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日本核廢水事件是否有危害

本篇文章轉(zhuǎn)譯自“科學”學術(shù)期刊新聞(文未連接),該片報道有別于大量國內(nèi)外偏頗新聞,以絕對中立角度報道了日本排放聲稱被處理過符合標準的水
通過這篇報道,可以看出即使核廢水已經(jīng)過處理,但仍含有部分可對生物造成危害的同位素,而日本近期準備將稀釋核廢水排入大海,但尚未知對海洋生物的實際影響有多大。
日本前段時間宣布,將向太平洋排放受損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污染的125萬噸污水。政府說,這是處理水中氚和其他微量放射性核素的最好方法。
工業(yè)組織和核科學家說,其他核電站也用這種方式處理廢水,影響很小。但環(huán)保組織、漁業(yè)組織和鄰國立即譴責這一決定,稱涉及的金額巨大。海洋科學家對這些排放可能對海洋生物和漁業(yè)造成的影響表示擔憂。
東京電力公司(Tokyo Electric Power Co.)通過一個復雜的過濾器鏈來處理廢水,該過濾器鏈被稱為高級液體處理系統(tǒng)(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 ALPS)。這種處理方法捕獲了62種放射性核素,但不包括氚。氚是氫的一種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為12.3年,自然存在于海水和大氣中的微量元素中。因為它取代了水分子中的氫原子,所以很難去除。因為氚只會釋放低能量的β粒子,所以它對健康的危害不大。計劃是稀釋水,直到氚濃度達到日本允許的飲用水的四十分之一。
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的核材料科學家奈杰爾·馬克斯(Nigel Marks)在澳大利亞科學媒體中心(Australian Science Media Centre)發(fā)表的一份聲明中說,盡管“光學效果很糟糕”,但將海水釋放到太平洋是正確的做法。他說,通過稀釋,“放射性可以降低到與醫(yī)學成像和航空旅行暴露相當?shù)陌踩健薄?/p>
但除了氚之外,放射性壽命更長、更危險的同位素,如釕、鈷、鍶和碳-14,東京電力公司直到2018年才承認這一點。該公司現(xiàn)在表示,這些額外的核素存在于71%的儲罐中。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化學家Ken Buesseler說:“這些放射性同位素在海洋中的表現(xiàn)不同于氚,更容易融入海洋生物或海底沉積物中。”
一位官員說,福島的水將被“重新凈化”,以達到這些核素的監(jiān)管標準。這會為任何國家向海洋排放放射性廢物打開大門嗎?這不是正常操作的一部分?
東京大學的海洋地球化學家大坂茂吉(Shigeyoshi Otosaka)對海底沉積物中同位素的積累感到擔憂,因為它們會被海洋生物收集起來。這種可能性是有限的,“但適當?shù)卦u估它很重要,”他說。首先,東京電力公司的“再凈化”只在一小部分水上進行了測試。他說,公司需要驗證“處理性能是否可以維持很長時間”。
盡管東京電力公司聲稱,到2022年年中,它將耗盡存儲更多水的空間,但環(huán)保組織表示,在福島核電站附近的陸地上,有足夠的空間來存儲更多的水箱。這種儲存將使放射性同位素自然衰變,同時為開發(fā)新的處理技術(shù)爭取時間。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1/04/japan-plans-release-fukushima-s-contaminated-water-oc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