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術小隊V4.3地圖重做 大壩
聚焦曼尼科根大壩
翻譯: ACV


隨著V4.3更新的發(fā)布,我們將告別Manic-5大壩地圖。隨著加軍陣營加入Squad地圖池以來,大壩受到了部分人的喜愛,但由于各種原因,總體上被玩家社區(qū)認為是最不受歡迎和最爛的地圖之一。我們聽取了您的意見,并承擔了重新制作地圖并提高質量的任務,因此我們想向您介紹曼尼科根。
背景故事:在加拿大拉布拉多的鵝灣成功登陸后,假想敵部隊沿著389號高速公路向南推進到魁北克,并占領了丹尼爾-約翰遜水電站大壩和周邊地區(qū)。這削弱了美國東北部的電力基礎設施,并引發(fā)了美國和加拿大軍隊的反擊。在試探性進攻后,美國和加拿大軍隊正在嘗試最后一次奪回大壩。
Manic-5最初是一張實驗性地圖,旨在為游戲空間內創(chuàng)造更多線性流,以及對高度的劇烈變化進行實驗。雖然這張地圖最積極的元素可能是這張地圖與游戲中其他地圖不同的新穎之處,但Manic-5存在許多設計問題,例如:
目標點之間的道路流動不暢
線性路徑不如自由選擇實現(xiàn)目標的方法好
海拔高度的劇烈變化占用了潛在的游戲區(qū)域,使得轉點變得乏味且耗時,并創(chuàng)建了過于強大,可以控制地圖大面積區(qū)域狙擊位

返工目標
在開始重新制作地圖時,我們有兩個優(yōu)先事項:在保留原始地圖的元素的同時,使地圖設計更符合最受歡迎的地圖(例如葉城和格羅多克),特別是允許玩家自由選擇抵達目標點的路徑。
返工的第一個主要步驟是限制海拔變化的程度??傮w而言,曼尼科根的海拔變化大約是原始地圖上的60%。此步驟重新塑造了地形,以允許相鄰目標點之間更好的通行,為游戲開放了更多的區(qū)域,并限制高點狙擊位的強度。為了保留地圖的一些原始內核,海拔仍然有相對顯著的變化,但我們已非常小心地制作地圖來避免或減輕我們在老地圖中看到的問題。丹尼爾-約翰遜大壩仍在地圖上,但它也縮小到原來大小的70%左右,并且減少了狙擊下方山谷的位置。
老大壩

新大壩

降低海拔后,我們預先規(guī)劃了目標點的密度和分布,以改善在隨機攻守(RAAS)等游戲模式下選擇隨機目標點時具有良好的多樣性,同時保持點之間的距離大致正常且可用于更對稱的游戲模式,例如攻守有序或遭遇戰(zhàn)。盡管為曼尼科根設立了許多新的目標點,但許多老的目標點仍然以某種形式存在,然而它們的位置或構成可能已經改變。總的來說,曼尼科根上的大多數(shù)目標點都會有幾種數(shù)量和進攻路線,通常分為三類:
開放路線——適用于載具或高風險高回報策略
掩體路線——適合步兵從在掩體間移動
隱蔽路線——適合紀律嚴明的小隊,在被發(fā)現(xiàn)之前潛入目標點
曼尼科根返工的另一大部分是將水陸兩棲系統(tǒng)整合到地圖中。大壩后的水庫和穿過地圖的河流已更新為深水。這將為具有兩棲能力的陣營提供機會,從意想不到的方向繞側和接近敵人陣地。缺乏兩棲能力的陣營(例如美國陸軍或加拿大武裝部隊)將僅限于使用現(xiàn)有的橋梁和淺灘。為了防止沒有兩棲能力的陣營在岔路口受到過度懲罰或被卡住,地圖上的主要河流將向地圖邊緣變淺,以確保所有人仍然可以自由出入地圖的大部分地區(qū),同時小地圖上水的顏色會反應這一點。
感謝閱讀,我們很高興您能體驗新版本的地圖,這里有幾張重做前后的照片!

老雷達站

新雷達站

老基地

新基地

世外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