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長尾理論的一些想法——以虛擬主播為例

1.序言
2.長尾理論
2.1長尾理論與二八定律

百分之二十的東西產生百分之八十的利潤,百分之八十的東西產生百分之二十的利潤,也就是說能夠產生最大經濟效益的是那百分之二十的熱門產品。但也偶有不符合二八定律的情況,似乎二和八的比率并不是那么恒定。而這些問題卻可以在長尾理論中得到解決。

2.2長尾理論的基本概括

3.虛擬偶像
3.1虛擬主播的性質
這是虛擬主播的現狀,但不應該成為虛擬主播的限制,虛擬主播應當有遠超于此的可能性。

3.2虛擬主播在長尾中的位置
在明確了虛擬主播也是普通主播的一類之后,我們在討論虛擬主播的市場時則需要將其放置在一般的主播行業(yè)當中考慮。與別的主播一對比就能明顯得感覺到,我們在圈內覺得很火的一些虛擬主播,跟真正的大熱門主播比起來,單純從關注的人數上比,可能是還欠缺了火候。
我們可以說這一現狀是由于現有的虛擬主播仍然有著亞文化的特質,不能與尋常的主播相比,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虛擬主播也是主播市場細化產生的小眾產品,也就是身處在長尾之中的產品。各式各樣的虛擬主播呈現出各種不同的性格,豐富的人設以及不同的中之人的對角色的演繹與理解,使得主播的種類被大大拓寬了,拉長了主播市場的長尾。
3.3虛擬主播之于平臺的關系
平臺方對長尾的拉長是樂見其成的,他們希望主播數量的增加,虛擬主播的出現則是為主播種類的變換添加了一個新的維度,同時虛擬主播還降低了人們成為主播的門檻,使得更多的人摒棄包袱進入到主播的這個市場當中,而每一個主播,如論其質量、性格如何,都一定會有其受眾的存在,主播越多流量就會越多。
長尾效應從一開始就更傾向于從平臺與企業(yè)的角度進行敘述,卻很少提及供給方能夠從中獲得什么,本文的目的之一也是通過自己的解讀,希望各位內容提供者、虛擬主播們能夠從長尾中收獲一些東西。
現在也有一些新的理論認為,無法變現的流量是沒有價值的,以此來對長尾理論所宣揚的無限拉長長尾進行打擊。不過這仍然是針對平臺方提出的建議,這里我們則不談。
3.4虛擬主播的未來意義
講到這里,我們其實可以進一步地得出另一個結論,即使不使用虛擬形象進行直播,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而特別的存在,我們不會每個人都成為大熱門,但也一定會存在屬于自己的受眾,這鼓勵著人們表達自己的個性。
我想象著這樣一種未來,每個人依靠著真人或是虛擬形象都成為了主播——到那個時候,大概就不存在主播這個概念了,但每個人都會成為真正的自媒體,發(fā)出著自己的聲音。這便是前文所敘述到的,對于社會進程的進步意義,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看到這一天。
長尾的橫軸,是以商品的種類而非數量進行區(qū)分的,一旦你進入長尾,就意味著你是一個新的種類,而并非另外一個同質化的產品。那一群“一定會屬于你的受眾”追隨著你的理由,就是因為“你是你”——這些粉絲是因為喜歡著你的獨特而非同質化的魅力而成為你的粉絲的。

4.從長尾理論的趨勢看虛擬主播
先前我有提到,長尾理論很大程度上是在為平臺進行服務。因為即使每個人都會擁有屬于自己的一小群受眾,疊加起來就會成為巨大的流量。但這種疊加起來的效果只有平臺能夠享受到,一小群受眾之于生產者個體來說只能是杯水車薪。接下來我想闡述的作為內容的生產者是我們能從長尾理論的趨勢當中得到些什么。
我從書中總結出了三個趨勢:
1.長尾的必然延長
2.長尾的必然升高
3.大熱門的必然消退
4.1長尾的必然延長

長尾的必然延長是因為先前所提到的,互聯網使得商品貨架可以零成本地無限增加,平臺必然愿意通過增加商品種類來贏得收益。這一趨勢帶給我們的紅利其實我們已經感受到了,以無門檻的視頻上傳與直播服務為基礎,降低將一般人轉化為內容生產者的門檻(B站客戶端內置基礎剪輯功能,移動客戶端內置一鍵直播功能,B站首頁強推vlog制作教程等普及生產工具的行動),同時激勵新的內容生產者(各種現金激勵計劃、活動)。
作為內容生產者想要利用這一點,只需要大膽地通過這些生產工具表現自己的想法、創(chuàng)意、個性就好了。雖然我一直在講“進入到長尾之中”,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們就失去了成為新的大熱門的可能性,與過往的熱門完全不同的新東西仍然有機會成為熱門——沒有人知道大家究竟會喜歡什么,我們能夠看到的只有過去出現過的大熱門,有的人試圖模仿他們,然后進入到了同質化的世界里面。
4.2長尾的必然升高
長尾的必然升高則是由于分發(fā)系統(tǒng)的發(fā)展?;ヂ摼W時代下人們對各種資源的可及性變得前所未有地強,個體可以主動地使用搜索引擎,搭配被動的推薦算法與篩選系統(tǒng),原本不可能接觸到小眾內容的人開始有了接觸到小眾內容的機會。
同樣的,原本接觸不到虛擬主播的人,由于B站的推薦算法或是各種社區(qū)的口碑傳播開始能夠接觸到虛擬主播,原本接觸不到你的人,也就開始有機會能接觸到你,這會導致你更加容易找到屬于你的那一群受眾,便導致了長尾的升高。

這對于我們來說有什么用呢?
根據前面的敘述,我們知道了群眾要從浩如煙海的信息群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依靠的是推薦和篩選系統(tǒng),因此研究推薦算法,加大自己被推薦系統(tǒng)選中的幾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能夠得到算法的幫助,就如同雀魂里面得到了發(fā)牌姬的幫助一般()。
與此同時,既然平臺可以通過疊加內容生產者來獲取流量,那么對于內容生產者來說同樣可以通過疊加平臺來增加遇到自己的受眾的機會——也就是多渠道投稿。
我在先前曾經花了不小的篇幅來厘清虛擬主播的二次元屬性并不是那么濃,便是為了在這個時候用上。實際上虛擬主播所生產的內容與普通主播相差無幾,而普羅大眾也擁有著欣賞二次元角色的能力以及接受度,那為什么不拓寬到一些二次元屬性并不是那么濃厚的平臺之上呢?我說的正是一直被輕視的快手、抖音這類短視頻平臺。
實際上這一想法已經被實踐過了,抖音平臺上的虛擬主播MOMO醬證明,即使脫離B站等傳統(tǒng)的主打二次元的平臺,虛擬主播在大眾平臺上也能夠綻放出獨特的生命力。

因為沒有太多的日系文化渲染,抖音上的虛擬主播呈現出的節(jié)目形式與內容都有著全新的風格。再次以MOMO醬舉例,他們繼承了短視頻短小精悍的特性,一期的內容集中在幾句話能夠完成的段子,然后將人物與現實環(huán)境合成起來,形成豎屏拍攝的視角,給觀眾更加親近與生活的感覺。
這些制作思路反映出了抖音平臺上的觀眾的喜好,我覺得是很值得一看并且學習的。

5.大熱門的必然消退與未來
大熱門的必然消退,這其實不是某一個人可以利用的東西,這只是一種未來的趨勢,在我看來這也是一種個性與思想解放的必然結果。

為什么這個世界上會有大熱門?看完書之后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大熱門是一種非常捉摸不定的東西,精明的制作人根據以往一切大熱門的特征打造出來相似的東西仍然有可能不受歡迎,但一個大廚樸實無華的做菜視頻卻可以在一夜之間爆紅。
大熱門究竟是什么,它的特征究竟是什么,我們常說內容為王,但究竟什么才是好的內容。書上沒有對這個問題給出答案,我只能自己試著去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我覺得這與文化、社會環(huán)境、教育有關,這也是我能想到“會導致大家都喜歡同一樣東西”的位數不多的因素了。我想用國內普遍的對白人臉部特征的崇拜來做例子。
從很小的時候我就有這樣的困惑,為什么我們會覺得外國人的立體臉部好看?為什么面向亞洲人的廣告卻要用歐洲人來演出?這不是因為外國人的確就比我們好看得多,在我們的歷史里面有著很長一段時間對鷹鉤鼻子的歐洲人相當的鄙夷。我們對白人面部特征的偏好,更多的是從近代開始的,關于這方面的資料與敘述有很多,各位可以自行查找。
我們的審美,我們共同喜歡著的東西,會受到我們的文化環(huán)境支配,甚至有的時候只是因為周邊的人都在喜歡這些東西,所以我們也下意識地以為自己喜歡這些東西。而在長尾必然升高一節(jié)也提到,當人們有能力接觸到更多的選擇,人們才能更加容易找到他們真正喜歡的那些東西。
我們會發(fā)覺一直以來看著的那些所謂大熱門節(jié)目,自己對他們的感覺其實只是覺得有意思,可以看下去而已。反而某個犄角旮旯里面內容像邪典一般惡趣味的動畫更能挑起我們發(fā)自內心的熱愛。這些都是已經在互聯網時代被我們目睹了的事物,而亞文化正是其中之一。
因此,我在試想一個所有人都是主播的世界,那意味著一個所有人都展現出真我,表達自己獨特個性的世界,也是一個我們可以自由地去喜歡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人和事的世界。
那時候的社會已經進步到了何種程度了呢?我無法想象,但我覺得這便是長尾理論所洞見的那個社會趨勢。
那可真是一個足夠賽博朋克的美妙的世界啊。

6.后日談
非常感謝看到這里的你,這里是祈禱之月。
最初形成想要寫這篇文章的念頭,是因為在看長尾原理一書的時候同時還在看著各種Vtuber們的事情,因而覺得其中有著可以用于解讀Vtuber的內容,就想著寫些東西。
我一直有寫雜談的夢想,因為我十分崇拜Sinbasara。但一直都缺乏這種勇氣,因為我覺得自己學藝不精,知識匱乏,往往思路混亂,缺乏條理,如果寫的內容出了什么紕漏,則會相當尷尬。若是老是復讀著別人說的話,又覺得沒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過于無趣。
不過我又一直憤憤不平著,我所學的專業(yè),與新媒體與營銷有著不淺的聯系,出于市場調查、學業(yè)要求、個人興趣等個人理由,我時常去看各種各樣的自媒體。我看見了很多的人,自己都沒有搞清楚事情的真相,沒有把事情的邏輯搞明白,就開始寫文章做視頻,無中生有地將某物批判一番,甚至亂帶節(jié)奏,胡講一氣,聽著就讓人窩火,但這樣的人卻有著很多的粉絲,因而胡茬的影響力就越來越大,影響力越大粉絲也愈多,這被稱之為馬太效應。
酸嗎?酸,誰不酸呢,只是酸到什么程度而已。對于我而言,更多的是憤憤與無奈。
看的書越多,就越畏懼說話。不僅是像我一樣害怕說錯,還有別的理由,引言魯迅先生的話則是:“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很充實,當我開口說話,就感到了空虛。”
但我后來終于想通了一些。復讀知識并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敬畏著知識,謹慎自己不要說錯,將概念與知識傳播到沒有接觸過它們的人群當中,就是一件好事。學習是一種解讀,講述是一種重構,這一來一回之間,對知識也會有更深入的體會,才能萌生創(chuàng)新的契機。知與行相結合的修行,便是知行合一的工夫,陽明先生這樣教導著我們。
我其實對長尾保持著一種悲觀的態(tài)度。正如我的文中所說,長尾沒有給內容生產者指明出路。我看完長尾理論的時候感到很沮喪,因為我們這些小眾產品的生產者,長尾的末端,在書的作者看來,在企業(yè)與平臺看來,只是長尾橫軸上的加一而已。
他們不會去考慮我們?yōu)榱松a這些沒有機會成為熱門的產品花費了多少心血,甚至在長尾理論所需的環(huán)境實現之前他們不愿意把我們的產品放到貨架上——因為那里沒有我們的位置,他們總要擺放能賣的多的商品。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是一個很經典的辯題,以往已經有了相當多的討論。我還在辯論隊的時候,為了準備題目曾去查了很多的資料,直到現在總結起自己看過的東西,還是覺著這是騙局居多。網上有一句話看得我驚心動魄,卻又不得不嘆息其中是有道理的:“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成功了就是投資,失敗了就是消費,兩個東西都是利于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受傷的只有自己?!?/p>
長尾也是如此。以B站強推的Vlog舉例,我們可以從長尾理論里找到平臺強推Vlog的理由:他需要更多的生產者,生產者越多流量就越多,而新的生產者有可能就會產生新的大熱門。而對于平臺來說增加更多的Vloger對于平臺來說近乎零成本——那些激勵系統(tǒng)可以說只是杯水車薪,成本都在生產者自己身上。
你想要更高清的畫面?好相機或手機你要買一個吧。
你想要更加穩(wěn)定的畫面?云臺你要買一個吧。
你想要更好的音質?麥克風你要買一個吧。
你成為了一個成功的Vloger?恭喜你,之前全部的設備都是你的投資,你的生產工具,你會繼續(xù)產出更多的優(yōu)質內容,你和平臺一起皆大歡喜。
你在Vlog的道路上失敗了?沒關系,那些東西都是你自己的消費而已,平臺仍然皆大歡喜。
這與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實在是異曲同工。虛擬主播,大抵也是如此,我只是不忍直接在這個文章里以虛擬主播舉例而已。
如果說有一個能夠所向披靡的理由,那就是你憑著自己的熱愛去做事。你熱愛創(chuàng)業(yè),你就去做,失敗了也一片無悔。你熱愛Vlog,你就去做,花了錢也自己樂意。
這便是為什么我在敘述虛擬主播的時候,一直暗中強調著個體的獨特性。因為我希望看見的是各位為了表現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內心世界而成為了虛擬主播,我為每一個獨特的人勇敢地成為主播來表達自己感到欣喜。例如喜歡漫畫的修莉雅,偶爾會聯動游戲制作相關內容的琉璃狐,很多很多人,我為他們的誕生感到開心,覺得自己又看到了不一樣的有趣的靈魂。
誠然,模仿大熱門,模仿已經成功了的人設,能夠少走彎路,也讓自己成為大熱門的一份子,但我總覺著,我們其實不需要那么多同質化的東西。
最后這兩句只是我自己的一點私心吧,無需太在意。大家只消堅定地朝著自己喜歡的方向走下去就好,我會一直為大家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