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夢想--7.5代高爾夫GTI入手過程和4000公里用車感受

? ? ????2018年10月,經過長達1個半月的等待后,up主終于喜提人生中自己的第一輛車:7.5代高爾夫GTI。廢話不多說,來談談新車入手過程和現(xiàn)在4000多公里的用車感受。
用車歷史:
????????之前up主家里用過三輛車:代號Y31的日產公爵,老普桑以及桑塔納2000。公爵給了up主日系豪華轎車的初步印象,普桑給了up主多次手動噴漆補漆的機會,而桑塔納2000則給了up主最原始的駕駛樂趣。這么多年過去了,還是還記得老媽開著桑塔納2000然后up主一個手剎拉起弄得車子側滑,最后一臉無辜望著老媽的情形,嘻嘻。從家庭用車歷史看,up主的第一輛車應該會是一輛傳統(tǒng)的三廂轎車,但up主的審美偏偏跟大部分人不一樣。雖然up對轎車并不嫌棄,但顯然兩箱鋼炮和shooting brake才是up的真愛。,這就為之后入手GTI奠定了上層基礎。
范圍選擇:
????????由于up主對車算是比較感興趣的,所以挑選車輛并不太費工夫。家里給了預算,不加牌照盡量別超過35w,可以說挑選的范圍還是挺廣的。非豪華品牌看了一圈覺得凱美瑞挺好,新cc剛上市也可以考慮,GTI則是早就在考慮的車型,豪華品牌基本也就1系、3系、a3和a4能選(奔馳大家懂得),至于其他suv之類的,就真不是up主的菜了。由于日后養(yǎng)車費用需要up自己全部承擔,加上寄幾還有兩輛兩輪車需要燒輪胎錢和套件錢,up果斷放棄了豪華品牌。雖然cc到店看過實車后覺得確實不錯,不過up還是被當時高的離譜的上市價格驚呆了。于是,up將重點放在了第八代凱美瑞和GTI身上。

用車場景:
????????現(xiàn)在任何脫離使用場景的測評都是無效測評,up談用車體驗就更加需要交代用車場景了。up主家住杭州市中心老小區(qū),由于小區(qū)車位沿主路縱向設置,且主路兩邊都停滿了車,所以如果車長超過4米7,車寬超過1米85,那么每次側方停車基本都能把人逼瘋,加上up主已經是拿到駕照多年但基本沒碰過車的“老司機”,可以說完全沒有車感,所以對于開中大型車up是深感恐慌的。觀察了一下小區(qū)的兩廂車,高爾夫、a3和mini加起來多到兩個巴掌都數(shù)不過來,高爾夫幾乎占據(jù)了半壁江山,其中還有一輛黑色和一輛紅色的6代GTI,這就更加堅定了up入手GTI的決心。
? ? ????再說說新車的用途,由于up的外婆在100km+外地某醫(yī)院療養(yǎng),所以車子基本上每周需要高速來回跑,加上年輕人玩心比較重,周末剩下時間會想去周邊短途自駕游,市區(qū)代步反而是這輛車最少用得到的地方,所以普通高爾夫1.4t的動力其實是不太能滿足up自身需求的。再加上up本身絕對是一個追求感官刺激體驗的人,兩輪車下坡狂踩到65km/h以上才感到爽翻的內種,在試駕過高爾夫1.4t后,真心覺得這車啥都好就是動力不夠刺激,所以一輛馬力稍大、富有一定駕駛樂趣的小車才是up當時最需要的車。加上當時第八代凱美瑞上市不到一周年優(yōu)惠幅度一般,而且除了頂配版up真心覺得次頂配沒啥入手欲望,所以最終還是堅持了初心,入手了心愛的小紅。

內飾及配置使用感受:
????????第一感覺是相比7代以及之前的GTI,7.5代的配置真的是高科技了不少,尤其是駕駛位前面一整塊的液晶儀表,絕對是這代GTI最良心的下放配置。當然,有人會覺得不用機械轉數(shù)表和速度表會少了一些傳統(tǒng)的人車溝通感,但up覺得還是全液晶看起來更爽一些,畢竟能夠顯示的資訊會更多,特別是在顯示地圖導航的時候,就算是看著屏幕我也覺得爽(當然德國汽車品牌的自帶導航幾乎都難用到掉渣…)。儀表盤上部全部使用了軟性材料,車門部分用了少部分黑色真皮點綴,然后車門其他部分和中控部分就基本上是硬塑料了。所以雖然GTI的車價已經超過20萬,但還是能感受到與傳統(tǒng)中級車內飾用料上的差距,當然買GTI的人基本上不會在意這些。up在這里還是需要特別吐槽一下,都20幾萬的車了,連主駕駛為都有座椅記憶功能了,副駕駛還是萬年不變的旋鈕調節(jié),我的天的達斯凹凸…up沒有加3000塊錢入手專屬的真皮座椅,不知道真皮座椅是不是也這樣…

? ? ????作為一個對音質有追求,玩了10年以上隨身HiFi的人,Up自己加裝了丹拿包和包含9.2寸屏幕的導航包,這么一套下來1.2w,說實話有點值又有點不值。還記得剛提車up放了一張席琳迪翁的falling into you去測試下音響效果,結果出來的聲音轟轟轟的弄得up簡直哭笑不得,后來才發(fā)現(xiàn),這套車機連藍牙出來的效果要比播放CD和讀取SD卡播放好得多。也不知道是車子的喇叭煲開了還是up的腦放開足了,現(xiàn)在覺得小紅的聲音慢慢變得圓潤耐聽了,特別是低音部分,總算是感受到所謂丹拿的一些特色,之前明顯脫節(jié)的低音和人聲中音部分,現(xiàn)在也終于組合到了一起。所以對于up主這種蹭多了高檔隨身器材的燒友來講,GTI這套音響的音質表現(xiàn)真心一般,但是對于普通人來說,GTI的這套丹拿就比較爽了。把聲音特色調成動感,然后播放一些R&B或是節(jié)奏感強烈的音樂,說實話這套音響的重低音可以打到很靠前的位置,給人非常震撼的感覺,這也是為什么up載過的乘客普遍表示up的車子聲音很好的一個重要原因。

????????7.5代GTI的車機系統(tǒng)對于新手來說內容排列清晰,邏輯簡單易懂,上手幾乎沒有難度。整套車機的反應程度顯然沒有手上的S9+快,但是在與同價位轎車相比算是中上水平了。在使用方向盤上的快捷按鈕切換儀表盤的顯示內容時,up能夠清晰感受到顯示內容切換動畫的延遲,但這不同于手機上面的卡頓,整體感受還是相對舒適流暢的。這套車機也會有一些小毛?。菏紫仍谶B接藍牙同時播放歌曲和導航時,會有10%左右的概率導航或音樂會沒有聲音,這個時候只能重啟一下車機或是重新連接一下手機藍牙。另外一個問題是在最近一次高速上發(fā)現(xiàn)的,當時時速120+,車機突然提示輪胎的胎壓流失,up真的驚出一身冷汗,后來回來檢查了下胎壓結果一切正常。由于騎公路車的關系,Up是一個對輪胎和胎壓非常在意的人,這代GTI配的胎是韓泰的Ventus S1 evo2,40的扁平率讓up真的不敢打太低的胎壓,所以基本把胎壓保持在2.7左右。進入4月杭州氣溫一下子上升了兩位數(shù),本著安全的原則,up出發(fā)前一周特地把胎壓降了0.15bar,又因為GTI的胎壓監(jiān)測是間接式的,這或許就是車機胎壓報警的原因。當然,沒有配備胎壓的實時監(jiān)控,也算是配置上的一大缺失。

? ? ????Up保留了這代GTI富有特色的格子布混搭alcantara材質的座椅,座椅的包裹性和透氣性都不錯,唯一略顯遺憾的是頭部靠枕的角度不能調節(jié)。另外,后排座椅填充物的厚實感明顯能感到不太足,加上GTI相對較硬的懸掛,后排長途坐人算是比較折磨的體驗。后排的座椅是能夠4/6分割的,全部扳倒后幾乎與后備箱齊平,放一些大件行李是完全不需要擔心的。18款后排空調出風口是沒有usb電源的,現(xiàn)售的19款則增加了兩個usb充電口,也算是對后排乘客的關照。
日常駕駛體驗:
????????先來說說在普通和舒適模式下的駕駛感受。對比過叔叔的A4l,同學的威朗以及同事的3系以后,up發(fā)現(xiàn)GTI真的是一輛適合拿來玩卻又能夠誰便出去逛個超市買個菜的車。在普通模式下,7.5代GTI的方向盤略顯輕快,一個手指的力度就能轉動,然而這時方向盤能帶給駕駛者的信息并不多,幾乎大部分都被過濾了,也算是保持了大眾一貫的無感略顯油膩的轉向特色。DQ380配合EA888的心臟動力銜接一般,在30以下的低速段還是能夠感受到D(da)S(sha)G(gua)變速箱傳來的頓挫,然后如果這時候給一腳油門,動力不會馬上噴涌而出,而是在經過渦輪1秒鐘左右的續(xù)壓后持續(xù)傳遞出來,一句話,渦輪遲滯還是挺明顯的。普通模式下的懸掛不能說硬,但是已經能夠給予車輛比較好的支撐效果。60km/h的時速過彎,GTI的側傾幅度可以說是非常小。但是普通模式下的懸掛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前懸和后懸的表現(xiàn)明顯有些精神分裂…在經過減速帶的時候,up能很清晰的感受到前懸在吸收路面帶來的顛簸,但整體又充滿了韌性,而后懸卻是非常突兀的直上直下,哐當一下不給你任何反應就把減速帶給過了。精神分裂的懸掛也造就了前排和后排截然不同的乘坐感受,但這一點up卻經常拿來加以利用>_<杭州的路況本來就不好,如果后排的乘客太吵,這時候up要是看到了減速帶或是小坑,那就不踩剎車直接趟過去,這時候后視鏡里的后排肯定就安靜了~
????????換到舒適模式以后,懸掛的硬度降低了大概30%,這時候的狀態(tài)差不多就是一輛普通的高爾夫了。但是,無論是舒適模式還是普通模式,有一樣東西是沒法改變的:噪音。雖然發(fā)動機蓋有隔音棉的存在,但發(fā)動機的聲音還是會源源不斷的傳到車內,本來四缸的渦輪機聲音就不高級,不能跟VG30E這種V6機對比,所以大眾特地加入了模擬聲浪,這樣一來自己聽著是挺爽的,但是聽的時間長了難免會聽覺疲勞。從A柱傳來的風噪說實話有點影響乘坐品質,而且由于用了韓泰的k117,本來就不主打靜音表現(xiàn),所以輪胎傳來的胎噪也比較煩人。發(fā)動機的聲音,加上路噪和胎噪,讓副駕位上的乘客已經不止一次向up反映車子太吵,但這又有什么辦法呢?up自己開起來爽才是硬道理是吧!

????????再來說說運動模式下的感受。很明顯,這時候油門的響應變好了許多,動力輸出和油門踏板的開合程度基本保持一致,動力終于開始有了明顯的跟腳感。另外,懸掛也變得神經質,路面上細微的變化都會通過懸掛傳遞給駕駛者,讓駕駛者能夠感受到路況的變化。方向盤轉向的手感變沉不少,虛位相比普通和舒適模式似乎少了許多,左右稍微擺動方向盤,up能夠很清晰的感受到前輪角度的變化。但是轉向的改變也就僅此而已,通過方向盤傳遞給駕駛者的路面信息還是偏少。最后,運動模式下發(fā)動機的聲浪也更加雄壯,雖然是模擬發(fā)出的,但還是能讓駕駛者自嗨一回。Up差點忘記重要的的一點,其實7.5代GTI的原廠排氣是自帶真實回火聲的,只不過聲音還是差了那么點意思。最有意思的,說實話還是GTI的彈射模式,切入運動模式,將ASR關閉,然后左腳剎車油價油門,就能進入GTI自帶的LC起步控制程序。在每個空曠的紅綠路口,只要有3系跟up齊頭,up總是會習慣性的來一回彈射爽一把,體驗一下把普通3系甩在后視鏡里的快感。說了這么多,其實在路況良好的時候,up基本上會把車子切到運動模式,主要原因還是油門和動力的相應會比其他模式更加靈敏,加上轉速攀升的更快,大傻狗變速箱的頓挫感似乎也有所降低。最主要的是,運動狀態(tài)下的油耗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高,穩(wěn)定開一段時間后,運動模式的油耗基本在12-13左右,還是能夠非常能夠接受的。

其他一些雜七雜八的感受:
1、由于輪胎真的不算好,加上發(fā)動機350的扭矩,即使不玩彈射,一旦油門超過2/3,前輪就會開始打滑,接著儀表盤上的燈就會開始亂閃,提醒你輪胎已經到達極限了。雖然起步總是吃前驅車輪胎不好抓地力不夠的虧,但是GTI的動態(tài)提速表現(xiàn)還是讓up非常滿意。記得一次以70的速度開在路上,up一腳油門超了輛車,超完看了眼車速發(fā)現(xiàn)已經110+了。
2、空調保持了大眾一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制冷真的是快。GTI的空調還附帶了空氣凈化的功能,前期打開空氣凈化后,車里面難聞的味道瞬間消失,這個配置對于現(xiàn)在空氣質量極差無比的城市用車環(huán)境來說真的是加分項。
3、到目前為止,第三代EA888貌似沒有出現(xiàn)燒機油的毛病。前2000公里的時候,up會經常檢查機油的刻度尺,其實那時候機油下降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大概位置下降了4mm左右,然后直到現(xiàn)在,機油尺的刻度幾乎沒怎么變,不知道進入夏季之后,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升高和散熱需求的提升,機油消耗量會不會有所增加。
4、剎車剛提車的時候比較神經質,經過4000km磨合后逐漸穩(wěn)定了下來。原裝剎車初段比較靈敏,很適合在城市道路走走停停,但是在后段力度還是明顯欠缺了一些,尤其是速度上到120以后的急減速,能夠明顯感到剎車后勁不足。
5、累計了下最近1800公里的油耗,機顯是9.6個,說實話還是非常滿意的。
6、忘了方向盤后面的換擋撥片吧,塑料材質up也就認了,關鍵是按下去大傻瓜變速箱還要思考一下才能給出反映,這說實話真是太雞肋了...
7、耳朵不帶自動折疊,需要擰一下門邊的旋鈕才行,還是不太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