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武漢地鐵夢

2022-07-29 20:48 作者:大雁在此  | 我要投稿

本文來源:《1978-2018 武漢改革開放口述史(一)》,武漢出版社,2018

題記:體驗地鐵之惠,不忘為民初心,奮力拼搏向前

104個城市、300個縣、10萬張明信片入戶調查,8億網(wǎng)民網(wǎng)絡問卷調查——2018年,武漢人遇到一個前所未有:《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7-2018)》確認,“中國十大幸福城市”中,武漢榮登榜首。

自2006年這一調查啟動以來,武漢第三次入選“十大”,第一次位列第一。

據(jù)了解,調查中,武漢人出行幸福感在提升,而出行一項,地鐵因素,舉足輕重。

武漢軌道交通建設,開啟于上世紀80年代,建設帶來的變化說明:都市現(xiàn)代交通,唯地鐵最能改變大多數(shù)人出行模式和生活方式,唯地鐵最能改觀城市發(fā)展格局和治理方向,唯地鐵最利于解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與發(fā)展不充分、不平衡之矛盾。

地鐵不僅僅帶給我們幸福感。經歷過“先快后慢”,奮起直追,不斷躍升的曲折,經受了“地質博物館”客觀形成的重重險阻,需要一再攻堅克難的挑戰(zhàn),武漢地鐵的諸多舍生忘死故事,諸多“長江第一隧”一類創(chuàng)舉紀錄,給城市留下有形和無形財富。

當下,武漢軌道交通建成234公里,初見成網(wǎng)。未來,寫入發(fā)展規(guī)劃的地鐵,要建成一千公里的巨網(wǎng)。體驗地鐵之惠,不棄地鐵財富,不忘地鐵初心,不舍地鐵奮斗,我們將繼續(xù)見證伴隨地鐵延伸的武漢復興。

?

對話者:劉玉華(曾任武漢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總經理、董事長、黨委書記。2013年3月任武漢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涂和平(2001年任市發(fā)展計劃委員會副主任,2003年任武漢市建設委員會主任,2007年任武漢地鐵集團董事長)

于2018年5月29日口述。

?

一、武漢地下鐵道從空中起步

劉玉華:

地鐵屬于城市軌道交通,武漢軌道交通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1984年。因此說,我們有30多年的軌道交通奮斗史。

1984年,國家鐵路電氣化,京漢鐵路在武漢市區(qū)內的部分外遷提上日程,于是提出了輕軌。

1987年,市委、市政府決定籌建輕軌。

1992年,武漢成立軌道交通建設辦公室和軌道交通建設公司。負責京漢舊鐵路的接收和軌道交通一號線建設的前期籌備工作。

這以后,武漢認證獲得了國家認可,2000年10月,武漢城投集團、原軌道交通建設公司、武漢水務集團三家,重新組建為武漢軌道交通有限公司,負責武漢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管理,以及沿線土地開發(fā)。城投總經理彭俊,出任董事長。我是城投副總經理,兼任這個有限公司總經理。

2000年12月6號,一號線一期工程獲得批準,當月23號破土動工。

萬事開頭難,一號線只有10公里,但在建設中,以及建成后的運營中,我們還是遇到很大的困難,甚至說艱難痛苦。原因么,一是建設沒有錢,二是建成了以后沒有客流,沒什么人坐。

錢的問題,市政府給了我們5000萬的注冊資本金,2個億的國債,就這么多。工程預算是多少呢,22個億。這里我要特別感謝第一個為我們融資的開發(fā)銀行,給了10.5億的貸款,市里又加了2.5億國債,日本協(xié)力銀行拿出2億日元貸款,湊起來15億多,這樣資金缺口就不算很大了。

這個融資過程,說來平淡,卻充滿不確定,充滿挫折和焦慮。

等到輕軌一號線一期完工了,一天只有3萬人流量。不像現(xiàn)在,一期、二期合攏,輕軌一號線從10公里延伸到將近29公里,又與地鐵聯(lián)網(wǎng),天上地下連在一起,而且城市化提高了,市民往返東西湖方向的多了,客流量一下子上到20多萬。

那時候,客流量太低,天天虧損,真是痛苦。這直接影響到武漢對下一步發(fā)展軌道交通的決策,還建不建,建什么,怎么建。

為什么武漢從建輕軌到建地鐵延遲了很久,與輕軌的最初效果有一定關系。

?

涂和平:

武漢市軌道交通建設經歷了幾個階段。上世紀80年代早期,受來漢的比利時代表團啟發(fā),說這么大的城市應該采取軌道交通這種安全、舒適、節(jié)能、環(huán)保的公共交通工具。這時,正好碰上一個契機,漢口地區(qū)20多公里的鐵路外遷,利用這個路基來建設軌道交通,不是很好嗎。

鐵路外遷有個周期,這樣到90年代,武漢就在市建委下面組建了一個軌道交通辦公室籌備處,建委的副主任掛帥。

2000年到2004年,10公里的輕軌線建起來了,好壞武漢市有了軌道交通,這也是中西部第一條軌道交通線。但是問題來了,投資22億,這么大的投資只解決了3萬客流,比起當年武漢市每天400萬到500萬市民出行量,沒有什么說服力,再說建了輕軌,影響了兩邊景觀,影響房地產開發(fā)和土地利用。

一段時間,決策層,市民階層,都或多或少對軌道交通產生疑問。那時人們想建地鐵,一些城市已經在建,但建輕軌2個億一公里,而建地鐵得5個億,翻了一倍多,武漢財力能不能負擔呢?

?

劉玉華:

建設軌道交通,武漢與目前走在前面的幾個城市南京、重慶、深圳、成都和廣州二號線,是在一個時間點上起步的,2000年同時拿到國家批文。我們一號線一期竣工后,暫時停下來。我們在爭論,在討論,別人埋頭建設。別人第二個、第三個工程連續(xù)開工,這樣便跑到了前面。

那時香港人、澳大利亞人、法國的威立雅公司,一直跟蹤我們這個項目。談的最多的就是香港人,他們特別了解武漢的情況,提出地鐵+物業(yè),要武漢拿土地作為資本。

我們一直希望自己建地鐵,我們認為武漢基礎設施建設的實力,屬于全國頂尖的,屬于經濟輸出的方面,完全有能力當好地鐵建設商、運營商。我們缺的只是資金。

這個事一直延續(xù)到2006年,李憲生市長考察香港地鐵,真正下了決心,大城市不解決地鐵,城市品位、地位、格局都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當時全國地鐵進展非???,形勢不等人。李憲生市長向市委提出,必須加快軌道交通建設。很快,就是2007年5月,武漢組建了地鐵集團。

2007年以后,我們獲得了一號線二期工程的批復,開始從宗關一直到東西湖的建設。武漢第一輪軌道交通建設規(guī)劃也獲得批復,二號線一期工程獲得了批準,這就獲得了72公里的建設權。2008年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軌道交通建設的若干意見》,成立了以市長為首的建設指揮部,建立了各區(qū)分管建設的區(qū)長和職能部門參加的聯(lián)席會議,專事建設協(xié)調工作。

2008年,我們進入了快車道。2009年、2010年以后,我們的投資從10億、20億、30億、50億,每年以30%多的速度遞增。這幾年,武漢慢慢回到全國軌道交通第一方陣。

這中間,我們遇到的最大的困擾,與資金有關,卻又不完全是資金問題。武漢城建市場是開放的,我們歡迎外來資本、技術進入,但明明我們自己能做,甚至比別人做得好,做得性價比更高,卻一定讓別人來做,這就另當別論了。一次,我們遇到要不要自己讓位,交給香港人的困擾。第二次涉及到鐵道部,困擾更大。

鐵道部出資50%,武漢50%,他們出錢、他們來人,合同都準備簽了,最后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我認為非常正確的選擇,沒有給鐵道部。

不過這也好,倒逼了我們,倒逼出武漢地鐵建設的高峰期。我們向市政府承諾,一年一條線。2012年交了2號線的一期,2013年交了4號線的一期,2014年交了4號線的二期,2015年交了3號線的一期,2016年交了兩條,交了一條6號線,交了一條機場線。

一年一條線的承諾是我們2009年底做出的,到2012年兌現(xiàn)承諾,中間是有個準備期的。市委、市政府當時想你們能夠一年交一條線,那我何必交給別人做呢?我們當時承諾說,武漢的地質狀況誰最熟悉?工程建設誰最聽指揮?市委,市政府經過討論,放下心來,將地鐵交給了我們。

這次決策,使我們少走了一次像成都那樣的彎路。成都先交給了鐵道部,之后不滿意,又追討回來。

?

涂和平:

當初建軌道交通,我們跟廣州、成都、南京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是別人一直在跑,我們停下來,耽誤了一些時間。別人搞了兩條線、三條線,我們還是最初的10公里。接下來就要補課、就要追趕,追到現(xiàn)在,追趕到建設了234公里軌道,排在全國第7位。我們有了振奮人心的成績,但我們的建設與武漢地位,武漢實力,仍有差距。

李憲生當市長的時候,下決心把地鐵從塵封狀態(tài)中喚醒。2007年,武漢進入地鐵建設新階段,原來軌道公司是城投下面一個二級公司,把這個二級公司直接拉出來,組建地鐵集團公司,這需要魄力。市領導苗圩、李憲生,包括城投原董事長吳長鈞,功不可沒。

2012年,第一條完全意義上的地鐵線通車,市民的贊譽上來了,市領導的信心上來了,大家高興、自豪、支持的情緒上來了,這就容不得你再慢騰騰地建設。

快一點建設不難,難在資金上。這就要招商引資,把武漢自己能做的事,交給別人來做。這種較長時間的不確定,對我們的信心,對軍心,對我們的工作,造成很大的沖擊,非常頭痛。

我們要跟法國人談。據(jù)了解,法國大使館說這影響到兩國關系。談來談去,我們搞了個“顧問咨詢”,算是交了差:請了兩個顧問待了半年,開口要800萬,給了200萬。

港鐵在武漢跟蹤項目好幾年,花了不少費用,表現(xiàn)出相當?shù)恼\意。談到后來,達成協(xié)議,武漢將軌道交通一號線交港方運營。港方一次性給我們60億。不料很快美國金融危機來了,香港人說不搞了。

最可能出現(xiàn)的折騰是鐵道部那一塊,市里想走成都的路子,把軌道交通建設交給鐵道部。市領導找我和劉玉華談話,問我想調哪里去。我的第一感覺是不被信任,這真令人痛苦。我分析了幾條理由,說交出去的決策是錯誤的。我說我哪也不去了,即使交出去,總有個甲乙方關系,我就代表武漢方跟鐵道部去合作。

事后證明,成都模式非常壞事,成都的地鐵我們去了,一合資,鐵道部的人進來,把成都人換光了,整個工作癱下來了。唐良智到成都去當了市長,嫌成都慢了,成都當年比我們快,后來就掉下來了。唐良智把劉玉華叫過去介紹經驗,我們哪有經驗呢?如果說經驗,就是折騰不起,成都折騰,我們避免折騰。

到北京,我們搞清楚了一個背景情況,國家發(fā)改委不贊同鐵道部的做法。發(fā)改委一位司長明確告訴我們,鐵道部在成都搞這個事情,只是一個試點,沒有講要鋪開,因為大鐵(鐵路)跟小鐵(地鐵)的投資渠道不一樣,大鐵是國家投資,小鐵是地方政府投資,財政渠道不一樣,負擔不一樣,鐵道部不能當國家的家,這是不對的。因此國家發(fā)改委最終派人來漢,直接跟武漢市領導講,你們要這樣干,國家就停批武漢市的項目。

二、解決地鐵融資問題,我們提供了武漢模式

涂和平:

法國人、香港人、鐵道部,都是因資金問題,引出了一系列故事,對我們的地鐵建設造成很大的困擾,最后我們干脆說,地鐵不差錢,一年一條線。阮成發(fā)市長很高興,怕我們反悔,就在大會上宣布,涂和平說了,他們不差錢了,能夠完成一年一條線了。他這是怕我們反悔,要鐵板釘釘,釘子回腳。

當然,市委、市政府也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專門發(fā)了一個文件,一年給30個億。地鐵規(guī)模越來越大,整個融資鏈,財政必須出錢作資本金,要占到總投資的30%才行,一分錢不拿肯定不行,國家發(fā)改委通不過,你的評估報告通不過。那時我們投資規(guī)模到了700億,一年投資大概150個億,所以30個億只占1/5。即便如此,武漢一年拿30個億仍有困難,2008年發(fā)了文,2010年又發(fā)了文件,但落實起來比較難。

在武昌,阮成發(fā)書記、唐良智市長視察工地,開現(xiàn)場會,一句都不談錢,要散場了,我手一舉說,還有一個事情沒有談,阮成發(fā)書記笑了,說我知道,是錢的問題。他說發(fā)了文啊,我說年初發(fā)的文件,現(xiàn)在10月份了還沒有落實。他馬上就問財政局長,說市委發(fā)文算不算數(shù)?你怎么還不給?財政局長說回去落實。

散會了,財政的同志跟我說,老哥,你怎么當面出我們的洋相呢?我說你有難處,在這個場合我把它捅出來,實際上是幫了你的忙。

資金問題,我們算過賬,當年建二號線,每公里投資5個億,其實決算下來,遠遠不止5個億。因為拆遷的成本越來越高,拆遷成本占總投資40%左右,1個億的投資下去4000萬用于拆遷還建。如此算下來,二號線一條線總計投入220多個億。

記得我到地鐵集團之前,跟李憲生市長講,你是真干,還是假干,假的就別派我去了,我54歲了,不想虛耗,想為武漢城建做點事情。他說真干,我說那你要給錢,真金白銀。那時列了10個億,做軌道交通的資本金,這已是破天荒了。我算了算,按當時的計劃,一年地鐵投資不能少于50個億,資金本占30%,一年得15個億。但以后落實的只有5個億。

資金市里有難處,我們理解了,完全靠市政府不行,主要靠自己想辦法。我們從房屋按揭這個套路上受到啟發(fā),房屋可以按揭分期付款,我想我們現(xiàn)有資產,建成的線路值20多個億,我們干脆賣給銀行,若干年以后我們再把它贖回來。固定資產賣給銀行,變成了活錢,這個錢可以作為資本金。銀行只要你有資本金,就跟你配貸款,你這個資本金就可以放大3倍,20個億就能變成60個億。

2008年,我們把工行請過來,雙方居然一拍即合。那時,他們正好組建了全國第一家金融租賃公司,專做這個事,雙方協(xié)議,我們出讓1號線的軌道設備和車輛,從工行提款20億,然后再向工行租賃這些資產,25年間付清租金,到期重新取得所有權。

這一“售后回租”方式解了我們燃眉之急,首創(chuàng)了地鐵建設融資新模式,一些城市派人來武漢取經。

經過這次嘗試,我們融資創(chuàng)新一發(fā)不可收拾,長貸、短貸、債券、金融租賃、股權質押、永續(xù)債等等,全國現(xiàn)有的金融工具都用上了,我們還到境外發(fā)債??梢哉f,武漢地鐵融資工作,走在了全國前頭。我們融資都是競價、招標、評議,擇優(yōu)錄取,盡可能節(jié)約資金成本,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長了知識,劉玉華成了專家到處去講,我們的財務總監(jiān)也成了專家,到處講課。武漢市建地鐵不是最多的、最快的,但是我們的融資是做得最好的。

三、不一樣的地質狀況,不一樣的施工險阻, 不一樣的攻堅克難,不一樣的惠民出行

劉玉華:

談到施工中的艱難險阻,需要了解一個情況,武漢市的地質狀況非常差,是全國有名的“地質博物館”,什么地質都有,別人沒有的我們都有。武漢地下水位很高,而且過長江,過漢江,常常在汛期施工。為什么在汛期施工?按理說,應該把握水位最低的時間,但受工期制約,令人難以做到,其中一個因素是拆遷,拆遷很隨機,一棟障礙樓拆了,你不可能等,要知道一等可能延誤一年,后續(xù)工程順延下來,預訂工期、速度、時間節(jié)點全報銷了,還會造成很大的浪費。正是我們和別人不一樣的地質狀況,帶來許多不一樣的施工困難。

?

涂和平:

理論上講,武漢地質條件不符合建地鐵要求。地質狀況分為三級階地,我們這都有,流沙層、溶洞層是武漢地下的常態(tài),以長江為界,江北邊地下13米都是流沙、都是水,和眾多湖泊一樣與長江、漢水相通,只要我們開挖到地下12米就見水,而我們的車站一般最少設在地下16米,天天要跟流沙、跟水打交道。江北這種地質特點,稍不慎就涌水涌沙,一個工地就廢了,這種險情經常出現(xiàn)。

金銀潭站工地曾涌水涌沙,整個地下幾乎掏空了。金銀潭一帶好多一二十層樓的房子,有一次涌水涌沙,地面開始降了,周邊的居民都有從樓里跑出來了,我們趕緊搶險,堵水堵沙。

江南武昌這邊,溶洞很多,大大小小的溶洞,稍有不慎,500噸的盾構機掉下去看不見。這種情況下,前期的勘測、準備工作非得格外仔細。這么說吧,我們建地鐵,背負了非常大的地質風險。

武漢地鐵要過江,我們第一條過江地下隧道為負47米,江底以下十幾米,穿江的時候要冒著高壓水的風險。

第一次穿江,人特別緊張,兩個管道當中我們要建安全通道,就是把建好的鋼筋混凝土的管壁鑿穿,3公里過江管道要打五個大洞,建5個安全聯(lián)絡通道。

這種施工采取冷凍方式,把兩個隧道之間凍到零下24度以下,凍成帷幕,凍成結土,然后用人工風鎬,打穿兩個管壁。這就要求凍土始終保持在零下24度,要不停的用壓縮機輸?shù)?,一旦冷凍溫度不夠,只能撤人,設備都不能管了。有的城市一條線因此都廢了,幾個億沒有了,只能改道建設。

對我們來講,地鐵設備系統(tǒng)的選型面臨考驗,關鍵設備選錯了禍害無窮。就說信號系統(tǒng)吧,這是軌道交通的中樞神經,乘客進站出站的閘口、售票機、列車開門關門,車子的啟動、運行、停止、故障處置等等,所有系統(tǒng)都由信號系統(tǒng)來控制。如今武漢地鐵的正點率、安全率非常好,這個跟設備選型非常關鍵。

信號系統(tǒng)大體有這樣幾種,有線系統(tǒng),無線系統(tǒng),和介于之中的波導管系統(tǒng)。我們選擇了波導管系統(tǒng),這比傳統(tǒng)的有線先進、可靠,比無線的穩(wěn)定,無線的先進,但不太成熟,抗干擾能力差,容易出故障。到現(xiàn)在,在全國同行當中,我們設備故障率是比較低的,安全、運行穩(wěn)定率是最高的。

我們第一條地鐵建起來,上海軌道交通的老總來看了,說了“三個驚”,驚奇、驚嘆、驚艷。我們的設備也好,人性化設計也好、文化特色站也好,到現(xiàn)在越做越好。許多留學生回來了,都說武漢地鐵有國際范。當然我們還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我們敢說,武漢地鐵,世界一流。

?

劉玉華:

武漢地質的復雜性,困難性,必然帶來施工的危險性。事實上,在當今科技條件下,無論怎樣事先精心設計、勘測、準備,施工險情,有時是很嚴重的險情,仍不可避免。這一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戰(zhàn)勝險情,化險為宜。阮成發(fā)書記看到,或了解到我們地鐵人搶險的一些事,深為感動。他用8個字,非常激情地評價了這種精神,叫做“奮不顧身、舍身往死”。

?

涂和平:

我講兩件搶險的事。我們在虎泉站采用礦山法施工,挖一節(jié)閉環(huán)一節(jié),用鋼筋作內襯,然后鋪上混凝土凝固起來。這個在技術上有進度要求,你進度太快了它凝固度不高,容易塌方。由于虎泉站拆遷耽誤了時間,要趕進度,結果形成了塌方。

當時我人在美國,接到塌方的消息趕回來,搶險已經結束了。我事后聽說,劉玉華親自帶人下到洞穴里搶險,進去了就不走了。指揮大家用支架頂住塌方。這是萬分危險的,如果塌方加劇,進去的人可能一個都出不來了,全埋里面了。

按規(guī)定,這種情況,人要先撤出來,為什么還要拼命呢?這里有個生死命題,工地周邊都是居民樓,因為塌方,有的建筑墻體出現(xiàn)了裂逢,情況危急,不得不拼死頂住,劉總多年做工程有經驗,他說必須搶。老總在現(xiàn)場,其他人也不走,終于闖過搶險關。

有統(tǒng)計,建地鐵國外每50公里出現(xiàn)一次重大安全事故,國內每建30公里出現(xiàn)一次重大安全事故。我們險情不斷,但都沒有變成重大安全事故,這多虧了我們的避險機制比較完善,比如說我們的把隱患當事故抓的理念和做法,比如制定完備的預警機制和搶險應急方案,比如利用視頻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安全監(jiān)控。我們在辦公室里就能看到每個工地的安全狀況,出現(xiàn)異常,可以根據(jù)處險預案,快速處置。

有一次復興路出現(xiàn)險情,同樣很嚇人,很嚴重。這兩次搶險,老劉來講一下吧。

?

劉玉華:

我們每一條地鐵線都發(fā)生過不為人知的險情。剛才講到二號線虎泉站那一次,塌方了,人們像燕子一樣從地道里、從隧道里跑出來,再不敢進去了。你不進去怎么辦?那不行,那上面是一棟高樓,我們是從高樓的底下穿過去的,要么等著塌,要么就下去,頂住塌方。

那個時候我們領導班子分為兩撥,一撥人在上面,一撥在下面,不能全部下去,都死在里面怎么辦?沒有人指揮也不行。你下去了,別人才敢下去,他們認為領導是內行,不會不顧自己生命。

另外,2014年復興路站的險情格外嚴重,這個工程屬四號線,是復興路站至攔江路站過江隧道的施工。當天阮成發(fā)書記找我問工程進度,我說盾構機馬上出洞了,7月1號出洞,證明這條線可以按期開通。下午3點鐘,我剛從書記辦公室出來,電話來了,說出大事了,出現(xiàn)了涌水。

過江隧道施工,盾構機進洞、出洞時刻,尤其出洞最危險。況且長江正值水位高峰期,盾構機要出未出的地方涌水涌沙。張光清副市長聞訊,帶著建委、規(guī)劃、交管的人,帶著專家趕到現(xiàn)場,指揮搶險。

現(xiàn)場情況真的很危機,剛開始是小股水涌,后來變成大口子噴涌。我對張副市長說,我是現(xiàn)場指揮,你不能站在這里,你要負責全面的指揮調度,趕快走。

這時施工單位的幾位領導、總工程師也在現(xiàn)場,他們求情說,不行了,要放棄,再不放棄,幾十個人都會捂在里面。

我說不能放棄,一定能把口子堵起來。我很清楚,放棄意味著什么,二號線、四號線兩線相通。一旦放棄,兩條線都完了。

這個時候,我們地鐵領導守在最危險的地方,這個信息很明確,如果要沖走,先沖走我們。我們在現(xiàn)場開了一條生命通道,以防萬一。

這個時候,我們都抱定了犧牲的準備。我甚至產生過有點個人的想法,覺得就這么逃出去,肯定要判刑的,那還不如堅定地搶險,哪怕死在里面。大家意志一堅定,很快拿出方案,結果把江水堵住了。

事后有人問我,聽說你干擾了市領導現(xiàn)場專家會議,為什么。我說好比人快死了,要趕緊搶救,容不得再討論,再爭論,一爭論就延誤了搶救的最佳時刻,只能當斷即斷,趕快行動。

事后我們在那個地方建了一個紀念碑,在復興路附近,阮書記親自去看了看。那一年,武漢市把我們這個搶險集體評為英雄集體,在全市表彰。

事情過去了,有人聊天說,涌水的地方,上面就是人民醫(yī)院老太平間,陰氣太重了。

在我印象中,最驚險莫過于2016年7月17號,從漢陽琴臺到漢口崇仁路,地鐵隧道要過漢江。過江一頭,地勢比較低,在地底形成了一個U型通道,盾構機從漢江底部穿越上來,即將進入漢口的時候,底部涌水涌沙。

這時下面有41米的水差,水壓非常大,擊穿了盾構機前面的擋板。人要去施救、必須走過一公里的隧道。剛開始涌進來的水位只有齊腳深,但漲得很快,如果繼續(xù)上漲,把U型槽底部的隧道封閉了,里面的人就沒有氧氣了。

我們當場采用了圍堰的搶救方案,一方面堆沙袋圍堰,一方面鑄漿、補漿。這就需要人從漢陽這邊背沙、背水泥袋子,下到深深的隧道里,穿過底部去搶險,起初誰敢進哪。一聲令下,施工方中鐵一局,我們地鐵集團的領導、干部、黨員走在前面下去了,民工紛紛跟著下去了。記得現(xiàn)場放了30萬現(xiàn)金,每一個背了沙袋子進去的人,背一回發(fā)你100塊錢。

那次阮成發(fā)書記、唐良智市長都趕到了現(xiàn)場,市交管局、供電局、硚口區(qū)、漢陽區(qū)領導都盯在現(xiàn)場,車輛運輸交管局負責一路綠燈,供電局給我們牽了一條專線,確保不停電,那時就怕停電,一停電一切都完了。搶險持續(xù)了兩天一夜,我們又一次戰(zhàn)勝特大險情,轉危為安。

?

涂和平:

搶險的事很多,一下子說不完,有一次在香港路,盾構機毀了,好在人沒傷著。武漢地鐵出了這么多險情,卻沒釀成大禍,靠了什么,首先是領導在搶險一線的擔當。所以我離開地鐵集團時,阮成發(fā)書記要我推薦一把手,我推薦了劉玉華,我說老劉他敢擔當,做地鐵這個工程,沒有勇氣,沒有擔當?shù)母刹坎恍小?/p>

我想再說說拆遷難的問題,真正拆遷難不是難在老百姓,我不怕得罪人,難的是當官的。我實話實說,羅清泉當書記的時候我就這么說的,我說老百姓非常擁護、非常支持地鐵建設,一點都不為難我們。反倒是有的政府部門、政府機關耽誤我們。

2號線中南路有四個出站口,水利廳拆得非??欤褪强恐心仙虡I(yè)大樓那邊的兩個出站口,拆得非常快。而另一個單位,硬是耽誤了我們兩年。羅書記來我們這里視察,我跟他說起這件事,他把那個單位領導找來,對方表態(tài)很好,可又耽誤了一年,我們差一點把那個出站口廢了。?

拆遷問題怎么化解的呢?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在各區(qū)支持下,征地拆遷任務化解到各個區(qū),拆到哪個位置由哪個區(qū)負責,資金我們出。

?

劉玉華:

文件要求各區(qū)也要出一部分資金,實際上沒有出。我們想,要區(qū)里拿錢,拆不動的時候,他會說資金有困難??紤]到這種狀況,我們寧愿出資,加快建設。我們向各區(qū)聲明,這錢都是我們借來的,你們看著辦。

武漢對地鐵支持的力度,全國同行都很羨慕。地鐵有事可以直接找書記阮成發(fā),找市長唐良智,他們給地鐵開辟綠色通道,有問題馬上協(xié)調解決。兩位領導離開武漢市以后,還主動打電話給我們,要我們到他們的城市里面去宣傳,去講課。地鐵拆遷納入市政府的考核,沿途各區(qū)的區(qū)長、區(qū)委書記親自指揮這項工作。

?

涂和平:

當初,阮成發(fā)市長剛來,市民也對地鐵建設不理解,交管部門也不理解,我們工地上邊的圍址都設在主干道中間,一圍幾年,下邊在干活,上面看不見,誰不煩哪。當時的交管局長很煩,開會時向阮成發(fā)市長告狀說,市民反映只打圍子不見人。阮成發(fā)市長問是什么原因,我說那就對了,他問為什么,我說我的人在地底下啊。我的話引起哄笑,人們以為我在幽默,哪知我說的是大實話??梢姡菚r大家真的不了解,不理解地鐵,后來市民轉變了看法變得非常支持我們。

?

劉玉華:

武漢地鐵還有一個不一樣,全國做BT和BOT,武漢市做得很實在,很創(chuàng)新。我們的BT真正是通過招投標產生的,我了解過,大部分城市是通過談判產生的。投標產生的不一樣,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我們是用分段投標的方式來產生的。BT我們首先在八號線上采用,八號線上我們是用的分段招標,這個在全國是沒有的。

一般BT三四家單位參與談判合作,就屬于比較高的了,我們通過招標一般都是十五家以上,競爭相當激烈。通過這種方式,八號線在成本上、質量上、安全上,都取得優(yōu)異成績。我們的做法在全國得到了很好的推廣。

武漢地鐵有多項創(chuàng)新,例如說沿線土地打包為全國獨創(chuàng),2008年地鐵融資“收購回租”20億后,又搞了股權融資40個億,又發(fā)行了永續(xù)債券,又發(fā)行了企業(yè)債,這些都在全國開了先河,全國很多地鐵同行來武漢交流。二號線一期過江隧道為長江第一隧,工程技術上我們經歷過的難點,成了別人感興趣的熱點、焦點。

?

涂和平:

阮成發(fā)書記提出武漢要建成文化地鐵,我們動了點腦筋,借助教育局,邀請1萬名中小學生畫畫,從中選100幅畫永久保存在地鐵的6個特色站里。參加競賽,孩子、家長非常踴躍,我們給的獎勵是前10名成為終身免費旅客,二等獎30名10年免費,后面一直到100名5年免費。評獎中的一個場景很感人,有個聾啞小孩畫的畫被選中了,是一等獎,頒獎的時候,他用啞語打手勢,老師當他的翻譯,聽著聽著我流淚了。我想這個孩子有可能因為這一幅畫而改變命運。開始是孩子們的畫,現(xiàn)在發(fā)展到了地鐵洪山廣場的文化角、詩歌角、音樂節(jié),應該說在全國都是開創(chuàng)性的。

?

劉玉華:

為什么武漢能夠邁進國際性的大都市,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地鐵,你沒有地鐵哪有現(xiàn)代化呢?像搞軍運會,軍運會別人首先提出你有沒有地鐵,原來在沌口開發(fā)區(qū)要搞一個大型的賽事很擠的,現(xiàn)在那個地方有兩條地鐵線,根本不擁擠,輕輕松松的都解決了,這等于交通布局,城市格局發(fā)生了變化,城市發(fā)展方向發(fā)生了變化,我認為最重要的,反映了城市治理思路的變革。

順便說一句,武漢軌道交通建設,也讓我們地鐵集團從一家小公司,一步步變成在全國有影響的大公司。

?

涂和平:

工程出了險情,搶險的人無愧為江城的英雄,但是我們不可把搶險當常態(tài),我們更要通過搶險,總結經驗教訓,完備風險的預防機制,防范于未然,這是我們的工作重點。我們地鐵形成了一種文化,把隱患當事故來抓。設置了防隱患的6道防線,這種文化一定要堅持和發(fā)揚下去。

航空有一個概率,2700次隱患就會導致一次空難。我們施工中的險情,很少是不可抗拒,多數(shù)是隱患造成的。

地鐵惠民,市民很高興。但我們也要看到不足,過江的二號線,我們曾預計3年以后有50萬客流。其實通車的當天就達到50萬,現(xiàn)在穩(wěn)定在90萬人,高峰的時候到了120萬,特別是早晚高峰,摩肩接踵,再現(xiàn)北京的情況,一節(jié)車廂額定100多人,非得擠進去兩三百,沒有舒適度了,幸福指數(shù)降低了。這方面,我們還是有遺憾的,前期規(guī)劃預期不足。

?

劉玉華:

我們做了一點預留,現(xiàn)在運行的是6節(jié)車廂,我們準備了8節(jié),把剩下的2節(jié)掛上去,多少可以緩解問題。我們現(xiàn)在兩車間隔大約3分多鐘,能不能再提高一下發(fā)車頻率呢。

?

涂和平:

武漢地鐵有今天是一個累積的過程,事物積累到一定程度會爆發(fā)。人們往往記得爆發(fā)點,容易忽略那些看似平凡的積累。我們不應該忘記,武漢初圓地鐵夢,歷屆市委、市政府,以及一批又一批建設者的積累之功。

我很佩服老軌道公司的干部、員工,沒有劉玉華他們大約300多骨干,在開局困難下的堅守,哪里有今日武漢地鐵的繁榮。

記得第一條地鐵線到2012年的12月28號通車,阮成發(fā)書記上車挑毛病,從頭坐到尾,沿途贊口不絕,嘴巴笑得合不攏。在車上他問,怎么表彰你呢?要評你功勛市民。我說我54歲到地鐵來的,我要感恩,感謝市委、市政府給我機會,能為武漢做這件事。當時阮成發(fā)要長江日報報道“地鐵百人”,報社記者楊潔很感慨,說這確實是你職業(yè)生涯的收官之作。

過了兩天龍正才跟我打電話,說市委阮成發(fā)書記和唐良智市長商量定了,要給你塑像,放在江灘、放在中山公園。我說你是不是認真的?他說認真,都是剛剛商量定的。我說那我就認真跟你講,你們千萬別做這個事,你要白天做了,我晚上就去把它挖了。


武漢地鐵夢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梁山县| 开化县| 松原市| 报价| 昭苏县| 邹平县| 大化| 孝义市| 天镇县| 平昌县| 湘潭县| 南和县| 潮安县| 房山区| 阜新| 封丘县| 长垣县| 广安市| 大丰市| 柳河县| 嘉黎县| 勃利县| 东明县| 台中县| 诸城市| 都匀市| 罗山县| 平南县| 府谷县| 三门县| 平远县| 息烽县| 和林格尔县| 弋阳县| 江川县| 商洛市| 永修县| 濮阳县| 普兰店市| 白沙| 文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