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4039液壓傳動油液固體顆粒污染等級代號
1代號的說明
1.1總論
代號的目的,是通過將單位體積油液中的顆粒數(shù)轉換成較寬范圍的等級或代碼,以簡化顆粒計數(shù)數(shù)據(jù)的報告形式。油液的污染等級代號由代碼組成。代碼每增加--級﹐顆粒數(shù)--般增加一倍。
按照GB/T 14039—1993的原代號,油液污染等級用>5 um和>15 pum 兩個尺寸范圍的顆粒濃度代碼表示。但是,考慮到自動夢粒計數(shù)器采用不同的校準標準,所以在本標準中已將以上顆粒尺寸作了改變,改變后的報告尺寸為4 um(c),6 pum(c)和 14 pum(c),后兩個尺寸相當于原來采用ISO 4402:1991自動顆粒計數(shù)器校準方法的報告顆粒尺寸5 um和 15 um。ISO 4402,1991已被ISO 11171:1999所代替。um(c)的意思是指按照GB/T 18854--2002校準的自動顆粒計數(shù)器測量的顆粒尺寸。
按1SO 4407;1991用光學顯徼鏡測得的顆粒大小是顆粒的最大尺寸,而自動顆粒計數(shù)器測得的尺寸是由顆粒的投影面積換算而來的等效尺寸,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它與采用顯微鏡法測得的值是不同的.用顯微鏡測量時報告的顆粒尺寸(≥5 um和≥15 um)與GB/T 14039--1993規(guī)定的相同。
注意:顆粒計數(shù)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取樣方法、位置、顆粒計數(shù)的準確性以及取樣容器及其清潔度等。在取樣時要特別小心,以確保所取得的樣液能夠代表整個系統(tǒng)中的循環(huán)油液。
1.2代號組成
使用自動顆粒計數(shù)器計數(shù)所報告的污染等級代號由三個代碼組成,該代碼分別代表如下的顆粒尺寸&其分布:
第一個代碼代表每毫升油液中顆粒尺寸≥4 um(c)的顆粒數(shù)﹔第二個代碼代表每毫升油液中顆粒尺寸≥6 m(c)的顆粒數(shù);第三個代碼代表每毫升油液中顆粒尺寸≥14 pm(c)的顆粒數(shù)﹔
用顯微鏡計數(shù)所報告的污染等級代號,由≥5 um和≥15 um 兩個顆粒尺寸范圍的顆粒濃度代碼組成。
1.3代碼的確定
1.3.1 代碼是根據(jù)每毫升液樣中的顆粒數(shù)確定的(見表1)。
1.3.2正如表1中所給出的,每毫升液樣中顆粒數(shù)的上、下限之間,采用了通常為2的等比級差,使代碼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并且保證每-等級都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