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踩點發(fā)文懷念恩師侯耀文,十四年風雨搖擺過,徒兒已經(jīng)半百
侯耀文如果在天有靈,看到自己徒弟郭德綱有如此成就,看到相聲有如此發(fā)展,看到自己依舊能被如此多的人記住,一定會感到欣慰的。

6月23日,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在個人賬號發(fā)了段文字悼念自己的恩師侯耀文先生:
一十四載,白云滄海。
天多高,地多矮,先生古稀,徒兒半百。
十字街頭,諸多光彩。
賣的賣,買的買。
哪有什么英雄豎子?
也無非風前雨后,
擺擺搖搖,搖搖擺擺。

侯耀文先生在2007年的6月12日18時30分因為突發(fā)心梗去世,而作為侯耀文的弟子,郭德綱在2021年的6月23日18時23分寫了首詩追思自己師父,字字真心,句句肺腑,看得人頗有感慨。

開始一句是郭德綱對于恩師侯耀文離開的感嘆,“一十四載,白云滄海”,十四年對于相聲藝術(shù)來說,可能是曇花一現(xiàn),但對于一個相聲藝人來說,真的是太多不容易,十四年真的可以發(fā)生很多事情,而郭德綱的身上也的確發(fā)生了很多事情,從眾叛親離到起死回生再到一票難求,從謹小慎微到睚眥必報再到云淡風輕,郭德綱這十四年,真的是云與海的距離。

“天多高,地多矮,先生古稀,徒兒半百”,侯耀文先生走的時候是58歲,如果活著的話,算算到現(xiàn)在也有72歲了,正是古稀這年,而郭德綱則是48歲的年紀,接近半百,像侯耀文和郭德綱這些個上了歲數(shù)的人,天多高已經(jīng)知道得差不多了,地有多矮,心里也都有數(shù)了,郭德綱借此既是懷念恩師,也是在說自己一晃就老了。

“十字街頭,諸多光彩”,郭德綱相聲里有句很經(jīng)典的臺詞,說出窮人站在十字街頭,耍十把鋼鉤,勾不著親人骨肉;有錢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槍棍棒,打不散無義賓朋。
別看如今的郭德綱是有錢人,但以前的郭德綱,真的是一窮二白的少年,別人一說相聲可能就是“藝術(shù)家”了,但郭德綱真真切切是靠自己在十字街頭靠著觀眾打拼出來,所以十字街頭的風景,郭德綱太熟悉不過,多少排擠和白眼,多少辛酸和苦難,這諸多光彩,恩師是沒看到啊。

“賣的賣,買的買”,郭德綱是賣藝的,觀眾是買笑的,這是十字街頭的光彩,也是郭德綱自己的生活。
“哪有什么英雄豎子”,郭德綱是三國迷,三國里邊尊敬誰,就說誰是英雄,輕視誰,就罵誰是豎子,但生活中,尤其是相聲界,哪有那么多英雄和豎子,都是老百姓罷了。
當然,不排除郭德綱也借此嘲諷那些自稱主流的“藝術(shù)家”,一群說相聲的而已,哪有什么大師和藝術(shù)家啊,哪又有什么“三俗”和“糟粕”啊。

“也無非風前雨后,擺擺搖搖,搖搖擺擺”,承接上句,郭德綱意思是說相聲這門藝術(shù)都快完了,風雨中飄搖中混了過來,十四年不停搖擺,大家無非都是這艘破船上的劃槳人,哪有那么多勾心斗角和爾虞我詐啊,也何必非要弄個主流和非主流,傳統(tǒng)與不傳統(tǒng)。
這是郭德綱的自謙,也是在告誡他人,不要因為相聲一時的“紅火”而迷失自己,這門藝術(shù)還在風雨中,大家都是靠天吃飯,自己不是英雄,也不是豎子。

郭德綱在恩師去世的這天忽然有感而發(fā),除了自己觸景生情思念侯耀文先生,可能也與自己這些日子遭遇的不舒心有關(guān)系,先是曲協(xié)抨擊“拜師文化”,再接著連“賜字”的傳統(tǒng)都說成是“糟粕”,明里是“清渠溯源”,暗里保不齊是看著德云社一家獨大想制裁一下。
郭德綱真的有一肚子的話想跟這個世道說說,但他說不出口,也沒人會去聽,他只能借著師父過世的日子發(fā)發(fā)牢騷,風前雨后,搖搖擺擺,他喜歡說相聲,真的怕相聲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