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妃后,蔣欣再無狠角色
?

| 永 遠 別 對 生 活 冷 感 |
?
沒想到,趁著宅家的日子,11年前的《甄嬛傳》又被盤活了。
最可愛的是,戲外三四五刷也不生厭的“甄學(xué)家”們的調(diào)皮融梗,把冷感的深宮戲,硬生生變成了熱乎乎的尖刻喜劇。
?

?
搞怪之余,我只覺得大家都太愛《甄嬛傳》了,把戲里的情節(jié)玩得熱鬧的原因之一,不過是不舍得人物孤獨走向結(jié)局,所以借著這些創(chuàng)作欲,來消解共情罷了。
所以好多人聊皇后的心酸、聊甄嬛的黑化悲涼、聊沈眉莊的遺憾,最后一定躲不過為愛自困的華妃。
?

?
華妃不算是一個正面角色,可偏偏又是戲中更深刻、新鮮、有啟發(fā)性的女性人物。
記得采訪時,導(dǎo)演鄭曉龍說《甄嬛傳》是反封建的。如果說甄嬛的新意識是突破性別桎梏,那么我覺得華妃的“新”是她始終留有鮮活的自我,也是一種愛情、規(guī)訓(xùn)下的隱喻。
?

?
說實話,很多時候,華妃的聰明還真沒用在宮斗上,而是都用在怎么琢磨討皇上的歡喜了。
好多人看完華妃的結(jié)局后開始給她寫小文,想象重生后華妃會怎么逆風(fēng)轉(zhuǎn)盤,可在她們筆下的年世蘭,不像是華妃,更像后期的甄嬛,抹去純粹,套上面具,變?yōu)楣び谛挠嫷木魅肆恕?/p>
?


?
我總覺得喜歡“轟轟烈烈”的華妃,就算重來一遍,也還是會走老路的。她對愛的熱忱,飽滿,不也是她最可愛的地方么?
所以當(dāng)華妃知道自己一直以來篤信的愛情幻想都是皇上制造的謊言時,她才可以拋開所有執(zhí)著,毅然離開。這一刻,復(fù)雜的、立體的人性,讓觀眾感受了太多情緒。
華妃是有骨有勁的,她的美也是外揚的,雖然濃烈,看起來不好惹,但也有不外露的只交付愛人的溫柔。后來《延禧攻略》里即使是照樣跋扈、囂張、凌人的高貴妃,也沒有這種觸動了。
?

?
記得蔣欣在一個節(jié)目里說的,當(dāng)年拍完《甄嬛傳》后,她情緒低落,還是用了好些時間和角色告別的。
華妃就像是從她身上割裂的一個影子,她最愛華妃火辣辣的性子,而我覺得,她們在某一種程度上也是極其相像的,比如當(dāng)初蔣欣自己把“華妃”角色爭取回來時的那種想在人生的某一個點上使勁用力,不到點便不罷休的猛勁。
可以說,與華妃的深度共情,是蔣欣塑造這個角色最好的靈藥。
?

?
可華妃火了,蔣欣好像也把自己停在這里了。
她后來也出演過蠻多角色,雖然大多都有年世蘭的影子,敏感、辛辣、跋扈,可卻再不見那種格外鮮活的復(fù)雜性了,而是乏味的、臉譜化的老式刻板形象。
前陣子熱播的《我們的婚姻》就是一個例子。蔣欣在里頭演的董思佳,是高管,是女強人。
她在戲里經(jīng)常把女性在職場上不被平等對待的金句掛在嘴邊,可另一邊,內(nèi)心里又是不認可為了她的事業(yè)而全職在家照看孩子的丈夫的。
?

?
換個角度看,這何嘗又不是一種刻板呢?她對職場、家庭不同價值的默認,也是換了個維度,促進了對職場女性的不平等呀。
她把“利益”當(dāng)作衡量所有的標準,也是在無意識中,物化了自己的世界。
?

?
再看《歡樂頌》里的樊勝美,也逃不開對自我的物化。最記得故事開篇就描述了她對財?shù)目释?,她恨嫁、拜金,以美自恃,可即使是擁有“拔尖”的外貌,也無法令她擁有安全感,因為在她的戀愛博弈論里,女性是隨著年齡而決定的“消耗品”。
雖然后來編劇又為這些行為特意找了一個合理的借口,讓原生家庭來背鍋,由此來突顯樊勝美成長苦路中的獨立。
可她真的獨立么?說到底,她心底的自我缺失、對年齡的恐慌,才是悲劇的來源,也是錯誤觀念的推手。
?

?
而《小舍得》里的田雨嵐,就更像是樊勝美的中年寫照了。她是用力過猛且時刻焦慮的母親。
因為小時候家里的貧乏條件,田雨嵐也有著對“成功”的向往。可她的成功與否卻是依賴著對比而來的,比家庭、比兒子的學(xué)習(xí)成績,但全然忘了家人的感覺。
記得戲里好多場她對兒子的辯駁,說了好多人生的不得已,可每回的落腳永遠是——“看我多好,這都是為你做的一切”。
?

?
她是擰巴的,也是矛盾的,為了兒子能獲得金牌班的入場券,她求母親放下身段討好繼父,沒事時,又鄙夷母親的“軟骨頭”。她們都是自己成功欲望的受害者,也是悲劇的推手。
?
而在這些戲里,更讓人深刻的甚至都不是角色本身,而是蔣欣的哭戲。四平八穩(wěn)的技巧,是她閉著眼睛也能演的東西。
?


?
更別提在《花千骨》的夏紫薰和《守婚如玉》里的華莎了,也只是編劇用作女主角愛情雌競的工具人而已。在這些角色里,足夠酷的、有新鮮意識的女性還是太少了。
華妃成為了蔣欣的經(jīng)典形象,也固化了她的戲路、她對自己的認知。可更早些時,看過她的扮演,卻都有更豐富、更得勁的角色。不是非得演“壞女人”才是驚艷的。
?

?
比如清爽的四仙女,不是普通身份,卻恰恰有勇氣追逐平凡的愛情,直接、熱烈得毫不含糊;比如《箭在弦上》的復(fù)仇女神,英勇且有謀,也是跳脫臉譜化的另一種酷。
而更早些的蔣欣,當(dāng)然也是扎實有勁的。她從8歲出道,在演華妃之前,一直磕磕絆絆地走了好幾年彎路。選角的都覺得她個子太高,于是試鏡常被刷。
后來還是借著因緣巧合出演《大腳馬皇后》里的侍女秋菊,才開始有了好的苗頭。
?

?
后來這戲的導(dǎo)演周曉文覺得蔣欣很有潛力,還推薦她出演《天龍八部》的木婉清,但因為各種原因,蔣欣還差點演不上了。
上節(jié)目時周曉文說,當(dāng)時最記得的,是他讓蔣欣心里做好準備,角色可能成不了了,可蔣欣說她會等,甚至可以等到開機。
?

?
就是憑著這股勁兒,蔣欣交出了好些記憶深刻的角色。說實話,蔣欣是能選好角色,也是能演好角色的,可如今,或許是失去較勁的力氣了,也或許是國產(chǎn)影視劇角色的缺失,蔣欣從塑造角色的驚艷,到只留下了“哭戲賣力、搶眼”的記憶點,多少是遺憾的。
?

?
華妃會是蔣欣最后一個“狠角色”么?
我想,與其說后來的角色們不夠狠,不夠有力,不如說還是太古板了。編劇只顧著刻畫女性的困局,卻少了能發(fā)現(xiàn)她們新鮮力量、消解刻板的眼睛。那些更重要的、鮮活的,更有啟發(fā)性的隱喻。
而演員,也是有選好角色的能力和義務(wù)的。說到底,我們看影視劇,不就是期望在熒幕里,看女性的新潮勁兒,看她們跳脫標準的美么?
要是只留有舊式的展演,那可就太沒意思了。
?

?
?
內(nèi)容編輯:Nico
來聊聊
你怎么看?
[Miss F ]
和你一起收集生活
靈感業(yè)余觀察繁華世象
??
? 微博:@F小姐MissF__?
小紅書:@F小姐Mis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