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重器“商后母戊鼎”!??!
?商后母戊鼎,又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 商 后期(約前十四世紀(jì)至前十一世紀(jì))鑄品,于1939年出土于 河南省 安陽市 武官村 ,現(xiàn)藏于 中國國家博物館。
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轉(zhuǎn)角、上下緣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吧毯竽肝於ζ魃砼c四足為整體鑄造,鼎耳則是在鼎身鑄成之后再裝范澆鑄而成。

商后母戊鼎,形制巨大,雄偉莊嚴(yán) ?,工藝精巧;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傳說中喜歡吃各種食物的神獸,把它鑄在青銅器上,表示吉祥、豐年足食。耳廓紋飾俗稱虎咬人頭紋,這種紋飾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頭繞到耳的上部張口相向,虎的中間有一人頭,好像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還有兩尾魚形。足上鑄的蟬紋,圖案表現(xiàn)蟬體,線條清晰 ?。腹內(nèi)壁鑄有“后母戊”三字,字體筆勢雄健,形體豐腴,筆劃的起止多顯峰露芒,間用肥筆.

后母戊是刻在鼎腹內(nèi)長壁上的銘文,鼎的名字就來源于此,而關(guān)于銘文的含義,學(xué)術(shù)界卻有不同的解釋。
大多數(shù)的意見傾向于,該鼎是商王為祭祀他的母親戊而鑄造的,司為職司、官司、典司。
另一種觀點則認(rèn)為,這是一個氏族的名稱。
還有一種解釋是說,司通祠堂的祠,祠就是祭祀。
至于母戊,則推測為殷王武乙的配偶妣戊,即文丁的母親。據(jù)《甲骨卜辭》中記載,文丁的配偶為批癸,而帝乙的配偶不明。
我國著名考古學(xué)家陳夢家認(rèn)為,“母戊”可能是帝乙配偶,如果真是這樣,那么后母戊鼎就是殷商晚期的器物。
還有人認(rèn)為,“母戊”可能是武丁的法定配偶或祖甲的法定配偶,而作器者可能為祖庚、祖甲,或廩辛、康丁,這樣,大鼎就成了殷商前期的遺物。
不管這幾種說法,哪個更接近歷史真相,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后母戊鼎是商代的一種祭祀禮器。

背后的故事:20世紀(jì)20年代初, 安陽 小屯甲骨文的出土讓這里的人們覺得腳下這片沃土可能埋藏大量寶物,探寶人不斷出現(xiàn)。1939年3月19日的晚上,一位當(dāng)?shù)貐切涨嗄暝谖涔?西北 崗吳家柏樹林自家祖墳地里盲目探寶。當(dāng)他把探桿鉆到10多米深時,突然感覺碰到了硬東西,拔出后看到探桿頭上帶有銅銹,立即回村找堂兄吳培文商量。他們覺得自家祖墳地下可能埋有寶物,挖不挖很犯難,挖的話要破壞祖墳,不挖若是讓已侵占 安陽 的 日本 人聽到風(fēng)聲一定來挖。吳培文當(dāng)即組織20多個小伙子進(jìn)行挖掘。當(dāng)挖到近13米深時,吳培文只身來到坑內(nèi)撥開泥土,一截器物頂部顯露出來,因雞叫天要放亮,他們怕被 日本 人發(fā)現(xiàn)趕緊把坑填上,第二天晚上繼續(xù)挖,一尊 大方 鼎露出全貌。吳培文指揮大家用3根圓木搭成架子,掛上轆轤,將鼎拉了出來。這就是后來聞名世界的國寶后母戊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