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如何毀掉了愛將杜聿明本來很高明的“反間之計”?
情報戰(zhàn)線的勝利是解放軍擊敗國民黨反動派的主要原因之一。再加上情報戰(zhàn)線特別的傳奇性,因此很多人有點過于強調情報戰(zhàn)線的重要性??汕閳箅m然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但絕非唯一的決定因素。

比如在淮海戰(zhàn)役后期,國民黨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就施展一次高明的“反間計”,差點讓地下黨員郭汝瑰背上淮海戰(zhàn)役失敗的歷史責任。但杜聿明高明的“反間計”卻被蔣介石毀掉了,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時任國民黨“國防部作戰(zhàn)廳長”郭汝瑰是陳誠“土木十三太?!敝唬c何應欽、顧祝同等黃埔大佬的關系也不錯。但國民黨內不是沒人懷疑郭汝瑰的身份,杜聿明就因為郭汝瑰簡樸的生活而懷疑他是地下黨。

不過除了簡樸的生活之外,杜聿明確實拿不出有力證據證明郭汝瑰的“共諜”身份,只能在心里防著點郭汝瑰?;春?zhàn)役開始前,杜聿明就公開質疑郭汝瑰制定的“徐蚌會戰(zhàn)”計劃,但蔣介石依然信任郭汝瑰。

淮海戰(zhàn)役后期,蔣介石命令杜聿明率領三十幾萬國民黨軍撤出徐州南下“轉進”。當時從徐州南下撤退一共有兩條路:一是向徐州西南撤退,從津浦鐵路西側南撤;二是向徐州東南撤退,經淮陰、淮安南撤。

從西南撤退地勢平坦、河流較少,有利于機械化大兵團快速行進,但距離較長并容易被解放軍部隊攔截;從東南撤退距離較短并不容易被解放軍攔截,但湖泊河流比較多,不利于機械化大兵團快速行進。
可以說這兩條路各有利弊,蔣介石在軍事會議上選擇了從東南撤退,參會的郭汝瑰便把杜聿明從東南撤退的情報傳了出去。雖然粟??偹玖钣X得杜聿明不會從東南撤退,但還是按照郭汝瑰的情報做了部署。

然而國民黨軍“轉進”開始后,杜聿明卻突然改為從西南撤退。原來杜聿明一直懷疑郭汝瑰可能是地下黨員,便故意在軍事會議上同意從東南撤退,從而讓郭汝瑰傳出錯誤情報,以此打解放軍一個措手不及。

雖然粟??偹玖顚Χ彭裁鲝奈髂铣吠俗隽藴蕚洌捎诙彭裁鞯摹胺撮g計”讓郭汝瑰傳出了錯誤情報,華野的追擊行動和兵力部署還是慢了一步。這導致華野追擊部隊距離“轉進”的杜聿明集團有數天的路程。

如果杜聿明集團一口氣不停地往南跑,差了數天路程的華野很難追上。那杜聿明集團三十幾萬人就可能逃出生天,而淮海戰(zhàn)役最重要的殲敵目標就無法達成了,那被“反間計”騙了的郭汝瑰的責任可就大了。

然而就在這時,蔣介石卻突然下令杜聿明集團改為向西前進,接應被中野包圍的黃維兵團一起南撤。杜聿明撤出徐州后本來關閉了所有跟蔣介石聯系的設備,就是害怕自己的校長舊病復發(fā),突然玩“微操”。

沒想到蔣介石卻派飛機給杜聿明空投手令,不由得杜聿明不執(zhí)行。結果杜聿明集團因為向西前進而耽誤了數天時間,從而被華野主力包圍在了陳官莊。杜聿明本來很高明的“反間計”也就這樣被蔣介石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