非臣之力④。于時用微臣之議,今不睹盛明之世。”帝有慚色。

【注釋】①何次道:何充,字次道,在晉成帝時任丹陽尹、中書令。成帝死后。他主張由成帝的兒子繼位,以為父子相傳是先王舊典,不得改變,遭到庾冰的反對。庾季堅:庾冰,字季堅,曾任中書監(jiān)、揚州刺史,是成帝的舅舅。成帝死后,他認為國有強敵,宜立年長的君主,主張由成帝的弟弟(即康帝)繼位。元輔:輔政的大臣。成帝死時,何充、庾冰同受命輔佐王室。②嗣君:繼位的君主;帝位的繼承人。③嗣子:嫡長子??档郏簳x成帝的同母弟、瑯邪王司馬岳。④龍飛:君主登位。

(42)江仆射年少,王丞相呼與共棋①。王手嘗不如兩道許,而欲敵道戲,試以觀之②。江不即下,王曰:“君何以不行?”江曰:“恐不得爾?!卑锌驮唬骸按四晟賾蚰瞬粣骸!蓖跣炫e首曰:“此年少非唯圍棋見勝?!?/strong>

【注釋】①江仆射:江虨,字思玄,累遷尚書左仆射、護軍將軍。②手:手段;技藝。道:圍棋子。敵道:敵手;雙方對等,不饒子兒。戲:游藝,這里指下圍棋。

【譯文】左仆射江虨年輕時,丞相王導招呼他來一起下棋。王導的棋藝比起他來有兩子左右的差距,可是想不讓子兒對下,試圖拿這事來觀察他的為人。江虨并不馬上下子兒,王導問:“您為什么不走棋?”江虨說:“恐怕不行呢。”旁邊有位客人說:“這年輕人的技術原來不錯?!蓖鯇痤^來說:“這年輕人不只是圍棋勝過我?!?/p>

(43)孔君平疾篤,庚司空為會稽,省之,相問訊甚至,為之流涕。庾既下床,孔慨然曰:“大丈夫?qū)⒔K,不問安國寧家之術,乃作兒女子相問①!”庾聞,回謝之,請其話言②。

【注釋】①兒女子:婦孺。②話言:有益的話。

【譯文】孔君平病重,司空庾冰當時任會稽郡內(nèi)史,去探望他,十分懇切地問候病情,并為他病重而流淚。庾冰離座告辭后,孔君平感慨地說:“大丈夫快死了,卻不問安邦定國的辦法,竟像婦孺一樣來問候我!”庾冰聽見了,便返回向他道歉,請他留下教誨。

(44)桓大司馬詣劉尹,臥不起?;笍潖棌梽⒄恚璞潘榇踩扉g。劉作色而起曰①:“使君如馨地,寧可斗戰(zhàn)求勝②!”桓甚有恨容。

【注釋】①作色:變階色;現(xiàn)出怒色②使君:對州郡長官的稱呼。桓溫曾仟徐州刺史,劉惔又是徐州人,便稱桓溫為使君。如馨地:這樣。按:劉惔這句話意在諷刺桓溫是當兵出身, 做事不離兵的本行。

【譯文】大司馬桓溫去探望丹陽尹劉惔,劉惔躺著沒起床?;笢赜脧椆瓉砩渌恼眍^,彈丸在被褥上迸碎了。劉惔生氣地起床說:“使君怎么這樣,難道這也可以靠打仗取勝嗎!”桓溫臉色非常不滿。

(45)后來年少多有道深公者,深公謂曰:“黃吻年少,勿為評論宿士①。昔嘗與元、明二帝,王、庾二公周旋②。”

【注釋】①深公:竺法深,是知名的和尚。宿士:老成博學的人;資深人士。②周旋:交往;打交道。

【譯文】后生年少多有談論竺法深的,竺法深告訴他們說:“黃口小兒,不要做評論界的資深人士。以前我曾經(jīng)和元帝、明帝兩位皇帝,王導、庾亮兩位名公打過交道呢?!?/p>

(46)王中郎年少時,江虨為仆射,領選,欲擬之為尚書郎①。有語王者,王曰:“自過江來,尚書郎正用第二人②,何得擬我!”江聞而止。

【注釋】①王中郎:王坦之,字文度,參看《言語》第72 則注①。領選:兼任吏部尚書。選、指選部。是吏部的前身,主管官吏任免、調(diào)動等事。尚書郎:官名。尚書分曹辦事,下設尚書郎,管文書起草等事務。②第二人:第二流的人。按:晉人注重門第,所謂第二流人,就是指家世貧寒的人。王坦之是世家子弟,所以這樣說。余嘉錫以為,尚書郎“無吏部之權勢,而有刀筆之煩,固名士之所不屑。惟出身寒素者為能黽勉奉公”(《世說新語箋疏》第324 頁注③)。

【譯文】北中郎將王坦之年輕時,江虨任尚書左仆射,兼管吏部尚書職務,他考慮選王坦之任尚書郎。有人把這事告訴了王坦之,坦之說:“自從過江以來,尚書郎只甲第二流的人擔任,怎么能考慮我呢!”江虨聽說后,就不再考慮他了。

(47)王述轉(zhuǎn)尚書令,事行便拜①。文度曰:“故應讓杜許。”②藍田云:“汝謂我堪此不?”文度曰:“何為不堪!但克讓自是美事,恐不可闕。”藍田慨然曰:“既云堪,何為復讓?人言汝勝我,定不如我。”

【注釋】①王述:封藍田侯,故下文又稱藍田。參看(文學)第22 則注①。轉(zhuǎn):調(diào)動官職,指升官。事行:事情實現(xiàn),指詔命下達。拜:接受官職。②文度:王坦之,是王述的兒子。杜許:不詳。

【譯文】王述升任尚書令時,詔命下達了就去受職。他兒子王文度說:“本來應該讓給杜許?!蓖跏稣f:“你認為我能否勝任這個職務?”文度說:“怎么不勝任!不過能謙讓一下總是好事,禮節(jié)上恐怕不可缺少?!蓖跏龈锌卣f:“既然說能勝任,為什么又要謙讓呢?人家說你勝過我,據(jù)我看終究不如我?!?/p>

(48)孫興公作《庾公誄》,文多托寄之辭①。既成,示庾道恩②。庾見,慨然送還之,曰:“先君與君,自不至于此?!?/strong>

【注釋】①《庾公誄》:參看《文學》第78 頁注①。②庾道恩:庾羲,字叔和,小名道恩,是庾亮的兒子。

【譯文】孫興公寫了《庾公誄》,文中有很多寄托情誼的言辭。寫好了,拿給庾道恩看。道恩看了,憤激地送還給他,說:“先父和您的交情本來沒有達到這一步?!?/p>

(49)王長史求東陽,撫軍不用①。后疾篤,臨終,撫軍哀嘆曰:“吾將負仲祖于此?!泵弥?。長史曰:“人言會稽王癡,真癡。”

【注釋】①王長史:王濛,字仲祖。按:這一則可與《政事)第21 頁對照。撫軍:晉簡文帝,登位前曾任撫軍大將軍,封會稽王。

【譯文】左長史王仲祖請求出任東陽太守,撫軍不肯委任他。后來王仲祖病重,臨去世時,撫軍哀嘆說:“我將會在這件事上對不起仲祖?!北阆旅钗嗡M鯖_祖說:“人們說會稽王癡心,確實癡心?!?/p>

(50)劉簡作桓宣武別駕,后為東曹參軍,頗以剛直見疏①。嘗聽記,簡都無言②。宣武問:“劉東曹何以不下意?”答曰:“會不能用③。”宣武亦無怪色。

【注釋】①劉簡:字仲約。官至大司馬參軍。②聽記:處理公文。

《世說新語·方正》(下)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明光市| 荔波县| 岑巩县| 中江县| 宾川县| 岑巩县| 栖霞市| 石狮市| 麻栗坡县| 英吉沙县| 历史| 屯昌县| 阿城市| 乐业县| 东乌珠穆沁旗| 徐汇区| 东至县| 花莲市| 宜春市| 临沧市| 慈利县| 临高县| 英超| 罗源县| 瓦房店市| 兴义市| 长治市| 余庆县| 祥云县| 布尔津县| 开远市| 长泰县| 海阳市| 桂林市| 皋兰县| 山东省| 新津县| 神木县| 沙坪坝区| 榆林市| 溆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