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變的主題——實現(xiàn)自我價值

? 從70年代末的青年立志振興中華,到80年代青年偶像多元化,再到90年代知識英雄,企業(yè)家成為新偶像,最后21世紀“民星”走上舞臺。幾十年世事變遷,但那不變的,仍是人們對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不懈追求。
? 70年代的陳景潤,給人們帶來的是對自我價值探索的機會。不少青年崇拜他,立志求學,以求振興中華,建設四方,不難看出青年抓住了陳景潤為他們提供的機會與方向,力求發(fā)展自身,與偶像比肩。但那時的人們缺少發(fā)展與發(fā)揮的舞臺,真正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希望被延續(xù)到了下一個世紀。
? 80年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新的生機。人們開始擁有 發(fā)揮的空間和努力的方向。而張海迪等人給這一代人帶來的是對夢想追求所必不可少的堅持。這些新青年偶像之所以成為偶像,是因為青年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努力堅持的光輝,這正是那時很多人所難得的。他們的存在,恰似人們在實現(xiàn)自我價值上的精神支柱,給人以繼續(xù)下去,不放棄,堅持的力量。但真正知道以何為努力方向的人,以什么來提升自己的人,仍在少數(shù),所以希望再次延續(xù)于下一個世紀。
? 90年代,“反傳統(tǒng)”型偶像出現(xiàn),知識英雄,企業(yè)家走上偶像舞臺。比爾·蓋茨等人為中國青年帶來的是提升自己的方法,是努力的正確方向——知識,隨著時代的進步,技術型,知識型人才越來越被需要。在這滿是機會的時代,加上肯堅持的心,找對努力的方向,自可以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那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成功的向往正是那個時代的特色,也是那個時代人們的心理需求。但巨大的差距開始出現(xiàn),貧富差距加劇,人們開始失去信仰,不得不接受自己努力的天花板是別人的地板的事實。但希望,不會因此熄滅。
? 21世紀,“民星”開始出現(xiàn)。草根變明星,山雞變鳳凰的故事不斷上演。逐漸,人們開始重拾信仰,相信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并非無用功,自己也有能夠飛上云霄的一天?!懊裥恰迸枷窠o我們帶來我們所需要的最后一樣東西——信仰!
? 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機會,堅持,正確的方向和信仰。而時代正在逐漸提供我們所需要的一切,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去完成那不變的永恒主題——實現(xiàn)自我價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