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品很像真的,但永遠不是真的;偽善很像善的,但永遠不是善的。

[[胡說罷道]]
王陽明說至善至惡是良知
這里我引申出了兩個問題
第一如果只至善但不知惡
那么這還是不是良知
第二如果只知惡但不知善
那么這還是不是兩指
諸位這兩個問題非常重要
有粉絲把胡說八道
上面所有的行動邏輯的視頻都看完了
邏輯方面的書也看完了基本
然后他告訴我
他的行事邏輯入門了
聽到他這樣說
我笑了
其實你能把形式邏輯都研究了一遍
你也知道怎么使用形式邏輯了
這也僅僅是對形式邏輯的片面的認知
我就問你啊
形式邏輯有什么優(yōu)點
又有什么缺點
形式邏輯在何時有效
又在何時無效
針對這些問題hero做了深刻的批判
由此才產生了辯證邏輯
我就能跟他們說
學的邏輯其實挺難的
難就難在你要想徹底理解形式邏輯
就必須要明白辯證邏輯
可是你要想明白辯證邏輯
又必須要深刻理解形式邏輯才行
這便形成了一個死循環(huán)
很多人連形式邏輯都一知半解
又怎么可能明白辯證邏輯
如果辯證邏輯不明白
又怎么可能徹底理解形式邏輯呢
所以一個真正把形式邏輯學通的人
他首先知道形式邏輯的優(yōu)點和有效范圍
這是正面的認知
但是如果你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
那就是對形式邏輯的片面的認知
但是一個人僅僅知道
形式邏輯的缺點和無效范圍
這也是負面的認證
但是如果你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
那也是對形式落地的片面的認證
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告訴我們
如果你真的搞明白了行事邏輯
就是要對他有全面的認知
就是既知道它的優(yōu)點
也知道他的缺點
既知道它的有效范圍
又要知道他的失效范圍
這就是和這和持續(xù)鑒定的道理是一樣的
如果你去看書
書上可以告訴你真品的鑒定特征
那是如果你僅僅記住了真品的特征
那就完蛋了
因為仿品也同樣具備這些特征
因此你要想真正的學好瓷器鑒定
也必須同時要知道仿品的特征
概括一下這個認知過程
就是正品特征
仿品特征
真假特征
你只有達到了記之真又是假的境界
是你才能對瓷器有著全面的本質的認知
所以王陽明也在強調這一點
如果你只知道什么是善
但并不知道什么是惡
那么你可能就會上當受騙
因為這世界上有很多人是偽善的
是偽君子
他們雖然也做善事
也有善良的特征
但這些善都是虛假的
都是仿品
仿品
特別是真的
但永遠不是真的
偽善特別像扇的
但永遠不是善的
因此如果你知善不知惡
就會被偽善所蒙蔽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如果你只知惡不知善
就會被偽惡所方便
所以無論是自善不知惡還是自惡不知善
這都不是兩者
王陽明告訴我們
只有達到了技之善
肉之惡的合一境界
才是兩者
下回下這個過程就是知善知惡
知善惡
借用一下正反合的模型
我們也可以這樣說
知是知非
知是非
知美之丑
知美丑
王陽明說
知善知惡是良知
借用王陽明的語言
我們可以這樣說
知是知非是良知
知美之丑是良知
所以什么是良知
良知就是你既知道善又知道惡
既知道美又知道草
既知道是又知道非
兩者就是要達到本質的全面的合一的認知
有同學在跟我學習思維導圖
其實整個學習過程就是知對知錯
知對錯的過程
比如頭幾節(jié)課我會給出正確的操作步驟
讓同學們知道什么是對的
然后讓他們去模仿這個過程
叫做支對
可是最后一節(jié)課我就讓他們自己去
把世人說這個導圖做出來
不給任何提示和演示
這個是有難度的
99%的同學都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
有的同學就很郁悶
他們不理解這背后的原理
抱怨道為什么不直接給出答案呢
為什么一定要讓我們自己瞎摸索呢
事實我被告訴他們
你只有知道什么是錯
才能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對
諸位這個過程就是知錯
最后當他們把該犯的錯誤都犯了一遍之后
我才給出正確的答案
由此他們才達到了最后一個過程
只對錯
所以要從正反兩方面的對立中
達到全面的合一的認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