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曼弟子的“止”“觀”故事
對于古人來說,止很容易,而他需要鞭策的那個東西是“觀”。觀對他來說有點難度,不那么容易。記得《阿姜曼傳》里曾經(jīng)講過,阿姜曼尊者在泰國有很多弟子,由于長期的叢林修行經(jīng)驗,他們每天要打坐十幾個鐘頭,除了走路,其他時間都在坐,走一兩個鐘頭就開始禪定一兩個鐘頭。他們一整天都在這樣走走坐坐,所以很多弟子沒過多久,一兩年之內(nèi)就進入了初禪的禪定境界。他們的禪定并沒有費太大的氣力,而且初禪就可以達到隨意出入定。
你在初禪里面,可以設(shè)定禪定的時間,你說我要坐一個通宵,沒有問題,一個通宵過后,你會自動睜開眼,一整夜已經(jīng)過去了。所以他們的禪定很輕松,自在的程度已經(jīng)非常高了。
有一個阿姜曼的弟子,他的禪定經(jīng)驗非常嫻熟,想要坐多久都可以。他想要坐二十四小時、四十八小時、七十二小時,都可以,他只要設(shè)定一下——我要坐二十四小時,然后醒過來——這二十四小時就會看上去就像半個鐘頭一樣短,時間到了,他就會準時醒過來。他覺得很得意,非常得意,因為那二十四小時如半個鐘頭一樣快,而這半個鐘頭里面,如此的愜意,如此的寧靜,前所未有的寧靜,那個狀態(tài)比睡著了還要舒服。正如天臺宗講,他是有禪悅的,有一種禪悅法喜的狀態(tài)。他在那個狀態(tài)里,非常的舒適,難以形容,它的寧靜感是常人沒有體驗過的,非常非常舒適。
這個門徒非常得意,覺得他修行得已經(jīng)很不錯了。有一次遇見阿姜曼尊者的時候,他就非常開心地把這個境界向尊者匯報,說他的禪定已經(jīng)修到如何如何,已經(jīng)修得很好了。尊者聽了以后,沒有多說什么,也沒有特別贊許他,只是告訴他:“你獲得了一個定,但你的定中卻缺少了一個重要的因素,你沒有能力在你的定中升起觀。下次進入定的時候,你要有意地告訴自己‘升起觀’。”他說:“好,我去試試看!”
據(jù)說他當天晚上試了以后,居然直接從定里面退出來了。他對入定,已經(jīng)如此嫻熟,而一個如此嫻熟的人,在定里面試圖起觀的時候,竟然直接就從定里面退出了。他嘗試了多次,都無法成功。他想要不破壞那個定,就無法起觀;如果一起觀,那個定就沒了,以至于后來,他有整整一年多的時間,無法再入定。因為阿姜曼叫他在入定的時候,同時要起觀,他也相信阿姜曼尊者是對的,所以他就嘗試這樣做,但是一年多的時間,他入不了定。直到一年多以后,他才漸漸的使這兩者平衡,能夠在起觀的時候不破壞定境。
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對古人來說,對于那些單純的、大腦中心在丹田的人來說,起觀是非常困難的;而對于現(xiàn)代的人,你的意識在無限里的時候,你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偏向于觀的。而在這個狀態(tài)下,如果你遇見阿姜曼尊者,他會告訴你,你的止缺少了,你的定力不太夠,所以他會要求你:多一些定力。
這就是這個寓言的最重要的含義:你哪條腿落后了,就要鞭策一下。
摘自《莊子耳語》029? ?夕陽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