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汪《歌手》三件事


坦白說,在昨晚之前,我原以為本屆《歌手》歌王寶座,已提前被汪峰收入囊中。
理由?后面再說。
在這場帶著嘉年華、團圓飯意味的總決賽上,汪峰選擇了兩首“國歌式”的作品:The Beatles的《Hey Jude》與他自己的代表作《我愛你中國》。兩首歌均堪稱經(jīng)典,未做太大改編。《Hey Jude》與譚維維合唱,兩人算得上是亦師亦友的關(guān)系,維維的關(guān)鍵性節(jié)點《譚某某》中,汪峰貢獻甚多,今日的同臺,也可視為他們合唱的那首《石頭在歌唱》之續(xù)篇?!禜ey Jude》翻唱者甚眾,雖然汪峰大體遵循了舊制,可在固有框架里,無論是技巧、情緒以及對歌曲表達內(nèi)核的理解,是我心目中第一輪里的最佳演出,譚維維的精彩表演對整首歌的音域及聲場之拓寬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另一首《我愛你中國》是汪峰最廣為傳唱的歌曲之一。區(qū)別于原版的Trip Hop節(jié)奏主架構(gòu),汪峰剝離了CD里偏向唱片工業(yè)的流行元素,弱化了節(jié)奏部分,并找來了童聲合唱團,由他們帶出主歌第一段,隨后再以先抑后揚的經(jīng)典汪峰式的歌曲推進方式,不斷地添柴加火,把舞臺點燃。
兩首歌“國歌”均引領(lǐng)大合唱。這也堪稱是2018年《歌手》舞臺上最搖滾的時刻。


我知道,汪峰選唱《我愛你中國》,遭到了這樣的質(zhì)疑聲。
一說汪峰挑了自己的拿手曲目,勝之不武,敗更丟人;另一說則是抨擊汪峰利用大眾的家國情感進行挾持與煽動。
我覺得以上的理解均有偏差。
在理解汪峰的過程中,我們不可忽視的,是他作為一個音樂人所處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及大時代背景下的復(fù)雜性。正如他會在《我愛你中國》自豪流淚,卻會在另一首也叫《我愛你中國》的歌曲里表達自己的失落之情,把自己比作“孤獨的孩子”,“我的父母為我感到悲哀,因為我總是那么失敗”。這首歌收錄在2000年的《花火》臺灣版里,大陸版名字則改成了《我愛你,生活》。如今大家所熟知的《我愛你中國》要等到五年后的《怒放的生命》才問世。它們都是汪峰真實的創(chuàng)作記錄,就像他一面在《飛得更高》、《勇敢的心》里搖旗吶喊,另一方面卻又在《生來彷徨》、《時代的標記》深刻內(nèi)省,他總是呈現(xiàn)出這樣集體與個體之間的對立面。他希望帶領(lǐng)大家在時代中勇往直前,打破固有困境,可又會在某一時刻猛地卻又避開了光的直射,從人群中掙脫。在“春天里”,汪峰是一個流行歌手;在“果嶺里”,汪峰又成了一個獨立歌手。時代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汪峰的兩面。
以上所述絕非貶義。這不是什么精分,相反,這些都是汪峰發(fā)自內(nèi)心的表達,也是汪峰創(chuàng)作的本色。我們可參照和汪峰同為大院子弟的崔健。你眼中的崔健是用紅布蒙著雙眼的抗議歌手?可實際上,《一無所有》本就是在晚會中首唱的,甚至可以說,中國搖滾樂就誕生于一個主旋律的晚會里。張曉舟在《盒子里的崔健和我們》一文里更透露,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導(dǎo)演招標,那個“不可救藥的愛國者”崔健在明知道毫無中標的可能下,還是準備了自己的方案,甚至希望其他競標者可以借鑒采納自己的創(chuàng)意?!斑@種執(zhí)拗、擰巴,乃至笨拙,多少源于他根深蒂固的家國情懷。個人主義與國族主義的交集與交替,始終是中國啟蒙的二重變奏。”
同樣的情況也適用于汪峰身上。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你愿意的話,可以再聽一次他的《北京 北京》,聽聽汪峰在去了一趟建國門,感受到“一種核心的、燃燒的東西”在他心里跳躍后,寫出來的那種孤獨、溫暖與叛逆的綜合體。矛盾與拉扯,這恰恰是藝術(shù)的迷人之處。


盡管Jessie J獲得最后的冠軍,但關(guān)于老汪本次的《歌手》之旅,我的評價是:不虛此行。
這些年來,被“上頭條”、“章子怡”、“汪半壁”乃至“皮褲”等被動式娛樂話題消費下,汪峰的音樂人本質(zhì)在大眾認知里越發(fā)被稀釋,連我自己冷不丁地就忘了,聽搖滾樂最初時,大家每每提及鮑家街,那種混雜了英雄主義和叛逆者的崇拜之情。
好了,這會兒上了《歌手》,老汪自己嘴里說要沖著好玩去的,可他的表現(xiàn)可不是蓋的。他所表演的歌曲,大概可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情緒型。兄弟滿江的《Mr. Man》,和他審美有相通之時劍波《下墜》、李歐《忘了我》、貳佰《的青春》。汪峰在處理這類型歌曲時非常地穩(wěn),且從我個人來看,大部分歌曲的演繹都大大超過了原創(chuàng)者本身。雖然身為“成功者”,汪峰卻依然傳遞出這些作品中所貫穿的創(chuàng)作者之獨立性。包括聽他重唱當年寫給黃綺珊的《等待》,這首典型的鮑家街式的歌曲,你會覺得汪峰的理想主義好像一點都沒變。所以,商業(yè)上的成功和創(chuàng)作上的獨立真的是兩碼事,我再說一遍。
第二類:節(jié)奏型。無論是U2、COLDPLAY、更夸張的Maroon 5,這些國際新舊班霸,他們在近年都大步流星地往電子化靠攏。汪峰在此前的《一起搖擺》等作品里也展現(xiàn)了他在節(jié)奏上的野心,本次《歌手》可大膽地玩《普通Disco》,乃至把馬賽克的嗨曲也搬到電視上,《所有人都在玩手機/夜貓》確確是我認為本季汪峰金曲No.2。

第三類:網(wǎng)紅型。即Ryan.B《再也沒有》 和胡66 《空空如也》。如果說抖音神曲《空空如也》實在讓我太難直視(雖然老汪的改編也很不錯),可《再也沒有》則是我心目中他的本季No.1。這樣一首我覺得是“不夠格調(diào)”的歌曲,汪峰卻洞見了它身上的可能性,通過放大原曲里面的英倫特征,并重新賦予汪峰個人特質(zhì),它給我的震撼遠遠大于所謂沖破次元壁。次元真的不是壁,人心才是吶。
好了,老汪本屆《歌手》的三件事就說完了。都說了,我心里的歌王,給老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