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和西洋參,哪個補氣更好?醫(yī)生一次講清楚,教你正確補氣
大家好,我是劉醫(yī)生。
黃芪和西洋參這兩味藥,都是補氣的藥物,哪個更好呢?其實中醫(yī)認為,使用藥材來治病,就是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所以,用藥只有適不適合之分,沒有好壞之分。

那我們來看一看,黃芪和西洋參,分別適合怎樣的情況。
我們先來說黃芪,黃芪的藥性是比較甘溫的,歸脾經,肺經,可以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利水消腫等等,比較適用于肺氣不足,脾氣不足,同時陽氣也比較虛弱的情況。

比如怕冷,容易感冒,容易生病,經常出現疲憊乏力,吃不下飯,大便溏稀不成形的情況,對于肺氣不足導致的咳嗽無力,懶得說話等等情況,也有比較好的作用。

但因為黃芪的藥性比較溫熱,所以如果你本身是陰虛陽亢的體質,舌頭干紅,舌苔比較少的,就不太適合了,這也是為什么有人經常說,自己一用黃芪就上火。還有在感冒的初期,表邪比較明顯的情況下,黃芪也是不適合的。

我們再來說西洋參這味藥。
西洋參的藥性微苦,相對于溫熱的黃芪來說,不僅不會升陽助火,還可以清熱生津,同時又能氣陰雙補,所以對于氣陰兩虛,有虛火的情況比較適用。

比如在大量出汗之后,出現了口干,短氣的情況,或者我們剛剛說的,一用黃芪就上火的人群,就可以參考西洋參來氣陰同補,所以很多人在出汗比較多的夏天,就會用西洋參來泡水喝。

我們剛剛說,陰虛火旺的人,不適合使用黃芪來補氣,但是可以選擇西洋參,因為西洋參可以在補氣的同時,養(yǎng)陰清熱。
但是因為西洋參的藥性寒涼,本身就是陽虛體質的人,或者寒濕比較重,怕冷比較明顯的,就不建議參考了。

以上就是劉醫(yī)生分享的,關于黃芪和西洋參的比較,不知道你學會了沒有。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癥狀,來對比一下,看看自己屬于哪種體質,更適合參考哪味藥來補氣。不過拿不準的話,就不要隨意嘗試了,以免傷害身體。

有不清楚的,也可以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我有時間就會回復大家。
我是劉醫(yī)生,我們下次再見。