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安慰一個痛苦的人?(附溝通話術(shù))【深度心理科普】

# 有毒的安慰模式
## 至少式
轉(zhuǎn)移注意力≠有效安慰
當有人試圖用“至少”“不過”來轉(zhuǎn)移注意力時,就傳遞出了“這件事對你是不重要的”“你的情緒是不合理的”的信息
## 火上澆油式
試圖否認對方的情緒,指責對方哪哪做得不好,傳遞出“你會難受都是你自己的問題”的信息
## 積極轉(zhuǎn)移式
快樂刺激雖然能短暫轉(zhuǎn)移注意力,但是卻等同于否認了對方直面悲傷的權(quán)力。等到悲傷浮起時會更加痛苦。
而且和前面一樣,這種試圖用快樂刺激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式也暗含了“不應該這么想”“你的情緒是一個問題和累贅”“你的事情和情緒不重要,做點其他事就能忘了”的信息。
## 應用題式
一上來就試圖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給出建議。
首先在情緒中的人很難理智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其次他當前最需要的也只是安頓好情緒。如果一上來就想幫對方解決問題,會讓對方覺得自己情緒不重要,自己太情緒化了,太不理性了。
## 自我防衛(wèi)/自戀式
在一次次無效幫助后,安慰者可能會開始生氣(或許是因為對對方情緒的無力感和失控感),這就進入了**自我防衛(wèi)模式**。也就是覺得支持自己的情緒比支持別人的更重要。
個人經(jīng)驗:如果被安慰者的情緒里面有指向安慰者的部分,比如安慰者可能之前做了一些事讓被安慰者感到難過了,更有可能進入防御性傾聽的模式,開始自證清白而不是去思考對方的需求是什么。
## 為什么這些模式是有毒的?
根本原因:對于受傷的人來說,除了表層的痛苦(事件引發(fā)的痛苦),還有更上一層的痛苦(孤獨,不被看見,不被理解,不被接納)。有毒的模式都暗含“你現(xiàn)在不夠好”“你需要改變”的意思,會帶來對方自我否定的感受。
原來的痛苦+自我批評+不被接納(安慰者給予的)=更大的痛苦
# 有效的安慰
原理:放下改變對方的**外在意圖**,建立對方自我改變的**內(nèi)在意圖**。安慰者并不是主角。
真正安慰一個人,意味著在生命的這一段時間里,我需要完全拋開自我,完全為另一個人而活著(成為一面不評判的鏡子)。
## 表達支持
1. 真誠表現(xiàn)對對方處境/問題的興趣/關(guān)注
2. 表達支持,意愿提供一切可能的幫助
3. 承認事件的重要性,情緒的合理性
## 傾聽故事
前提:拋開自我、認真傾聽、鏡映對方、一起探索故事原貌
1. 對于善于表達的人。不斷表現(xiàn)出興趣,讓他持續(xù)說下去就好。
2. 對于不善于表達的人??梢?*詢問細節(jié)、感受和對方的期望**
## 反饋情感
1. 鼓勵、引導對方描述自己的感受。如果對方不善于描述或者感知自己的情緒,可以用猜測的方式去引導對方。(是不是會有一種內(nèi)疚感)
2. 換種方式復述對方感受,傳遞出自己理解對方感受的信息。
3. 正當化對方的感受。
4. 鼓勵、引導對方表達或發(fā)泄情緒。如果能引導對方像小孩一樣的**退行狀態(tài)**,情緒就能得到緩解。在肢體語言上給對方共情支持。
## 反饋認知
前提:對方放松下來后
1. 鼓勵進一步思考、探究原因、需要、態(tài)度和計劃。(讓對方從基礎(chǔ)模式上升到思考模式)
2. 復述對方的認知,協(xié)助其自主建立行動意識。重組對方的語言信息,引導對方把注意力放在下一步行動上。
很重要的一點是,這一步不是提建議,提要求的一步。相信對方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做的只是引導對方,而不是教育對方。
# 訓練
每周傾聽和共情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