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目前人工智能的離譜,是對陰謀論的一種侮辱
人工智能,一個被吹爆的概念。有時候,我們向往著它能帶給我們更多的便利,向往著與它親密無間地合作、成為更完美的自己。但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還是會恐懼它,害怕它替代自己的工作,讓自己失業(yè);害怕它突然有了自己的意識,開始反抗齷齪無恥的人類;害怕它會直接毀滅人類(畢竟連霍金都三番五次的表態(tài))。然而不論是往好的一面想,還是壞的一面想,我們似乎都高估了那個下圍棋已經(jīng)沒有敵手的家伙,因為它還只是個蹣跚學步的兒童,它目前還處于非?!半x譜”的階段,與其害怕它滅絕人類,還不如害怕有一天被它笑死。
人工智能到底能有多離譜?
人工智能翻車的重災區(qū)往往是最貼近消費者的那部分,比如從前些年開始出現(xiàn)在智能手機上的AI場景識別。這個功能一般是默認打開的,但是一般使用起來準不準確完全看運氣,經(jīng)常能把大家氣笑了。

舉個例子,上圖的這只橘貓會因為翻身,切換成另一個物種,也許因為在AI場景識別的眼里,趴著的才是貓,仰著的一定是狗。

所以依照這個邏輯,不管你本來是狗還是倉鼠,只要你是帶毛的肚皮朝下的,那你就都是貓。那你可能會說,這個算法太傾向貓了,因為大部分動物都是肚皮向下呆著的,這要是讓它來主宰世界,那貓的隊伍得多么壯大???
筆者要說,還真不一定......

不信你看,當貓的長度和寬度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它就不會再承認它們是貓了。至于為什么它們會屬于觀賞魚,筆者就猜不太透了,因為貓是“液體”嗎?
也許你會說,這也不能怪AI,主要還是貓的形狀太具有迷惑性了,那我們找出真正的觀賞魚給它學習一下,應該就沒錯了吧?

沒錯,貓其實是魚,魚其實是花卉,AI是不會錯的......
那么咱們不難為它,給它上點像貓的貓好不好?

所以全國各地的牛奶貓主人都一不小心在家養(yǎng)了國寶唄,這倒也無所謂,問題是國寶干嗎?

國寶說:“干!”
很多人自詡吃貨,見到什么都問一嘴“能吃嗎?”,AI這時候就很貼心了,能吃的都標記成了“美食”,不信你看。

所以倉鼠那么可愛,怎么可以吃倉鼠?吃下面這個才夠味。

那么你說整點陽間的吃的給它看看,它能認出來嗎?
答案:不能。

你說算了算了,靜物有點難為它。反正偶爾其實識別錯誤也不是什么大事,關(guān)鍵還是別把人識別成別的動物就行,因為那樣侮辱性極強。
比如......

別罵了,別罵了,再罵人都傻了。我也不拍了,你能幫我好好整理一下相冊就行了,分分類總行了吧?不行。

手機上的人工智障倒也還好,畢竟大家都當作是鬧著玩,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自己的生活,你會發(fā)現(xiàn)——那簡直都是在鬧著玩......
比如在學校,它努力地保護大家的安全(看得出是相當努力了)。



在路口,它曝光并提醒沒有遵守規(guī)則的人遵守規(guī)則(鐵面無私,甚至不介意大水沖龍王廟)。




JC叔叔表示:早晚給你拆了!
提升生活品質(zhì)X,給生活添亂√
前幾年有個說法,一般是說有那么幾種不算太貴的小家電能夠提升生活的品質(zhì),具體哪幾種版本不一,主要是電動牙刷、洗碗機、掃地機器人之類的,當然現(xiàn)在看這些都是一些營銷手段和消費主義的陷阱,不能太當真。話說回來,像電動牙刷、洗碗機其實還是有很多人承認它十分好用的,掃地機器人就不一樣了,它可以說是人工智障另一個的重災區(qū)。
比如當人們說起“狗屎”、“地暖”、“掃地機”,只需簡單的幾個詞匯就能喚起大部分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恐懼,拜郭德綱的相聲所賜,每每想到,都讓掃地機這個單詞充滿了味道。

有的掃地機比你還能摸魚,最喜歡干的事就是把刷子往縫里一插,然后去裝模作樣干活了。

你以為它會成為你家寵物的御用坐騎,一回到家就會看到寵物和掃地機和諧相處的畫面。但事實上它可能背著你,在家替你遛狗,你看狗狗活(sheng)蹦(wu)亂(ke)跳(lian)的樣子,滿臉寫著開心。

有的掃地機不但可以提升你的生活品質(zhì),還十分富有情調(diào),時不時地會跟你玩一玩捉迷藏,比如它們會幫你把拖hai收到沙發(fā)底下,讓你一通好找。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掃地機都不干正事,勤快的也是有的,它可能會幫你把二樓沒收起來的箱子都打掃干凈,也可能趁你沒關(guān)門把樓道掃一掃,當然自己蹭電梯下個樓也不是不可能。

它可能會因為吃襪子被噎到,可能會被廁紙、塑料袋纏住,可能在你熟睡的夜里大吼:“護駕、護駕、護駕!”

有些時候,掃地機還有有一些轉(zhuǎn)職的想法,就像下面這位同志,它就正在為轉(zhuǎn)職成為一名托尼老師而努力著。長發(fā)及腰的小可愛,分分鐘就可以薅成短發(fā),非常給力。

總而言之,如果你還沒有小孩,想要提前體驗看小孩的煩惱,那你可以試試,想想還是比較刺激的。很多離家在外的年輕人會選擇給老人買一臺,這也是對掃地機容忍度最高的用戶群體,他們甚至會花時間照料這個人工智障,面對這些情景也許不會向我們一樣暴跳如雷,反而覺得還挺好玩。當然挺心酸的是,他們可能更多需要的是陪伴。
大部分真實用戶的建議還是再等兩年看看,等它不那么智障了再入手不遲,筆者也勸大家一定要慎重,除個別產(chǎn)品,使用大部分掃地機都是屬于自尋煩惱的階段。
鉆算法漏洞究竟有多少種土方法?
看似高深莫測的人工智能,不僅僅自己不靠譜,算法破綻也是百出,有時候一個很土的辦法,就能輕而易舉的讓它破防,臨陣倒戈被人利用。
最為典型的案例還是地圖app,我們用它們進行導航的時候,常??梢皂槺悴榭茨膫€路段擁堵,通過避開擁堵路段,這確實幫大家省去了不少的時間??墒?,你知道它們是如何算出哪里更擁堵的嗎?其實很簡單,就是數(shù)數(shù)在同一位置正在用地圖導航的人數(shù)。

去年不是就有個外國老哥就下血本進行了一回行為藝術(shù),調(diào)戲了谷歌地圖一番嗎?在去年2月,這位狠人找來了99臺手機,并給它們打開谷歌地圖導航模式,用小推車拉著在街上走。很諷刺的是,不一會兒這條沒啥人和車的路,擁擠程度就變成了深紅色,因為谷歌地圖認為這里有近百輛車在龜速移動,已經(jīng)堵成了一鍋粥。

咱也不知道他為啥有這么多手機,不過至少查到了他這次行為藝術(shù)的靈感來源。原來,他們那兒老是游行啊、抗議啊什么的,有一次他發(fā)現(xiàn),某一條很多人在游行的路,明明沒有啥車,谷歌地圖卻顯示嚴重堵車。
強如谷歌,也會搞出這樣的烏龍,其他選手會鼓搗出怎么搞笑的事情,你就想吧。

咱們再來說說另一個事情,如果你在美國看到上圖這一幕不要覺得驚訝,你確實睡醒了,樹上掛的也確實是手機。這是誰干的呢?是美國亞馬遜的送貨司機。一臺手機也不便宜,這些快遞小哥為什么這么做呢?原因還是因為智障的算法。亞馬遜平臺的派單算法是優(yōu)先派給離倉庫、快遞站近的小哥,而衡量標準是手機定位的位置。因此,活兒少的時候,你要是離得遠,也就接不到單了。可是你總不能一直蹲在門口等吧?聰明的勞動人民就想到了這一招,直接把自己的一臺手機掛到快遞站附近的樹上,自己拿著另一臺手機遠程操控,這樣自己在天涯海角、吃著火鍋唱著歌就把訂單搶了,簡直美滋滋。
寫在最后
智障的人工智能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算法本身或者算法背后的人產(chǎn)生技術(shù)錯誤,有的是對人性的忽略,有的是算法訓練數(shù)據(jù)本身的偏見。當然,這里面也有很多所謂“假”人工智能在把水攪渾,借著風口在炒概念,有的“人工”多一點,有的“智能”多一點,你會明顯感覺到它們在糊弄你。

在人工智能真的能夠有能力滅絕我們之前,它很有可能長期處于鬧笑話的階段,筆者的主張是承認它是發(fā)展趨勢,但也不必夸大渲染它的神奇。當然,你能用它來割韭菜的話除外。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